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低调做公益的明星有哪些
李锐和沈梦辰
李锐和沈梦辰这些年一直在公益事业上积极地跑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青少年的成长上。
本来性格爱静的他参加了许多活动,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参加这个活动时,他直言是为了挣钱:“老板给很多钱,这些钱可以盖所学校,加个好点的食堂,没多想就来了。”
而且,他几乎不肯放过任何挣钱的机会。不仅疯狂参加活动、接拍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电影,甚至和张家辉组队玩起了贪玩蓝月。
他们的公益行动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力量与感动。
⑵ 古天乐建立的希望小学都在哪里
据我了解,古天乐希望小学有99所,最新的第99所位于广西的希望小学于近日竣工,这是第古天乐出资建造的第105座综合楼。
就在去年的七月份,网友爆料称古天乐的第一百所希望小学已经完成建设了,古天乐第100所教学楼,大家都知道古天乐慈善基金会是在2009年的时候建立了,而后在十年时间里建设了有一百所希望小学,着实是能够看出古天乐对于这件事的在意程度,也能看出他是真心的。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⑶ 名人乐于助人的议论文素材
关于爱心的名人故事例子:
这是最好的消息
罗伯特.德.温森多是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他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了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了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多森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根本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希望本文关于爱心的名人故事例子16个能解决您的问题。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ishuo.cn
宋江看瓜的故事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小时候就深深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自家的西瓜地里看瓜,从瓜地西头道上过来了两个逃荒要饭的。一个是白胡子老人,一个是五六岁的小孩,都穿得破破烂烂,身上带着破碗破瓢。小孩口渴,见到西瓜,哭闹着非要吃不可。老人怎么劝说怎么吓唬都不行。
宋江看着怪可怜的,正打算摘个西瓜送给小孩,忽然发现父亲正朝瓜地走来呢!他怕父亲责备,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一来,小孩哭得更凶了,声音嘶哑,真叫人受不了。宋江坐立不安,怎么办呢?最好有个办法,既让小孩吃了瓜,又叫父亲不生气。想呀想,怎么也想不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急得他直跺脚。嘿,这一跺,系在腰带上那串父亲给的赏钱“当啷”直响。宋江心头一亮,有了好主意。
宋江来到一老一少跟前,大声说:“这小孩要吃瓜?白给不行,你们身边有钱的话,我卖你一个。喔……有十文钱,刚才要来的……够买一个。行,我去摘……”
这些话全是说给父亲听的。其实,老人哪有什么钱呀。他瞪着两眼望着宋江,越听越糊涂。
宋江不管这些,摘了个又大又熟的西瓜,送到老人手里。
小孩马上不哭了。老人感激地跪了下来,千谢万谢。
宋江怕露馅,赶紧把老人扶起来,推他走了。
“你在演什么戏,啊?”父亲走来,脸沉着问。
宋江心慌,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卖…卖了个西瓜。”说完,指了指身上那串钱。
父亲冷笑一下:“这不是我赏你的钱么?”
