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慈济基金会使命

慈济基金会使命

发布时间:2021-04-14 18:44:11

『壹』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1966年,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
「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
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
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
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

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
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
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贰』 慈济是什么组织

1966年,中国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

「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
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
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
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
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
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
慈济是宽容的。他们把受自己照顾的救济户称作“感恩户”,他们出去赈灾、义诊、做慈善,从来都尊重对方的信仰,不会宣扬佛教。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

『叁』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机构使命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

『肆』 有关台湾慈济大学

我们的创办人
我们的创办人是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会长证严法师。
法师以慈悲喜舍的大愿,起救苦救难的大行,在东台湾创建了千秋万世的济人志业。
法师以诚正信实的处事原则,把社会大众捐献的善款,涓滴不漏地全做了利益众生的事。「佛教是理,慈济是事」,藉事显理,以事启发,回归於理。许多年来,那股伟大的宗教情操,感召了无数人;上至豪门巨富、学者专家,下至一般民众,无不尽心竭力地护持慈济,法师认为:「富有的众生要启发,贫穷的众生要救济,平等没有差别。」
法师从佛法中体悟「慈悲济世」的理念,并将体验的道理实践出来,娑婆世界、现实社会就是慈济世界的道场。慈济的各项志业,是众生平等、一体尊重的,在三十八年不间断地努力与耕耘之下,从「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国际赈灾」、「骨髓捐赠」到「环境保护」和「社区志工」一步八脚印,缔造了全球爱心奇迹的「慈济世界」。

慈善国际化
「走在最前,做到最后」一直是证严法师致力於各项援助工作的态度。从最初的救助,一直关怀到受灾、受苦难的人能自立为止。举凡长期生活照顾、急难救助、大型灾难救助、居家关怀,慈济立足台湾,脚印却已踏遍全球五大洲;蓝天白云的身影,穿梭在需要帮助的人身边,给予最及时的温暖。
医疗普遍化

花莲慈济医学中心
证严法师从救贫经验,发现「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为彻底解决病苦,遂在花莲兴建慈济医院,而后慈济大林医院、玉里分院、关山分院,更有新店医院、潭子医院的筹建,形成绵密的全省医疗网络,照护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作为医疗志业后援组织的「慈济人医会」,为全省深山乡无医村和遍远离岛举办定时定点的巡回义诊与健检服务,将关怀的触角伸及都市游民、都市原住民、仁爱之家、养老院等,更拓及海外,随著海外赈灾的因缘,将医疗的大爱伸及缺乏医疗的国家,执行含外科手术在内的全科性义诊服务,彻底落实「大爱无国界」的理念。

教育完全化
慈济教育最初是以医疗为轴心起步的,慈济教育完全化,从幼稚园、小学、中学、技术学院、大学,连贯而一致,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幼教至高等教育,使学生们在爱的教育下,一路成长,此即是慈济的完全教育,亦是完美理想的教育。
文化深度化
藉助文化的深耕,将慈济清流散播到世界各角落,目前有「慈济文化志业中心」、「经典杂志社」,出版平面定期刊物慈济月刊、英文季刊、日文月刊、经典杂志;「慈济文化出版社」与「静思文化公司」出版各类慈济书籍、录音带、录影带、影音光碟;还有「慈济世界」广播、「大爱电视台」、「慈济新闻剪报全文资料库」、静思堂,此外,更经常举办各种演讲、茶会、社会公益活动。慈济的文化工作,致力「人心净化,社会祥和」的志业,期盼天下无灾难,世界和平。

国际赈灾
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后,目前援助的国家已遍及全球各国;2003年通过联合国NGO组织的认证,慈济国际人道援助工作又迈向另一个里程碑。慈济对於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谷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与学校、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
骨髓捐赠

1993年为替血液疾病患者争取生存的希望,在证严法师的呼吁与慈济人的奔走下,带动民众加入骨髓捐赠的行列,在短短十年内,成立逾二十五万人的华裔第一、全球第三大的骨髓捐赠资料库,目前「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设有「免疫基因实验室」、「脐带血库」、「临床医学暨研究组」、「捐赠活动暨关怀组」、「资料库暨行政组」五个部门。

