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泪木苦依五木读后感
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走红网络。这篇作文名字叫《泪》,作者名叫木苦依五木(笔名柳彝),是一名来自大凉山的小学四年级彝族小女孩。整篇文章只有短短314个字,说得却尽是人生的艰难和无奈,同时也透露着小女孩面对苦难的隐忍和坚强,读完令人潸然泪下。[1]
中文名
木苦依五木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彝族
出生地
凉山彝族自治州
出生日期
2003年
职 业
学生
代表作品
《泪》
笔 名
柳彝
就读学校
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一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泪》,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12岁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汉文名:柳彝),在作文中描述了她的母亲离世前的场景。4年前,她的父亲已去世。[1]
作文原稿
短短近三百字,悲伤渗透纸面,网友称之为“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成为孤儿的木苦依伍木,其未来命运也牵动着网友们的心。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了解到,父母相继离世后,木苦依伍木带着两个弟弟生活,除了种几分地,放学后她还要做饭、喂猪。志愿者已对木苦依伍木一家进行帮扶,让她能够安心读书。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节选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泪》[3]
B. 最悲伤作文的事件结局
“最悲伤作文”作者哥姐将重返校园,当地政府为辍学的孩子安排学校每月可获得300元左右补助。
父母患病双亡后,木苦依五木和姐姐哥哥以及两个弟弟成了五个孤儿。当地政府与一家人商议后,决定让木苦依五木和弟弟继续在村里的学校读小学,减免学杂费,同时也为已经辍学的哥哥和姐姐安排好了学校,让他们重返校园,每月还可得到300元左右的补助。
作文在网上传播后,索玛慈善基金会已经筹得了九十余万的善款。阿依希望一部分可以用来给孩子们完成学业,其他的则由基金会决定。
征求哥哥和姐姐的意愿后,政府已安排两人重返校园。木苦小平将被安排在普雄镇上的逸夫小学读六年级。大姐木苦依生木将被安排在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上学,这所学校也是不收学费的,并且每个月可以得到300元左右的补助。木苦依生木开学以后她可以自己选择专业。
C. 给苦衣五木的一封信 作文
最悲伤作文学校索玛花爱心小学将被强拆现场图 木苦依伍木所在县支教老师被禁支教 事件 &最悲伤作文&小学所在县 要求支教老师&持证&上岗 8月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彝族四年级小学生木苦依伍木的作文《泪》被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发到个人微博上。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此前采访时称,发掘这篇作文的是该基金会派驻的支教老师,他当时在宝石小学教四年级语文。这篇作文随后被新华社记者刊发,小女孩父母双亡的辛酸经历,令众多网友感到揪心,大凉山的社会问题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8月19日起,索玛慈善基金会在越西县的支教点尔赛乡小学、布海小学、红旗小学、石门小学、依吉小学、果吉小学等,先后接到校长电话,称教育局有最新通知,支教老师必须要教师资格证,还要到教育局去参加考核,通过后才可以去支教。 黄红斌称,8月27日早上,凉山州木里县也传来相似的消息。项脚乡校长先是给黄红斌打电话问多久把老师派进去,但没过一小时又打电话来称,县教育部门表示,不能要索玛的支教老师,而且支教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此前,索玛在该县羊窝子小学、甲之店小学已经支教3年。黄红斌称,他回复校长可以派有教师资格证的支教老师过去,校长立刻回复:算了,还是不要来了。 据了解,索玛慈善基金会是凉山当地最大的支教公益组织之一。黄红斌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校长在电话里表示无奈。&有的支教老师已经教了几年,跟带的孩子也熟了,突然给孩子换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延续很不好。&黄红斌介绍,此前,索玛基金会已经在越西开展支教活动长达3年时间,支教老师多作为公办老师的补充,个别条件艰苦的偏远教学点没有公办老师愿意去,支教老师不仅承担全部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后给学生们煮饭。支教老师都是志愿者,没有工资拿,每月全部收入就是基金会发放的600元生活补助。 位于越西县申果庄的红旗小学,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是越西县条件最为艰苦的教学点之一,山上手机信号都没有,该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两个班,两间破旧的教室。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25岁女支教老师胡雯杰,曾在山上过了半年与世隔绝的生活,打个电话还要翻一座山。小学生们从家里背来的土豆,就是老师们的口粮。 黄红斌介绍,红旗小学校长2013年主动给基金会打电话,说学校没老师了,没法开课,请求支教老师支援。基金会派了四名支教老师过去教书,这两年,该校
D. 木苦依的泪读后感
昨日刚才看了“精准地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数年内脱贫的攻坚战已在各地吹响了冲锋号角”的新闻,今日就读到了大凉山小学生木苦依伍木(汉族名“柳彝”)于今年的6月20日写下的这篇作文。
还看到在她作文之后老师写下的那段“点评”:
“用‘心’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心声’,催人泪下,心碎!最后一句抄自课文,是‘学为己用’的极佳范例!”