宋江见自己的机关被父亲点破了,脸涨得血红,一声不吭。
父亲轻轻拍拍宋江的肩,笑道:“傻孩子,这事你没错。把瓜送给这样的穷人,是应该的……”
丛飞的爱心故事
丛飞(1969.10.29~2006.04.20)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丛飞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他们就这样无私地奉献,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得快乐,他们牺牲得太多,但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高正荣和丛飞,两名普通的深圳五星级义工,他们不求回报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爱……
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
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
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
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
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
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
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
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
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乐于助人的邓小平
邓小平(1903-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个精力充沛、乐观向上,喜欢社交的人。邓文明乐于同人交往,在调解地方争端时处事公道。在家里,他严格而又谦和。他对孩子们的训诫是严厉的,但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仍愿意倾听他们的陈述。邓小平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
在邓小平还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到一个老式私塾接受教育。两年以后,邓小平七岁时,转到一所新式小学就读。他从早期起就学习了现代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并且学的是白话文,而不是过去一直使用的文言文。邓小平儿时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们玩游戏,而且学东西非常快。他读书只朗读三遍便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来。他也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违反传统道德的,做了会受到惩罚,他还是无所畏惧,照样去做。
邓小平8岁时,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同学因为妹妹生病又无钱看医生而急得哭了起来。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一走进教室,就立刻跑到那位同学身边,悄悄塞给他5块银元。这5块银元是邓小平从父亲的钱箱里偷偷拿出来的,在当时这笔钱可以买到500斤谷子,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过了好几天,邓文明发现钱箱里莫名奇妙地少了5块银元,非常生气。他把全家人包括佣人都叫来打算彻查此事。父亲还没开口,邓小平很自觉地站了出来,并主动地把一根棍子递给父亲。邓文明以为儿子拿钱去乱花掉了,一生气顺手接过棍子就把邓小平打了一顿。邓小平一声没吭地挨完了打,父亲见状,也渐渐消了气,并觉得事情很蹊跷。他把邓小平找来,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邓小平这才把事情原委详细地告诉父亲,他说:同学的妹妹生了很严重的病,他家很穷,没钱看大夫……还没等小平把话说完,父亲就把他拥在怀中,高兴地说:儿子,你做得对,父亲错怪你了。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你一顿。但是为什么我惩罚你的时候,你不把事情的原委早点告诉我呢?小平说:我的行为还是属于偷窃,您告诉过我,小偷是应当受到惩罚的,所以我应该挨打。父亲摇摇头说:儿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很诚实,这是对的。但是,遇到了急难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亲,那就不对。你要拿钱帮助同学,应该先跟父亲说。小平点点头。父子俩相视而笑。
不久,邓文明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把他送进广安城新成立的中学。几年后,这个有远大抱负和爱国心的父亲把儿子送去法国勤工俭学,从此,邓小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关心他为什么犯错吗?你会追究原因吗?当你发现错怪了孩子时,你会向他道歉吗?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给孩子道歉那不是会让自己威信扫地吗?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呢?实际上,向孩子道歉是在向孩子表明,你尊重他(她)的情感,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应当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邓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既表扬了儿子,也指出了儿子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作了自我检讨,给儿子作出了一个表率。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异常巨大的。
