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张景源的介绍
张景源 ,号天放 ,天津宝坻人士,著名书法家,就职李瑞环同志亲手创办的桑梓助学基金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三顾堂书画院副院长,宝坻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自幼酷爱诗、书、画,尤爱书法,曾受业于天津著名书法家单体乾先生,宗法“二王”、推崇圣教,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深得晋人精能遒丽之美,后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从师中国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由崇尚唐法晋韵而融入汉魏的质朴天真。
② 我急需一个文章《祖国在我心中》!! 谢谢!!
时候的天真和幼稚,让我觉得一切都很美好,院子里的大狗是我的玩伴,屋外的土墙和沙堆、远处的水泡和废弃的旧房子都是我玩耍的天堂。由于我的好奇心,与伙伴们总是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开拓玩耍的天地。祖国对我来说是一个藏着无数土墙和沙堆,无数水泡和旧房子的宝藏,于是我就对伙伴们说,我要走遍祖国的每个角落!
我的梦想是带上红领巾
没有如今孩子咿咿呀呀学英语的学前教育,我在玩耍中度过了童年。转眼间该是上小学的年龄了。入学的第一天令我记忆犹新:个子高高,站得笔直的几个学长伴着雄浑的国歌,庄严的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眼前严肃而神圣气氛给我这个来自农村、毫无经历的孩子生平第一次震撼。而最令我羡慕的是学长们系在脖子上的那条跟五星红旗一样鲜艳的红领巾。在我眼里,他们像威武的将军,是那样的伟大神圣。我固执的认为,只要带上红领巾就可以骄傲的升起五星红旗。于是,第一堂课上,当老师要我们说出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我第一个高高的举起小手,毫不犹豫的说“我的梦想是带上红领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课堂上和书本里更多地了解到祖国的美丽容貌和深邃内涵。我不再想去远处的土墙和沙堆或是水泡旧房子玩耍,而是希望饱览祖国那美丽的河山,去领略她浩瀚的历史长河和流淌着古远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在我眼里,祖国是一片神奇富足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着伟大、坚强、勤劳、智慧的十三亿炎黄子孙。于是,我开始积极的表现自己,认真的学习,为了心中那个小小的梦想。但在学校这个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有了比较才有发现,我很快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家庭条件和物质生活的差距更使我的心中萌生了点点的自卑。从初中到高中,学校与回家的那条长长的路,不再那么新奇有趣,而变得崎岖不平、尘土飞扬;屋外的土墙和沙堆不再是我玩耍的天堂,却变得脏乱而破旧;但院内的大狗依旧是我的玩伴,陪我看着父母天天辛苦的工作,看着家里艰辛的生活。
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记得那时总喜欢搬个板凳坐在隔壁李奶奶家门口,听她讲过去的故事。李奶奶与祖国同岁,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由早年的艰辛走到了如今的富足。回忆童年旧事,她仍记忆犹新,“小时候,我们农村整体上都还很贫穷,衣服打补丁贴补丁是平常事,谁家要是餐餐能吃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都吃不饱,只要是吃不死人的东西都被拿来填肚子了。”那时,村里人没粮食吃,除了种地人们就都出门挖各种各样的野菜吃,很多十几岁的孩子就开始跟着大人下地挣工分了,李奶奶也不例外,拎着竹编的小篮子跟伙伴们一起到田边、山上挖,“野菜味道很苦,我们挖回来后先放滚水里烫一下,去去苦味,再掺到糠粉里一起做着吃,都是为了节约粮食。现在可不一样了!”李奶奶指着正在整修的柏油马路和远处林立高耸的楼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不断完善,我有幸赶上这个好时候喽!”李奶奶眯起眼睛,拍腿笑道。
听到这里,我突然明白,现在不等于未来。虽然家里条件艰苦,但比起李奶奶的童年,我算是幸福的,我还可以把握将来。从那时起,我不再自卑,不再彷徨失落,真正踏实生活起来。我在学校和班级担任职务,不断锻炼自己。挑灯夜读,为我的大学理想奋斗。我的梦想变得明确而坚定,那就是好好学习,锻炼自己,成为对祖国和家乡有贡献的人。
桑梓情怀激励我前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以高出一本分数线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欢喜之余,大学的开销又使父母陷入了沉思。此时,由李瑞环爷爷在2004年亲手创办的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传来喜讯,我幸运的成为了创建以来受到资助的99位家庭贫困大学生之一。桑梓助学基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凝情聚力、爱心助学、成就人才的平台,桑梓情怀激励我不断前进。
我除了享受桑梓助学金,在大学里我还享受着大学助学金。这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使我能安心生活和学习。出于那分感恩之情,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发挥我的才能,积极进取,回报祖国。