无疑,网上看到的这张据说是出自大凉山某支教青年用以与朋友“分享”的木苦依伍木的作文微信照片,应该算是眼下最“火”也理应最“火”的一则微信了!
其“火”的程度,就连偶这通常从不在意“微信”之文的人都被它牢牢吸住了眼神;且反反复复地读了许多遍!
这篇读着无不让人感觉心疼心碎的“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作者木苦依伍木虽然只是一位生长在缺医少药的堪称为“最”的老少边穷地区(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的最普通不过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但令偶觉得很是吃惊的是,全文“干净”得来竟没有一句“口水话”和“废话”不说,居然还连“主题”、“段落”、“字词”和“标点符号”等都几乎都找不出一个“错处”!
当然,写这篇“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的木苦依伍木,自然还算不得“世界上最悲伤的”孩子。
仅就“世界上”这三个字而言,木苦依伍木(等)的确还不算“什么”——常会看到那些在外国势力干预下终年都生活在战乱不断、战火不息的国度里苦苦挣扎着的一个个幼小生命那贫病交加的无助眼神,不由让人想到,类似木苦依伍木这样的山区孩子很多虽然都很穷很不幸,但其生存的大环境,毕竟还没有战火,还是“很安全”的!
而那些生在战乱、长在战乱中的“世界上最悲伤的孩子们”,还莫说会提笔“作文”,恐怕就连“上学念书识字”的权利,都是自幼就被全部剥夺了的!
识字,能作文,且连文章的主题、段落、字词、标点符号等都掌握的堪称“比较精准”的木苦依伍木写的这篇读着就让人心疼的“最悲伤的作文”,的确是一则“用‘心’去写出来的‘心声’”!
所以能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让人心碎,无不跟其文字涌流出的“心声”息息相关。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开篇明义,连标点符号全都算在内的这短短的41个字,虽然仅有“小学四年级”的小小的木苦依伍木,就能用它去表述出极为丰富的“信息”——
爸爸已经走了,是四年前走的;思念爸爸;妈妈也很想念爸爸;但妈妈的想念不是用嘴说的,而是像爸爸那样“疼我”;即便生活很穷,也“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
短短41个字的开头段,就为之后的“妈妈也走了”(“疼我”的两位双亲,在四年间先后辞世,只扔下了我和弟弟妹妹)做出了丰厚扎实的铺垫;进而为“泪(奔)”主题的淋漓揭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文字干净得来没有一点儿“口水话”和“废话”,然短短的第二段连标点符号在内的22个字,就已将读者的心给一下子拽到了“妈妈也病了?可别也跟着走了”的揪心之中!
“去镇上,去西昌”这仅有的6个字,不光表现了山区贫困人家“看病难”的艰辛,也昭示了“当地缺医少药”的严酷生活现实,还隐晦地暗示出妈妈的病的不易医治;这还不算,还侧面揭示出了幼小的木苦依伍木对“妈妈病了”的万分焦急——陪着生病的妈妈奔这儿、跑那儿,四处寻医问药。
结果,“钱没了,病也没好”……
“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
“钱没了,病也没好。”自然接踵而至的,就会是“妈妈终有一天病倒无法走动”了?木苦依伍木的第三段依旧是干净得来没有一点儿“口水话”和“废话”,仅用了短短的60个字,就表达出了丰富的“信息”——
妈妈的病日渐加重;没钱也没处医治;这天终于倒了;而且被病魔折腾得“很难受”;年纪虽小但很懂事的木苦依伍木,强忍住内心的焦急和悲伤,不断给妈妈鼓劲,“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睡睡觉,就好了。”
自然,“把我做的饭吃了”这7个字,业已清清楚楚地表达了木苦依伍木一直都很勤劳,会做饭;妈妈病了后全家人的“吃喝”,一股脑全都压在了木苦依伍木的肩上。
小小的木苦依伍木,除了很懂事地强忍住内心的焦急和悲伤不断给妈妈鼓劲之外,还在用“做饭(做事)”的具体行动让妈妈“别担心、操心”,以期妈妈能放宽心尽早痊愈……
除此之外,小小的木苦依伍木还能病倒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之后的6段,木苦依伍木用仅有的包括标点符号在内的160多个文字,很“干净”很“详尽”地诉说了“妈妈走了”的全部过程……
最后结尾那段的30个字虽然借用了“课文上的句子”,但明显“为我(文)所用”得来非常贴切!十分“干净”地点题、挈领、收尾,将“泪奔”之心描述得淋漓尽致——
“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一篇“用‘心’去写出来的‘心声’”所以能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让人心碎,无不跟其文字涌流出的“心声”息息相关!
