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

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4-01 19:21:23

A. 姜文的社会活动

1991年8月,姜文参加北京赈灾义演,并现场演唱歌曲。
1996年8月,姜文来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亲手将8万元人民币交给疗养院院长,一了回乡助残的心愿。
2000年9月,姜文参加在北京嘉里中心举办的“今夜星光灿烂大型慈善晚宴”。
2006年10月,姜文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举办的“为了下一代——爱心大奉送”的社会募捐以及探望活动现场捐款3万元。
2007年10月,姜文出席主题为“让希望的太阳照常升起”的关注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的公益活动,并现场发布了亲自制作的公益短片。
2008年5月,姜文关注四川大地震,为灾区捐款10万元。 同月,姜文联手代言企业追加捐款300万。
2011年8月,姜文、周韵夫妇为西藏阿里塔尔钦苹果小学的两百名藏族学生捐赠了一批多功能书包。
2012年9月,姜文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截瘫休养员。据悉,十几年来,姜文每年都到此看望老人。
2013年8月,姜文与野生救援组织、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在北京共同发起保护大象的公益活动。 2014年4月7日,姜文出席成龙60岁生日慈善晚宴,并现场捐赠了《一步之遥》中葛优穿过的戏服及具有百年历史的复古皮箱,共计被拍出的450万捐献给了中国电影基金会。

B. 现生地上动物的排名

老虎,狮子,豹子,大象

C. 植物医生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做了什么

植物医生在第十四届《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面向全球190过个国家和区的公益组织,展示了“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的公益成果。植物医生的植树节活动也是从2009年就开始了。

D. 当年被送往非洲野化的两只华南虎,现在怎么样了

我国华南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老虎亚种之一,然而这种最为古老的老虎,在今天依然面临着灭绝危机。

在生物学,有一个叫做:最小有效种群论的说法,据该理论分析,想要使野生华南虎保持遗传基因多样性,至少需要50多个个体,而想要恢复到野外种群至少需要500个个体。但是在上个世纪时,我国从野外只发现了6只野生个体,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人们把它们送往了动物园,希望能够在人类的保护下让它们种群再次繁荣。

非洲华南虎的现状

虽然被运到非洲的华南虎野化项目比较成功,但是随着基金会负责人的离婚,目前进展再也没有公布过。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暂时缺乏接受已经野化成功华南虎的地方,所以原定于早些年就回国的老虎们,至今还在非洲生存,不过有关部门已经在为迎接它们做准备,相信未来我们会在保护区里再次看到这群老虎雄姿英发的身影。

E.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1.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5)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扩展阅读:

红皮书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全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

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论述了中国鸟类濒危物种的分类地位、濒危等级、种群现状、致危因素、现有保护措施、饲养繁殖状况等。

参考资料

网络-濒危动物

F. 科学松鼠会 非洲的野生动物,为什么停止迁徙

我们给轮胎放了点气,好让它们在喀拉哈里沙漠中缓慢前行,带我们去寻找那一群群在稀树草原上迁徙的野生动物。我们是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生态学家,眼下正怀着热望眺望地平线,搜索飞扬的烟尘或是升起的动物身影。然而我们惊讶地发现,非洲南部的这些广袤平原居然大部分地区空空如也。我们来之前想象的是一群群热闹的野生动物,现在见到的却是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围栏,将大地分割成了小小的区块。

在今年四、五月份到达此地度假之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非洲的标志性迁徙正在消亡。这片大陆上曾经有十四种大型哺乳动物成群地移动,但是当研究者在2008年开始第一次清点时,其中的5种已经停下了脚步。至于仍在迁徙的那些,大多也正处于危险的境地,而元凶之一就是我们一次次见到的围栏。我的几位同事已经警告过这些围栏会造成重大且影响深远的灾难,但并未在国际上引起多少重视。

竖立围栏是为了预防牛群染病,但是它们也阻断了野生动物前往水源地的道路。图片来源: Mint images

那么,那些没有任何围栏或者拆除了围栏的地区又怎么样呢?我们可以从博茨瓦纳国内的斑马活动中一窥究竟。

2007年,研究者给其中几头斑马带上了无线电项圈,追踪它们在奥卡万戈三角洲的活动。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些斑马完全离开了三角洲,它们向东南方向行进100千米,绕过围栏隔离的牧场,跑到了马卡迪卡迪盐沼边缘那些富含矿物质的草地上。这段旅途来回将近600千米,是在博茨瓦纳记录到的最远的一次迁徙。

