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保险业金融科技创新

保险业金融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1-04-14 13:08:38

A. 哪一个财务报表数据可以代表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财务报表数据可以代表公司金融科技创新能力。这基本上数据是不可以代表的。很多数据不是造假的。

B. 从金融危机看保险业发展与创新

随着次贷危机从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向Alt-A贷款蔓延、从私营证券化向公营证券化蔓延,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更多的问题金融机构被暴露出来。美国当地时间9月15日,AIG的股价暴跌61%至4.76美元,令AIG市值缩水近200亿美元。今年以来,该股累计下跌93%,为道指成分股中表现最差的一个。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AIG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净亏损。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52.9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亏损78亿美元,二季度亏损53.6亿美元。截至二季度AIG的CDS业务累计亏损已高达250亿美元。16日晚,美国政府同意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以换取79.9%股权的控股方式接管AIG。贷款窗口的有效期为24个月,利率为3月期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再加850个基点。AIG 被美国政府接管,避免了当下倒闭的命运,但850 亿美元的高息贷款其实是一个清盘方案,普通股东很可能最后血本无归,AIG 仍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来尽快还清这笔贷款。

重新审视保险公司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厘清这场金融风暴的脉络和走向,而且有助于深入评估保险行业呈现的新特征和新型风险。

保险公司在次贷风险传导链条中的重要作用

过去的20多年中,金融资产的迅速膨胀,银行作为信贷发放者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下降,国际大型银行逐步由传统的买入持有(buy-and-hold)盈利模式向发起分配(originate-to-distribute)盈利模式转变,即银行通过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将其发放的信贷进行再次分配到资本市场上,更多的成为交易型主体。银行商业模式转变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降低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脆弱性,风险被广泛地分布在银行体系之外。在originate-to-distribute模式中,信用增强成为最重要的一环。

从全球范围来看,信用增强已经渗透到包括债券发行在内的传统金融业务领域的多个方面。其中,保险公司是参与信用风险转移的最主要非银行金融公司之一,并且通过CDS等产品成为次贷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之一。2008年初以来,包括债券保险和金融担保公司在内的保险公司在整个危机的演进过程中开始在事实上成为重要的一环。从年初引发MBIA、AGC等债券保险公司到近期陷入财务危机的AIG都引发了市场的严重动荡。

AIG的失误在于其CDS净敞口大、流动性要求高

次贷危机暴露出很多大型的保险公司与次级信贷产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是保险公司是次级债券的投资者,这部分遭受的损失往往有限,并且是可控的。二是保险公司为次级债券提供担保。三是保险公司为次级债券提供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信用违约互换是把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形成能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的合约产品。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定期支付固定金额或前期费用给保户提供方,作为交换,一旦标的资产(通常是债券)发生违约,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将向买方进行支付或有偿付款。CDS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其标的资产和交易对手,而这次导致金融机构大幅亏损的CDS,其标的资产相当一部分恰恰是高风险的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权证),主要是次级抵押证券。

AIG危机爆发后,很多人指责AIG参与CDS交易。但现实的情况是,CDS是管理交易对手风险,特别是债券风险的重要工具。很多保险公司也都选择CDS作为对冲债券风险的工具。如今年二季度末,AXA披露其持有的CDS净名义敞口是175亿美元,Swiss Re用于对冲债券风险的CDS名义也达97亿美元。问题的关键在于,AIG没有完全对冲其CDS敞口。AIG 持有1000亿左右的房地产、次贷证券,通过旗下的AIGFP(AIG金融产品公司)进行信用违约互换进行风险管理。AIG资产负债表上的信用违约互换资产余额是116 亿美元,而负债是242 亿美元,其间还有126 亿的缺口。

尽管从风险的最终归属来看,CDS基本上与债券担保相同,但CDS特别是高级CDS,对提供者的流动性要求更为苛刻。AIGFP为其交易对手提供的所谓的高级CDS,还需要为CDO和套利组合中的多数信用衍生工具提供抵押资产。抵押资产的数额取决于信用衍生产品的重置价值或是债券的市值。同时,抵押资产的数额还与AIG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有关。因此,一旦CDS的价格变动,或者标的资产CDOs的价格变动,以及AIG自身的信用等级有变动,AIG必须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资产作为抵押。最坏的情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几乎使上述所有条件全部被触发: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有相当数量的CDO的信用评级被降,AIG 在信用违约互换业务上出现大幅亏损,3 大评级机构都调低对其的评级,导致AIG 向交易对手增加几百亿美元的抵押品。截至2008年7月31日,AIGFP因CDO评级的恶化,为其高级信用衍生品提供了总计约165亿美元的抵押资产。

除了CDS外,AIGFP还提供了许多具有隐性担保的产品,也都具有信用衍生品的特征。如AIG的2a-7 puts产品。该类产品允许CDO在不违约但难以售出的情况下,计入AIG的资产负债表。在今年二季度,AIG共为名义价值为188亿美元的CDO产品提供了 2a-7puts。这极大地增加了公司持有的CDO产品敞口。

AIG的失误还在于其多条业务线染指次级债券产品

AIG作为一个大型金融集团,业务涉及保险、银行、租赁等多个领域。从其他业务的收入来看,AIG本身的盈利性较好,如寿险和退休金业务,海外业务和飞机租赁业务等,但AIG的多个业务线条、多家子公司都涉足到次级信贷和次级债券中,因此对次贷整体较高的风险敞口拖累了其财务状况。

一是债券担保业务。可以看到,AIG提供担保的债券中接近30%的信用评级在AA以下。这导致AIG在担保业务中的净利润从2007年1季度的-7800万迅速增长到2008年年中的-51800万。

二是抵押贷款保险。这项业务是由AIG旗下的UGC提供的,为具有不同顺序求偿权的贷款进行保险。

三是高级信用衍生品,主要是指AIGFP提供的CDS产品。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级信用衍生品净敞口为4410亿美元,共涉及208笔交易。其中以CDO为标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计578亿美元,这当中65%,也即约364亿美元的CDO已经被降级,还有339亿美元的CDO处于降级的边缘,因此导致的盯市损失累计达248亿左右。

四是AGF(American General Finance)提供的房地产贷款。

五是AIG Investment在保险投资组合中持有的次贷资产。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的2618亿保险投资组合中有24%是RMBS, 1%的CDO以及5%的CMBS。前两者都与次级贷款有很大的关联。比如,AIG投资的RMBS中,有接近200亿的是次级贷款的RMBS。

