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林氏宗祠祖庭对联汇编
广东梅州林永飞
广东省客家地区林姓九牧后裔的四字联很多用:九龙世德,双桂家声
安徽林亚宗亲增补
安徽潜山潜阳林属九牧六房。曾建九牧堂。
堂联为:九侯门第,十德人家!
广东广州林星宗亲增补
广东廉江江边村族祠堂楹联
廉城江边村林氏宗祠(乐隐派下总祠)
大门
乐育英贤双桂第;
隐居俊杰九龙家。
――长山镇罗村房裔孙 松 敬撰
正龛抱柱
鲤湖系谱欣同我;
鳌顶回头望有人。
――道光三年,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山陕两省乡试主考官吴川林召棠谒祠拜题
注:此联有考证,见考证《江边村林氏宗祠状元公题联考》
西周肇迹,两晋显耀,历唐宋明清,阀阅绵延,簪笏永光忠孝第;
河朔受封,万派分流,居闽粤琼桂,石城繁衍,云礽笃庆长林家。
---题江边村林氏宗祠
得姓溯三千年前,粤稽:殷称圣仁,周赞问礼,晋封郡王,唐表昌宗,数历代芳徽,奋武揆文彪青史;
修祠在二十世后,环览: 东峙景山,西逥廉水,南冲龙岭,北镇建峰,聚四方胜迹,钟灵毓秀朝大宗。
--题江边村林氏宗祠
⑵ 林氏排名第几
中国林姓现排16名,如果计台湾林姓有200多万在内计算就是中国十五大内前的大姓现有2000几万姓林,因为台湾没解放(人口资料没递交)所以没有算在内计,福建省是全国林姓人口比例最多的省份,中国林姓的姓氏图册显示:福建省内到处都是姓林村庄密集繁多,是全国林姓最多的省份,福建几十年前有472万姓林,福建林姓在2004年根据福建省公安厅人口数据资料显示:林姓512万,陈姓484万,林才是福建省第一大姓,福建到现在为550万姓林占全省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即六个福建人有一个姓林,广东省也是全国林姓数一数二最多的省份,广东省林姓几十年前为311万人,广东现在足有500几万姓林,因为我是广东林,我走扁广东全省及广东三大民系,进行实地了解广东林姓分布和人口情况,研究广东历史姓氏文化及广东各大姓氏综合作对比,结果发现整个广东林姓现有500几万人口的超级巨族,粤东地区有300万姓林左右,粤东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潮汕三地区市:有陈、林、蔡、天下半的巨族称号,到处有一片片大规模姓林、还到处都有林姓村庄密集繁多有200多万姓林,潮汕三地区市,单:揭阳地区市有100万左右姓林也有揭阳林半县之称,另外粤东汕尾地区也一片片大规模姓林有60多万姓林,和粤东客家地区是很多姓林到处都有(梅州、河源、共两个地区市),有四五十万姓林,整个大粤东地区共计有300万姓林,粤西地区姓林也是非常多有100多万姓林,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共四个地区市为粤西地区有:陈、林、李,打人冇识死称号,单:湛江地区市有50多万姓林:吴川有13万姓林、雷州有10多万姓林,徐闻有10多万姓林,遂溪姓林十万八万,廉江也好多姓林有七、八万,湛江地区共有50多万姓林,茂名地区有20几万姓林、阳江地区有20万左右姓林,云浮地有15左右姓林,整个粤西有100多万姓林,粤中珠三角地区(江门地区、肇庆地区、中山、珠海、广州地区、佛山地区、惠州地区、东莞、深圳)也有100万以上姓林,粤北地区(清远、韶关)共两个地区市为粤北地区:有几十万姓林,现在广东全省合计足足有500几万人姓林,浙江省几十年以前有184万姓林、全省排第三,浙江省也是很多很多姓林的,我看浙江现在有300万左右姓林,海南省现在有50多万姓林,广西省也近100万姓林,江西省也有100几万姓林,以上省份现计约1700万左右姓林(以上1700万姓林只是计南方几省、全南方还几省没计上去就是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和香港、澳门,的林姓我也没计在内的、),还有北方其他省份的林姓有500多万姓林呢,所以我本人怀疑中国百家姓的林姓人口数据不准确,差得太远了,以上基本一算全中国基本上最少有2000多万姓林。
⑶ 林氏分布在中国哪些地方!
