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何建华的介绍
何建华,男,1964年生于浙江淳安。1984年在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执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1987年至1990年就读于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获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6年执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1996年考入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20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2004年6-12月获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奖学金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进修,主要研究市民社会问题。
Ⅱ 艾伯特基金会的经费来源
艾伯特基金会的经费主要由联邦和州政府拨款,少数来自私人捐赠。2002年经费为1.1亿欧元。2004年预算收入:联邦各部资助1.03372亿欧元,州和其他地区团体资助 279.4万欧元,其他捐助者267.4万欧元,捐款84.5万欧元,参加活动费97.1万欧元,其他收入409.6万欧元。艾伯特基金会的国际工作主要由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和外交部资助,有些项目由联邦各州、欧盟和世界银行资助。
Ⅲ 在国内上完本科后,去德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德国方面的奖学金怎样获取
按问题描述,以下是几个申请德国留学基本条件,具有下述条件的学生是可以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研究生的学习位置:
1、大学本科在读,4年制读满3学期,5年制读满8学期。
2、自考和专升本学生,需要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才具有留学德国的资格。
3、统招本科毕业生。
关于德国留学奖学金,德国免收学费(巴符州除外),所以,德国留学奖学金的数量和其他国家相比,就有点少,申请条件也比较严格。以下是一些可以申请的奖学金及其条件:
1、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德国奖学金。该奖学金支持具有优秀学术和专业能力的新生或高年级学生资助时间至少2学期,至多到标准学期结束,每月300欧元。
2、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 国际学生奖学金。该奖学金帮助提高候选人的社交能力和学术技能,资助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的资优学生。每月基本金额高达650欧元,以BAföG补助金为模型,并根据候选人、候选人的父母或配偶的收入或资产计算。
3、Friedrich Naumann基金会 国际学生奖学金。该奖学金致力于德国自由党的政治思想并愿意承担责任的年轻人。来自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的任何学科,并且在校期间的学术成绩非常好。奖学金的价值高达850欧元。
关于费用问题,不同级别城市费用不同,大城市是18000-19000人民币/年,中等城市是大概14000-15000人民币/年,小城市是8000-9000人民币/年。以上价格一般包含水电费、冬季暖气费,电话、上网费需要额外支付。
(3)5艾伯特基金会简报扩展阅读:
德国高校主要分两次开学,4月和10月,其中10月为主要的开学季。具体如下(以10月开学硕士申请为例):
1、9月确认申请的院校及面试要求;申请硕士:所有大学需提供6个学期成绩单;提交成绩,注册APS审核。10月提交APS报名表,开始德语学习;准备审核材料;
2、次年1月,如APS审核通过,开始专业或语言班申请,如果没有通过审核,准备二审(需要间隔三个月时间),2月,准备CV、PS、RL;申请英语授课需提供雅思6.5的成绩;部分专业要求GMAT;艺术类的申请要提供作品集。
3、4-5月,学校陆续开放申请,英语授课截止较早一般4月-5月就截止申请,部分德语专业也截止到5月份或7月份。6-7月,学校陆续陆续开始录取;准备德国银行开户并存保证金8640欧元;办理保险;准备签证材料。
4、8-9月,准备递签(需学生本人亲自递签),9月末获得签证,行前指导;10月,报道注册。
Ⅳ 沈奕斐的学术成果
2005年 “和谐社会与妇联组织”课题的第二负责人,该课题是上海市2005年机构改革13个重点课题之一
2005年 负责“全球化与女性发展”项目,该项目有雅芳公司赞助,将持续三年。
2005年 参与“2005年上海市妇女就业情况调查”,该课题由张乐天教授主持。
2005年 参与“生育的故事”课题,该课题由张乐天教授主持,目前正在做资料分析。
2006年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体系研究”课题第二负责人,该课题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资助。
2006年 负责“中国特定政治领域的性别主流化:政治参与、法律状况与社会保障”,该课题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资助。
2007年 进入主流的性别社会学研究网络——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子网络,负责人
2009年 上海市女教师情况调研,上海市教育工会项目
2010年 上海家校互动情况研究,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项目
2011年 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家庭共有财产制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05年3月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中国特定政策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 《下半身的文化自觉——从社会性别角度谈性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载于《中国“性”研究的起点与使命》(Discuss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xing”: The Elements and Mission of Sexuality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潘绥铭 主编 ,性学万有文库 ,高雄‧万有出版社‧台湾,2005年12月。
2007年,撰写“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一章于《女性学导论》,该导论由祝平燕等主编,武汉大学2007年出版。
2007年,撰写“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章于《性别社会学》,该导论由祝平燕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出版。
2008年,“在科学与传统之间——‘生育的故事’课题报告之一”,发表于《复旦大学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发展论坛论文集》,该书由张乐天、邱晓露、沈奕斐主编,上海社会学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2009年,“赛博空间中的主体技术和性/性别政治”,发表于《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
2009年 “个体的崛起:社会变革的新视角”(书评),发表于《复旦人文社科学刊》(英文版),2009年9月。
2009年 “‘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变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Vol.31,No.9,2009年第六期(12月)
2009年 “谁的平等?谁要平等——推介《婚姻平等的意义》”,《中国家庭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编)第四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12月。
2010年,社会政策中的“家庭”概念——以上海市世博大礼包政策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12月,总第364期。
2010年, 个案金字塔阵 ——质性研究的“科学主义”尝试,《质性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四期)。
2010年 撰写第八章“社会性别与参政”,发表在《社会性别概论》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 “后父权制时代”——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谭琳、周颜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2011年,China in the “Post-Patriarchal Era”:Changes in the Power Relationships in Urban Household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urs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Societ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SSCI), vol. 43, no. 4, Summer 2011, pp. 5–23.