多业务线通过不同方式涉足次贷,不仅使AIG面临高额的风险敞口,也给整个集团风险的计量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AIG庞杂的组织架构也是导致其难以全面管理风险、反映滞后的重要原因。

AIG危机揭示保险风险新特征

一是金融风险呈现出向保险市场传递的新途径。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下降,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和偿付能力,还可能使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出现问题。这次AIG就是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因流动性不足而陷入危机。

二是保险业对金融市场的深度介入,使其周期性特征明显增强。传统上认为保险业对经济周期并不敏感,特别是寿险业。但从近二十年国际保险市场的经验来看,受保险深度参与金融市场的影响,保险业的周期特征日益明显。例如, 1997-2001年日本保险公司的倒闭风潮,以及2000-2002年全球股市下跌削弱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都表明保险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三是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市场波动的条件下,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从负债角度,要加强负责管理,重视承保利润和产品定价。从资产角度,则要通过拓宽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和周期风险.

C. 改变保险业的十大科技

1、 异彩纷呈

保险公司组建专门组织架构,从项目组到专业科室、独立部门,联合IT部门建平台上产品;或者联合淘宝等大平台,爆款迭出,第三方专业(中民、慧择等)和兼业平台(携程、中航协、移动等)业务稳步增长;监管态度明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在网上买保险……

2、乱象横生

保险公司一窝蜂上网销,不乏动机不纯者:或因原模式滞涨的被迫选择,或好高骛远,或攀比心态,安心踏实求证、开放拥抱互联网的少之又少。

因此无规划、闭门造车者有之,图快上官网商城者有之,创新乏力,多个险企IT部门找供应商要3个月上一个商城网站,多为模仿、少见创新。浮躁,拉着马车上铁轨,一跑就散架。

3、暗流涌动

以三马众安为首,传言第二个互联网险企将落地深圳,国寿、太平洋、新华、太平、安邦、阳光、生命、前海等已开办或筹办独立电商公司,其他行业也纷纷试水借道电商涉足保险,去哪儿、可可西、苏宁……

4、产品单薄

“低价值、低粘度、标准化”的车险、旅游意外险、医疗险、理财险为主,少见长期、高额保险,复杂保险虽有,但交易全程并非在线完成。主要原因是业界尚无统一认识、没有敢于突破性尝试,客观原因则是网络生态的基础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

网销产品单一化、创新不足,是制约保险电商爆发式增长的最大瓶颈之一。

5、机会诱人

2011-2013年保险试水真正触网,金融互联网概念风起云涌,大数据、云、SNS、移动、支付、微信等铺天盖地,不停挑逗保险公司那颗沉静的心,可穿戴和车载设备又催生了UBI的新机遇。

之前华泰、众安、泰康、人保等产品创新的尝试已初见端倪,高额、长期保险在线销售将是新机会,自会眼花缭乱。

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保险行业

或许有人预见到了这一波互联网的浪潮,却看不清到底是如何改变的。

互联网将提供大量的新生事物,没有哪个行业主体能全部覆盖、包揽所有的事儿,竞争+合作、合纵连横将是新景观。

先来看一个企业经营的基本公式:

无论是保险等“传统”行业,还是电商“互联网”企业,只要企业经营活动是围绕着这个公式来进行,那么就不存在“颠覆”一说,只是重点、策略各有侧重罢了。

相对而言,传统企业虽说在P和T这两方面不如互联网企业,但这五项工作都一样,最重要的是最终的经营目标都是等式的左边:M,也就是说这个是普适的公式:发现或创造市场、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之,从中赚取利润。如果这个公式和理论基础不存在或变了,才能叫做颠覆吧。

商业模式是这五项的偏重、路径不同,本质并无二致:蓝海是模式找到了新P后用产品和服务V来满足,核心竞争力则是R、T、C的独特之处。

互联网更注重擅长P、R,比如发现新市场、粉丝经营;而传统行业则偏于V、T、C,关注营收、利润、报表是否好看。

围绕这个公式,互联网将全面改良整个保险业生态环境,包括既有消费市场、代理人、经代中介、电商平台、保险公司、监管机构这六大要素,还会催生第七个业态要素:公共基础资源供应商,权且称之为“非常6+1”。

1、 消费市场: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和思想行为受到重视

互联网的信息对称功效,让消费者地位上升,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且保险消费意愿由隐形而显性,消费主动性、频次和金额提升,带来更广泛的保险产品创新空间:“保险生活化”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服务即产品”从隐性理念上升为显性指标,消费者不再为买保险而买保险,保险随着互联网润物细无声渗入衣食住行娱购医甚至感情生活,从经济补偿升格为对冲负面体验的工具,由此将衍生出无数花样翻新的保险产品,或许很多保险产品看上去根本不像保险,更像是服务标准,比如大热的赏月险和大冷的太阳险等(好奇这两个产品都出自同一公司,待遇咋差恁远捏),以及脱光险、小三险、怀孕险(结婚有风险,恋爱需谨慎!),这意味着P和V的增加,同时也昭示着一个令人掉眼睛的道理:在商品社会里,幸福和快乐可以用金钱来量化。

另外,互联网让保险经营企业有机会捕捉到梦寐以求的“售前”数据,在交易之前就能了解目标客户的个性和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和方案,这意味着R、V的提升和T、C的降低。

2、 代理人:加剧优胜劣汰导致结构性变化

超过300万的庞大代理人,将是互联网带来唯一令人不安的变数。保险公司、代理公司管理失位,让这个庞大的群体争议频频。无疑,作为成本最为昂贵的销售渠道,其阵地已被互联网蚕食,生存空间遭遇严峻挑战:

代理人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将弱化,以往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的筹码,将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逐步丧失殆尽,比如“客户是谁的”、“我的工作是自己说了算还是被管着”,比如保险公司将通过网络提供售前增值服务以换取代理人对客户名单的控制权,以及应用LBS技术管控代理人的展业轨迹。

专业技能和展业效能无法提升的代理人势必被淘汰,而先知先觉者主动求变,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客户,或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承揽更多品牌、更多品类的金融产品,还会有些代理人将不再独立销售,而是与互联网结合,成为销售链条中的部分环节,催生“O2O”模式,还会有些代理人将转向三四级城市、乡村等互联网不发达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和整个保险产业链发展迅猛完善,代理人规模会缩减、能力提升,在地域和消费者层次分布更为均衡,意味着R、V的提升,同时T和C降低,从而优化经营。