我与祖国共成长
大学的前两个学期,是我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的黄金时间。同时,我不断的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提高思想水平。于此期间,我们的祖国也经历了无数考验,炎黄子孙虽历尽艰辛,但我们众志成城。所以,我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
当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这片热土上激情点燃的那刻,我热泪盈眶。深深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积极参加网上志愿者的报名活动, 并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中华骨髓库天津分库),力争为祖国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冰冻雪灾、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国人的心。当时,华夏儿女,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画面,深深地感动和震撼着我,让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祖国母亲用博大的爱,抚慰和温暖着受伤的灾民,让他们的心灵有所依托。作为我们学院红十字会秘书长,我志愿成为5.12地震捐款的服务人员并捐了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我只想用心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标志着祖国的飞速发展,让世人瞩目和关注!看着电视中的直播画面,我亲爱的祖国,再次让我热泪滚滚。
今年暑假,我与学院多名学生干部到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镇银号中心小学支教。小学校简陋的校舍和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让我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于是,我的梦想变得越来越具体——我想当一名支援西部的教师,一名默默无闻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支教人员。
现在的我还在不断成长,祖国已从沉睡中醒来,屹立在强国之林。
现在漫步在家乡平坦的马路,看着新建的高楼别墅,我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玩耍的土墙和沙堆、水泡和旧房子,不禁心里一阵酸楚,回忆联接了起来。这种感觉很复杂,有欢喜、有骄傲、有感激、有忐忑…….心里沉甸甸的,但有一点我很明确,祖国在我心中,将永远占有崇高和神圣的地位。我深知,如果没有日益富强起来的国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安逸、美好的幸福生活,没有我的成长和成材。
我与祖国共成长,就让我们为祖国谱出的最真挚、最激昂的乐章,使之成为撼动世界的最强音!
③ 小学生 学习雷锋见行动1000~1500字 不能太假
雷锋一个传遍千家万户的名字,一个忠心为人民服务的好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人献一次爱心容易,难的是十几年不间断地献爱心。宝坻区牛道口镇郑各庄村的高得龙一家,父子两代人将爱心火炬传递。
12月14日,宝坻区桑梓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再次迎来了高得龙和高文伟、高文超父子三人。这是自9月份以来从父亲高得龙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以后,哥俩第三次前来捐款了,今后他们每人每月都将拿出500元善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们的爱心,与12年来耳闻目睹父亲高得龙无私捐款的善举是分不开的。
三间破旧的平房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再没什么像样的东西了,院子里有一台破旧的饲料加工机器。就是这样的家庭状况,高得龙却从1999年开始,坚持每月拿出部分收入用来捐助需要帮助的人,受到他资助的不仅有烈士亲人、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孤儿,还有一些困难的养殖户,这12年间高得龙共计捐出了五万余元,虽然这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却是这些年来将近一半的家庭收入。
