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谛闲大师遗集佛陀教育基金会

谛闲大师遗集佛陀教育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4-05 09:04:48

Ⅰ 谛闲的民国经历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驻锡上海留云寺,在寺内组织“佛学研究社”,自任主讲,先后讲《圆觉经》、《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等。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受宁波当局之请,出任四明山观宗寺住持。他受任之后,仰体四明大师遗志,立志恢复祖庭。他募集巨金,重建大殿、天王殿、念佛堂、禅堂、藏经阁等,重为佛像装金,重订规约,以三观为宗,说法为用,改观宗寺名为“观宗讲寺”,数年之间,使观宗寺成为东南一大名刹。
在接主观宗寺之后,他成立了“观宗学社”,自任主讲,专攻天台教观。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应北京名流居士的邀请,北上在京中讲《楞严经》,京中善信,踊跃赴会,使他道誉远播。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京中复设讲经会,由徐蔚如居士南下礼请,他乃再到京中讲《圆觉经》,由蒋维乔、黄少希从旁记录,讲经历两月始毕,成《圆觉经讲义》数十万言。离京之际,叶恭绰、蒯若木两居士各致赠二千银元,其他信众亦有馈赠。谛闲即以此款,扩充观宗学社为正式僧教育机构,是时入学僧侣,有仁山、妙柔、倓虚、静权、宝静、妙真、可端、常惺、显荫、持松等,后来这些人分灯于大江南北,各为天台重要法匠。
到了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谛闲把观宗学社改组为《弘法研究社》,由座下弟子宝静协助社务。宝静学识渊博,辩才无碍,讲经授课,亦深受学僧欢迎,由是入学者增多,研究社乃扩大规模,增加预料,培养了大批的佛学人才。同时,研究社发行“弘法月刊”,弘扬天台教义。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谛闲的门人倓虚,在东北哈尔滨创建极乐寺,就寺传戒,请谛师为得戒和尚。时,他已七十二岁高龄,不辞辛劳,远赴东北。四众闻风而来者人数极众,盛况空前。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他又应上海玉佛寺的礼请,开讲《楞严经》。自春至夏,历时四阅月讲毕,其间从未请人代座,每次登座二、三小时,从无倦态。
上海讲经圆满,返回宁波观宗寺,自感体力衰退,即电促时在云南弘法的弟子宝静返回宁波,为宝静传法授记,授为天台宗四十四代祖。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九日(阳历七月三日),安详坐逝。临终前书偈曰∶
“我经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世寿七十五岁,僧腊五十五年。
谛师一生讲经说法四十馀年,岁无虚日。他先后修缮或重建的寺院,计有天台山的万年寺、永嘉的头陀寺、绍兴的戒珠寺、黄岩的常寂寺,及海门的西方寺。他门下弟子众多,著名的有宝静、常惺、倓虚、妙真、显荫、持松等。在家弟子十馀万人,遍及各地,著名的有蒋维乔、徐蔚如等人。他生平的著作,主要有《圆觉经讲义》、《圆觉经亲闻记》、《大乘止观述记》、《教观纲宗讲义》、《金刚经新述》、《楞严经叙指味疏》、《始终心要略解》、《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等,后来由弟子倓虚等辑为《谛闲大师遗集》行世。
谛师圆寂,蒋维乔居士挽以联云∶
说法四十八年,教观圆融,普为人天垂模范;
示寂七月三日,端详坐逝,无边刹土现庄严。
近代高僧谛闲(1858一1932),浙江黄岩人。二十一岁出家。由天台山国清寺迹端授记付法,为天台宗第43世。应请在各丛林讲经,最后住持天台山万年寺。主办过南京借师范学堂及宁波观宗学社(后改弘法研究社)。着有《教观纲宗讲义》《大乘止观述记》《金刚经新疏》《圆觉经讲义》等,门人辑为《谛闲大师全集》行世。为印光大师最相契之莲友。
(1858-1932)近代高僧。俗姓朱,名古虚,号卓三,浙江台州人。父母早亡,幼年随舅父佐理药业,稍长即通医道。因悟医但能治病,不能治命之理,遂萌离俗出世之想。20岁到临海白云山依成道和尚出家。24岁,受具足戒于天台山国清寺。初学禅观,颇有领悟,曾从敏曦法师学教,受上海龙华寺方丈迹端法师器重,授记付法为传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1910年住持绍兴戒珠寺,兼上海龙华寺主席。1913年,驻锡上海留云寺;冬,住持宁波观宗寺,立志兴复台宗,募巨资、修大殿、藏经阁,装金佛像,严订规约,观宗寺遂为东南一大名刹。1919年成立观宗学社,自任主讲,招收青年学僧。1928年改名弘法研究社,并发行《弘法月刊》,弘扬“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之义理,为近代天台宗法师之行归净土打下基础,故台净合修于近现代盛行。1929年,应请至哈尔滨极乐寺传戒。晚年应上海玉佛寺之请,开讲《楞严经》,讲毕返宁波观宗寺,电召弟子宝静回寺嗣法。1932年圆寂,塔于浙江慈忏五磊山。平生讲经说法40余年,宝静、倓虚、常惺、妙真等,皆为其学子,在家弟子10余万人。著作有《观经疏钞演义》、《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弥陀经亲闻记》、《省庵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大乘止观述记》等20余种,后人辑为《谛闲大师遗集》行世。