环境保护
1990年证严法师在一场演讲中,提到「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慈济志工从此落实「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再利用、爱惜资源」环保理念,并将垃圾资源回收的金钱捐献为爱心基金。目前每月第二个周日为慈济全省环保日,另在全省各乡镇社区设有回收定点,全省投入环保的志工超过三万名。

社区志工
1996年贺伯风灾过后,有感於人际的冷漠疏离,为唤起往昔「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密切关系,提出「社区志工」的呼吁,以社区为主,重新整编委员组,带动社区民众关怀土地、联系左邻右舍的感情,投入扫街、认养公园、整治溪流、资源回收、关怀老人、照料贫户、医院志工的工作,并举办各种乡土文化活动,与妇女成长班、亲子成长班等,以凝聚社区民众的感情,遏止犯罪发生。同时,成立「社区关怀救难系统」,即时掌握社区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目前慈济各志业的经费完全来自民间,而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慈济志工是各项社会服务方案的执行者,善款的使用得到最佳监督,并且获得海内外社会大众的信任与支持。慈济基金会本著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的精神,超越政治、种族、宗教及地域因素,凡是慈济能力所及,均全力以赴;为苦难的人们增加生命的希望。

设校缘起
花莲,俗称「后山」。三十八年前,这里不仅交通条件不发达,社经地位十分落后,也缺乏一所设施完善的医院,因此,病人为了看病,往往必须翻山越岭,到西部大都市求诊。数次来往之间,不仅耗尽了金钱,更耗费时间与体力。交通不便的延宕,让生命在呼吸间犹移摆荡。人生之苦,「病」苦为最,而「贫穷」,往往因「病」而起。
证严法师体会了这个事实,於是,经过长期的奔走,加上社会各界爱心的汇集,终於在1986年创立了慈济医院,实践了「尊重生命」与「守护生命」的理想。

有了一所设备完善的综合医院以后,证严法师更进一步体会「名医易得,良医难求」的事实,因而要培养有爱心、肯牺牲奉献的良医,启发其良知,让他们发挥良能,於是从「教育」做起,从成立「慈济医学院」著手。创设在花莲的慈济医学院的筹设、创建过程与背后,历经无数的艰辛,终於在1994年成立,并以「提升东部医学水准,为社会培育优秀医护人才,增进全民福祉」为宗旨。

经过多年的努力及良好的办学绩效,慈济医学院於2000年8月改名为「慈济大学」,同时设立附属中学与实验小学,成为一所具备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博士班的完整教育体系的完全化教育大学,实践了以「慈悲喜舍」为办学理念,培育能落实「人本」、「大爱」、「感恩」、「尊重」、「关怀」之慈济精神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标
证严法师说:"教育,是净化人心的工作,是社会的希望,更是社会一股安定的力量。慈济办教育,只有一个深切的期待,就是希望学生能自爱、爱人、感恩。"

一、生活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能内外一致:内有修养,外有气质,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真诚,表达於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之中,展现人文之美,期待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学识之外,更有文化的修养、人文的气质。

二、人格教育:
中国优美的文化,不应在教育中遗漏。慈济的教育,要将中华文化的道德与伦理,落实在学生生活之中,教导学生进退有礼,拥有良好的教养。我们期待教育出来的学生,以品德为重,受人肯定,受人信任。

三、人文教育:
慈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人本精神。慈济人的文化,就是慈济人文,指的就是知足、善解、包容、感恩的精神,希望每位学生懂得自爱,懂得尊重自己。

四、爱的教育:
慈济老师,爱心与智慧双管齐下,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希望学生懂得「爱」与「感恩」,明白自己的使命,尽自己的本分之外,亦懂得对他人付出。