3、 经代中介:大众市场集中度增加

数以万计客户粘度高的兼业经代,和以法人业务为主的专业经代,暂不会受制于互联网。但面向大众市场的经代中介市场份额太小,人才沉淀、资金实力不如其上游的保险公司,没有话语权,没有充裕的资源投入转型,加之历史包袱沉重、不愿看也看不懂互联网,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将被无情洗牌出局,唯一的优势是灵活。

而互联网则可以让“灵活”发挥到极致,保险电商将以分销为主,早期触网的中介电商平台因此而存活并有机会做大。未来此类专业垂直平台也不会太多,最多3~5家,看看谁会是“剩者为王”。

此类平台的致命弱点是用户体验差,产品众多但多受保险公司制约难以改善,影响到转化率R;二是运营成本C高,比如与保险公司的交易对接,就是个头痛的事儿;三是高价值保险产品在线交易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能否突破需要看别人脸色。

因此,与新兴产业元素合作提高P和V、强化内功提升R同时降低C,需要重点考量,否则其边际成本将无法对抗保险公司直销业务,被边缘化成为保险公司的附庸,投资价值不大。

4、 互联网电商:客大欺店或反客为主

“电商平台”拥有金融保险机构垂涎欲滴的巨大资源:海量的消费数据、关联的行为偏好和商品数据、支付交易入口和潜在的信用数据、庞大的关系链和话题积聚……成为与金融保险机构利益交换的筹码,但贪婪可能导致无法达到降低保险销售成本的初衷,成为为人诟病的房地产第二。

所以设法绕开监管、自己涉足金融保险也不出奇:淘宝率先网罗数十家保险公司吆喝开市,仰仗其大流量用理财类万能险打响头炮,传统保险网络销售却无一例外起色不大。网易搜狐网络等也搔痒难耐跟着起哄,腾讯惦记金融不出奇,自营保险路数尚不清晰,其山头林立的内部经营结构让保险公司眼冒金星。

虽说转化率低、产品单薄这两个硬伤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但流量仍是吸引甚至要挟保险公司的法宝。携程、去哪儿、可可西携一众中小旅游垂直平台,依靠精准流量在航旅意险细分领域闷声发财,甚至开始惦记专业的保险牌照。

保险所需信息量大、细致,数据含金量高,且因其“非标”而充满想象力,存在巨大的衍生金融和其他关联商品市场空间。所以保险虽只是金融的一部分,但电商平台却格外用心:一是寄望于保险产品的创新重点提升V,二是通过“大数据”经营来提升R。

因此,多品类、多品牌、多规格的金融和保险产品创新,是电商平台愿意看到的,也愿意为此做点事情。但其专业程度不足,守着数据金矿未必挖得到宝,那就放下身段、更开放地跟其他新业态合作,淘宝保险孜孜以求想做寿险就是个例子。

5、 保险公司:洗心革面两条腿走路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决策层逐步意识到:保险触网首先要产品创新,但模仿华泰退运险、众安众乐宝、人保手机险、泰康乐业保、安联赏月险等,等于永远跟着别人的节奏跳舞,远远不够。

产品创新首先需要人才和经营观念的变革。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保险互联网人才,一要打破僵死的薪酬框架,二要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三要改良原有的制度体系,否则即便招来了人也留不住,留得下也干不出事情,优化改良P和V的初衷终将落空。

产品创新不仅仅意味着保险产品形态和价格的变化,更需要洞察互联网全局的视野,以及精算思路、口径、风控理念的变化,挑战的是现有的产品研发以及配套业务运营体系,如快速响应要求原有一板一眼的研发流程、决策链条要缩短,这意味着权力的再分配,将极大挑战现有的管理体系和人性,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要求极高的T。

更苛刻的是,产品创新往往意味着价值观的改弦更张和考核机制的变化,这一点往往是保险公司高管和股东难以接受的:

能不能弯下身腰、脱离殿堂,把自己当成白痴?

或者抛弃已有的所谓资源,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去创业?

愿不愿意让自己高大上的衣冠楚楚,变成极具个性、特立独行的代言人?

肯不肯从保费业绩要求变成粉丝经营的纯投入?

是否承受得起二十出头的毛头小青年拿着数十万甚至百万年薪而不嫉妒?

或许现实不会这么严峻,不过得问问自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行吗?不行,就别碰互联网!

风格保守的保险公司,极有可能无法兼容两种文化环境而导致人格分裂,于是对于互联网这个“新渠道”,最好的处理方法不是作为平行部门或者业务单元,而是干脆分立出去,最少也得是个事业部,或者干脆独立为电商公司,甚至在文化、体制上都需要与原有的池子分隔开来。

成立网销部、找几个互联网背景的人搞营销、自建商城、把产品搬上网去卖的保险公司,必死!用简单思路新增银保、经代这类地面传统渠道可行,但无法触及深层本质、到互联网上玩不转。

文化、环境的改变将是保险公司(也包括其他传统行业)触网的重大课题。电商团队喜欢从互联网行业吸收新鲜血液,狼性十足,与四平八稳亦步亦趋的原有团队血型基因不同,甚至互相视对方为屌丝,风格冲突、难以融合,造血不成反失血,此类案例已屡见不鲜,切记吸取教训!

最近网传马明哲巡视旗下金融科技公司不着正装、某保险IT团队取消晨会、各保险电商公司职场独立,或弃用母公司共享资源等,都是这个兆头。

即便如此,仍会有不少保险公司艰难跋涉。随着互联网让生态圈扁平化,品牌影响力在线上比线下影响力更大、马太效应愈显,如小品牌无法做到在某个细分领域有个独特的三招五式,而去红海里跟大品牌同质化竞争,在线上比线下死得更快!

互联网提供了信息、数据的便利性,将使保险公司对于用户属性和行为偏好等数据极度渴求,以满足发现蓝海的战略目标,产品创新色彩缤纷,任何不爽都可能作为保险标的——保险定义的内涵将大大扩充,而且计费周期可能是周、日,折腾精算师们和IT基础架构,之前BI+AI+CRM等积累真正派上用场,甚至涉足数据领域,投资、收购与保险完全无关的数据概念企业,占领行业的“制高点”,控制新的互联网入口:硬件,拼命做大P、降低未来竞争成本C。

进军硬件,意味着数以千亿级、曾一度被认为难以互联网化的企业财产险市场,有望被互联网改变:工控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将使企业生产运营关键环节的风险数据成为保险公司预知风险、快捷理赔的利器,同时还能大幅度提升竞争门槛、降低保费成本。有一天,企业保险将不再以“年度”作为承保有效期,而是五年、十年的长期合同下、以分钟计的风控周期和动态保费,以及打通上下游生产、消防安保、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储运,甚至ERP等……总之,连接一切!