Ⅱ 谛闲的参考信息

现代高僧(1858~1932)号古虚、字卓三。浙江黄岩人,俗姓朱,父度润、母王氏,大师为第三子。九岁入私塾攻读,智慧超群!?
一八七三年(十六岁),随其母舅习医,有一日问其母舅说:药能医命否?舅答:药只能治病,岂能医命!大师遂厌治病学,转寻求医命学,故在弱冠之年(1877),至临海县白云山,投礼成道大师出家。
一八八一年(二十四岁)受具戒于国清寺。留寺学戒参禅,日夜不懈而精勤,且具宿慧,故功夫一日上进如千里之速!?
一八八二年(二十五岁),至平湖福臻寺,依止敏曦老法师学习天台教观,当时被大众叹为法门龙象!?
一八八五年(二十八岁),至上海龙华寺,亲近晓柔法师听讲‘法华经’。又亲近大海法师听讲‘楞严经’得益颇深!同年冬,受诸同学邀请,至杭州六通寺升座讲‘法华经’,讲至“方便品”开佛知见时,忽然深入禅定,出定遂获辩才无碍,答难析疑,如瓶泻千里,莫之能御!?
一八八六年(二十九岁),承迹瑞定融大师授记付法,传持天台第四十三世(龙树大士算起)。
一八八九年(三十二岁),在龙华寺宣讲‘法华’听众二千多人。后至镇江金山寺参禅两年。
一八九一年(三十四岁)至宁波慈溪芦山圣果寺掩关,专修天台教观再而深造。
一八九三年(三十六岁),复受信众要求,至龙华寺讲‘楞严’,时为初学者方便以了知‘楞严’奥理,提纲挈领剖析玄微,遂着‘楞严指味疏’问世。又应信众邀请经常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东北地带,宣讲天台教观。
一九一○年(五十三岁),就任佛教师范僧学校长兼总监。当时乃清代末期,而佛教亦遭不振!大师有鉴及此,遂慨然应聘,遴选各省优秀僧青年分班讲授,并指导教行并进,且依天台教旨之理论和实践,开创中国新僧教学史上新纪元。
一九一二年冬(五十五岁),受聘主持宁波观宗寺。该寺系延庆寺观堂旧址,乃宋元丰年间(约1078~1085),知礼五世孙介然法师(?),按照‘观无量寿经’观行修行法,于延庆寺之东北角空地,建房六十余间,最中为宝阁,四周环以十六观堂,作为实践观行场地。该寺几经兴废,降至嘉庆(1796顷)年间,重修殿堂增建僧房,而独立门庭另设方丈。
谛闲大师,自接掌观宗寺,即时重修大殿、天王殿、禅堂、藏经阁等,整修焕然一新,且得十方檀信护持,遂成为东南名刹之一。同时创设观宗研究社,为专门培养天台学者之根本道场。
一九一八年(六十一岁),应徐文蔚居士之请,至北京宣讲‘圆觉经’‘大乘止观’三个多月,随行有仁山、倓虚两法师等。讲经法会圆满,请求皈依者数万众!束装南归时,有叶恭绰、蒯寿枢等居士设宴送行,并慨捐巨款,为请设观宗学舍之资,翌年观宗学舍正式开办,大师自任主讲,造就不少优秀法师,如仁山、显荫、宝静、静权、显慈、根慧、倓虚、定西、允禅等法师,皆是当代闻名高僧。
一九二一年(六十四岁),应浙江省督军庐永祥之请,在海潮寺宣讲‘仁王护国经’。当时,庐督军下令全省禁屠三天。
一九二二年(六十五岁),在上海净土庵讲‘弥陀经’。又于芜湖讲‘法华经’。后应南园居士之请,宣讲‘大乘止观’。
一九二四年(六十七岁),在观宗寺宣讲‘梁皇忏’,并撰成‘梁皇忏随闻录’三卷。
一九二八年,物着长达九万多字‘观经疏钞演义’一册。该经‘疏钞’全名为‘观无量佛经疏妙宗钞’。‘疏’是智者大师着,‘妙宗钞’是宋知礼大师撰。谛闲大师自受戒,即以该经为每日必诵功课之一。该经疏钞问世,既经达千年之久,但对之研究者甚少!谛公大师奉持此经四十多年,将体会之心得和盘托出,且为初学者方便研究,修改科文,撰成为‘观经疏钞演义’流通。
一九三二年(七十五岁)五月十九日,将观宗寺交与宝静法师掌理,至七月初二午前,对大众曰:“我勤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向西合掌,和大众念佛声中,端坐含笑安详圆寂。十月十六日奉安入塔于慈溪五磊山,该日沿途群众焚香,默哀恭送者达数万人之多!足见谛老道德感人之深!世寿七五、僧腊五五。谛大师虽被称为义学沙门,但其实践密行却罕见,即日诵‘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圆觉经’‘观无量寿佛经’及念佛万声为常课,且朔望更加诵‘梵网经’‘菩萨大戒’等,终身未曾间断!故得倓虚法师,在香港新界华南佛学院,撰文赞颂谛闲大师,即:
“古人有三不朽,一曰立德,次曰立功,三曰立言,然则世之立德者,未必立言、立功,立功者未必立德、立言。而立言者,亦未必立功、立德!唯我大师兼而有之!乘戒俱急,止观圆融,勤苦自处,慈悯待人立德也。兴建伽蓝,树立学社培植后进,卫教弘法立功也。法嗣天台,行修净土,疏经流布,昭示因果,立言也。诚以大师乃智者嫡传,灵峰嗣响,法门龙象,近世耆德!曩年弘化南北,海宇钦崇,凡当时名士,莫不以归依座下为荣!”又蒋维乔居士之挽联云:“说法四十八年,教观圆融,普为人天垂模范!?
示寂七月二日,端祥坐逝,无边刹土现庄严!”?