学校简史
1994年10月16日 「慈济医学院」创校开学
本校创办人证严法师秉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精神,从事济贫教富,慈善救人的志业,积十余年的经验,深深体会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因此在慈济综合医院落成启用之后,兴办慈济医学院。 鉴於教育乃国族根本之所系,医疗为病苦患者之所依,慈济医学院期望培养悲天悯人,视病如亲的医护人才,以增进全民福址。

1998年8月1日 扩展为「慈济医学暨人文社会学院」
为达成於西元2001年改制为大学的目标,於本年度新增 教育研究所、社会工作研究所、原住民健康研究所、毒理学研究所三个研究所,以及生命科学系一系,总计五系六所。为使新增系所规模达到名实相符的需求,正式更名为「慈济医学暨人文社会学院」。

2000年8月1日 改名为「慈济大学」
教育部召开本年度大学校院变更审议委员会,在全国五所申请改制的学院中,只有「慈济医学暨人文社会学院」通过审核,而於本日正式改制为「慈济大学」。

2000年9月 「慈济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国民小学」创校开学典礼
为落实「教育完全化」理想,以人本和大爱精神为主轴,贯彻全人教育和完全教育,培养兼具深度人文和现代科技的社会人才,本校附属中学与附属实验小学获教育部核准通过设立,而於九月创校开学。

至此,慈济教育志业体计有「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附设托儿所)、「慈济大学附属中学」、「慈济大学实验国民小学」,形成一连贯而完整的教育体系,慈济「教育完全化」理想正式展开。

精神标志-慈悲喜舍
「慈」,是「予乐」,大慈者无悔;
「悲」,是「人苦我悲的怜悯」,大悲者无怨;
「喜」,是「轻安喜乐」,大喜者无忧;
「舍」,是「无所求的付出」,大舍者无

系所概况
本校系所单位共分: 四个学院, 12个学系, 17个研究所
相关系所资讯连结如下:

医学院
医学系 / 医学研究所
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 / 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公共卫生学系 / 公共卫生研究所
护理学系 / 护理研究所
医学资讯学系 / 医学资讯研究所
微免暨分子医学研究所
原住民健康研究所
整合生理暨临床科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院
生命科学系 / 生命科学研究所
药理暨毒理学研究所
分子生物及细胞生物研究所
人类遗传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人文社会学院
社会工作学系 / 社会工作研究所
人类学研究所
人类发展学系
宗教与文化研究所
东方语文学系
英美语文学系

教育传播学院
教育研究所
师资培育中心
传播学系
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

『伍』 梦想公益基金会的宗旨使命是什么

基金复会致力于打造一个造梦的互助制平台,帮助有梦想的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梦想公益基金会的努力和带动,团结中产阶级群体力量发挥不可或缺的社会中流砥柱作用,积极引导青年人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让其勇于创造实现自己的梦想,真正推动中国社会均衡式快速发展。

