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基金会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4-02 06:12:54

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隶属那个部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院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40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75人。

❷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发展历史

一九七九年二月,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代表在南京就发起成立国际关系史研究会进行磋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终于在一九八O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广州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八所高等院校、五所军事院校、四个研究机构和三个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七十四人。
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由光仁洪、蒋相泽、石磊、齐世荣、卫林、刘同舜、吴世民等同志主持。会议围绕“均势政策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作用”和“绥靖政策的实质”两个讨论题进行学术研讨。除此之外,与会代表还讨论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和苏联对外政策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二十二日上午,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并选举了二十名理事,一致决定聘请宦乡同志为学会名誉理事长,聘请陈翰笙、刘思慕、何戊双、王铁崖、张之毅等同志为学会顾问,并决定学会会址设在外交学院。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南京举行。本届年会由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具体负责筹备。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四十六所高等院校、十五所军事院校、十二个研究机构和市各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155人。大会议程主要有三项:一、审核并通过会务报告;二、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三、改选理事会,制定今后工作规划。第二届年会由王绳祖、何戊双、张之毅、光洪仁、蒋相泽、石磊、卫林等同志主持。
本届年会收到论文八十八篇、资料两篇。论题包括近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战后各个时期的国际关系。根据所涉及的论题,与会代表分四组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自始自终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十二月一日,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学会章程,并改选了理事会,新理事会由33名理事组成。新理事会一致决定聘请宦乡同志为名誉理事长,陈翰笙、刘思慕、何戊双、王铁崖、张之毅、陶樾同志为顾问,推选王绳祖同志为理事长。这届年会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 宦乡
顾 问 陈翰笙 刘思慕 何戊双 王铁崖 张之毅 陶樾
理 事 长 王绳祖
副 理事 长 蒋相泽 光仁洪 卫林 鲁毅 刘同舜
秘 书 长 鲁毅(兼)
副 秘书 长 李石生(兼)(华北、北京) 徐明(兼)(东北)李肇新(兼)(中南)
吴世民(兼)(华东、上海) 王德仁(聘请)
理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卫林(北京) 王绳祖(华东) 王贵正(东北) 王斯德(上海)
王鹏飞(北京) 王桂厚(女)(东北) 方德昭(西南)李石生(北京)
李肇新(中南)刘同舜(上海) 刘陵(北京) 光洪仁(华东)
伍正大(上海) 任重(中南) 伊亚洲(西北) 许果复(华东)
孙福生(华东) 何春超(北京) 汤季芳(西北)吴世民(华东)
张兴伯(北京)张季良(北京) 张义德(天津) 孟宪荣(北京)
侯振彤(天津) 侯铎训(中南) 赵清彬(东北)徐明(东北)
唐希中(中南) 黄德禄(华北) 蒋相泽(中南) 鲁毅(北京)
(台湾保留一个名额)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于1985年7月28日至8月4日在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举行第三届年会。自1982年12月第二届年会结束以来,研究会新增会员单位46个、会员188名,现共有会员单位146个、会员566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7所高等院校、15所军事院校、13个研究机构,10家新闻出版单位的125名代表和3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年会由王绳祖、光仁洪、卫林、鲁毅等同志主持。年会成立了临时党组。本次会议议程为:1、审核并通过第二届理事会会务工作报告;2、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3、讨论多卷本《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丛书》编写工作;4、选举第三届理事会,制定今后工作规划;5、选举出席中国世界史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
本次年会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和理事长王绳祖、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鲁毅。大会邀请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同志作了“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报告,讨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与英俄争夺”、“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战后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等问题,收到论文资料88篇。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 宦乡
顾 问 陈翰笙 何戊双 王铁崖 张之毅 陶樾
理 事 长 王绳祖
副 理 事 长 鲁毅 刘同舜 王贵正
常 务 理 事 王绳祖 蒋相泽 光洪仁 卫林 鲁毅 刘同舜 王贵正
秘 书 长 鲁毅(兼)
副秘书长 李石生 李肇新 吴世民 王德仁 赵清斌 王德仁 周尊南
理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诗传(华东) 卫林(北京) 王绳祖(华东) 王贵正(东北)
王斯德(上海) 王鹏飞(北京) 方德昭(西南) 李文业(东北)
李石生(北京) 李肇新(中南) 刘同舜(上海) 刘星汉(上海)
刘陵(北京) 向子祥(中南) 光洪仁(华东) 伍正大(上海)
孙福生(华东) 何春超(北京) 汤季芳(西北) 吴世民(华东)