当然,父母弥补自己过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或者与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等等。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优秀,很可爱的。
一个记者的纯真与良善
他出生在鲁山县尧山镇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的相继离世,让他过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就是他的容身之所,每逢阴雨连绵,屋内四处漏雨。然而,年仅18岁的他,却做出了让村里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完成父亲未竟的心愿,掀掉茅屋盖瓦房。这在今天听来,无异于痴人说梦,却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真实故事。
那年夏天,炼狱般的苦力拷打着他的身心,摔泥巴,做砖瓦坯,累得他几近虚脱。随后,他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上山砍柴凑足烧瓦的燃料,借用生产队的老窑烧制砖瓦。第二年春天,他又跑到很远的深山里,截下200余根建房用的椽子,用孱弱的肩膀将它们扛回村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赶在寒潮来袭前盖起了三间新瓦房,他跪倒在父亲坟前,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因为家境贫寒,他勉强读完高中。学业中断后,想到未知的将来,他心中一片茫然。这时,邻居家的收录机里播放着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高加林的故事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昏黄的桐油灯下,他静下心来,从书本里摄取力量。他纸笔不离身,有空就坐下来写,稿子一篇篇投出去,却都石沉大海。这时,对写作几近痴迷的他,遇到了一位文学老师,在他的辅导下,他终于凭借不懈的努力,稿件渐渐见诸报端。随着发稿量的不断增大,他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在老师的推荐与引领下,他成为了县广播局的临时工作人员。对于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不畏艰难风险,深入新闻现场。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因工作突出被破格录用为正式记者。随后的几年,他成为了县广播局对外发稿最多的记者,并有几十篇新闻作品相继获奖。
作为一名行走在社会前沿的新闻工作者,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生活在底层的人,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目光,他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因为梦过你的梦,因为痛过你的痛,他更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无奈。想到自己一路走来,曾有多少双手拉着他、推着他,引领他走上逐梦之旅。他暗下决心,要用行动回馈社会,尽量去帮助他人。
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近40名学生,让那些贫寒的学子,延续着他们的求学梦。他用新闻扶贫的方式,改写了画眉谷一个村庄的命运。他跟许许多多志愿者一起,奔赴冰雪、地震的灾害现场……然而,许多人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因为他与贵州水窖的情缘。
2005年春天,他被徐本禹义务支教的事迹感动,第一次登上贵州这片贫脊的土地。正是这次高原的灵魂之旅,让他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贵州严酷的生存条件,村民沿着崎岖山路背水的身影......无不敲击着他的心灵。他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稿费2.4万元,帮助村民建造了30座水窖,随后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仁爱之手,出资捐建了167座“河南水窖”。他的善举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这项公益活动,截至目前,由他发起援建的“河南水窖”已达1080座。
他的事迹传遍中原大地,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诗人杨志广为他写下这样的诗行:我不知道,从河南到贵州/你疲惫的双脚起落的数量/只知道,你鲜红的衣袂/明亮我的眼眸/明亮无数人的眼眸/一面旗帜,鲜艳夺目/让所有爱心的脚步/都不约而同地,与你相随......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已知道他的大名,他就是获得河南省十佳记者、河南省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的张朝岑。
有人说,他只是位“三无”记者,经济上并不宽裕,做这些事就是为了出名。面对类似的质疑与非议,眉宇间也有过挣扎,更何况由于长年奔波,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已是华发早生,身体每况愈下。然而,他始终听从内心的召唤,义无返顾地行走在慈善的道路上,用爱点亮自己温暖他人。
他用一句话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既然上苍赋予我做人的属性,架构这一撇一捺的工程,就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依然固守内心的纯真与良善,只为写好一个“人”字,让每个瞬间都焕发生命的光彩。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完成了从“农村少年”到“精神侠客”的华丽转身。
倪萍做慈善的故事
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历来热衷于慈善事业,只要举行大的慈善活动,就一定能看到她的身影。2008年5月,在央视为汶川大地震举办的《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倪萍捐款100万元;2009年2月,在上海举办的“娱乐慈善群星晚会”上,倪萍再次捐款300万元,并获得“年度最具奉献慈善之星”……