2004年,一道自1968年起就阻断这条路线的围栏被拆除了。研究者曾经认为,这些寿命只有约15年的斑马无法重拾祖辈的迁徙路线。然而2007年的一项研究却证明,斑马们具有遗传天赋,只要围栏拆除,就能找到旧路。

这项研究还展示了我们对那些迁徙是多么的无知,虽然正被步步进逼的围栏截断出路,它们却仍是这个星球上的标志性事件。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对斑马的迁徙距离有了一些了解。2007年之后,又有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斑马走出了另一条更长的路线,这也是整个非洲最长的一条迁徙路。

2012年9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者罗宾·奈杜(Robin Naidoo)和同事在纳米比亚的萨拉巴拉自然保护区给八头成年母驴戴上了项圈。萨拉巴拉保护区位于边境,再往南一些就是博茨瓦纳。到2013年1月初,这里的动物已经全部迁入博茨瓦纳境内的恩克塞盐沼,迁徙过程在2012年12月的两周之内完成。

奈杜说:“这里的居民都知道斑马会在雨季离开萨拉巴拉自然保护区,博茨瓦纳的同行也知道恩克塞盐沼在雨季会有斑马出现。然而此前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同一群斑马。”这两个地点间的直线往返距离为500千米,略短于2007年发现的600千米的斑马迁徙路线。但是按实际迁徙距离计算,奈杜追踪的这群斑马总共行进了955千米,是非洲已知的最长迁徙路线——至少目前来说。

在饱受战争摧残的南苏丹,人类还发现了另一场不为人知的大规模迁徙。2014年,研究者发现有100万只曾被认为在战争中灭绝的白耳赤羚(white-eared kob)依然活着,而且非常健康。2017年,由非洲公园网络的帕布罗·沙皮拉(Pablo Schapira)领导的一支埃塞俄比亚团队给63只赤羚戴上了项圈,并发现其中的一只行进了825千米,这大致可以代表几个大型兽群迁徙的距离。南苏丹没有围栏。现在还没有。

G. 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 接受捐款吗

非洲五大野生动物园1、南卢安瓜国家公园,赞比亚卢安瓜国家公园亦称“卢安瓜野生动物保护地”。在赞比亚东南部,穆钦加山脉东南麓,卢安瓜河中游右岸。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卢安瓜国家公园——非洲动物种类最丰富地区之一有成群的野象、野牛、斑马、角马、长颈鹿和众多的鸟类,还有河马等。2、马塞马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动物保护区相连。马塞马拉位于肯尼亚的西南角,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堤野生动物园毗邻。“MARA”在马赛语中意思是“斑纹”的意思。该保护区始建于1961年,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动物繁多,数量庞大,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其壮观的狮群十分出名。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也是非洲最大的一片野生动物基地。3、鲁阿哈国家公园,坦桑尼亚鲁阿哈公园在面积上仅次于广袤的卡塔维国家公园,但交通便利很多,鲁阿哈有大量高低不平、具有坦桑尼亚中部特色的半干旱矮树丛乡村。其生命之源来自鲁阿哈河(GreatRuahaRiver),雨量大时,洪流直达东部边界,洪水消退后,会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池,周围布满磨光的炫目沙石。面积10,300平方千米,坦桑尼亚第二大国家公园。4、奥卡万戈三角洲,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OkavangoDelta),别名为“奥卡万戈沼泽”,位于博茨瓦纳北部,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大部分水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而流失。每年大约有11立方千米的水灌溉1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多余的水会流入恩加米湖。它是非洲最大的绿洲。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的天堂,被称其为非洲的肉食动物之都。经常上演的饥饿狮群与一大群水牛之间的对抗而出名。5、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NationalPark)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面积25063平方公里。1929年,塞伦盖蒂中部228,600公顷地区被定为狩猎保护区;1940年成为保护区;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1959年得到扩大。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计划中塞伦盖蒂——恩戈罗恩戈罗生物保护区(连同毗邻的马苏瓦狩猎保护区)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同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是非洲目前少数狮群数量为非负增长的地区之一。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塞伦盖地平原的狮子数量为3000头左右。最大的狮群占据了开阔的野生动物园南部的平原,平原位于纳比山入口和赛罗勒那河的中间。在这,您差不多能碰巧看到狮群在花岗岩小丘之间信步的优雅姿态,花岗岩小山丘层叠起伏,如同古堡从草原中冉冉升起。十二月到三月之间的这几个月份是非洲角马产犊的时期。