『陆』 慈济基金会的简介


1991年,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援助孟加拉飓风灾民,从此开启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慈济基金会成为一个覆盖全台湾的财团法人。
2008年2月27日,中国国台办正式批准在中国大陆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并成为首个由非大陆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间基金会。
2010年7月19日,联合国上午十一点钟召开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大会,会中正式通过“佛教慈济基金会”(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慈济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教育,被誉为“台湾的良心”。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慈济踏上了大陆的土地,从1991年开始累积至今日于2010年8月20日下午举行『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大陆江苏省苏州书院成立的正式挂牌典礼。2010年八月二十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由衷地感恩。「结缘也二十年了,这一念心充满了感恩啊!虽然我无法亲自到当地,可是在遥远的此方,我也以最虔诚的心来祝福,来感恩。」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1966年由证严上人创办于台湾省花莲县;慈济为兴办医院向省府申请「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1980年1月16日获立案通过;然而,因为照顾的对象遍及全台,为此又向内政部申请全台性的财团法人登记,于1994年终于完成全台性的财团法人登记。
「财团法人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立足台湾、宏观天下的慈善团体,四十年来在台湾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建设、教育建设、社会文化等志业。 慈济的主要志业:“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即慈善、医疗(如慈济医院)、教育(如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慈济小学、慈济中学)、人文(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大爱电视、经典杂志、檀施会、慈济月刊、外语期刊)、国际赈灾(如援助川缅)、骨髓捐赠(慈济骨髓数据库)、社区志愿者(慈济各分支会所)、环保(如慈济环保站)四项, 统称为「四大志业」;
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居住小区志工、国际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脚印」。
慈济推展其志业时,普遍以证严法师的“普天三无”为原则,即所谓“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动所谓“佛法人间化”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该基金会之慈善事业运作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国度。团体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种族的志愿者。 1966年证严法师经历“一摊血”事件及“三修女”的来访,决心“消灭贫穷”,在花莲普明寺成立慈济功德会。功德会成立初期,便开始从事社会救助事业,故证严法师常言:“慈济以慈善起家。”
从感恩户(即“慈济照顾户”)的个案调查、复查,赈灾的勘灾、造册、发放等,皆是由多年的关怀、多次的赈灾经验中,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除了让被照顾者安身外,也要安心。进而再启发被照顾者的善心,达到“善的循环”。 证严法师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救济后,证严法师发现“因病而贫”、“贫病相依”现象。1972年“慈济贫民施医义诊所”在花莲市开设。开启了医疗志业中之“医疗站”、“义诊”之关怀方式。
1979年5月法师在静思精舍之慈济委员联谊月会中,提出了兴建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的构想。而为了启建医院,向台湾省政府社会处申请成立“台湾省私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获立案通过,始得已筹募慈济医院之款项。法师及慈济委员一方面在全台湾发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动,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寻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访精舍,询问法师是否放弃建院想法,法师便向拿出帐册向主席说,如果建院失败,将会退还所募之款项,主席见言:从来没有一间寺庙会将捐款退回。便向蒋经国总统回报此事,三天后10月22日总统亲临精舍。法师便向总统再度提出寻求建院用地的构想,总统允诺,指示花莲县府设法协助建院用地问题。后历经三次换地,两次动土,终于在1984年4月正式兴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启业。

这也源于而慈济医院秉持救人为先的观念,成为全台湾医院立下免缴住院保证金之先例,尔后卫生署要求全国医院也比照办理。在台湾,慈济医院各分院已有六间及一间诊所;而马来西亚也有洗肾中心及义诊所。 1993年8月美国红十字会组织抗原室李政道