2011年3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京举办“一路有你—————中国扶贫基金会慈善晚会”,倪萍积极响应,并拿出自己以“芭蕉”和“丹顶鹤”为素材的国画《韵》,来到现场参加拍卖。她对媒体说:“其实我从拿起画笔到现在,也只有一年时间。当时是为了给新书《姥姥语录》找插图,结果没找着,就自己画上了。画了十多天,很多人不相信是我画的。尽管自己是个初学者,不能与那些大家相比,但为了做慈善,我还是壮着胆子来了,即使这幅画只能卖几千元,我也很荣幸。”
当得知《韵》的起拍价为20万元时,倪萍连连摆手道:“不值不值!我看过太多大家的画和珍品,我的画真不值这么多钱。”亚洲电视总裁王征开玩笑说:“如果最后拍卖价超过20万元怎么办?”倪萍认真地说:“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绝对卖不到这个数,如果超过了,我就送你一幅画。”王征说:“一言为定,到时不许反悔。”但倪萍心里依然不踏实:“我真害怕这个价格流拍了弄巧成拙。”王征鼓励她:“爱心无价,你就给自己壮个胆儿。”倪萍这才勉强同意试一下。
拍卖开始,倪萍的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儿,她紧张地听着拍卖师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这幅名为《韵》的作品,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女士的用心之作,起拍价为20万元,为了慈善助学,请各位女士和先生们踊跃竞拍!”他话音刚落,就见台下买家纷纷举牌,眼见价格一路飙升,很快突破30万元,50万元、60万元……当一位买家报出88万元时,倪萍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买家喊出了100万元的价格,倪萍赶紧抢过拍卖师的话筒激动地说:“好弟弟,我的画我最清楚,它真不值这么多钱,不值!”并对一旁的助手说:“赶快再去拿两幅画来,我要无偿赠给竞拍成功者。”王征又和她开玩笑:“别忘了说过要赠我一幅画的,现在要赠给别人,到时我怎么办?”倪萍笑着回敬他:“我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
竞拍又继续进行。出乎倪萍意料的是,买家的竞拍热情一点也不减,当又有人喊出110万元后,几乎是同时,亚洲电视总裁王征喊出了118万元。倪萍听到这个价格时,不顾一切冲到拍卖师前夺过竞拍槌,双手紧握高高举起,又快速敲了下去,激动地失声喊道:“成交!”这一举动把竞拍师吓了一跳,更引起了全场爆笑。倪萍涨红了脸语无伦次地说:“不好意思,我破坏了会场规矩。我的画不值这么多钱,真不值!”最终,《韵》以118万元成交。
拍卖结束后,倪萍仍沉浸在无比激动中难以自拔:“我非常感谢大家对自己画作的错爱,如果我自己的画真能卖这么多,我以后每天什么都不做,就专门画画了,我十分清楚,大家是为了慈善才肯出这么多钱的。其实我很怕出名,但为了做慈善,我只好豁出去了。只要是为了慈善,不管高调低调都是好调,我也会一直画下去,为慈善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更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老舍帮助盲人谋生的故事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将近40名。但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宽裕,连养家糊口都很不易,更别说有能力去接济他们了,因此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隐隐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简单的几次接济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根本生存问题,必须得给他们提供一份足以谋生的活计。
于是,他不顾外人的反对,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始每天往返于家中与“瞎子庙”之间,把这些盲人都组织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将其中那些会吹拉弹唱的,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的曲目。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爹爹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庙”里几乎每个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先后搬出了原先那个破旧的庙宇,住进街上条件更好的房子里,“瞎子庙”也从此被废弃。
这之后,每天晚上,当他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然后站到各自的大门口前,只为跟他打个招呼,问声好,为他照亮门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归来一般。而这几乎成了那条街上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他便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盲人们听出的那一声声脚步声名叫“善”。
有爱心的小屈原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⑷ 佛教怎么样发展怎么样为社会服务怎么样大众服务
在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其他很多说不过来,你去看看慈济佛教功德会啊
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上人1937年出生于台湾,1966年于台湾东部花莲创立「克难」慈济功德会;上人一生奉行「自力更生、不受供养」,初期与六位弟子以缝制婴儿鞋、从事农作等开展慈善工作,并启发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从买菜钱里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作为帮助孤老贫病者的救助金。四十四年来,全球慈济会员五百万人,慈济志工近两百万人,在四十七个国家有慈济人,援助过的国家达六十七国。
慈济四大志业、八法印
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统称为「四大志业」;