张志(北京) 张兴伯(北京) 张季良(北京) 张义德(天津)
周纪荣(北京) 陈文艺(中南) 孟宪荣(北京) 杨铮(北京)
侯振彤(天津) 赵清彬(东北)蒋相泽(中南) 唐希中(中南)
隋兆蔚(华东) 黄德禄(华北) 彭铁生(东北) 鲁毅(北京)
(华北、西北、台湾各保留一个名额) 1996年5月21日至24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在北京外交学院举行了第五届年会,出席年会的代表共88人,列席代表45人,共代表国内56个学术单位。本届年会的议程共五项:一,总结研究会成立16年来的学术成果的研究会的会务工作;二,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并就十卷本《国际关系史》的出版举行座谈;三,修改研究会的组织章程;四,理事会进行换届改选;五,通过第五届理事会工作设想与安排。
在开幕式上,外交学院的刘山院长、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谌取荣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吴恩远副所长等到会讲话,热烈祝贺年会的召开以及10卷本《国际关系史》的出版问世,并对今后研究会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本届年会通过了修改后的研究会章程,并经过民主选举与协商,组成了研究会新的领导机构,进行了新的分工。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年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于24日胜利闭幕。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名单
顾问: 陈翰笙 王铁崖 张之毅 陶樾 蒋相泽 陈忠经
咨询委员: 卫林 石磊 王贵正 刘同舜 吴机鹏 唐承运 王德仁 吴世民
会长: 鲁毅
副会长: 顾关福 朱瀛泉 俞正梁
秘书长: 傅耀祖
副秘书长: 沈永兴 王斯德 丁诗传 李景全 张运城 吴元凯 赵平安
侯振彤 苏格
理事(按姓氏笔画)
丁诗传(华东) 亓成章(北京) 于春苓(东北) 马贵琪(中南)
方连庆(北京) 王庆海(东北) 王逸舟(北京) 王斯德(上海)
王新(北京) 方德昭(西南) 叶江(上海) 卢厚明(中南)
冯特君(北京) 李广义(西北) 李玉君(西北)李晔(东北)
李寿源(华北) 李铁城(北京) 李刚(上海) 李景全(华北)
刘献(中南) 孙宝珊(华东) 孙福生(华东) 朱瀛泉(华东)
关绍纪(华东) 沈永兴(北京) 王宏玉(华东)苏格(北京)
罗志刚(中南) 张运城(西南)张志(北京) 陈文波(北京
陈显泗(华东)陈惠新(上海) 杨铮(北京) 严烈(东北)
周建平(中南) 周钢(北京) 武元凯(东北)林和绅(天津)
郑宪(华东) 赵平安(西北)赵振军(华北) 胡世建(北京)
侯振彤(天津)俞正梁(上海) 姚春龄(上海) 顾关福(北京)
顾德欣(北京) 黄正伯(中南) 谌取荣(北京)鲁毅(北京) 傅耀祖(北京)( 中南两名、华北一名待补、港澳台各保留一名) 2000年12月19-21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会议进行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并围绕“跨世纪国际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部队院校和有关政府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代表提供了50多篇学术论文。在为期三天的讨论中,代表们各抒己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回顾与总结,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与新趋势、国际关系中的专门问题以及新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等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
这次会议由暨南大学筹备。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李道豫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大使等应邀出席会议,并和专家们一起进行学术讨论。同时,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将“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这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一届盛事。会议在完成各项议题,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成员后,于21日圆满结束。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
顾问: 陈翰笙 王铁崖 张之毅 蒋相泽 陈忠经 卫林 石磊 鲁毅 王贵正 刘同舜
吴机鹏 唐承运 王德仁 武世民
会长: 杨福昌(2002年4月起)
副会长: 顾关福(常务) 傅耀祖(兼秘书长)方连庆 周荣耀 朱瀛泉 俞正梁
秘书长: 傅耀祖
常务理事: 方连庆 冯特君 亓成章 顾德欣 周荣耀 陈文波 傅耀祖 俞正梁 朱瀛泉王斯德 陈显泗 李晔 周青 张骥
副秘书长: 赵怀普
理事(按姓氏笔画)
丁诗传(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于宏君(中联部)亓成章(中央党校)
于春苓(哈尔滨师范大学) 方连庆(北京大学) 王庆海(吉林大学)
王逸舟(社科院世经政所) 王斯德(华东师范大学) 王义德(安徽师范大学)
计秋枫(南京大学) 叶江(上海师范大学) 卢厚明(国防科技大学)
冯特君(中国人民大学) 李广义(西安政治学院) 李玉君(兰州大学)
李永辉(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晔(东北师范大学) 李寿源(北京广播学院)
李铁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李景全(中国人民武警学院) 刘献(河南大学)
孙宝珊(烟台大学)孙福生(厦门大学 朱卫斌(中山大学)朱瀛泉(南京大学)
余丽(郑州大学)苏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肖宪(云南大学)罗志刚(武汉大学)
张广秦(西安外国语学院)张运城(四川教育学院)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
张骥(河北师范大学) 陈文波(国际关系学院) 陈显泗(南京政治学院)
周建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周青(暨南大学)周钢(首都师范大学)
周荣耀(社科院世界史所) 武元凯(大连海事大学)林和绅(南开大学)
赵平安(陕西师范大学)赵怀普(外交学院)赵振军(解放军机械工程学院)
侯尚智(青岛大学) 侯振彤(天津师范大学)俞正梁(复旦大学)
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胡礼忠(上海外国语大学)金应忠(上海国际关系学会)顾关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会)顾德欣(国防大学) 黄正柏(华中师范大学)
谌取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傅耀祖(外交学院) 唐朱昌(复旦大学)
董秀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章前明(浙江大学) 阎学通(清华大学)
潘光(上海社科院)黎家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戴超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❸ 中国的两大智库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有何特色与区别

