①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②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一、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二、摊余成本算法: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三、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③ 请问什么是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内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容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例如:可能当时基金经理在市场上以90元钱折价买入一个票面价值为100元的债券,这当中便获得了10元的收益,如果该债券是30天到期的话,那么就将10元除以30天,将收益摊销到每一天中。
④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一定保本吗
不一定保本。根据新金融准则,非保本理财产品,只为了收利息,可以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报表可列示在其他流动资产科目核算。
⑤ 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什么意思
1、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2、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⑥ 摊余成本怎样计算
一、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二、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三、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⑦ 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的理解
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超过债券的面值发行,收到的金额高于票面价值总额,就是溢价发行;相反就是折价发行。
关于应付债券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确定额,实际上就是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发行的债券的票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溢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贷方;折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就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借方。
摊余成本就是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通过各期的调整(利息调整)后的余额。这一余额又会作为下一期调整的基数,再次进行调整。一直将企业溢价或折价(实际上是多收或是少收的金额)而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金额,调整完。到最后一期调整后则是摊余成本等于债券的面值。即“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余额为O。那么,溢价时,摊余成本=实际收到金额-每期的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折价时,摊余成本=实际收到金额+每期的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第一期的摊余成本就等于发行时收到的实际金额)
每期的调整数(每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发生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票面利率与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之间的差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
应按照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由于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所以为筹集发生的费用,就应记入“财务费用”。如果是为了某项特定事项而发行的专项债券,则应记入工程成本或相关费用中。如企业为建造厂房,而发行的债券,记入“在建工程”科目;为生产产品的,记入“制造费用”等科目。
⑧ 成本法与摊余成本法的区别在哪里
1、成本法是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成本法(costapproach)是房地产估价方法之一,指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但投资公司无法在账面上反映其在被投资公司股东权益中所占份额,因此成本法只适用于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份额不足以适用对被投资公司经营决策、理账决策等施加重大影响的情况。
2、摊余成本法则是在买入成本法基础上考虑了买入时候的溢价或者折价,在持有期间进行摊销,“相比”成本法更加公允一点,但使用摊余成本的前提是购买的债券要持有至到期,因为摊余成本是把买入的溢价或者折价在持有期间摊销掉。
⑨ 我买了十万元的理财产品份额是怎么算出来的
要看买的是什么理财产品,比如货币型的理财产品,或一些中短期定期理财产品(非版净值化之前的产品权),一般采用的是摊余成本法,净值永远保持1元不变,10万元就是10万份额。
例如余额宝对接的就是货币基金,采用的就是摊余成本法——忽略信用风险,假设持有到期,将未到期的收益在当下平分掉,那么它就是当日万份收益。
如果买的是净值型理财产品,那么份额是多少取决于净值是多少,而净值取决于买入时的公允价值(市场当日价格)。比如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为股票,那么其净值就随股价的变动而变动。
假设该理财产品投资一只股票,该产品建仓时股价为10元,买入1亿股,即理财产品资产为10亿,将这10亿元分为10亿份,净值就是1元——若此时买入该理财产品,10万元就是10万份额。
再假设目前股价从10元涨到11元,那么理财产品总资产就有11亿,将11亿分成原来的10亿份,净值就是1.1元——若此时买入该理财产品,10万元就只能获得10万/1.1=90909.09份。
当然,理财产品是分散投资的,不可能只买一只股票,但理财产品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因此,份额是怎么算的取决于净值是多少,而净值取决于买入时的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