今年52岁的高得龙是牛道口镇郑各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全家靠着几亩田地和一个饲料加工作坊维持生计。至今一家人仍旧住在破旧的三间老房里。在高得龙家里,应记者的要求他找出了这些年来所得到的荣誉证书,劳动模范、文明家庭、爱心助学先进个人,数不清的荣誉是高得龙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和高得龙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一心助人的源头,他说:“1998年春,我跟朋友借了点钱办起了饲料加工厂。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经过辛勤的劳动,又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很快还清了外账。生活有了保障,我觉得我应该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从1999年2月份开始,我就每月去民政局,捐给贫困地区500元钱,当时我每月收入800元左右,有两个孩子上小学。随着收入逐渐增加,我又每月捐给残联500元。”他先后资助了甘肃贫困地区武都县透防乡中心小学35名特困生,还捐给了乡镇残联、敬老院、“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的亲人、天津市红十字会、宝坻区红十字会、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孤儿,还帮助了一些有困难的养殖户。
12年,200多次捐款。高得龙的善心善举也无形中影响着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高得龙将手中的爱心接力棒交到了他们手中。
或许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得到过别人帮助的人心里是暖洋洋地感激。高德龙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由此他想到的是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把帮助别人同样看成是一种幸福。所以他把勤劳致富、省吃俭用出来的钱无私地捐献给素不相识的人,并且让这种美德星火相传,爱心接力。他延伸的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所以,让我们大家努力延续这种美德。
④ 书法家张景源简介
张景源 ,祖居宝坻,就职李瑞环同志亲手创办的桑梓助学基金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三顾堂书画院副院长,宝坻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幼酷爱诗、书、画,尤爱书法,曾受业于天津著名书法家单体乾先生,宗法“二王”、推崇圣教,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深得晋人精能遒丽之美,后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从师中国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由崇尚唐法晋韵而融入汉魏的质朴天真。
1990年作品入选《全国书法家百人作品展》1993年入选《中国书法赴日本大展》,1996年在国际书画大赛中获金奖,97年在“和平杯”国际书画大赛中再次获金奖。2000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展》2002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2004年作品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2007年书法作品入展《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多次应邀参加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军委办公厅名家笔会,作品在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展出,由中国新闻网向全世界56个国家发布。书法论文入编于《书法教育优秀论文集》,作品在天津日报、中国书画报等等二十几家报刊发表,并有590幅作品被日本友人收藏,作品及传记载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等53种大型辞书,1998年6月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成功的举办了《张景源书法展》。2009年6月在家乡宝坻再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
书家评论
景源贤弟宗晋唐书风,以“圣教序”为切入点,勤奋苦学,甘于寂寞,朝朝暮暮,孜孜矻矻,砚耕生涯几十年的寒暑,夯实了牢固的形质功底。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空谈性情,形质从古取,性情应时生,细品景源贤弟书法之作无论是临习或者创作,都流露出端庄、隽永、疏朗、灵透、清凉之美,给人舒适的感受。</景源贤弟以“圣教序”为主,勤奋与睿智的理念,达到了形质与性情相互渗透,达到了我中有古、古中有我的自有我在的境域景源的楷书宗唐人褚河南,从他的习作中显示出端庄和肃穆的正大,端庄中见灵动,肃穆中寓飘逸。他在习作中的最后有几句自白:“乙酉年秋月寒露节习字于仰晋书舍”。此“雁塔圣教序”,共一千五百字之多,乃用一日书完,一天写了楷书一千五百字之多,从中可以知道书家的心态淡静,淡静似水,躬耕砚田,苦练修行。他的楷书习作,可晓他熟读和驾驭了楷书以点线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行草书则是使转为形质,点线为性情的真谛。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妙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先生评论道:津门宝坻,人杰地灵,才人代出,文脉弥长。景源张君,为人笃厚,处世谦和,既忠诚于教育事业,亦潜心于翰墨情怀。教学相长,德艺双馨,为津门书坛所重。其之所以也,乃师之传统,用功形质者也。其初入单氏体乾之门墙,得窥二王之妙;后渉孙氏伯翔之堂奥,复见两魏之瑰奇。后京华求学,转益多师,学悟相济,艺理同研,乃使书风日进,佳构颇丰,人品书品,世皆瞩目。能如此者,当今书坛能有几人乎?