这也意味着以三马众安面向蓝海为起点,保险公司主体形态的变化:大而全的综合型保险公司之外,极可能诞生面专营某些特定市场(如母婴或学生)、渠道(纯网络渠道如弘康),甚至某些事件(天气、金融衍生)的轻型保险公司,专门为某些特定细分市场提供风险对冲服务。

保险企业经营导向和手法将从“产品导向”转而关注“用户和需求导向”,“我有什么卖给你”的思路逐渐改为“谁要什么、我如何提供”的想法,甚至学习互联网研究和满足人性需求的做法,为大数据下的少数客户个性化服务,而不是面向全人类。

现有保险公司将会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让自己变轻:从现在的IT和局部运营外包,逐步把销售运营、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逐一外包,自己专注于最核心的品牌、产品和内控等,同时催生新的专业市场主体。

未来三五年,网上大众消费市场上只会飘扬着三五杆大旗,大量新生细分市场领域则会彩旗飘飘!其商业模式的特点,是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几乎是无限广泛的数据维度,P和V将爆发性增长。

保险公司暂时不会全盘抛弃现有业务,“两条腿走路”将是大部分保险企业的触网后的选择:轮子得换但车不能停,换不了的话,就让慢快车、高铁和动车都在一个轨道上跑。

6、 监管机构:基于数据高效、前瞻、主动监管

保监会并非人们印象中的“恶婆婆”,提升行业生产力水平是其首要KPI,想方设法做大市场蛋糕比抓误导更重要。因此推进、扶持保险借力互联网的政策将会越来越开放,甚至会主动提供便利条件、鼓励跳出现有条条框框的创新。

同时保监也明白:创新与风险同在,因此如何让监管工作也能“高科技”,提升监管效率,甚至解决“后知后觉”这一长期痛处,互联网当仁不让成为首选的手段,近期紧锣密鼓的“中保信”将有望成为提升监管效率的良方。

中保信这个大一统的平台,从回收车险平台开始,将汇集产寿的承保、理赔数据,不仅可以提升监管效率,其统计分析结果还可以共享给保险企业供其做决策依据,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随着保险公司交易自动化、运营大集中的趋势,行业中可望诞生真正的交易平台,运行的实时交易数据,再加上中保信平台上的结果数据,将更有利于全行业发展,进而实现“事中”的监控,让事后监管提升到“防患于未然”,甚至推出“保险指数”来预测市场发展、调度全局,监管更为科学、前瞻、全面,体现专业和智慧,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央与地方、监管与主体、官方机构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大量博弈,会让这个大一统的过程充满变数。不过生产力的发展,不就是这样披荆斩棘走过来的嘛!

7、 +1:新兴行业配套产业链百花齐放

保险生态圈本身尚不健全,缺失基础性商业元素、第三方中介弱小、缺乏行业价值共识、各自为政的IT行业标准、缺失信用和医疗等公共基础数据,社保与商业保险隔墙而立等等,原因或因为发展阶段不成熟,或者因为灯下黑或短视,或者因为市场格局不够开放,也有商业基础薄弱的历史所致。

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加之市场的力量、监管的引导,以及资本的助推等生产关系要素,一方面将迅速打破垄断和藩篱,另一方面创造大量的新生市场主体。

首先跟保险行业发生关系的公共资源,将是在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分发这个链条上有所作为的“数据运营商”,在这个范围内,来自车载智能终端、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设备、电子病历等垂直数据入口让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或User Behavior Insurance)成为现实,“迟早与保险行业产生交集”这一愿景让此类创业企业成为风投追逐的热点,甚至不排除有远见的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甚至参与制定底层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标准、与互联网行业争抢数据制高点也不出奇。

而有可能搜集和评估消费者信用的平台,也将成为保险公司关注的焦点。社保、医疗、资产、信用等公共基础数据需要专业化运营(下图绿色部分),将带来商业投资机会。

同时,健全的生态环境还需要独立的、第三方的评级机构如kaopubao.com,建立对保险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评级的通用标准,逐步成为非官方的基本价值标尺、公信力和影响力;有能力汇聚、经营大量零散的长尾数据的第三方平台,将使用BI技术融合资信、医疗、社保,保险反向团购成为现实。加之互联网将让业态集中度更为明显:消费者逐步趋向于一站式采购(上图蓝色)而不是到处搜索对比,可能诞生垂直的大型专业市场平台,淘宝如能解决其专业性问题就具备这个潜质,而前文所提的kaopubao.com则需要解决流量问题。

为了解决保险公司与分销平台之间的高成本低效率的交易对接问题(上图灰色交叉线网),将出现居于第三方、专门做交易接入的纯服务平台(上图橙色部分),类似于证交所,能吃透、执行行业标准化,提供产品发布快速部署和交易接入、结算以及交易数据服务,融合了大数据+云平台概念,通过SAAS提供“软件及服务”。该平台极具投资价值,但能够看到并实现者寥寥。

当数据的品质和数量得以保证时,产品研发、获客、导购、交易、理赔等业务,将逐步外包给专业供应商,实现高度智能化、自动化,进而在另一个方向上挤压代理人生存的空间。

D. 保险行业有哪些创新发展模式

从全球视野来看,目前成熟的保险体系中,保险市场越发达,保险中介的地位和作用越明显,如今,中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中介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强制管理后,如今也已经逐渐成熟,尤其这两年,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也让保险中介的作用更加重要,也因此,保险中介领域的创新发展模式这几年也值得关注。
互联网中介平台这几年风生水起,有一度也为投资人看好,其中以微保、水滴保险为核心,不过,大多数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目前还存在着问题,普遍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同时因为线上保险平台存在一定的服务品质问题,这也成了当下很多人不看好纯互联网中介平台的原因。
线下门店式保险平台,以华泰为代表,这种模式在国外比较成熟,也是未来保险中介趋势,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对于人员专业度、服务品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说,线下门店式未来大有可为,不过当下进程相比互联网平台要发展缓慢。
品牌门店式平台,以保险之家为代表,走社区化运营,看中品牌价值与服务专业、规范标准。品牌化趋势可以说是更具有市场前瞻性和规模化优势的模式,不过对于目前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来说,大多数中介公司的意识还停留在销售导向,所以目前品牌模式是刚刚起步,保险之家是品牌门店式的试水者,也一直在改变销售导向的单一经营模式,未来发展如何,也同样值得关注。

