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理财产品都不保本了,还能买吗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财产品均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包括银行理财产品。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为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理财)业务。且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应当主要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固收”类产品,也有股票权益类资产,这类产品也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大家需要做好充分识别。
当然不承诺保本保息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也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就不靠谱,主要还是看产品背后所投资的资产标的,例如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于国债、金融债、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
目前“最靠谱”的理财产品可以关注“银行智能存款”产品,按照存款保险保障制度,50W以内100%赔付。度小满理财APP(原网络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50万以内100%赔付;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
具体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2. 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在打算购买理财产品的银行开立银行卡,或者理财银行卡,办理银行卡需要本人身份证,不能代办。如打算在交通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那么就先在交行开立银行卡。
开立银行卡之后,就跟银行的理财经理说明要开理财账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跟他们了解清楚理财产品最低购买金额起点是多少钱。之后开立理财账户。
大部分银行的网上银行都支持网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了,如开通有网银可以自己在家通过网银,签署相关风险测评,之后进行购买。
往银行卡里面存入人民币,然后登陆自己的理财账户,选择购买自己打算购买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如对银行理财产品不了解,可以咨询银行理财经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比如自己打算买2个月左右保本保息的,就喊银行理财经理帮找出相应的品种。
部分理财产品到期之后需要自己进行赎回或者有些会帮自动续期(签有续期协议的话),这个自己要认真看产品的说明。
自己要提前了解理财产品的知识,不要全都听信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有时候他们会推荐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产品给你。需要自己注意,以前经常看到一些老人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亏钱的。
3. 刚性兑付将被打破,理财该如何选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他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为什么说保证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都是骗子?回报率低于6%的产品是否就一定靠谱?老百姓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有不同收益类型
据了解,按收益类型来区分,所有的个人投资基本都可分为三类: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股票和基金是典型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从楼继伟的表述看,保证6%以上回报率,显然属于保证收益型。
在现实生活中,稳赚不赔的保证收益理财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储蓄式国债和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最常见。
目前,各家银行存款利率都已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有所上浮。以一年期定存为例,现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在1.95%至2.1%。一直受到老年客户欢迎的储蓄式国债收益率也是固定的。资料显示,去年11月发行的2017年第七、八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额为360亿元。其中:第七期180亿元,期限3年,年利率3.9%。
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高于存款和国债。总体来说,小银行的产品收益率比大银行高,期限长的产品比期限短的产品高,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水平比保证收益型的产品高。笔者从融360上查询,石家庄地区在售的非保本浮动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5.2%上下,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普遍在4.3%。
“有时也能在银行买到最终实现年化收益6%的产品,还有很多信托、券商集合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实际收益率也超过6%了,难道都是骗人的吗?”
对于消费者的这一疑问,理财专家指出,这些产品如果是正规机构提供的,从合同章程看肯定不可能保证收益,必须提示投资风险。只不过产品运作不错,所以最终实现了理想的预期收益。但这不等于其预期收益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产品亏了本或者没有实现之前预期的最高收益,投资者不能要求金融机构作出赔偿,只能自担风险。
所以,如果有人向投资者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合同上敢白纸黑字写明超过6%的无风险保证收益,完全可以像楼继伟所说的那样,认定这是诈骗。因为,它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规律,之前很多跑路的P2P和非法集资就是这么干的。投资者前期都能按时收到保证收益,于是逐渐丧失警惕,不仅加大本金还拉来亲朋好友参与。最后,机构资金链断裂,投资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未来投资理财将打破刚性兑付
前几年信托和银行也发行了不少高收益的产品,虽然合同中没有承诺收益,但无论是金融机构自己还是投资者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肯定能兑付。因此,即使个别没有出现风险的产品最终也由金融机构“托底”实现了“刚性兑付”。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时至今日,尽管合同中对产品风险白纸黑字提示得十分清楚,不少老百姓还是不去细看产品合同就签名购买。
其实,这种违反市场规律的刚性兑付,看似短期内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但麻痹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风险的痛感,损害了资管市场整体的健康和生命力。长此以往,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后果将很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已经下决心打破刚性兑付,今后那些不保本不保证收益的产品真有可能亏本。
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
这一文件中涉及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文件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离正式实施还有一段过渡期,投资者暂时可以按现在的原则来选择理财产品。但无论新规施行与否,投资者都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理财工具。
一般来说,固定收益类且风险等级为R1及R2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情况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即使为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的收益达标率在99%以上。可优先选择股份制银行或者规模较大的城商行,这些银行的同类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比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大部分年化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可能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大多具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结构性理财或浮动收益理财,有一定风险,高收益未必能达到;二是投资期限可能较长,比如2~3年,流动性太差;三是起点门槛可能比较高。
如果新规正式落地,大家还应该改变之前认为银行理财必刚兑的观念,在选购时严格区分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后者不存在刚性兑付,亏损风险大大提高;对于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应关注其资产投向及相应的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风险等级的产品。(河北日报综合)
4. 刚性兑付已成历史 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
各类的理财产品随便选呗,安全差不多就可以,收益不能太低的,现在投的抱金网也行,你可以看看
5. 央企债券都开始违约了,理财产品怎么选才安全
一般而言,理财产品有三重保障:一是借款企业自身的抵质押担保等,二是产品发行方如信托公司的兑付保障,三是理财产品销售平台的兑付保障,有些情况下,产品发行方和产品销售平台是同一家企业。
“刚性兑付”指的是,当借款企业违约时,地方政府、监管机构等出于各种考虑,会协调产品发行方和销售平台进行强制兑付。一旦“刚性兑付”被打破,产品发行方和销售平台的兑付责任就由“强制”变为“自愿”,这对投资者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又有什么影响呢?
在“刚性兑付”的环境下,当借款企业违约时,产品发行方和销售方都会承担兑付责任,必要时地方政府甚至会出钱解决,保障投资者本息的“绝对安全”。对投资者而言,选择理财产品只要关注利率就好了,很省心。没有了“刚性兑付”,借款企业违约时,产品发行方和销售方不再承担强制性兑付责任,资金的安全性开始成为选择理财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想要安全的理财产品,且看三方面建议
那么,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非刚性兑付环境下,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
(一)基于借款企业的资信情况选择理财产品
(二)基于产品发行方和销售平台选择理财产品
(三)选择有大型企业集团背书的理财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