H. 何巧女的公益基金会曾开展过什么活动

据我所知,何巧女的基金会资助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立生态智库,并赞助了大量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生态环保论坛,联合五位环保企业家成立了阿拉善SEE任鸟飞专项基金,资助了联合国等多个气候、环境组织和项目,以及资助创建了推动公益行业发展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培养女性领导力的木兰学院。现在,基金会在国内主要是做中国十大濒危物种的保护,目前也签下了不少项目,包括新疆天山、青海白扎、大连长海、辽宁蛇岛老铁山、青海湖等保护地。除此,巧女基金还积极参与全球海洋保护、全球热带雨林保护、全球大猫保护、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全球候鸟保护、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

I. 日本货轮在毛里求斯海岸触礁漏油,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

石油泄漏对海洋的生态来说是一个大灾难。

我们都知道油比水轻,油会漂浮在海面上并在风和海浪的推动下不断的扩大扩散,分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油膜群。有些油膜可能会被海风吹到极地冰面,污染冰山。被油膜覆盖的冰层会增强吸热能力从而加速冰层的融化,使海平面不断上升,淹没大量岛屿和海岸,对岛屿上的居民和近海城市带来灾难。

被污染的扇贝

从太空中看地球,能看到我们的星球散发着蓝蓝的光芒,这都是海洋的功劳。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从某一角度能看到一整个面都是蓝色的海洋。蓝色给人舒服轻松的感觉,是生命的摇篮,所以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J. 世界动物基金会英语短文

[编辑本段]世界自然基金会概述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旧称World Wildlife Fund Intenational——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在更名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于1961年9月11日成立于瑞士小镇莫尔各斯(Morges),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标是保护地球的生物资源。“地球一小时”的发起组织。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拥有520万支持者以及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6大洲的153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约12000个环保项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27个国家级会员、21个项目办公室及5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此后陆续在全国八个城市建立了办公室。发展至今,共拥有80多名员工,项目领域也由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
截止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共资助中国开展了100多个重大项目,投入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WWF致力于:
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动。[1]
世界自然基金会徽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徽标主题是一只大熊猫,其实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有真实原型,名字叫“姬姬”,是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于1958年以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与北京动物园换得的一只雌性大熊猫,后来生活在伦敦动物园。
[编辑本段]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历史

六十年代

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始阶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也曾帮助建立了一个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1960年,赫胥黎前往东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的顾问。回到伦敦后,赫胥黎在《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国公众。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类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坏动物栖息地,捕杀野生动物,那么该地区的野生物种在20年内就会毁灭殆尽。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国引起轰动,公众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保护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赫胥黎收到许多公众的来信,其中包括一位名为维克多·斯托兰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创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筹集保护自然的资金,但斯托兰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适合亲自创办这样的组织。赫胥黎于是与英国自然保护组织总干事鸟类学家马克斯·尼科尔森取得联系。
1961年,尼科尔森召集了一批科学家和公共关系专家,均赞同成立斯托兰所建议的基金会。由于新成立的基金会计划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携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总部迁到瑞士日内瓦湖北岸莫尔日的一个小镇,他们决定将基金会的总部设立于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其十分欢迎。在双方合作协议书上这样写到:“我们将共同努力,去唤起公众的意识,让世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为慈善团体登记注册。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个国家计划于1961年11月23日在英国建立,爱丁堡公爵担任主席。12月1日,美国也继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机构,接着是瑞士。
196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印度阿萨姆邦上西隆高原地区的佩济先生资助131美元,以保证其能够前往卡奇沼泽地区去调查印度野驴的现有数目。佩济找到了870只。到1975年,这种野驴的数目降到了400只,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于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该地区设立了野驴保护区,到八十年代中期,野驴的数目已超过2000只。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西班牙政府联手购买了瓜达尔基维尔河三角洲的沼泽地带,并建立了科托多纳纳国家公园。