谛闲大师之门下弟子极盛!著述有十三种之多,为近代中兴天台教观祖师!(参照谛公遗述语录。年谱四七一~四九○页。中国文史出版社‘名僧录’十一页,朱哲撰“谛闲法师传略”)?
来自:【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1858~1932)清末民初天台宗名僧。浙江黄岩人,俗姓朱。名古虚,号卓三。幼见沙门即喜。少时习医,二十岁,悬壶邑中,屡为贫者施药。未久,以妻亡子死、慈母见背,遂遁入白云山,依成道法师出家。二十四岁,于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先后亲炙敏曦、晓柔、大海等诸师研习法华、楞严等经。光绪十二年(1886),受迹瑞融祖之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先后掩关三次,专修禅观。历任永嘉头陀寺、绍兴戒珠寺、上海龙华寺、鄞县观宗寺等住持;其间应各地僧俗之请,讲经四十余年。
宣统二年(1910),于南京设立佛教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民国八年(1919),于观宗寺开创观宗学舍,并讲经弘法。后又主讲于观宗学舍,罗致学僧,授以台宗大小诸部,于是人才蔚起,其僧俗弟子有常惺、仁山、显荫、倓虚、戒尘、持松、妙真、蒋维乔、黄少希等,对于天台义学之弘扬,贡献殊大。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入寂于观宗寺,世寿七十五。着有大佛顶首楞严经指昧疏、圆觉经讲义、金刚经新疏、始终心要解、观经疏钞演义、教观纲宗讲记等书,后人合辑为“谛闲大师遗集”行世。p6295
来自:【佛光大辞典】
中国僧人。俗姓朱,名古虚,号卓三。浙江黄岩人。光绪五年(1879)于临海白云山出家。越二年,受具足戒于天台山国清寺。后从嘉兴楞严寺敏曦听讲《妙法莲华经》。28岁即于杭州六通寺开大座讲《妙法莲华经》。不久于慈溪圣果庵闭关阅藏。出关后又在上海龙华寺讲解此经。后到镇江金山寺参禅,旋回国清寺,由迹端授记付法,为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此后,各丛林礼请讲经,岁无虚日。历住慈溪狮子庵、永嘉头陀寺、绍兴戒珠寺、宁波观宗寺,最后住持天台山万年寺。其间曾赴北京讲经两次。主办过南京僧师范学堂及宁波观宗学社,自任主讲。1928年改观宗学社为弘法研究社,规模益备。翌年传戒于哈尔滨极乐寺,盛况空前。1931年应上海玉佛寺之请,开讲《楞严经》。卒后建塔于慈溪五磊山。生平说法40余年,着有《教观纲宗讲义》、《圆觉经讲义》、《金刚经新疏》、《楞严经序指味疏》、《大乘止观述记》、《始终心要解略钞》等。门人辑有《谛闲大师全集》行世。
(林子青)
来自:【《中国大网络全书(摘录)》】
现代天台宗僧。浙江省黄岩人。俗姓朱。讳古虚,号卓三。九岁时父亲病殁,乃从舅习医;十八岁结婚,经营药店;未几,妻亡子丧。二十岁往白云山,依成道出家。二十四岁于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二十六岁至平湖福臻寺,从敏曦学《法华》。复往慈溪圣果庵闭关阅藏。二十九岁时,承迹瑞定融授记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四十六岁首任永嘉头陀寺住持。自此,历任绍兴戒珠寺、上海龙华寺、宁波观宗寺、天台山万年寺住持。
宣统二年(1910),师于南京设立佛教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民国初年,至北京向知识份子传教,并抗拒庙产兴学运动,尽力保护寺院,并致力于教导青年僧众。其间,尝创办观宗研究社、观宗学舍,并将观宗宏法社、研究社合并为宏法研究社。晚年,于哈尔滨极乐寺传戒,盛况空前。
民国二十一年师示寂于观宗寺。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后建塔于慈溪五磊山。弟子有倓虚、常惺、仁山、显荫、戒尘、禅定、可端、根慧、妙真、持松等人,俗家弟子有叶恭绰、蒋维乔、黄少希等人。着有《大佛顶首楞严经指昧疏》、《圆觉经讲义》、《金刚经新疏》、《始终心要解》、《教观纲宗讲义》、《大乘止观述记》等书,后人合辑为《谛闲大师遗集》十册刊行。
〔参考资料〕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卷四;慧岳《天台教学史》第六章;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第二十四章;《名僧录》;于凌波《中国近代佛门人物志》第一集。
来自:【中华佛教网络全书】