再投入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
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法印」 。
慈善志业国际化
长期贫户济助、急难救助、居家关怀。
台湾花莲静思精舍是慈济发祥地,以慈善起家由台湾跨向国际救援
1991年援助孟加拉国水患,揭开慈济国际赈灾的序幕
1991年大陆华中、华东发生世纪洪涝,慈济展开赈灾行动,至今以来,慈济志工走过大陆二十七省市自治区,进行各种慈善工作,提供受灾民众民生物资,援建大爱村、敬老院、希望中小学,
提供清寒奖助学金,援建甘肃水窖,移民迁村,骨髓捐赠。
2008年2月,慈济基金会获准在大陆地区成立。
1999年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实地勘灾与决定为重灾户兴建组合屋,为延续百年教育,认养51所学校的重建或盖简易教室。
2001年美国纽约「九一一事件」,发起全球「爱洒人间植福田,
一人一善远离灾难」募心运动。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芮氏规模八强震。慈济完成了短、中期的紧急救助与安顿关怀,进入灾区安心、义诊、物资发放及援建工作。
医疗志业普遍化
全台湾有6家慈济医院、国际慈济人医会组织
1993年成立慈济骨髓捐赠资料中心,至2009年8月30止,志愿捐赠者近33万人,受髓案例超过2000例,供髓总计27国,其中送髓至大陆地区占835例。
1994年慈济医学院创校开学,以「生命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观念,开启国人捐赠大体的风气,首创全球独步「模拟手术教学」
1996年「国际慈济人医会」成立,全球11个国家、58个义诊据点、超过七千名医护志工,在全球39个国家提供免费医疗援助,形成一个有系统的全球医疗服务网。
育志业完全化
1989年,证严上人以高胆远嘱的魄力,慈济护专创校,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迄硕士博士班之「完全化教育」。
人文志业深度化
大爱电视台、大爱网络电台、中文外文期刊、经典杂志、静思人文、出版部。
慈济广播的历史有24年,现今于海内外十六家电台播出。
2005年大爱网络电台正式全球上线,企盼遍布全球的华人得以『手指轻轻一点,全球听见大爱』。
慈济人文传播从文字而声音而影像,从平面到立体,透过卫星及因特网传播,慈济媒体清流绕全球。
四十六年来,慈济人以「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怀,超越
种族、国家、语言、肤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感恩心付出,以大爱行动肤慰苦难,希冀达到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的理想境界。
⑸ 胡瑞连的公益
胡瑞连多次参与完美公司支持的“母亲水窖”行动,对“母亲水窖”受益地区进行实地的考察回访,保证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修建多处饮水工程能够真的惠及于民。
2012年10月26日,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组织的“第九届完美百城千店万人献血活动”在中山启动,总裁胡瑞连等人带头献血,这已是胡瑞连第十次带头献血。自1999年完美中山总部首次组织献血活动,14年来公司在全国累计组织献血总人数接近17万人次,总献血量逾4300万毫升,预计能拯救数万人的生命。
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完美(中国)公司始终践行着“百年完美,全球完美”的战略宏愿,将触角不断深入,将视野不断拓宽,精心耕耘十几载,完美在2007年以48.8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第122位,也是惟一上榜的直销企业。这几年,中国保健品企业在食品安全的危机中经历淬炼,完美公司在这波浪潮中,销售额一直稳步增长。在完美人的眼中,这一切仅仅是完美打造百年品牌的开始。
胡瑞连,马来西亚华人,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但他个人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妇发展基会“母亲水窖公益大使”。既因为完美公司是“母亲水窖”第一个捐赠者,也因为完美公司领导、员工、经销商以及供应商的坚持和大力推广,为“母亲水窖”成为了知名的公益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身为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人,胡瑞连从小深受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公益氛围的影响。据他介绍,在马来西亚,做公益,看心,不看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益善,少少不嫌。”“一人两元钱”、“义踏三轮车”、“参加万人宴”等多元捐款方式已经融入普通人生活。大马的公益氛围是重在参与,“没有钱,但我身体健康,捐血也可以嘛!”
完美公司已经把深度参与“母亲水窖”项目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累积捐款已达4600万元人民币,帮助甘肃、宁夏、陕西、新疆、西藏、内蒙等6个省区26个县30666人解决了饮水困难。
在三天马不停蹄的行程中,回访团成员走访了三处捐赠点,完美公司、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从完美关爱基金中划拨216.38万元的公益捐款。
2014年1月10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京举行。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喻红秋参加活动并讲话。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国英,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胡瑞连等共同出席此次活动 。
活动中,完美公司再次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1247.52万元,并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完美此次捐赠的善款将用于“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工程”以及“单亲特困母亲就业技能培训”等帮扶妇女儿童的公益项目 。 慈善活动必须可持续