七十年代

从创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就认识到人们为该组织捐款因为他们想为自然保护直接做些贡献。人们不希望自己的捐款被用在机构管理上
1970年,荷兰伯恩哈特王子(后来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部的主席)为该组织建立了一个牢固而独立的经济基础。世界自然基金会设立了1000万美元的基金,被称为“1001:自然信用基金”。为此一千零一个人每人捐款1万美元。从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部便可以用这个款项的利息作为机构管理的开支。因此当197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帮助印度政府开展拯救老虎计划时,公众得到保证他们的捐款将直接被用来拯救这种被看作神圣但却面临灭绝的老虎。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为此建立了实施六年老虎保护计划的专门机构,并设立九个老虎保护区。随后印度又增加了六个保护区,尼泊尔增加了三个,孟加拉国一个。
两年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了保护热带雨林的活动。该组织筹集资金并帮助中非、西非、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几十个热带雨林建立起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1976年,另一项“海洋必须活着”的保护海洋计划展开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为鲸、海豚、海豹这些海洋动物设立了海洋保护区,并看护海龟的繁殖地。七十年代末,世界自然基金会又开展了“拯救犀牛”的运动,他们很快筹集了一百多万美元的款项来对付犀牛偷猎活动。与此同时,由于认识到动植物以及诸如象牙、犀牛角的买卖活动使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创建了一个控制野生动物交易的机构。这个名为TRAFFIC(野生动植物贸易调查委员会)的组织是于1976年在英国首先设立的。1979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捐助者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了一处现代化的办公楼,它位于日内瓦和络桑中间地带,日内瓦湖畔的格朗。

八十年代

七十年代末,世界自然基金会已从一个关心濒危动物和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团体发展成为一个关注所有自然保护问题的世界性组织。有些组织者已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将发展与保护联系起来
八十年代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这项由联合国秘书长签署的战略在世界34个国家的首都同时展开。它意味着人类走向自然保护的新步骤,并显示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从这一战略的开始,5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出各自的国家战略。一个通俗的版本《如何拯救我们的世界》也已用多种语言发表出来。1981年,当爱丁堡公爵代替约翰·劳通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席时,该组织已在世界各地拥有一百万长期支持者。1983年,随着自然保护邮票收集活动的展开,捐款数额迅速增加。
1985年,该组织促使国际社会延缓捕鲸行动,并争取在南极洲为鲸鱼建立一个海洋保护区域。198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识到它原有的名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已无法再反映该组织的活动范围。于是该组织将名称改为现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以表示其活动范围的扩大。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分支机构仍然沿用旧名。

九十年代

从九十年代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重新制定了其战略计划。扩大之后的战略重申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保护的主题,并将组织的工作归划为三个独立的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对自然资源和持续发展利用的观念、以及减少浪费行消费和污染。九十年代的战略还减少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主导化,以增加与当地居民的合作
199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功地开展了限制象牙交易的国际活动。1992年,它与其他组织共同促使各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对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化和气候公约。世界自然基金会同时还与其他各民间环保团体保持着联系。它尤其重视与当地居民合作,解决各地迫切的自然保护问题。
在赞比亚卡富埃平原地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帮助当地政府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地居民接受训练成为保护野生沼泽羚羊的一支力量,他们看护并报告这种不断锐减的羚羊的数量,由于当地居民保护措施得力,羚羊的数目如今不断增多,并可以通过捕猎淘汰一些弱者。通过向打猎爱好者收取的费用又重新用于社区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上。[2]
[编辑本段]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
1979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一份特殊的协议。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六人委员会,三名成员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另外三人来自新组建的中国环境科学协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协调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保护工作的联系。它在中国开始了重点优先项目,其中第一个就是大熊猫的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因此成为在中国开展实地工作的第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
1980年 美国科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受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政府邀请来到中国开展熊猫研究。

