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新华的介绍
王新华,字鸿圣,号清平散人。男,出生于1969年5月25日,山东商河人士。1986年初中毕业考入商河二中,1989年考入商河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1991年进修于潍坊牧校。1993年取得兽医师资格证书,从医至今,发表兽医临床诊断论文数十篇。2000年开始学习文学、历史、人文等学科并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王家寨重回始祖怀抱序》、《曾祖父传奇的一生》、《许商开凿的商河在哪里呢?》、《麦丘邑》、《战国风云的幕后总策划师——王诩》、《千古罪人》、《王姓立姓应早于周武授氏2100年》、《普书[sup][/sup]》、《【三槐王】溯源》、《中华古今第一圣》、《琅琊王、太原王同出一门》、《三槐王》、《滳河》、《杀驴王氏族》、《论琅琊王与太原王出处得出天下王氏出琅琊》、《莱夷》、《围观商河》、《伟圣》、《王氏世系--驳明以来之论[sup][/sup]》、《祖居山西洪洞大槐树之说误处多[sup][/sup]》、《华夏文明始于山东[sup][/sup]》等等。
⑵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简介: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体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职学院, 隶属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管理,业务上受山西省教育厅的领导。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山西采矿学校,1954年更名为太原采矿学校,1986年更名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2003年升格为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学院矿业工程被确定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校以来,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余人、培训15万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占地683亩,其中位于太原市许坦东街38号的主校区占地面积110亩,位于省综改示范区西贾北街72号的新校区占地面积573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2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3.56万册,电子图书2.988TB。建有13个校内实训基地,97个实验实训室。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省级矿山机电示范实训基地。 学院教学机构健全,专业设置合理。设有采矿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地测工程系、煤炭化工系、计算机信息系和财经系等6个教学系,思政部、体育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和安全培训中心等4个教学部。开设有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类型的专业36个。全日制在校生4700余名。设有中国矿业大学山西函授站及学院直属函授站、国家二级安全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素质过硬。现有在职教职工306名,其中专任教师24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93名,“双师素质”教师150名,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的146名。培育有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2个专业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省“双师型”教学名师、2名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9名省“双师型”优秀教师,有1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7名山西省煤炭科技专家,5名全国煤炭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和33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2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模范教师。 学院教学建设成果显著,教科研氛围浓厚。现有5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央财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特色专业和2个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院级精品课和70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近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立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纵向课题23项、横向课题8项,教师参与技术服务100余项。 学院积极探索实践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先后建立了“合作办学理事会”、“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校友总会”,创新了以“一团三会”为平台的多方参与、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加、学校主体”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院是“国家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山西省煤炭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山西省中小型煤矿矿长培训基地”、“山西省煤炭创新性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和“山西省煤炭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是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近年来,学院秉承“育人铸魂、益智强能”的校训,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山西省“劳动模范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8项;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32项。 2017年6月,学院1300余名师生入驻新校区,根本上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以此为其契机,学院对接示范区产业发展,依托煤炭行业和山西省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安全培训平台、专业建设与校企共育人才平台等“四个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正步入再创辉煌的历史发展新阶段。目前,全院师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崭新的面貌、严谨的作风,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建成全国一流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注册资本:9445万人民币
⑶ 王新华的个人简历
简介
王新华,男,196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任教语文兼班主任,一干就是10年;1992年8月至1996年7月任潍坊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1996年8月至2003年7月任副校长;自2003年8月任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校长,2006年8月至今,任潍坊市奎文区实验小学校长。先后被评为首届潍坊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奎文区优秀教师,奎文区优秀共产党员。撰写的《呐喊·呼唤》《值得推崇的个性化教育》《从犹太人的教育说起》等十余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核心教育期刊发表。主编或参与编写4部教学用书。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
⑷ 王新华的人物简历
1982年安徽理工大学(原淮南矿业学院)物理系毕业,理学学士,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硕士生班进修。
1973年1月至1976年9月至1978年1月在阜阳肉联厂工作;
1983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
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1990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办主任;
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院长助理;
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兼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2003年10月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
⑸ 王新华的人物生平
199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分配至垦利县胜坨中学任教,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4864部队服军役,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函授于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1998年1月至今,在垦利实验中学任教,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任校电教中心副主任,2008年8月至今任校教务副主任。
2004年7月,经过考察、论证,制定了我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实施方案,并全程监督了工程的施工。多年来,对教职工进行了多次电教设备应用及计算机操作培训,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地。
⑹ 王新华的个人简介
出生年月:54年7月出生
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所在单位:体育教育系篮球教研室
专业特长: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⑺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规模