木苦依伍木的这篇《泪》的作文,总共虽仅有300出头的文字,且“干净”得来没有一处“口水话”和“废话”,但却字字句句都能拽住读者的心!
“心声”文字具“意犹未尽”特色的一个最突出之处,就在于它能牵着读者的心走得很远很远——这个懂事且又非常不幸的木苦依伍木的“将来”会是如何?
木苦依伍木的这篇作文,写的是她“2013年”经历的事儿;将它发现后将其拍照并发到网上的,是“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很显然,木苦依伍木的一家,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前“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携支教老师一同去木苦依伍木的家家访——
“面前是一栋破旧的简易房,空心砖砌成。除了一个开缝的旧沙发,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在外屋,一个三角铁架子上放着锅,是木苦依伍木做饭的地方,土豆和玉米是孩子们的主食。她家的院子里还养着猪。
见到老师,腼腆的木苦依伍木笑得很开心,还为大家煮了几个大土豆。但她话还是很少。慢慢聊天中,支教老师了解到,木苦依伍木家共有姐弟五人。大姐16岁,目前在成都打工,二哥15岁,也在外打工。木苦依伍木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10岁、一个5岁。父亲几年前去世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心脏病时常犯,到镇上、西昌市“看病”,总也不见好,懂事的木苦依伍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直到2013年,母亲病逝。
自此,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伍木的肩头。姐弟三人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两位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也不好。支教老师了解到,不在学校的时间,木苦依伍木要给弟弟做饭、割猪草喂猪,还要忙活地里的农活。‘她家有几分地,种着几百斤土豆。’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从她的生活状态,老师们也大概猜到了木苦依伍木上课迟到的原因”……
E. 最悲伤作文的新闻评价800
我不大的时候,随着爸爸妈妈工作的调转,从老家来到了山海关。仍在老家大兴安岭工作的爷爷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和爷爷远距离接触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从我会说话的时候起,爷爷每周都会打电话或写信给我,说说生活学习的事,还告诉我很多道理。爷爷经常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等爷爷退休了就去陪你。”几年时间,爷爷给我买的各种读物和用具就几乎堆满了我的小屋。我的心里总是满溢着爷爷的温情,我是爷爷的孙女,也是爷爷的心肝宝贝。
听老家来的人讲,爷爷是位闻名的外科医生,他不图报酬、不计名利,救治好很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当地德高望重。我觉得爷爷是个知识渊博、可亲可敬的人,非凡期盼能和他见上一面,所以天天夜晚都要计算一遍爷爷距离退休的日子,平时积攒着想给爷爷买小礼物的零用钱,设计着爷爷来后的小蓝图。
F. “最悲伤作文”悲伤在哪里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就是我的奶奶,她长着弯弯的眉毛,圆圆的眼睛,还有一个大大嘴巴。
她有一颗cixi shanliang(慈祥善良)的心灵,我每次生病的时候,无论家里有钱无钱,她都会尽全力给我斗够(凑钱),让我上医院治疗输血,让我小小的生命又能多活一次,我在心里很感ji(激)我的奶奶,我奶奶是用一生心血和汗水来抚养我。
有时,我看见我的奶奶为我的病落泪流汗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悲伤,如果我能活着长大,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我的好奶奶。
我想到我的好奶奶对我的病情fu(付)出了这么多,不知道我的奶奶有没有这收huo(获),但我的奶奶没有yuanyan(怨言),我有时候真恨我自己得了这种病。我真想我的病能全好,让我奶奶也好轻松一下,她也好快快乐乐地度过晚年,让我奶奶也好xiangshou(享受)天伦之乐。
G. 结局要悲伤的作文
“最悲伤作文”作者哥姐将重返校园,当地政府为辍学的孩子安排学校每月可获得300元左右补助。
父母患病双亡后,木苦依五木和姐姐哥哥以及两个弟弟成了五个孤儿。当地政府与一家人商议后,决定让木苦依五木和弟弟继续在村里的学校读小学,减免学杂费,同时也为已经辍学的哥哥和姐姐安排好了学校,让他们重返校园,每月还可得到300元左右的补助。
作文在网上传播后,索玛慈善基金会已经筹得了九十余万的善款。阿依希望一部分可以用来给孩子们完成学业,其他的则由基金会决定。
征求哥哥和姐姐的意愿后,政府已安排两人重返校园。木苦小平将被安排在普雄镇上的逸夫小学读六年级。大姐木苦依生木将被安排在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上学,这所学校也是不收学费的,并且每个月可以得到300元左右的补助。木苦依生木开学以后她可以自己选择专业。
H. 最悲伤作文的网络质疑
在这篇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泪》被曝光在网上后,正反双方一直是争议不断。在得到了该女孩的消息后,当地多个政府部门来到了小女孩的家里了解情况。据官方表示,木苦依五木的家与网传的照片相同,家境属实,属于家徒四壁的情况。
作文的最早发布者、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表示,发出这篇作文的本意并不是想募捐,“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关爱。”