在西部山区,缺水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胡瑞连前往实地考察后决定,在这些地区不能只靠输血,更要帮助当地群众恢复造血功能。我们一改纯粹的公益思维,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慈善范式。
胡瑞连说:在当地挖一个水窖需要1000元。这1000元投入后就保证了水源,有了水就可以种植作物,有了水就可以饲养牲畜,也就有了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胡瑞连说:母亲水窖行动实施后,为西部干旱地区23个省市修建雨水窖近12万口,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300多处,受益人口达160万人。而仅在四川,我们就先后在地震灾区捐资3000万元,在九寨沟县勿角乡捐建了一所永久性的抗震希望小学,捐建了汶川县漩口镇漩口医院等希望小学和爱心工程。
第十届完美公司“百城千店万人献血活动”在广东省中山市完美总公司顺利举行,包括完美公司总裁胡瑞连在内的341名完美员工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超过90000毫升。 2012年8月和9月,西藏阿里、那曲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员分别收到了来自胡瑞连及完美公司捐赠的100辆“豪爵”牌摩托车,总价值65.8万元。
无需沽名钓誉
应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邀请,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胡瑞连先生参加了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考察活动。
2013年8月19日至21日,完美公司总裁胡瑞连将携同马来西亚、台湾、甘肃等社会爱心人士组成母亲水窖回访团,到甘肃省母亲水窖捐赠点和地震灾区进行公益探访。
⑹ 小学建立公益基金有什么好处
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到教育
⑺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收到的钱怎么用
佛教慈济基金会由证严法师创办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
为联合国NGO的一员
1、慈善事业
台湾的慈善经验,因着大爱牵引出全球四十七个国家、三百四十五个联络点,在全球六十九国留下爱的足迹,战乱的阿富汗、科索沃、卢安达;民生困顿的外蒙、北朝鲜;遭逢地震重创的土耳其、伊朗、萨尔瓦多;饱受风灾、水灾肆虐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多米尼加,以及南亚海啸的受灾区域,甚至是遭遇飓风的美国,及水患侵袭的玻利维亚,慈济志工皆不分宗教、种族,大爱始终如一。秉持着「教富济贫、济贫教富」的感恩心,悲智双运。
中国大陆自1991年华中、华东发生世纪洪灾,慈济基金会秉持「直接、重点、尊重、务实、及时」的原则,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展慈善工作,慈济人自筹旅费,不计辛劳,年年以一分如同对亲人的疼惜与关爱,从未间断,已帮助超过二千万人次。
在江苏、安徽、甘肃、贵州、福建、广东等二十七省市自治区,分别进行各种慈善工作,对洪灾、雪灾及震灾地区的民众发放民生物资,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小学,提供清寒奖助学金,援建水窖,移民迁村、冬令发放粮衣被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震,5月14日慈济志工紧急赶赴灾区;5月15日,全球慈济人同步展开「慈济川缅肤苦难,大爱善行聚福缘」募款、募心活动,启动人人的爱心善行,汇聚善的共振、爱的福缘。慈济由设立赈灾服务点,展开热食供应、义诊服务及心理的关怀等服务工作,并鼓励受灾的乡亲一起投入志工,以服务走出悲恸。看到乡亲由忧愁至展开笑容,彼此鼓舞照顾,令人深感欣慰与安心。慈济动员医护团队投入义诊、往诊服务乡亲,守护乡亲的生命及健康。
慈济在川震的重建脚步,将以四年三阶段的执行方案,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后」的精神协助灾民重建家园。在永久性住房及校园重建规划的同时,协助灾区先行搭设能够使用三年以上的简易教室、简易寺庙,提供一个可以遮风、躲雨、驱寒、避热之处,让灾民得以暂时先安身及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个缓冲地,并藉以鼓励灾民走出阴霾,并恢复生机。紧接着慈济将投入「希望工程」,目前已开工或进行规划中计十三所学校。
2、医疗志业
证严上人一念悲悯,于慈善工作中发现,因病而贫,初始设义诊所为贫困者义诊,进而创立医院。在累积十余年救贫经验中,深知「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救济工作只能治标,「防贫止病」才是根本之道。于是,怀抱悲心,再度挑起重担,发愿为缺乏医疗设施的台湾东部民众筹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人本医疗、尊重生命」的愿景,提升东部医疗水平。
慈济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医疗保证金,让贫者免费就医,并且成立「国际慈济人医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TIMA),目前在全球十一个国家,设有五十八个据点、超过七千名医护专业志工,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全球医疗服务网。
四川震灾中有许多前往义诊的慈济志工,他们都是来自慈济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国际人医会成员;人医会志工,平日以关怀居住地贫苦患者为主,执行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全科性义诊服务,若国际间发生灾难,也配合慈济赈灾行动,启动医疗救援工作。截至2008年12月底,已在全球三十九个国家义诊,服务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次,为偏远及医疗资源缺乏者义诊,也为海外贫病民众进行大型跨国义诊。