学院始建于1952年,占地47.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5.64万平方米。目前,学院在太原经济园区建设新校区,占地面积573亩,总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现有采矿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地测工程系、煤炭化工系、计算机信息系、财经系等6个教学系。现开设有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31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668名。现有在编人员327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82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3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7名。拥有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187万元。建有13个校内实训基地,9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306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有30个被省煤炭工业厅确定为全省煤炭职业院校专业实习教学基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省级矿山机电示范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86万册。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学院主校区位于太原市许坦东街40号,现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13.27万平方米,分二个校区,一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校区占地867亩。学院建有46个实验实训室、42座多媒体教室、11个计算机房、1座电子阅览室、3座语音室,拥有2个实训中心(煤矿机电实训中心和金工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462.91万元,图书馆藏书56.6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3.26万册,电子图书33.36万册),与相关企业建立了63个“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设有省煤炭职业技能鉴定站、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点和全国公共等级英语考试点等。学院设有党政工团部门10个,教学辅助及学生教育管理部门7个,设有教学系6个,教学部门5个,设有4个后勤部门,另设校产办公室,管理学院所属的春华能源公司、晋煤机电设备厂等校办产业。同时,学院代管的山西省煤炭高新技术总公司,从事煤炭高新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服务。
学院开设16个高职专业(高中后):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矿山测量、测量工程技术、矿山地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选煤技术、煤质分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技术方向)、市场营销(煤炭市场营销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煤炭企业会计、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其中,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3个专业为国家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山测量、计算机网络技术(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技术方向)4个专业是山西省首批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设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西函授站,招收本专科函授专业各3个。学院主要面向本省,同时也面向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全国14个省市招收高中后高职生。
通过积极申报,在该院建设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煤炭安全生产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于2005年获得通过,该基地总投资估算6000万元,已完成首批1000万元实验实训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会设在我院,该基金会募集基金的增值部分将全部用于发放学院煤矿井下艰苦专业学生奖学金和特困生助学金。学院在太原市汾东教育城建设新校区,已付公共设施建设配套款5000万元,完成了新校区初步规划。该项目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2007年12月份举行了奠基仪式。学院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准备建设,一期工程14.2万平米,投资3.54亿元,可满足50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需要。
⑻ 王新华的人物简介
所属部门:动物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系
研究方向:水生生物学环境和资源生物学;动物系统学
开设本科生《动物学》;硕士研究生《高级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实验》;博士研究生《动物科学研究动态》和《双翅目昆虫学》等课程。
主要从事水生生物资源及环境生物学研究以及摇蚊科昆虫系统学等基础研究。
在摇蚊学研究领域共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6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国家基础科技计划《中国动物志》编研项目1项;参加《昆虫分类》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学科点基金1项。先后建立摇蚊科5个新属,300余个新种及大批中国新记录种。与挪威、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10余个国际同行合作以国际研究材料完成了若干个属级分类单元的世界性、中印区和东亚地区生物地理范围内的修订性研究,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地理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多数刊于国际学术刊物。其中近50篇属SCI收录刊物。主编教材一部,专著一部,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5部。
先后出席6届国际摇蚊学会议;全部4届东亚水生昆虫学国际会议,2005年负责主办第三届东亚水生昆虫学国际会议。2009年主办第十七届摇蚊学国际会议。先后赴美国、德国、英国、挪威、俄罗斯、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巴西、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在水生生物学领域,先后参加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世界银行贷款、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海洋局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近40余项。研究的水域涉及10余省区40多个海洋和淡水水体。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7项。1990年获首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
⑼ 王新华的简历
1982年安徽理工大学(原淮南矿业学院)物理系毕业,理学学士,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硕士生班进修。
1973年1月至1976年9月至1978年1月在阜阳肉联厂工作,1983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90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办主任,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院长助理,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兼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2003年11月至今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
⑽ 王新华的个人事迹
王新华同志在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练就了思想作风硬、精神面貌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闻火警立即出动的素质。凭借专业的消防安保技能,积极提请医院相关部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地毯式消防安全检查,每周组织消防安保队员定期巡查,每天不定期进行抽查。
深入各科室各病房,就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安全疏散出口及灭火器、室内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仔细的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单位安全生产,使消防器材设施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每年带领其他队员对全院1500余具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粘贴合格标签,使消防器材设施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工作之余,他还对旧灭火器、消防水带等消防器材进行维护和修理,为医院节约资金5000余元。在空余时间及节假日期间,该同志主动加班,加大防火巡查力度,使医院全年消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坚持每月对员工进行一次消防知识培训,通过不间断的教育宣传,使员工的防火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灭火技能得到切实掌握,同时还组织了员工消防演习,员工通过对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器材的使用,增进了对消防安保工作的了解,更加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因消防安全工作到位,几年来,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无一起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受到上级消防部门表彰,2009年被授予“济宁市消防安全达标单位”、“济宁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