E. 未来已来,看金融科技如何助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

保险营销中的代理制度是一种极具保险行业特色的营销方式。由于保险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性,需要在保险人和保险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险代理人的存在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了解保险产品和服务,让保险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意向,形成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需求。

F. 用现代科技促进保险业创新

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意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对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使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意见》提出了9方面29条政策措施。一是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二是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三是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四是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拓展“三农”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五是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推动保险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六是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深化保险行业改革,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市场作用。七是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加强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八是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九是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保险监管协调机制,鼓励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购买保险服务,研究完善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税收政策,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加强对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的用地保障,完善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G. 保险业可以从金融科技中学到什么

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内容提要: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对保险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内在特质的客观认识,是对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并扮演重要角色的科学总结。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激活储蓄机制;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国家公共事务应急体系;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科技创新。全面科学认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保险实践,推动保险业的全面进步。一、对保险功能认识的演变历程时至今日,我国关于保险功能的学说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之为“单一功能说”,也即传统的保险功能说,认为保险只具有经济补偿(或给付)的功能;第二阶段可称为“二元功能说”,这种学说除了认识到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之外,认为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的功能;第三阶段可称之为“三元功能说”,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上任后关于保险功能的阐述为代表,认为现代保险同时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三项功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样,对保险功能的认识,也取决于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保险功能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而每一次认识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推进,对保险功能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到成熟、由单一到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功能的内涵、外延不断地得到扩大。“三元论”的保险功能说就是这一认识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保险最初发轫于14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海上保险,是从行会合作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员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此时尚没有引进精算技术,仍处在保险的低级形态,保险的唯一功能就是经济补偿,体现为会员之间的保险分配关系。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数理技术支持,保险的功能发挥受到很大限制。17世纪后半叶,保险精算学产生,使理论意义上的人寿保险转化为现实意义上的人寿保险,开创了人寿保险发展的新局面。从数理技术上来说,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手段,主要是运用风险汇聚机制,集合具有风险厌恶偏好的投保人并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对少数发生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补偿和给付,从而实现风险在投保人之间的分散,这就是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给付功能。保险经营技术的解决,大大促进了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这一阶段,社会对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有了充分认识,传统的“经济补偿说”主要形成于这个阶段。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动脉。现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储蓄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配置,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作为金融产业链中的一环,保险业承载和发挥了资金融通的功能。保险业的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通过承保业务获取并分流部分社会储蓄,另一方面又通过投资将积累的保险资金运用出去,满足未来的支付需要。保险体系吸收的资金(特别是寿险)大部分是长期资金,这是其区别于银行储蓄资金的主要特点。随着保险业的壮大,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发挥资金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优点,通过持股和相互参股方式,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力量,作为金融中介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其资金融通的功能逐渐深入人心。这一阶段一直延续至今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认识,也是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一般来说,不同时代、不同经济背景的学者,对保险相关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难有统一,但对于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认识则出现显著的趋同现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保险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国际化、专业化的显著趋势,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保险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在发挥传统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的同时,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人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协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学家彼得。F.德鲁克说,保险和风险管理对于促进西方世界在18、19和20世纪的经济进步所起的作用与企业和商业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彼得。L.伯恩斯坦在《抗争命运:值得注意的风险》一书中也指出,一个社会理解、度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主要区别之处。因此,此次吴定富主席高度概括和总结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可视作对保险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内在特征的客观认识,是对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总结。二、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内涵、体现及提出意义(一)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内涵从本质上讲,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对于金融推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国的金融体系通过提高资本积累率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要倚重储蓄性金融机构和积极引进外资;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通过提高社会资本配置的效率,来帮助经济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对于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的促进功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资本积累。而保险恰恰具有这两种观点所主张的特点,保险业通过集聚风险补偿基金提高了社会的资本积累率,同时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特有的交换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配置效率,客观上起到了“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双重作用,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传统的保险单一功能说,认为保险人仅仅是一种风险传递机制。但事实上,保险这一功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还没有保险的其他要素重要。因为,保险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平衡表,还为经济活动和长期增长提供其他有力支持。美国保险学者小哈罗德。斯凯博在1998年就曾指出,保险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诸如替代政府安全保障、推动贸易和商务、鼓励减损、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等七种重要服务。现代企业理论的利益相关者学说也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职工、管理人员、关联企业和顾客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共同组织,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的集合体。因此,现代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必须考虑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施有效治理,这种理论强化了企业的社会管理责任。保险企业在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和日常经营时应注重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反过来,社会经济的进步又会推动保险业的发展,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客观联系。一般来说,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市场经济的各个子市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保险市场也是如此。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一国的保险市场越发达,越有效率,对经济的繁荣贡献就越大。因此,经济补偿是保险的基本功能,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是保险的衍生功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得到不断加强,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二)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1.稳定经济生活,为社会提供“安睡保险”。保险通过预先确定的支出将未来不确定的可能损失固定下来,从而稳定个人、家庭和组织机构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形成经济安全的心理预期,为经济生活平稳运转创造条件,客观上起到了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守夜人”角色的作用。现代保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原来许多不可保的风险逐渐变成可保风险,保险服务的领域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宽,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越来越凸现出来。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政府负担。保险还被广泛用于解决政府公共政策问题。人寿保险对于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经合组织(OECD)早在198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寿险保单的销售无疑减轻了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压力。同年,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社会保障开支和寿险保费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即保险业有效地分担了部分社会保障财务的压力。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加入WTO之后面临的竞争加剧,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养老、医疗、失业三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约为673亿元。同时据社会保障部门估计,转制成本大约为20000亿元左右。如此大的债务规模再加上每年的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短期内完全要政府解决确实不现实也不可能,但社会保障却不能产生断层。另一方面,我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生活保障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老年护理、企业年金、健康、医疗、教育费用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商业保险需求,具有极大的潜力,这为我国商业保险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减轻政府压力、促进国企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险人在进行承保和资金运用活动时,要收集有关企业、项目和经理人的大量信息。