据最早发布这篇作文的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说,他是2015年7月8日在看望宝石小学支教老师的时候,在一间教室墙壁上所贴的孩子们写的作文里,发现《泪》这篇作文的。
黄红斌说,读完作文后,他和支教老师一起到木苦依五木家中进行家访。根据黄红斌介绍,木苦依五木的父母共有5个子女,大姐16岁,二哥15岁,2人均在外打工。12岁的木苦依五木排行老三,下面还有2个弟弟,一个10岁,一个5岁。在父母去世后,照顾2个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五木的肩上。
2015年7月11日,黄红斌将这篇作文发到了微博上,随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泪》这篇作文在网上流传开后,网友们也在表达着自己的爱心,有不少人表示要给木苦依五木捐款。不过黄红斌表示,因为国家对孤儿有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补贴,木苦依五木和她的弟弟缺乏的不是金钱,而是关爱。黄红斌还表示,索玛慈善基金会已经把木苦依五木的2个弟弟接到了位于西昌的索玛花爱心小学免费读书和学习。
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发来《关于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情况的调查报告》。该份报告共有5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从2014年开始,政府把木苦依五木家的5个孤儿都纳入了孤儿专项基金保护中,对每个孤儿每个月都会发放678元的补助,加起来共有3390元,都由他们的奶奶来代领。此外,调查报告中还提出,网上作文产生的经过是,学生木苦依五木写了篇作文,然后支教老师任中昌看到后自己改写成了作文《泪》,然后叫木苦依五木照着他的手稿进行了原文抄写。
对此,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支教教师任中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班上的孩子都是讲彝语,汉语对他们来说是“外语”。他们的汉语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写成文字却是一塌糊涂,特别是作文的行文格式、标点运用上都不行,要他们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准确表达出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任中昌说,在一节课上,他给孩子们讲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小珊迪》。
《小珊迪》描述的同样是一个孤儿的故事。饥寒交迫的孤儿珊迪,在街上卖火柴,但是买火柴的人却没有零钱,小珊迪于是拿着整钱跑走。正当买火柴的人认定珊迪是个骗子的时候,珊迪的弟弟拿着零钱出现了。原来,珊迪因为换零钱,被马车撞倒,轧断了双腿,生命垂危。
故事最后,双腿已断的珊迪握着探望者的手,“突然,他眼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任中昌说,在讲这篇课文时,他哭了,孩子们也哭了,大家都非常的感动,于是他就让学生们写篇作文,名字就叫《泪》,要求围绕着伤感来写。
在第一次看到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时,任中昌表示文章是写得一塌糊涂,但基本能看懂。于是,他就按照作文的要求,对木苦依五木的作文进行了重新整理。不过,任中昌强调,自己并没有对文章的字词语句进行过任何修改,所有的内容都是她的,自己只是修改了行文格式和错别字,让孩子知道作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然后让木苦依五木照样抄写了一遍。
对于作文事实的真实性,任中昌表示,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自己对木苦依五木家中情况不是非常了解。
而针对有网友认为作文作假的说法,任中昌称,网络这么发达,有各种声音非常正常,毕竟网友并没有去过现场,对真实情况并不了解。
I. 为什么对最悲伤作文态度强硬
——“最悲伤”作文发表以后……解说:来自四川大凉山,这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引来社会无数同情。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我们把她接过来以后,她每天在儿童村里,只用学习,只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用去考虑其它的。解说:但是这篇最悲伤作文的真实性如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支教教师任中昌:这些统统都是原话,这些全部都是原话,我那个时候还真不知道她家里到底是什么情况?解说:特殊的地区,特殊的孩子,一家民间公益机构。《新闻1+1》今日关注:“最悲伤”作文发表以后……评论员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这两天在互联网上,一个四川大凉山12岁的彝族女孩所写的作文《泪》,可以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跟看完了之后让人心酸和难过紧密相关,因为在这个文字简洁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这12岁的小女孩,既失去了她的母亲,也失去了她的父亲。因此这两天在媒体关注这篇作文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一些文字。12岁女孩写出“最悲伤作文”。“最悲伤”小学作文看完,网友只剩心疼。大凉山老师分享最悲伤小学作文:比悲伤更悲伤。那么在看到这样的悲伤作文之后,今天一天我们在采访这篇作文的过程当中,突然感觉到一切都变得那么复杂。这个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对或者是错,好或者是坏,真或者是假,而是非常非常复杂。