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有投资日本的qdii基金吗
有 没有投资基金就无法运转
⑵ 美国十大财团和日本六大财团个是哪几个
美国十大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
摩根财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杜邦财团
波士顿财团
梅隆财团
克利夫兰财团
芝加哥财团
加利福尼亚财团
得克萨斯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原译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
⑶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怎么样
经常来这里蹭免费讲座听,志愿者态度都超好。讲座都超有意思~~~运气好还能赶上演唱会,喜欢这里图书馆的环境,大大的落地窗,安静的自习室,无限资源的图书,爱死这儿了...
⑷ 日本的前五大产业是什么按顺序来
1、汽车产业: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业取代了钢铁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在日本得到普及。 占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45%—50%左右,是日本的龙头产业。
日本因为国土面积小,资源与能源贫乏,所以很谨慎开发大排量车型,日本汽车的总体特色是注重经济实用,更加追求良好的性价比,对于节约资源和降低石油消耗的造车理念让日本汽车先于欧美、成为节能、降耗的先行者。
2、动漫产业:年产值230万亿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占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18%—25%左右。
日本动漫对日本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几乎所有当代日本人都受到过漫画的影响,如同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连环画(小人书)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样。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本漫画也随之变化,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3、数字媒体产业: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钢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占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15%—17%左右。
4、情色产业,占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13%——20%左右。众所周知,日本的情色产业,在战后帮助日本度过了一段经济低迷期。
5、电器制造业,占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4%—11%左右左右。
(4)日本产业基金会扩展阅读
日本经济的大致发展:
回顾日本的经济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成功”转向“失落”的曲线。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率先复苏,突飞猛进,曾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010年被中国超越)。
1985年,日本经济进入泡沫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来。
1868年~1945年属于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阶段。
经过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资源类产品,成为西方国家中的后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6.8%,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中,日本同样受到巨大打击,工业生产降幅超过35%。
在此背景下,日方开始宣扬对外扩张理论,并走上了扩军备战之路。
从1931年入侵我国东北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的战争费用直线上升,国债余额从1930年的62亿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亿日元。战争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到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6年~1985年属于战后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46年~1955年为战后经济复兴时期。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间接统治”下,推进了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从战时统治经济向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变,这被称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采取的“倾斜生产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将经济重建重点放在煤炭、钢铁的扩大生产上,通过两者的循环增产,阶段性地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1951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起飞带来了机遇,大量的战争特需使日本工矿业明显活跃起来,经济触底反弹。1951年日本与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宣告美国对日本全面军事占领时期的结束,日本取得主权国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55年又加入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以二战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经济指标已全面恢复或超过战前水平。
⑸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工作
独立行政法人根据主务省(外务省)提出的中期目标,制定了中期计内划并开展工作。以下列四项工容作为重:
促进文化艺术交流
援助海外的日语教育和学习
促进海外的日本研究和知识交流
提供信息援助国际交流
促进文化艺术交流
正所谓“文化交流以人而开始,以人而结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正是连结人与人的基金会工作的出发点。通过美术,舞台,电影,文艺等艺术领域的交流和共同制作,以及人和生活相关的各种领域的文化艺术交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旨在创造新型文化。 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通过开办研究班并进行指导来援助地区和民间团体的活动。同时通过各类媒体,提供促进交流的信息。
⑹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组织概要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前身是1972年为了推进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事业,而设立的内作为专门机关的外务容省管辖的特殊法人,2003年10月2日起变更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英文名称是 The Japan Foundation)。国内设有本部和京都分部以及两个附属机构(日语国际中心和关西国际中心),在国外2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2个海外事务所。以政府出资(1,110亿日元)作为财政基础,以运用政府资金获得的收入,从政府处得到的运营补助金和民间的捐赠作为财政补充。
⑺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http://www.jpf.go.jp/
⑻ 经济全球化对日本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⑼ 在北京有哪些日本文化或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协会或基金会
从来不相信什么中日友好的笑话,也不相信中日文化,日本的文化都是中国传过去的,那帮人渣能有什么文化?!
⑽ 日本投资基金品种有哪些
一般没有QDII 主要投资于日本的,因为QDII(除主要投资于香港市场的外)主要就是用于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日本近年来投资机会都不怎么样,所以不会有基金主要投资于日本股市。
可能会有资产配置于日本的QDII基金有:
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华夏全球精选、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长盛环球景气行业、银华全球核心优选、南方全球精选、交银环球精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