1985-1988年 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大熊猫以及其栖息地的调查。根据这一调查,大约有1000只大熊猫在野外栖息。

1992年 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启动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管理计划,计划新建14个新的熊猫保护区,提高原有的13个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创建15个生态走廊促进不同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等到这个计划结束,60%的熊猫栖息地将得到保护。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了一系列的熊猫保护工作,包括培训,巡护和科研设备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龙熊猫繁育中心,支持卧龙保护区五一棚区域的每月监测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成立。该项目旨在降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境教育项目成立。该项目旨在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对于资源的需求不会造成对于环境的破坏;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森林项目成立。该项目旨在森林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以提供森林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TRAFFIC开始在中国开展与野生动植物贸易相关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1997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开始平武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强调在保护项目中考虑当地社区发展,以实现如何缓解熊猫与人之间的冲突;“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在中国发起。该项目旨在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中国中小学课程中。
1996-2000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平武培训了300多名自然保护员工和当地政府官员,培训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监测、反盗猎及社区如何参与保护等。
1998年 四川省林业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岷山区域的11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1999年 第三次全国熊猫调查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了技术与资金支持;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旨在通过白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区可持续社区的建设,与当地群众共同努力恢复和弘扬藏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推动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0年 中国新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节约大量电力资源,防止低于 最低能效标准的空调器在市场上销售。
2001年 开展2001湿地使者行动,主题为“把知识带回家乡”,10个高校环保社团到长江项目示范点接受培训后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宣传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经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大熊猫分布的最北区域-秦岭山脉开始实施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森林认证工作组成立,并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以制定中国的森林认证政策;TRAFFIC中国项目成立;600多只天鹅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产业初现成果,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 14块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全球第71份献给地球的礼物,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份“礼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陕西省林业厅签署协议,新建13个自然保护区及5条生态走廊。该项目旨在将秦岭区域破碎的熊猫种群重新联系起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四川大熊猫保护通讯创办,成为四川省各熊猫保护区间的一个有效交流平台;中国国有林首次获得FSC认证,共计420,000公顷;包括长江项目在内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投资大自然”项目正式启动。这个新启动的长江项目主要工作区域在湖北,目标是恢复沿岸湖泊与长江的联系。
2003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正式在北京启动并举行首次工作会议,计划在未来的二年里给中央提供一个关于中国如何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建议书;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秦岭项目的推动下,陕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个熊猫自然保护区和5条生态走廊,使秦岭的熊猫保护区域超过15万公顷。这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确认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岷山的17个熊猫保护区都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国颁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该指南是中国教育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密切合作完成的。它的颁布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融入中国50万所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中;TRAFFIC成立传统中医药咨询专家组。专家组的建立旨在为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004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首次长江中下游水鸟普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目前有1596只野生大熊猫;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旨在通过白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区可持续社区的建设,与当地群众共同努力恢复和弘扬藏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推动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05年 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森林和贸易网络的一部分,中国森林和贸易网络也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告成立。该网络旨在促进承诺负责任的森林经营单位和购买林产品公司之间的市场联系;9块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到30个;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动创建的 “长江论坛”在武汉启动。来自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交通部、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长江干流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高层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大计。[3]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之时,适逢大熊猫“熙熙”来到英国的伦敦动物园访问。世界自然基金会认识到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标志可以克服所有语言上的障碍。于是他们一致赞同将大熊猫的形象作为该组织的象征。从此,大熊猫便成为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标志。