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有关于银行理财的经典新闻报道
那就跟你分复享一个经典的理财报制道。具体大意是这样的,毕竟我看过没有记熟。是这样的,一个去银行出款的人,要存180万。结果银行的理财经理知道了,叫他做银行理财产品。好,180万做了。他出国了,结果一年后回国。他的理财账户只有10万了。一开始银行的理财经理跟他说的很好,收收益好。一看只有10万了,客户大怒。要行长给出解释。结果查出来是这样的,银行的理财经理做私单,把客户的钱,拿去做现货黄金了,你看那个高风险的东西,这理财经理都敢去做,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为180万的客户,这个理财经理的提成是很高的。比较经典吧~~~~银行也有一些理财产品,但是那些理财产品都达不到预期收益。上一次的一个报道,说银行的90%理财产品都达不到预期。几是因为你相信银行的老牌子~~~~
『贰』 为什么说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都是坑钱的
可能是实际上收益并不高。建议购买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收益差不多,还相当于活期存款一样方便
『叁』 前面看到新闻理财监管要重挫银行不知道对我买的这个理财产品有影响吗还有一个月千万要撑住啊,求教啊
银行这个投向范围太广了,按道理是不允许的,你投什么就写什么,10%-90%,耍鬼啊!
这次整顿有一段整改时间的,已经发售的受影响应该较小
『肆』 理财产品到底风险如何,现在很多负面新闻叫理财是骗钱背后都有阴谋。我朋友家十七万就没了,说是公司倒闭
这要看你从什么地方买的。如果是民间理财担保公司,恕我直言,只怕凶多吉少。民间理财已经进入资金链加速断裂阶段了,很多城市,一周都能跑路三五家。如果是银行理财,那就没啥事,放心就好。
『伍』 现在那银行理财产品是不是骗人的
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没有问题 不骗人 但绝对不要买他们代理的保险啊之类的产品 那些很坑爹
『陆』 最近听新闻说以后银行将有可能倒闭,只赔存款不赔理财类存款,那现在那些理财产品可以买吗
现在的理财产品,基本上还是可以买的。也要分具体产品,如果是投资房地产、煤矿、钢铁等领域的,就要小心了;如果是投资银行间债券的,就可以买。从收益率上看,如果年化收益率在6%以下的,期限在3个月左右的,比较安全;如果期限太长,比如一年,或者预期收益率特别高,比如8%以上甚至10%以上,就不建议购买了。
『柒』 平安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兑换难的新闻,是不是代表现在都不能去理财呢
平安银行有推出多种理财产品以满足投资者需求,不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投资方向,风险均不一样,按是否保本分为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
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理财,搜索理财产品名称或代码查看详细的产品说明书进行了解及购买。
温馨提示:您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理财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审慎评估理财产品的资金投资方向、风险类型等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本理财产品蕴含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判断自主参与交易,并自愿承担相关风险,在慎重考虑后自行决定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财产品。
应答时间:2020-08-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捌』 请问最近新闻说光大银行 交通银行的理财产品血本无归 是否真的
好说的噢,理财产品也有保本和不保本两种,不同产品风险也各不相同。有些是保固定收益的,有些是要么赚钱,要么不赚钱保本的。这个说到底就是把钱给到银行帮你买金融产品。但是金融产品的风险是不同的,之前也有过打官司的,就是去汇丰买了一个极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结果因为杠杆效应,不仅本金没了还倒欠银行钱的。
所以建议购买前搞清楚具体规则和收益,例如多长时间的产品,是否保本,收益是如何计算的,搞清楚后再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购买。如果你害怕血本无归就买保本的好了。但是要记住,风险越高收益才能越高,风险低的产品收益可能就跟银行存定期差不了多少啦。
『玖』 银行最近的新闻和细谈银行理财产品最近什么理财产品好
1、银行在理财上具有天然优势,因为他的资金成本低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的成本是储蓄利息(活期0.35%),其他金融机构至少是同业拆借利息;来源也广,我们爱存钱,现在我国月居民储蓄增量都是7000亿左右,总规模超过40万亿。
2、银行的覆盖面广,分支行多如牛毛,所以他们卖什么产品都卖得出去,在有“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销售之前,基金公司的大部分基金都是银行卖出去的;但是银行成本也高,网点房租、人员工资、气派的大厅„„都是要钱的,所以雁过拔毛,要么合作机构支付不菲的渠道费,要么把本来设计时能赚5%的产品变成4.8%销售
3、大部分的理财产品,银行的身份都是“销售”,销售的风格就是:卖什么划算就推荐什么。一般来说,“不划算”的产品都不会出现在柜台上,而这些“不划算”有时不是投资人不赚钱,而是银行代销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