要求是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成绩过关以后,还要参加内部好多次的考试面试才能录取。难度不低。

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隶属于哪个机构管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院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40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75人。

是独立研究机构,没有隶属

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组织刊物

中文版月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月刊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中文版月刊《国际资料信息》。此外,本院还不定期出版有关国际问题的各种专著。
《现代国际关系》(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中央级综合性学术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81年10月创刊,1986年定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1993年起始为月刊。1992年以来,连续三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外交和国际关系类、国际经济类核心期刊,在外交和国际关系类中一直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成为此届国家期刊奖三个等级奖项中唯一一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类获奖学术期刊。
《现代国际关系》杂志本着为党、政、军、学、企各界读者深入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宗旨,力求充分展现专家和学者对重大国际战略问题、世界形势、国际关系理论、各地区和国家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社会、军事的重要发展变化、世界经济、重大热点等问题的最新最优研究成果;在发挥政策性、时效性、学术性“三位一体”办刊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理论研究与动向研究有机结合,基础性与时效性兼顾的特色,也希望得到您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作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一本权威性刊物,《现代国际关系》杂志更强调创新与开拓。继2001年7月全面改版,在形式上与国际标准接轨之后,从进一步提高内容质量着眼,开辟了政策报告、特约评论、专题研讨、热点对谈、书评等广受欢迎和好评的栏目。愿拥有《现代国际关系》的您,多一个助手,多一个益友的同时,能助其广之。
《国际资料信息》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月刊。它借助该研究院是国内权威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研究力量的优势,向广大读者提供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系统性专题资料和信息,帮助读者分析把握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形势走向。国家图书馆已将之列为馆藏刊物,一些单位将之全文输入数据库,许多高等院校将之列为重要参考教材,不少媒体亦大量转载本刊文章。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本刊从2002年第7期再次改版后,扩大了刊物容量,向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新版《国际资料信息》设有背景资料库、国际组织动态库、人物库、思想库、数据统计库、周边国家情况库等多个栏目,加大向读者提供国际问题的背景性、基础性研究成果和系列资料的力度,让读者在更广阔的面上、更深的层次上,了解世界局势,把握世界变化。
《国际资料信息》提供的信息准确、系统、及时、适用,可以成为党政军领导,宣传、外事、经济、科研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和助手。据多年来读者反馈的信息显示,本刊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获取详实、权威性的基础资料以及大学生了解国际背景知识和考研使用。

❻ 中国有哪些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

1、苏浩

苏浩,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国际问题专家,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现任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中心主任,“韩中思想库”论坛中方召集人。 曾任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主任、外交学系教学副主任和代理系主任、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2、张植荣

张植荣,男,汉族,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北,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杜晓军

杜晓军,男,河北乐亭人,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北京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博士。现为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亚太地区安全、美日澳印关系、中国海外利益、日本政治外交、国际海洋事务。

曾任(海南)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多次参加电视、网络国际问题时评节目,并到各级党政机关作国际问题学术报告。

4、陈菲

国际关系专家,著名国际时事评论员。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后,国际政治博士。

兼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海外利益保护、大数据与国家安全。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国际观察》、《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篇论文10余篇。

曾在中宣部第一期国际新闻评论员培训班接受培训,并在《国际先驱导报》、《环球时报》(英文版)、湖北卫视等多家媒体担任特约评论员。发表评论文章50余篇,接受媒体采访500余次。

5、李东燕

女,1960年生于北京,籍贯湖南。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

❼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隶属于政府哪个机构部门

你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属于教育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院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38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50人。

❽ 怎样才能进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

学历本科以上,毕业于清华等重点高等院校,学国际关系研究的专业,你就可以去了

❾ 中国较有影响力的智囊团或国际关系研究院有哪些

一个正在崛起的群体

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小组等单位拟定一些重大研究题目,布置给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等,都是中央决策极为重要的智囊机构。

❿ 国内有哪些知名国际关系研究院他们各有什么特色希望知道的给小弟详细介绍一下~谢谢啦

社科院国际部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尤其是世经政所和美国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阅读全文

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