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创始人认为,组织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各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于是该组织展开了国家计划项目,在各国所筹集的基金的三分之二转交给瑞士莫尔日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以此来开展国际间的项目活动,其余的则归各国分支机构支配。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起初的三年里,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各种生态保护项目筹集并捐助了大约一百九十万美元,其中大多数是由个人捐赠的。例如,在英国《每日镜报》上登载的一篇关于这个组织的文章,使得英国公众在一个星期内就捐款达6万英镑。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大多数资助项目都比较小。世界自然基金会早期还为肯尼亚马萨马拉禁猎区提供了一个推土机和旋转割草机;资助哥斯达黎加对白蝴蝶猴的调查;帮助国际鸟类组织韩国分会主席金教授参加在纽约的国际会议和在西雅图举行的世界国家公园大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对诸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组织这样的国际性组织捐赠资金的数目都比较大,它同时也资助查尔斯.达尔文基金会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开展的一些活动。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仍在支持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态保护工程,并帮助厄瓜多尔政府建立了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以控制新的物种对岛上原有物种的侵害,同时建立了研究、训练和教育计划。加拉帕戈斯群岛可以作为生态旅游与科研、保护和谐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的科托多纳纳国家公园是西班牙帝鹰和山猫最后一片生存地,世界自然基金会始终支持着这片湿地的保护,并强烈反对给沼泽地进行排水,用来灌溉海岸农田和扩大旅游设施的建议。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帮助下,野生动植物贸易调查委员会已发展成为跨越五大洲,拥有15个分支机构的网络团体。它在说服各国政府保护物种,加强控制野生动植物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作为一个各国政府愿意与之合作的民间团体的形象表明,这个组织在为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中所施加的影响和力量恰当分寸。
·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各国政府的和善关系使其能够开展“债务换自然”的交易。在此交易中,许多国家的债务款项被转而用来作为该国自然保护活动的资金。这种"债务换自然"的交易已在许多国家进行,其中包括厄瓜多尔、菲律宾、波兰、赞比亚。
·1986年,作为该组织25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了世界五大宗教的领袖来到意大利的历史名城阿西西进行为期两天的聚首。之后,宗教领袖们宣布自然保护是他们各自信仰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这导致了一个国际保护网络的建立,包括七个宗教在内。通过这一网络,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宗教团体一起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始终认识到共同合作的重要,无论是与政府还是其他环保团体、当地社区或成百万计的人们,他们在经费和道义上的支持使得世界自然基金会能够成功地在全世界开展自然保护活动。
·个人捐款一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每年个人捐款占其经费总数的60%。[4]
[编辑本段]政策项目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独立的环保组织,WWF在淡水保护、森林保护、气候变化、野生动植物贸易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应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近年来WWF也开始拓展其传统的业务领域,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与上述保护项目密切相关的跨项目的政策领域工作。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项目(简称为政策项目)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学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也承担WWF全球网络之间与中国相关的政策工作的沟通、协调和实施。
启动与开展政策领域的工作,一方面来自于WWF相关保护项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WWF在2007年北京年会上发布的有关生物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这两大目标的保证措施之一。我们期望通过加强对政策的影响和关注,注重各领域间的相互联系,使得政策项目为WWF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进而提升WWF的影响力,为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按照WWF中国项目办公室“五年保护发展计划(2005~2010年)”,为应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政策项目将着力于以下三个主要方向:即贫困与环境(包括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消费或可持续生活方式(生态足迹)和贸易、投资与金融(是对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方式方面的有力补充,目的在于“绿化”供应链环节。此外,政策项目也承担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的联系和合作事宜。
近期开展的政策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贸易与投资、银行信贷原则和生态足迹等方面。
推动可持续的对外贸易与投资
2007年4月,WWF发布了《重新思考中国境外投资》报告。由于中国对外投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都需要重新考虑现有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报告建议在自然资源供应方、产品和服务生产制造方以及消费方之间建立对话机制,促进全球循环经济。
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处于全球前列,但是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向可持续贸易方式转变、减少中美与中欧之间摩擦、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等。WWF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在内的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旨在寻找可持续性贸易机会,促进外贸结构升级,探索可持续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同时,我们密切关注中国公司在海外对自然资源(比如木材)投资时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合作并协调全球网络资源,对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推动海外投资的可持续性发展。
银行信贷原则
WWF期望与相关的金融研究机构合作,分析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国际上公认的环保信贷原则,提升国内银行的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策略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的推广。WWF正在与国内重要的银行合作,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的发展趋势,探讨引入可持续的信贷原则的可行性,为国内银行业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生态足迹研究
“生态足迹”是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WWF(中国)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合作开展了“中国生态足迹”的研究。《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将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促进中外专家之间的联合研究、并为中国高层领导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国合会和WWF共同委托总部位于美国的环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来负责研究和分析工作。该项目的中期研究报告将于2007年11月份完成,最终报告将于2008年上半年发布。

阅读全文

与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