⑤ 朱的的朱的
朱的(1930年11月17日—2010年9月6日),又名朱镇琳,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口铺村笃庆堂人,是一名优秀的老游击战士、革命老军人,
改革开放以来,朱的先生以独到的眼光,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先后创建了韩江建筑队、韩江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和韩江电力有限公司,果敢率领公司在珠三角地区开辟建筑行业市场,将事业扩展到内地和港澳地区。在他的带领下,朱氏家族30年间创办了新南方集团、珠江投资集团、合生创展、珠光集团,成为地产界的“航空母舰”。更令人钦佩和敬重的是,他在事业扶摇直上之时,肩负社会责任,主动回报社会,全力造福乡邦,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据不完全统计,他率领家族企业先后无偿捐资社会公益事业多达数十亿元,资助家乡经济发展项目50多项金额超5亿多元。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真善美”。朱的先生将他的生命与热心公益事业融为一体,始终把奉献慈善事业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善美”的真谛,谱写了大爱人生的华章。
“真”是的先生心怀桑梓的写照。他率领家族企业铺桥筑路,兴办实业,把回报家乡当成一种作为丰顺儿女应有的责任,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先后捐资300万元修通了阝留 隍至赤凤段的水泥公路,捐资70多万元修建口铺至居林村道、丰有村道等7条水泥公路;先后捐建了丰顺县会展中心,修建了部分县、镇办公设施;2009年,捐资3600万元支持东阝留 大堤建设;投资兴建了凤凰水系四、五级电站,创办了建筑总部企业,每年为家乡丰顺带来8000多万元的税收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家乡经济的更快发展。
“善”是朱的先生热衷公益的概括。他率领家族企业慷慨解囊,扶贫济困。为让家乡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除在家乡大力兴建敬老院外,2007年以来,坚持每年为近7000名家乡老人赠送春节慰问金,慰问金额累计达300多万元;2010年8月,捐资2亿元成立了丰顺县紫琳慈善基金会,用于阝留 隍等镇贫困家庭60周岁以上老人趸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丰顺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为了解决疾病患者的痛苦,捐资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免费为丰顺县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在1997年阝留 隍堤围出险时,捐资帮助当地政府及时修复堤围,解除险情;在2006年和2007年留隍等地发生罕见水灾时,先后共捐赠了800多万元资金及大米等物资一批;在1998年长江、嫩江等地引发大洪灾时,捐资170多万元支持灾区抗洪救灾;在2003年 “非典”期间,捐资1500万元支持各地抗击疫情;2005年,向惠州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共计1.3亿元,等等。2007年他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慈善家”的光荣称号。
“美”是朱的先生情系教育的体现。他率领家族企业出钱出力,助学建校。1996年,捐资60万元新建东阝留 中心小学;1997年,捐资40多万元新建清溪小学;1998年,捐资1200万元新建东阝留 中学;2002年,捐资400万元建设丰顺中学综合办公大楼;2008年,捐资1200万元新建阝留 隍镇中心小学;2005年至2009年,先后捐资1100万元和500万元,分别作为丰顺县朱的刘惠英教育助学基金和丰顺县阝留 隍镇朱的刘惠英慈善教育基金,已资助614名特困大学生、1394名高中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577.15万元;2009年,捐资600万元资助阝留 隍镇困难老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资助家乡教育事业外,2002年,捐资兴建中山大学外语大楼,为华师大附中捐赠助学金100多万元;2003年,向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向华南理工大学捐款100万元,向华师附中番禺小学捐赠50万元;2004年,向天津市宝坻区捐赠200万元作助学基金;2005—2009年,先后斥资十多亿元,创办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捐资8000多万元兴建梅州东山中学剑英校区和剑英图书馆;捐资500多万元作梅州市兴宁一中教育资金等等。同时,他也热心于革命教育事业, 率领家族成员缅怀先烈,继承传统。1998年,在原边纵四支独立队开展革命活动的盐坪村,捐资新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追思亭”,以此纪念在解放战争中凤凰山一带为革命牺牲的潮州、澄海、饶平、丰顺边纵四支队的39位烈士;随后,又捐资200万元支持丰顺县修建华夏女杰李坚真纪念馆;2006年,向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08年,向广州军区的子弟兵捐赠“邓老凉茶”10000箱、慰问金100万元。
在8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朱的先生始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人和善,生活简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处世低调,乐善好施。在他弥留之际,还遗托家属将其个人名下的现金、存款、股票的80%折合人民币9600万元作为丰顺县紫琳慈善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子,让人为之动容。
朱的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持之以恒播洒人间大爱,济贫恤孤,安老扶幼,情系蓝盾,关爱杏林,铺设路桥,慷慨赈济,热心教育的博爱精神和高贵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敬仰和铭记。