博士拜访证严法师,说明国际骨髓数据库的隶属情况。
同年10月,“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成立于花莲慈济医院。
1998年筹设脐带血库,因容量限制,于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
2002年更名“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常简称慈济骨髓库 )。 慈济医院于1986年启业后,因台湾东部资源匮乏、交通困难,西部的医生不便前来,造成早期慈济医院,医护人员不足之情况。
证严法师感于东部专业医疗人员不足,及增加东部高等学校就学率,于1989年开办“慈济护理专科学校”,培养东部护理人才,于1999年改制成为慈济技术学院。
1992年5月31日,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于台北分会成立,证严法师开示“慈青悲智行,联谊启慧根”。慈青回到学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师期许能够成为校园清流,将善的种子植入校园。
1993年创立慈济医学院,于2000年获准升格成为慈济大学。
2000年有感于教育要从小扎根,因此创立了慈大实小及慈大附中,完成幼稚园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
慈济在台湾各地的学校有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及花莲、台南两地各有慈济中学、小学。在美国有19所人文学校及5所人文班;在马来西亚有大爱儿童教育中心;在泰国有清迈慈济学校。 人文志业初期原名“文化志业”,于2004年更名。期许人文可以成为“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1967年,克难功德会成立第二年,“慈济月刊”杂志创刊发行。当时慈济月刊仅为一大张,共四页之报纸。1986年9月,“慈济道侣半月刊”正式发行。1998年8月,经典杂志创刊。2004年3月慈济道侣并入慈济月刊中;道侣改以丛书形式出刊,有生命及幸福两系列。
1996年1月,慈济万维网正式上线。
影音节目方面,1986年4月,“慈济世界”广播节目播出。 1995年12月,慈济节目在其他电视频道委托演出。1998年1月1日,正式于中视电视台中成立“慈济大爱电视台”。2005年1月1日,位于台北关渡的慈济人文志业中心正式启用,慈济大爱台、慈济广播部、期刊部、经典杂志迁入人文志业中心。
慈济人文相关志业有大爱一台、二台、大爱广播、静思人文、慈济月刊、经典杂志等。八大法印
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脚印”,证严法师认为过去称八大脚印,实为八种妙法,故在2007年正名为八大法印。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间接援助,成为开启国际赈灾之先例。
隔年,1992年中国大陆华东、华中水患,慈济人于发起街头募款,正式踏入大陆地区,开启国际赈灾之志业。当时的两岸关系仍属紧张,此举让当时的台湾民众颇不谅解与诸多批评。证严法师认为人道主义应超越于政治现况,期望以大爱弭平对立。
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援助水患灾民时,和大陆领导阶层达成“一个目的”、“二个原则”、“三个不为”、“四类物资”、“五种协助”。此五点成为日后慈济国际赈灾的五点共识。
一个目的:赈灾。
二个原则:直接、重点进入灾区,深入最无人关怀之处。
三个不为:不谈政治、不刻意传教、不搞宣传。
四类物资:温饱的物质、复耕的物质、卫生的物质、解决居住的问题。
五种协助:造名册、请提供车辆、维持秩序等等。 1990年8月23日朝,证严法师于台中新民商工演讲。行经夜市区,见其收摊后街上留下大量垃圾。演讲精采处,见大家用双手热烈鼓掌,便说:“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用在捡垃圾、扫街道、做资源回收,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会中有一名女孩——杨顺苓,因受法师的演讲,在会后一个月期间内到处捡拾资源回收物,并将资源变卖所得善款以“慈济人”的名义捐出。环保志业因此而开启。
1992年01月,台湾各地慈济人践行法师理念,在各地区设立“环保教育站”。
慈济大爱台有部分资金来自于慈济资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之口诀。
2008年大爱感恩科技成立,以环保志愿者回收之宝特瓶抽丝制造成纱,可用来制成慈济赈灾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1997年贺伯台风席卷台湾,造成台湾重大灾情。证严法师毅然改变慈济会员原有的人脉推动模式,推展“社区志愿者”计划,要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改以社区为单位,于各地推展健康照顾、环保志愿者、社区绿化等工作。期待左邻右舍能发挥“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精神,散播“人人是志愿者”的理念,让人人心中充满爱。
法师指示慈济人落实“四门四法四合一”,分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四组,即以社区做为根本,再由各社区联合组成小区,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将资源统合。以此模式,慈济人经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后。 正式参与慈济团体者,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慈青等,应依循证严法师所定十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不抽烟、不吸毒、不嚼槟榔 不赌博、不投机取巧 遵守交通规则 孝顺父母、调和声色 不参与政治活动、示威游行 [编辑] 提倡素食 慈济推动斋戒,证严法师:“近来天灾接连而来,相信大家都很心疼、担心,多少也有些恐慌。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具体防范的力量,这必须回归到人与心。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必定举国上下全民斋戒、不杀生,清除身口意的污浊,祈求上天降福。”、“斋就是素食、不杀生,常起慈悲心念,同时断绝心中贪瞋痴等恶念;戒是持戒,守好人生的规矩,力行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发好愿,清净身口意。”我们天天推动爱洒人间,为天下祈福,此刻,也期待大家以斋戒、不杀生的具体行动,表达一分虔诚的力量,持续爱洒人间,带动社会爱的共鸣。 基金会并不强制会员茹素,唯参加慈济活动时,则需素食。慈济大学学生亦无须信仰佛教,无须素食。为鼓励素食,位于花莲市慈济医学中心、慈济大学的同心圆餐厅与慈大附中的妙膳厅,提供教职员生早餐新台币10元吃两样东西,午、晚餐20元吃到饱的餐饮,唯推行环保,员生需自备环保碗筷。因物价上涨,慈济基金会不得不调整供膳部份的价钱,原为10元的早餐涨了5元,20元的午餐也涨了5元,同时原来吃到饱的中餐及晚餐也开始进行供量的限制。原来每天中餐晚餐都会提供五样的菜,但从97学年度开始,同心圆餐厅每周择一日只供两样菜。