我觉得用复杂来说可能更准确,为什么?比如说提这样几个问号,不代表我们的观点。假如这篇作文,其实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孩子写的原文,那么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那么如果不是原文,这中间的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当地对这样的孩子包括对她的几个弟弟照顾的又怎么样?政府有没有作为?作为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再接下来,最早把她的作文推上互联网的是一个公益基金会,但是这个公益基金会在把她推上互联网之后,这两天其实收到了很多捐款。但是他不可能把这个捐款用到这个孩子的身上,而是与其他孩子相关的救助项目上,那么又是否妥当?今天我们的节目,只是呈现这种复杂,而不作出我们自己的评判,我们会连线这个孩子作文有关的老师,公益基金会的负责人,以及王振耀,来,就让我们现在开始。解说:这两天一篇叫做《泪》的小学生作文可以说是传遍了网络,而这篇300多字的作文,也被网友们称作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她,就是写下最悲伤作文的女孩,今年12岁的木苦依五木,是四川凉山州小学四年级的彝族学生,而最早将这篇作文发到网上的,是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网名“老邪哥哥”,据他说今年7月,他在去木苦依五木所在的小学探望志愿者时,看到了一间教室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新近的作文。其中一篇以《泪》为标题的作文,吸引了他的注意。7月11日,黄红斌就将这篇作文,发在了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里,随即引发了网民的关注。黄红斌说,读完作文后,他和支教老师一同到木苦依五木家进行家访,根据黄红斌介绍,木苦依五木的父母共有五个子女,大姐16岁,二哥15岁,两人都在外打工,12岁的木苦依五木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10岁,一个5岁。在父母去世后,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五木的肩上。平时,玉米和土豆是他们全部的饭菜。这篇作文在网上流传开之后,网友们也表达着自己的爱心,还有不少人表示要为木苦依五木捐款,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不过,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表示,因为国家对孤儿有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补贴,木苦依五木和她的弟弟们缺乏的是关爱而不是金钱,他还表示,基金会已经把木苦依五木的两个弟弟接到了位于西昌的索玛花爱心小学免费读书和学习。为什么对最悲伤作文态度强硬
J. 评论:谁在炒作和消费《最悲伤作文》
——“最悲伤”作文发表以后……
解说:来自四川大凉山,这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引来社会无数同情。
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我们把她接过来以后,她每天在儿童村里,只用学习,只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用去考虑其它的。
解说:但是这篇最悲伤作文的真实性如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支教教师任中昌:这些统统都是原话,这些全部都是原话,我那个时候还真不知道她家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解说:特殊的地区,特殊的孩子,一家民间公益机构。
《新闻1+1》今日关注:“最悲伤”作文发表以后……
评论员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这两天在互联网上,一个四川大凉山12岁的彝族女孩所写的作文《泪》,可以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跟看完了之后让人心酸和难过紧密相关,因为在这个文字简洁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这12岁的小女孩,既失去了她的母亲,也失去了她的父亲。因此这两天在媒体关注这篇作文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一些文字。
12岁女孩写出“最悲伤作文”。
“最悲伤”小学作文看完,网友只剩心疼。
大凉山老师分享最悲伤小学作文:比悲伤更悲伤。
那么在看到这样的悲伤作文之后,今天一天我们在采访这篇作文的过程当中,突然感觉到一切都变得那么复杂。这个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对或者是错,好或者是坏,真或者是假,而是非常非常复杂。我觉得用复杂来说可能更准确,为什么?比如说提这样几个问号,不代表我们的观点。假如这篇作文,其实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孩子写的原文,那么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那么如果不是原文,这中间的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当地对这样的孩子包括对她的几个弟弟照顾的又怎么样?政府有没有作为?作为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再接下来,最早把她的作文推上互联网的是一个公益基金会,但是这个公益基金会在把她推上互联网之后,这两天其实收到了很多捐款。但是他不可能把这个捐款用到这个孩子的身上,而是与其他孩子相关的救助项目上,那么又是否妥当?今天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