(作者姚森隆 系原中共丰顺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广州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
⑥ 天津宝坻有没有生源地助学贷款
天津宝坻区59万元助学 200名大学生受助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8-25 13:41:09概要:本市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与宝坻红十字会联合举办举行了双优特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其中桑梓助学基金单独救助141名优秀大学生,救助金额为40.5万元,与宝坻红十字会联合救助61人,发放救助金18.3万元。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本市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与宝坻红十字会联合举办举行了双优特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其中桑梓助学基金单独救助141名优秀大学生,救助金额为40.5万元,与宝坻红十字会联合救助61人,发放救助金18.3万元。
创会至今五年来,直接受到“桑梓”资助的优秀大学生累计达到188名。除已毕业的47人外,今年应领取助学金的实际人数达141名,其中包括2009年度新增加的45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
此外,为了扩大救助范围,让更多的特困优秀大学生享受到桑梓助学基金会的惠泽,今年桑梓助学基金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资助该区红十字会对全区61名特困大学生进行了救助,救助金额为18.3万元。(记者杨雪菲 通讯员李智)
⑦ 天津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的‘希望有了解天津的人说一下
天津的特产,主要是小吃,在南市食品街都有卖。十八街麻花在那里有个分店,就在麦当劳附近。果仁张,耳朵眼那里也有卖。鼓楼现在没落了,商家很少。古文化街很好,有泥人张的总店〔主街上〕,风筝魏的总店〔胡同里〕,还有好多的东西。主店的价格比较公道,小店里虽然也有卖,不过不是贵的离谱就是大胡同批发的假货。其实天津最主要的特产是文化,五大道,茶馆相声都是值得一看的。希望能帮到楼主。
⑧ 学习雷锋见行动征文!要求有思想性、故事性,2000字左右。
学习雷锋见行动
雷锋一个传遍千家万户的名字,一个忠心为人民服务的好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人献一次爱心容易,难的是十几年不间断地献爱心。宝坻区牛道口镇郑各庄村的高得龙一家,父子两代人将爱心火炬传递。
12月14日,宝坻区桑梓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再次迎来了高得龙和高文伟、高文超父子三人。这是自9月份以来从父亲高得龙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以后,哥俩第三次前来捐款了,今后他们每人每月都将拿出500元善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们的爱心,与12年来耳闻目睹父亲高得龙无私捐款的善举是分不开的。
三间破旧的平房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再没什么像样的东西了,院子里有一台破旧的饲料加工机器。就是这样的家庭状况,高得龙却从1999年开始,坚持每月拿出部分收入用来捐助需要帮助的人,受到他资助的不仅有烈士亲人、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孤儿,还有一些困难的养殖户,这12年间高得龙共计捐出了五万余元,虽然这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却是这些年来将近一半的家庭收入。
今年52岁的高得龙是牛道口镇郑各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全家靠着几亩田地和一个饲料加工作坊维持生计。至今一家人仍旧住在破旧的三间老房里。在高得龙家里,应记者的要求他找出了这些年来所得到的荣誉证书,劳动模范、文明家庭、爱心助学先进个人,数不清的荣誉是高得龙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和高得龙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一心助人的源头,他说:“1998年春,我跟朋友借了点钱办起了饲料加工厂。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经过辛勤的劳动,又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很快还清了外账。生活有了保障,我觉得我应该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从1999年2月份开始,我就每月去民政局,捐给贫困地区500元钱,当时我每月收入800元左右,有两个孩子上小学。随着收入逐渐增加,我又每月捐给残联500元。”他先后资助了甘肃贫困地区武都县透防乡中心小学35名特困生,还捐给了乡镇残联、敬老院、“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的亲人、天津市红十字会、宝坻区红十字会、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孤儿,还帮助了一些有困难的养殖户。
12年,200多次捐款。高得龙的善心善举也无形中影响着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高得龙将手中的爱心接力棒交到了他们手中。
或许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得到过别人帮助的人心里是暖洋洋地感激。高德龙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由此他想到的是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把帮助别人同样看成是一种幸福。所以他把勤劳致富、省吃俭用出来的钱无私地捐献给素不相识的人,并且让这种美德星火相传,爱心接力。他延伸的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所以,让我们大家努力延续这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