『柒』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使命

扶持贫困社区和人口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健康条件并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

『捌』 慈济基金会的理念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
慈善志业国际化━━
国内长期贫户照顾、急难救助、居家关怀、国际赈灾......立足台湾、放眼天下、用大爱走向地球村,祈愿天下无灾无难。
医疗志业普遍化━━
地区医院、骨髓数据库、儿童发展复健中心、护理之家、山区及离岛义诊......尊重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慈济医疗网,让每个家庭,有安心做后盾!
教育志业完全化━━
用爱做沃土,良能与功能并重;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慈济认真培养下一代。
人文志业深度化━━
居住小区服务、机构关怀、环境保护...慈济志工,为祥和社会做清流!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慈济人文志业为净化人心做先锋。

『玖』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性质

http://www.tzuchi.org.tw/

『拾』 慈济的坚持理念

慈济的主要事业为“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即慈善、医疗(如慈济医院)、教育(如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慈济小学、慈济中学)、人文(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大爱电视、经典杂志、檀施会、慈济月刊、外语期刊)、国际赈灾(如援助川缅)、骨髓捐赠(慈济骨髓数据库)、环保(如慈济环保教育站、大爱感恩科技公司)、社区志愿者(慈济各分支会所)。
慈济推展其志业时,普遍以证严法师的“普天三无”为原则,即所谓“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动所谓“佛法人间化 ”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该基金会之慈善事业运作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国度。团体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种族的志愿者。 证严法师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救济后,证严法师发现“因病而贫”、“贫病相依”现象。1972年“慈济贫民施医义诊所”在花莲市开设。开启了医疗志业中之“医疗站”、“义诊”之关怀方式。
1979年5月法师在静思精舍之慈济委员联谊月会中,提出了兴建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的构想。而为了启建医院,向台湾省政府社会处申请成立“台湾省私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获立案通过,始得已筹募慈济医院之款项。
法师及慈济委员一方面在全台湾发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动,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寻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访精舍,询问法师是否放弃建院想法,法师便向拿出帐册向主席说,如果建院失败,将会退还所募之款项,主席见言:从来没有一间寺庙会将捐款退回。便向蒋经国总统回报此事,三天后10月22日总统亲临精舍。法师便向总统再度提出寻求建院用地的构想,总统允诺,指示花莲县政府设法协助建院用地问题 。后历经三次换地,两次动土,终于在1984年4月正式兴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启业。
慈济医院秉持救人为先的观念,成为全台湾医院立下免缴住院保证金之先例,之后卫生署要求台湾全部医院也比照办理。在台湾,慈济医院各分院已有六间及一间诊所;而马来西亚也有洗肾中心及义诊所。
2004年,苏州慈济慈善志业中心成立,主要从事残疾人、低保户救济,爱心志愿者培训,血液病患者更换造血细胞等多项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苏州慈济志业园区:苏州慈济慈善志业中心有限公司选址在平江区原二十一中旧址及附近,规划了3.7万平方.现规划在苏州原“第二十一中学”旧址建设“慈济人文及医疗服务中心”。主要包括:高科技健康管理中心、慈济志业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静思堂、培训教育中心、医疗咨讯中心和慈济世界博物馆。 1993年8月美国红十字会组织抗原室李政道博士拜访证严法师,说明国际骨髓数据库的隶属情况。同年10月,“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成立于花莲慈济医院。