2000年6月,慈济援建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病房大楼,2004年9月再度筹款援建福建福鼎市医院医疗大楼。同时,慈济与残疾人协会针对白内障患者给予复明手术,期望慈济的医疗之爱,让病苦者获得更好的服务。慈济并在宁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苏、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兴建爱幼中心,加强对妇幼同胞的照护。
3、骨髓捐赠
在佛教经典中,将自己的肉身奉献出来,布施给急需救助的人,称为最上布施;捐赠骨髓即是最上布施。目前台湾有许多志愿捐赠骨髓的民众,他们的无私布施,让对岸同胞受惠,成就生命交融的髓缘大爱。
海内外慈济人响应证严上人的号召,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争取生存的权利,于1993年成立「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2002年改制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以脐带血、周边血干细胞移植,希望为人类医疗带来新的展望。在慈济志工全力倡导及热烈参与下,许多善心民众加入骨髓捐赠验血行列。每一对案例都是由慈济志工一路劝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缘显示台湾的爱心密度之高,这些具备大爱胸怀的捐赠者所奉献的,是清净无染的大爱,证严上人说,这就是「清水之爱」。
骨髓移植能够根治几十种过去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特别是白血病和其它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免疫学中组织配型的严格要求,骨髓移植大多由同胞手足提供骨髓,凡是没有配型相同的手足,就只能从没有血缘关系的数万人中去寻找合适的供髓者。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建立一个数量庞大的骨髓数据库更为迫切。
1997年4月18日,安徽省刘姓少年因罹患白血病,经由慈济骨髓数据库配对找到捐髓者,此后两岸髓缘不断。本着「尊重生命」,以及「救人一命,无损己身」的理念,慈济骨髓数据库截至2008年底已逾三十一万笔资料,已完成一千八百零一例移植配对,移植成功率更超过百分之八十,受髓者遍布全球二十七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大陆地区就达七百四十八例。慈济骨髓志业推动为大陆血液疾病患者积极开启生命另一扇窗。
4、教育志业
慈济继踏出了慈善和医疗的脚步之后,基于培育医护人才,和解决台湾东部少女的就业问题,于是在1989年成立慈济护专,迈向教育志业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 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慈济教育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不仅重视专业教育,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所以在学校里,不只教授学业,还要五育并进,更要强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静思语教学的推广下,让孩子学习付出、学会感恩。例如在慈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优秀的学生才能打扫厕所,以相对于将劳动服务视为处罚的想法,坚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并培养学生待人热情与礼貌的态度。
为了让慈济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实,因此在全球推动社会人文教育,希望慈济人文不仅在学校开枝散叶,更要在每一个有爱的地方开花结果,开设人文推广课程,设立儿童精进班、青少年成长班等。而在大专院校更组织了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及在各级学校成立了慈济教师联谊会,数万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切磋教育的真义,更难得的是,有一群大爱妈妈深入台湾七百多所小学,利用晨间自习时间,以「静思语」的真情大爱陪伴孩子成长。
自1991年华东水灾起,慈济在大陆帮助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所援建的各级学校已达五十三所,并以助学金方式补助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福建、广东、上海市等地贫困学生就学。
目前慈济在全球援建了一百六十二所教育机构,虽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与学程,却有共同的方向 -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5、国际赈灾
慈济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起,迄今援助七十个国家地区。对於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榖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助建房、建校、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从关怀台湾本土出发,发展为具国际宏观视野的全方位人道关怀,慈济全球性的救援行动,足迹横跨欧、美、亚、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在2003年获联合国肯定,成为台湾第一个加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慈善团体。
爱的力量,可以抚平不安心灵;爱的力量,更能化解世间一切灾难。这正是所有慈济志工不畏艰难、不计辛劳,穿梭於世界各角落,在灾变里抚悲伤、在战火中慰苦痛的信念所在。
除此以外,慈济还积极推动人文事业、环保事业、小区志工等,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佛教慈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