【林氏人口分布】:
林氏人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两省,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5%。
截至2010年,林姓人口已达1280万,排在第20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6%。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林姓人口由79万增到1400多万,人口增长达1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林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林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两省,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台湾、浙江,这两省又集中了13%。福建居住了林姓总人口的33%,为林姓第1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4.8%。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林氏简介】:
林姓是中国的一支姓氏,主要源自于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林姓总人口达到128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96%,林姓在中国姓氏人口排行中位列第20位。
历史上林姓的重要人物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抗日名将林彪等。
⑷ 台湾话(又叫河洛话)真的是古代中国的官方话吗是哪一朝代呢
是的,河洛语是唐宋之前中国的通用语。
闽南话来自中原河洛地区,又称河洛语,堪称古代中国的普通话
闽南话就是泉、漳、厦、台等地闽南族群的母语,当然广义上潮汕话也应该被归到同一语系中。"离乡不离腔",谨守祖训,和先辈中原河洛人把中原语言带到闽地一样,闽南人移居到哪里就把闽南话带到哪里,漳泉两地的闽南人同样把闽南话带到了台湾。
宝岛台湾的闽南话的主流腔调就是漳州与泉州两地腔调大概按55%:45%比例融合的结果(这和相对后开发地区厦门岛的闽南话由泉州腔与漳州腔大致对半混合的结果非常非常地类似。
通晓三地口音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比对比对),同样地,闽南人也在向外移居的同时将闽南话带到了浙江温州、台州、海南和海外东南亚等地。
(4)廉江林氏基金会视频扩展阅读:
河洛话历史:
闽南方言又叫闽南话,也有人称之为“河洛话”或“福佬话”。闽南方言是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闽南方言的形成时间,至今学者们的看法仍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至少在上古的末期南北朝已见端倪。
根据史书记载,北方的中原汉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乱或逃灾荒等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北方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中原汉语,为闽南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不能排除当时闽地土著语言(古越语)对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但是,不管是从当时汉人人数上的优势看,还是从闽南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所表现的特点看,可以说,在北方汉人带入的中原汉语跟本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
中原汉语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从现有材料看,那是很少很少的),但最后形成的无疑是以中原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一致性很高,虽然各地一致性的比例不完全一样。据初步统计,语音方面(声调只计调类,不计调值),至少有85%左右是相同的。
词汇方面,有人选择了2500个常用词语做比较(不考虑语音形式,只从词源角度比较),至少90%是相同的。所以,泉、漳、厦三地的人们口语交际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⑸ 九牧林氏的繁衍播迁简述
泉州霞洲宋九牧后裔繁衍播迁海内外,自宋代至今,历经千年沧桑。目前资料显示,派衍的外地区主要有港澳台、菲律宾、泰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地。在泉州南安著名侨乡梅山林坂一带,包括码头内柯等地,仍有大批宋九牧后裔聚族而居,林坂族谱记载,有明嘉靖年间迁往广东潮汕惠来等地,还特别注明渡海迁台的史实。以迁台竹园派为例,该派在台湾已发展成一大族,早在八十年代就派人来林坂寻根谒祖。此外,谱载还有居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而以菲律宾人众最多。菲律宾宋九牧后裔,多年来一直关心桑梓,捐巨资兴建学校教学楼,设立教育基金会,兴建乡村水泥大道,树立牌楼取名长林古道,寓意纪念林氏祖源。 元中叶,泉郡林伋公八世孙仲弦,由霞洲拆居石狮市莲江(莲埭)村立族,传衍族众万余,支派分布蚶江,五堡,石狮等乡镇及东南亚各国,是石狮一带一大望族.
元末至正年间,宋九牧后裔林锡昌,由霞洲至晋江西滨桂林里.肇居繁衍十三个自然村,除旅居内地和港澳台,菲律宾,东南亚,欧美等地外,现在人口一万三四千人,也是晋江侨乡一大望族。
泰国林氏,是当地一大名们望族,在华侨社会名声很高,他们为发展中泰友谊做出巨大贡献。在泰国林氏当中,有很多是来自广东揭阳一带的,但追根溯源,即可追溯到泉州霞洲的宋九牧,根据《泰国西河林氏族谱》的记载,泰国宋九牧林氏世系是从泉州霞洲林伋公开始的。除此之外,在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各国均有宋九牧后裔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