1998年筹设脐带血库,因容量限制,于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2002年更名“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 台湾本土
慈济医院于1986年启业后,因台湾东部资源匮乏、交通困难,西部的医生不便前来,造成早期慈济医院,医护人员不足之情况。证严法师感于东部专业医疗人员不足,及增加东部高等学校就学率,于1989年开办“慈济护理专科学校”,培养东部护理人才,于1999年改制成为慈济技术学院。
1992年5月31日,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于台北分会成立,证严法师开示“慈青悲智行,联谊启慧根”。慈青回到学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师期许能够成为校园清流,将善的种子植入校园。
1993年创立慈济医学院,于2000年获准升格成为慈济大学。2000年有感于教育要从小扎根,因此慈济创立了慈大实小及慈大附中,完成了幼稚园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
2006年成立台南慈小及台南慈中,成为台湾第二所慈济中小学。 慈济最后在台湾各地的学校有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及花莲、台南两地各有慈济中学、小学。 2011年暑假台湾教育志业体学校整并为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慈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中部、国中部、国小部、附幼)、台南市慈济高级中学(高中部、国中部、国小部)。
海外发展
在美国有19所人文学校及5所人文班;在马来西亚有大爱儿童教育中心;在泰国设有清迈慈济学校。 1990年财团法人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邀请证严法师在台中新民商工连续三天幸福人生讲座。
1992年01月,台湾各地慈济人践行法师理念,在各地区设立“环保教育站”。慈济大爱台有部分资金来自于慈济资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之口诀。慈济环保志愿者,不分年龄、阶层、背景,人人视街头为修行道场,不畏脏乱、不辞辛劳,低头弯腰,为爱护地球环境而无私付出;为此,证严法师尊称他们是“环保菩萨”、“清净菩萨”,“拥抱地球的菩萨”、“呵护大地的菩萨”或是“常不轻菩萨”。
1992年8月23日星期四(农历七月四日)法师清早出门,见夜市收摊后街上留下大量垃圾,心中有许多感触,本来主题是在宣说七月是“吉祥月、孝亲月”,台下千人的会众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讲著讲著……,前来聆法的会众静寂无声,法师突然话锋一转,恳切地呼吁大家要“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此时坐在后排,住在丰原的杨顺苓小姐听到法师的开示后感觉自己可以做到,随即开始行动到处回收资源,在邻里之间推动“资源回收,赞助慈济”,并将一个月期间内回收资源变卖所得善款以“慈济人”的名义捐出,同年9月法师再度行脚至慈济台中分会时公开赞叹杨小姐落实环保,慈济人自此纷纷响应环保的善举,慈济的环保志业因此开启,经过二十年的宣导,改变了整个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做环保成为一种优雅高格调的象征,更有许多人在慈济环保教育站找到人生的新价值。
2008年,大爱感恩科技成立,由环保志愿者回收宝特瓶抽丝制造成纱,可用来制成慈济赈灾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2009年累计台湾已经有超过五千个环保点,并有超过69000名志愿者持续不停在推动回收宝特瓶的工作。 月刊
1960年1月1日元旦公历新年,克难功德会成立第二年,慈济广播月刊杂志创刊发行。当时慈济月刊仅为一大张,共四页之报纸;随着科技的发展,慈济道侣半月刊发行经典杂志创刊道侣改以丛书形式出刊生命及幸福两系列慈济万维网。
电台
1980年1月1日元旦公历新年,由台湾的台湾中广公司协助成立慈济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播出慈济广播电台节目。
电视
1998年1月1日元旦公历新年,慈济广播电视节目方面正式于台湾中视公司成立大爱卫星频道慈济节目在其他电视频道委托演出正式开播,租用中视第二大楼作为总部。1999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独立日亦称Proklamasi Hari Kemerdekaan Republik Indonesia,大爱卫星频道改制为大爱卫星无线广播机构有限公司,简称大爱卫星电视昵称大爱卫视。2005年1月1日元旦公历新年,慈济启用位于慈济关渡园区内的慈济人文志业中心(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2号),大爱电视迁入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大爱卫星无线广播机构有限公司改制为慈济传播文化志业基金会,其后慈济传播文化志业基金会改名为慈济传播人文志业基金会,名下有大爱一台、二台、大爱广播、静思人文、慈济月刊、经典杂志等。

阅读全文

与慈济基金会使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