Ⅲ 慈航法师的赴台传法

1948年,慈航法师在马来亚槟城极乐寺,接了圆瑛法师的法。1948年秋天,慈航法师应中坜圆光寺妙果和尚之请,来台办“台湾佛学院”,佛学院只办了半年就结束。后来由汐止静修禅院住持达心、玄光两位尼师发心,在汐止秀峰山兴建“弥勒内院”,迎他去驻锡,并继续授课。一些大陆来台的学僧纷纷投止,静修禅院的尼师和一些社会居士也从而受学。在那段时间,“弥勒内院”成了台湾的佛学教学中心。
弥勒内院授课采单级制,每日授课6小时,除《楞严》、《楞伽》、《法华》、《华严》,以及《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等大乘经论外,兼及《谛闲大师遗集》、《圆瑛法汇》与《太虚大师全书》等作为参考。课程由慈航法师一人讲授,后来增加国文一科,由胡国伟居士讲授。1953年初,道安法师也分担了一部分课程。在弥勒内院亲近慈老的大陆来台学僧,到后来都是法门龙象、佛教精英。这些学僧,包括了中、自立(乘如)、唯慈(日照)、幻生、净海、妙峰、能果、果宗、印海、宏慈、戒视、严持、浩霖、清霖、以德、宽裕、常证、清月、真华等,后来分别在岛内外各地弘化一方,为佛教贡献力量。
在那几年,慈航法师创设了星期念佛会,每星期日在静修禅院举行。他又经常作通俗佛学演讲,他说理圆融,喻解详明,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于接引初机人士,发生了很大的作用。
1953年的旧历除夕,在各方行化的内院学僧,回到内院过年,慈航法师对弟子们说:“我的旧舍(指色身)已坏,要换新舍,我明年2、3月不走,最迟3、4月就要走。”他并嘱咐各人,不要把消息传出去。果然到翌年旧历四月初四——即1954年5月6日,以脑溢血示寂。
他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俨然老僧入定;封缸后,安葬在后山基塔。5年之后,在1959年5月19日,弟子们开缸检视,发现他肉身不坏,袈裟完好,面呈紫色,眼睛发亮,耳鼻口俱全,唇尚软,并长出稀疏的头发和髭须,眉毛亦长了许多。后来经装金后,迎归于弥勒内院安座供养——成为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
慈航法师示寂后,弟子们组成“慈航法师永久纪念会”,整理遗稿,印行《慈航法师全集》,计上、中、下3册,内容共5篇,第一篇是《相宗十讲》,第二篇是《大乘起信论讲话》,第三篇是《十二门论讲话》,第四篇是《成唯识论讲话》,第五篇是《菩提心影》,全书130余万言。

阅读全文

与谛闲大师遗集佛陀教育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