一般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缺乏时间、资源或能力来收集这样大量的信息,而保险人具有优势,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本和承担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行使“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的权利,对于经营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力地制约着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解决委托——代理难题,推进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作为金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激活储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传导机制存在多种途径。保险作为金融中介之一,在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方面有三个优势,能有效地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一是降低结合储蓄者和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二是创造资金流动性;三是有利于形成投资的规模经济。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的长期负债和稳健的现金流量,是政府和企业理想的长期融资渠道。一国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与其对市场的依赖性成正比,与其对金融中介的依赖性成反比,也就是说取决于信息对称的程度。因此,保险公司的金融中介作用,在新兴国家金融市场比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更大。对于我国还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说,保险业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具有巨大的潜力。5.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现代经济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对金融的专业化和灵活性要求也越高。如果可供选择的保险商品种类丰富,保障充分,贸易和商务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例如,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促进对外贸易、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素有“商务活动的润滑剂”之称,也是保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领域。据统计,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日本为50%,英国为45%,法国为21%,韩国也达到14%。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已经初步发挥了作用,但整体水平较低,获得出口信用保险保障的出口贸易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1%,投保企业只占全国外贸企业总数的2.7%,这说明我国保险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推动不足,在该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6.有利于构建国家公共事务应急体系。一个国家有无完备的公共事务应急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美国风险管理和保险专家C.小阿瑟。威廉斯博士指出,灾害降临到富国和贫困国家的几率是相同的,比如日本的地震、孟加拉国的洪水,但一个社会如果能够控制和减轻这些灾难,该社会便可以更好地把资源运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现代社会里,各种巨灾风险和突发事件如影随从,对一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我国1998年的洪灾、2003年2月和5月的新疆伽师地震、今年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等。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政治力量的演变,巨灾风险不可测的程度加深,而且一旦发生,危害程度更加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远甚于从前,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2001年“9.11”恐怖事件、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事件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建立必要的公共事务应急体系加以应对。现代商业保险通过设立新型险种、创造巨灾债券等保险衍生产品、综合运用再保险等方式,有助于化解巨灾风险造成的消极后果,在一个国家的应急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国为例,非典疫情爆发后,各家寿险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非典保险,为社会提供了风险规避机制,缓解了人们的焦虑心情,对稳定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截止到2003年5月12日,我国寿险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赔236例,赔付104例,总赔付金额为88.68万元。7.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社会和经济的运转时常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管理机制,尤其是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消除各个要素彼此之间的摩擦,减少冲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险业对此也大有可为。如,责任保险有利于当事人履行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解决纠纷,协调民事关系。发达国家有完备的责任保险体系,如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执业责任保险及公众责任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等,被保险人一旦出现责任事故,可以很快通过保险公司解决,不必纠缠于旷日持久的官司,减少了社会的摩擦和冲突,整个社会运转效率高。近年来,我国医疗事故纠纷频繁发生,巨额诉讼案例呈上升趋势,国内务家保险公司陆续推出了医疗责任保险,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医患各方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充分说明了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大有作为。8.推动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高风险、高投入是高新技术的一大特点,为了保障风险投资的安全和持续投入,必须从制度设计上予以保障。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国际上盛行商业保险与高科技联姻,保险公司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风险投资的保障费用,承保高新技术项目,万一项目不成功时,由保险公司承担部分风险;保险公司还通过开展高新技术转让保险,促进科技成果进入技术市场和提高成交率,提高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全面认识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全面科学认识保险的功能,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保险实践,推动保险业的全面进步。1.有利于提升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快保险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迅猛,持续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保险各项功能得到较大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我国保险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横向看来,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整体规模还很小,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与国内证券业、银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金融业和社会中地位较低。据统计,截至到2002年底,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为6494.1亿元;而截止到2002年10月底,全国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6660亿元,同期证券市价总值为38329.13亿元,流通市值为12484.56亿元;截止到2002年9月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193778亿元。因此,充分认识并发掘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保险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社会各界增强对保险业的认同感,有利于保险业更好地走入千家万户,服务社会,造福民众。2.有利于促进保险经营主体拓展经营思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管理功能的提出,从认识上延伸了保险服务的外延,对于保险经营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更好地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在经营活动中勇于创新,关注被保险人利益,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塑造保险业的诚信和负责形象,更好地发挥商业保险应有的作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3.有利于正确处理保险业发展与监管的关系。保险监管机关的指导意见和言论往往对保险经营主体有较强的“窗口效应”,影响深远。促进保险业发展是当前保险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监管的目标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业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也是加快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保险监管者对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认识,有利于保险监管机关系统内统一监管认识,理顺保险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关系。我国未来保险监管发展的趋势是,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并重,更加重视指导性规章和意见的作用,这些都需要保险理论上的拓宽和创新为其支持。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提出,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窗口指导”效应。三、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一)保险理论界要加强研究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保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理论研究者必须用发展与开放的眼光来审视保险功能的内涵,深化对保险功能的认识,将保险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保险实践的创新活动。(二)保险经营主体在经营实践中,应开拓创新,全面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保险公司建设。推进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强化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注重控制经营风险,完善经营管理考核体系。时机成熟时可推动保险公司上市,有利于保险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偿付能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险业唯有自身健康,才能为社会提供健康服务。2.产品创新。注重发掘市场需求,坚持消费者导向,创新产品结构,满足社会的保障需求。尤其是注重发展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子女教育婚嫁保险、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为我国进出口事业提供保障;探索农业和农村保险的新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持。3.理顺保险销售体制。充分发挥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作用,完善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改革保险营销员制度,加强对保险兼业代理点的管理,理顺保险手续费问题,树立品牌经营意识,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经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误导欺诈问题,切实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努力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4.延伸保险业服务的触角。配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高承保大型风险项目的水平,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保险保障;探索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渠道,可考虑通过购买债券和参与信托投资计划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开发新险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5.探索高风险保险领域。积极探索巨灾风险、高新技术风险的保险融资技术,建立巨灾、高新科技发展保障基金,通过商业保险主导、政府适当扶持的途径,提高社会的风险化解能力,为国家建立公共事务应急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三)保险监管机关应坚持市场化取向,树立发展观念。创新监管体制,完善监管方式,加强监管手段,为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当前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章立制,加快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坚持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出台《保险法》配套细则,尽快出台保险违法违规处罚法。二是正确处理“有为”与“无为”的关系,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坚决还权于市场,合理界定监管者和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的效力边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系统内要合理划清总部机关和地方保监之间的权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综合治理、联合监管的水平。三是加强基础研究,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保险业的产业政策,制定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长远发展规划;四是理顺保险市场关系。在现阶段偿付能力监管尚不能形成明显效力之前,应加强保险业务合规性检查,严厉查处保险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正本清源,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H. 金融科技对保险业影响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对保险业的影响应该来说还是非常大的,首先人们本来就薄弱的保险意识,现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原本潜在的想买保险的人打了退堂鼓,而且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也都降到了5%以下了,所以现在对保险来说既是低谷也是非常不错的机会!

I. 科技驱动保险业发展,保险科技应该把握哪些机遇

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内容提要: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对保险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内在特质的客观认识,是对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并扮演重要角色的科学总结。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激活储蓄机制;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国家公共事务应急体系;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科技创新。全面科学认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保险实践,推动保险业的全面进步。一、对保险功能认识的演变历程时至今日,我国关于保险功能的学说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之为“单一功能说”,也即传统的保险功能说,认为保险只具有经济补偿(或给付)的功能;第二阶段可称为“二元功能说”,这种学说除了认识到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之外,认为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的功能;第三阶段可称之为“三元功能说”,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上任后关于保险功能的阐述为代表,认为现代保险同时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三项功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样,对保险功能的认识,也取决于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保险功能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而每一次认识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推进,对保险功能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到成熟、由单一到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功能的内涵、外延不断地得到扩大。“三元论”的保险功能说就是这一认识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保险最初发轫于14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海上保险,是从行会合作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员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此时尚没有引进精算技术,仍处在保险的低级形态,保险的唯一功能就是经济补偿,体现为会员之间的保险分配关系。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数理技术支持,保险的功能发挥受到很大限制。17世纪后半叶,保险精算学产生,使理论意义上的人寿保险转化为现实意义上的人寿保险,开创了人寿保险发展的新局面。从数理技术上来说,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手段,主要是运用风险汇聚机制,集合具有风险厌恶偏好的投保人并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对少数发生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补偿和给付,从而实现风险在投保人之间的分散,这就是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给付功能。保险经营技术的解决,大大促进了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这一阶段,社会对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有了充分认识,传统的“经济补偿说”主要形成于这个阶段。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动脉。现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储蓄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配置,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作为金融产业链中的一环,保险业承载和发挥了资金融通的功能。保险业的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通过承保业务获取并分流部分社会储蓄,另一方面又通过投资将积累的保险资金运用出去,满足未来的支付需要。保险体系吸收的资金(特别是寿险)大部分是长期资金,这是其区别于银行储蓄资金的主要特点。随着保险业的壮大,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发挥资金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优点,通过持股和相互参股方式,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力量,作为金融中介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其资金融通的功能逐渐深入人心。这一阶段一直延续至今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认识,也是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一般来说,不同时代、不同经济背景的学者,对保险相关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难有统一,但对于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认识则出现显著的趋同现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保险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国际化、专业化的显著趋势,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保险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在发挥传统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的同时,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人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协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学家彼得。F.德鲁克说,保险和风险管理对于促进西方世界在18、19和20世纪的经济进步所起的作用与企业和商业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彼得。L.伯恩斯坦在《抗争命运:值得注意的风险》一书中也指出,一个社会理解、度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主要区别之处。因此,此次吴定富主席高度概括和总结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可视作对保险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内在特征的客观认识,是对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总结。二、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内涵、体现及提出意义(一)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内涵从本质上讲,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对于金融推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国的金融体系通过提高资本积累率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要倚重储蓄性金融机构和积极引进外资;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通过提高社会资本配置的效率,来帮助经济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对于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的促进功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资本积累。而保险恰恰具有这两种观点所主张的特点,保险业通过集聚风险补偿基金提高了社会的资本积累率,同时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特有的交换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配置效率,客观上起到了“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双重作用,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传统的保险单一功能说,认为保险人仅仅是一种风险传递机制。但事实上,保险这一功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还没有保险的其他要素重要。因为,保险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平衡表,还为经济活动和长期增长提供其他有力支持。美国保险学者小哈罗德。斯凯博在1998年就曾指出,保险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诸如替代政府安全保障、推动贸易和商务、鼓励减损、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等七种重要服务。现代企业理论的利益相关者学说也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职工、管理人员、关联企业和顾客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共同组织,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的集合体。因此,现代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必须考虑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施有效治理,这种理论强化了企业的社会管理责任。保险企业在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和日常经营时应注重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反过来,社会经济的进步又会推动保险业的发展,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客观联系。一般来说,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市场经济的各个子市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保险市场也是如此。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一国的保险市场越发达,越有效率,对经济的繁荣贡献就越大。因此,经济补偿是保险的基本功能,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是保险的衍生功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得到不断加强,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二)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1.稳定经济生活,为社会提供“安睡保险”。保险通过预先确定的支出将未来不确定的可能损失固定下来,从而稳定个人、家庭和组织机构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形成经济安全的心理预期,为经济生活平稳运转创造条件,客观上起到了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守夜人”角色的作用。现代保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原来许多不可保的风险逐渐变成可保风险,保险服务的领域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宽,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越来越凸现出来。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政府负担。保险还被广泛用于解决政府公共政策问题。人寿保险对于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经合组织(OECD)早在198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寿险保单的销售无疑减轻了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压力。同年,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社会保障开支和寿险保费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即保险业有效地分担了部分社会保障财务的压力。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加入WTO之后面临的竞争加剧,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养老、医疗、失业三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约为673亿元。同时据社会保障部门估计,转制成本大约为20000亿元左右。如此大的债务规模再加上每年的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短期内完全要政府解决确实不现实也不可能,但社会保障却不能产生断层。另一方面,我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生活保障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老年护理、企业年金、健康、医疗、教育费用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商业保险需求,具有极大的潜力,这为我国商业保险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减轻政府压力、促进国企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险人在进行承保和资金运用活动时,要收集有关企业、项目和经理人的大量信息。一般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缺乏时间、资源或能力来收集这样大量的信息,而保险人具有优势,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本和承担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行使“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的权利,对于经营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力地制约着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解决委托——代理难题,推进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作为金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激活储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传导机制存在多种途径。保险作为金融中介之一,在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方面有三个优势,能有效地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一是降低结合储蓄者和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二是创造资金流动性;三是有利于形成投资的规模经济。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的长期负债和稳健的现金流量,是政府和企业理想的长期融资渠道。一国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与其对市场的依赖性成正比,与其对金融中介的依赖性成反比,也就是说取决于信息对称的程度。因此,保险公司的金融中介作用,在新兴国家金融市场比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更大。对于我国还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说,保险业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具有巨大的潜力。5.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现代经济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对金融的专业化和灵活性要求也越高。如果可供选择的保险商品种类丰富,保障充分,贸易和商务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例如,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促进对外贸易、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素有“商务活动的润滑剂”之称,也是保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领域。据统计,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日本为50%,英国为45%,法国为21%,韩国也达到14%。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已经初步发挥了作用,但整体水平较低,获得出口信用保险保障的出口贸易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1%,投保企业只占全国外贸企业总数的2.7%,这说明我国保险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推动不足,在该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6.有利于构建国家公共事务应急体系。一个国家有无完备的公共事务应急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美国风险管理和保险专家C.小阿瑟。威廉斯博士指出,灾害降临到富国和贫困国家的几率是相同的,比如日本的地震、孟加拉国的洪水,但一个社会如果能够控制和减轻这些灾难,该社会便可以更好地把资源运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现代社会里,各种巨灾风险和突发事件如影随从,对一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我国1998年的洪灾、2003年2月和5月的新疆伽师地震、今年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等。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政治力量的演变,巨灾风险不可测的程度加深,而且一旦发生,危害程度更加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远甚于从前,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2001年“9.11”恐怖事件、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事件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建立必要的公共事务应急体系加以应对。现代商业保险通过设立新型险种、创造巨灾债券等保险衍生产品、综合运用再保险等方式,有助于化解巨灾风险造成的消极后果,在一个国家的应急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国为例,非典疫情爆发后,各家寿险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非典保险,为社会提供了风险规避机制,缓解了人们的焦虑心情,对稳定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截止到2003年5月12日,我国寿险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赔236例,赔付104例,总赔付金额为88.68万元。7.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社会和经济的运转时常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管理机制,尤其是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消除各个要素彼此之间的摩擦,减少冲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险业对此也大有可为。如,责任保险有利于当事人履行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解决纠纷,协调民事关系。发达国家有完备的责任保险体系,如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执业责任保险及公众责任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等,被保险人一旦出现责任事故,可以很快通过保险公司解决,不必纠缠于旷日持久的官司,减少了社会的摩擦和冲突,整个社会运转效率高。近年来,我国医疗事故纠纷频繁发生,巨额诉讼案例呈上升趋势,国内务家保险公司陆续推出了医疗责任保险,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医患各方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充分说明了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大有作为。8.推动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高风险、高投入是高新技术的一大特点,为了保障风险投资的安全和持续投入,必须从制度设计上予以保障。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国际上盛行商业保险与高科技联姻,保险公司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风险投资的保障费用,承保高新技术项目,万一项目不成功时,由保险公司承担部分风险;保险公司还通过开展高新技术转让保险,促进科技成果进入技术市场和提高成交率,提高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全面认识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全面科学认识保险的功能,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保险实践,推动保险业的全面进步。1.有利于提升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快保险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迅猛,持续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保险各项功能得到较大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我国保险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横向看来,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整体规模还很小,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与国内证券业、银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金融业和社会中地位较低。据统计,截至到2002年底,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为6494.1亿元;而截止到2002年10月底,全国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6660亿元,同期证券市价总值为38329.13亿元,流通市值为12484.56亿元;截止到2002年9月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193778亿元。因此,充分认识并发掘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保险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社会各界增强对保险业的认同感,有利于保险业更好地走入千家万户,服务社会,造福民众。2.有利于促进保险经营主体拓展经营思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管理功能的提出,从认识上延伸了保险服务的外延,对于保险经营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更好地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在经营活动中勇于创新,关注被保险人利益,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塑造保险业的诚信和负责形象,更好地发挥商业保险应有的作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3.有利于正确处理保险业发展与监管的关系。保险监管机关的指导意见和言论往往对保险经营主体有较强的“窗口效应”,影响深远。促进保险业发展是当前保险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监管的目标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业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也是加快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保险监管者对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认识,有利于保险监管机关系统内统一监管认识,理顺保险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关系。我国未来保险监管发展的趋势是,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并重,更加重视指导性规章和意见的作用,这些都需要保险理论上的拓宽和创新为其支持。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提出,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窗口指导”效应。三、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一)保险理论界要加强研究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保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理论研究者必须用发展与开放的眼光来审视保险功能的内涵,深化对保险功能的认识,将保险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保险实践的创新活动。(二)保险经营主体在经营实践中,应开拓创新,全面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保险公司建设。推进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强化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注重控制经营风险,完善经营管理考核体系。时机成熟时可推动保险公司上市,有利于保险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偿付能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险业唯有自身健康,才能为社会提供健康服务。2.产品创新。注重发掘市场需求,坚持消费者导向,创新产品结构,满足社会的保障需求。尤其是注重发展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子女教育婚嫁保险、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为我国进出口事业提供保障;探索农业和农村保险的新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持。3.理顺保险销售体制。充分发挥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作用,完善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改革保险营销员制度,加强对保险兼业代理点的管理,理顺保险手续费问题,树立品牌经营意识,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经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误导欺诈问题,切实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努力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4.延伸保险业服务的触角。配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高承保大型风险项目的水平,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保险保障;探索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渠道,可考虑通过购买债券和参与信托投资计划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开发新险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5.探索高风险保险领域。积极探索巨灾风险、高新技术风险的保险融资技术,建立巨灾、高新科技发展保障基金,通过商业保险主导、政府适当扶持的途径,提高社会的风险化解能力,为国家建立公共事务应急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三)保险监管机关应坚持市场化取向,树立发展观念。创新监管体制,完善监管方式,加强监管手段,为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当前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章立制,加快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坚持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出台《保险法》配套细则,尽快出台保险违法违规处罚法。二是正确处理“有为”与“无为”的关系,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坚决还权于市场,合理界定监管者和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的效力边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系统内要合理划清总部机关和地方保监之间的权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综合治理、联合监管的水平。三是加强基础研究,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保险业的产业政策,制定保险业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长远发展规划;四是理顺保险市场关系。在现阶段偿付能力监管尚不能形成明显效力之前,应加强保险业务合规性检查,严厉查处保险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正本清源,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保险业金融科技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