2011年,“个体化与年轻女性的崛起——以上海中产阶级家庭为例”,《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王爱丽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Ⅳ 欧洲小国移民优势有哪些
你好,北欧的国家福利好、教育好、空气好、关键是门槛低,可以重点考虑瑞典,2年就能申请永居。荷兰也不错,因为荷兰是欧洲目前唯一一个能一次性拿到五年高技能移民签证的国家。五年以后,您就可以申请永居或者入籍,并不存在着续签的风险。
一份独立机构完成的调研报告显示,欧洲外国人融入社会最好的国家是瑞典、葡萄牙、比利时和荷兰。希腊、奥地利、塞浦路斯和拉脱维亚最差。
欧盟27个国家一共有大约2000万的移民人口,这个数字比奥地利和比利时两国人口的总和还高出一点。这个小算小的人群究竟拥有什么样的权利?他们不仅要在欧洲生活和工作,还要成为欧洲社会的一部分。
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艾伯特基金会以及欧洲移民政策小组在柏林推出移民融入政策指数。这份文件是将各国的法律、政策框架作为研究的对象,涉及的国家除欧盟外(不含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还包括瑞士、挪威和加拿大。移民融入政策执行最好的国家是瑞典、葡萄牙、比利时以及荷兰。
调研对以上国家就130多项指标进行了调查对比,其中包括就业市场、家庭团聚以及较长期居留、政治参与、入籍、防范种族歧视。
Ⅵ 王学东的近几年的主要成果
专著:
《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第一作者,16.4万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第二国际研究》,撰写第1章第2、3节和第14章约7万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出版。
文集: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主编之一,28.5万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主编之一,20万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社会主义与老年人问题论文集》,主编之一,23万字,华南师范大学2001年8月编印。
译著:
《全球化与政治》,第一译者,22万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全球化陷阱》,翻译第5、6章约4.5万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论文和文章: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5000字,《新视野》1995年第1期;
《德国劳资协议制的演变及其基本特点》,7500字,《国际工运》1995年第4期;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表述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几个概念辨析》(合著执笔)8000字,《求是》1995年18期;
《罗莎·卢森堡思想国际研讨会综述》,45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3期;
《德国学者海宁格谈当今马克思主义的革新》,25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11期;
《德国三个左派组织的社会主义观》,25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17期;
《德国三个左派组织对社会主义的反思》,15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18期;
《德国学者马丁·洪特论“恩格斯与21世纪”》,32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31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学科调查报告》,1万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年第1期;
《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万字,《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九十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7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年4期;
《当前西欧左翼政党的复兴》,5000字,《新视野》1996年第5期;
《德国民社党就党内争论的五个问题作出决议》,30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6年第4期;
《民主社会主义的危机及其原因》,9000字,《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2期;
《德国学者霍斯特·海曼论“莱茵模式”和改良社会主义》,45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7年第21期;
《英国学者肖恩·塞耶斯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遇到的挑战》,5500字,《国外理论动态》1997年26期;
《应从现代性视角考察现代资本主义》,199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对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再认识》,70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3期;
《关于转型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对话》,合著2万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2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德国模式》,9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3期;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8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
《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9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3期;
《全球化时代的新政治》,2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3期;
《国际共运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学科调查报告》,6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4期;
《当代资本主义改良评析》,90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12期;
《“第三条道路”与“荷兰模式”》,4000字,《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7期;
《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评析》,求是杂志《内部文稿》2001年第3期摘登5000字;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1期刊登全文1.4万字;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趋势》,6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4期;
《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求是杂志《内部文稿》2001年第12期摘登6000字;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第1期刊登全文1.4万字;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发言摘要800字,《理论视野》2002年第2期;
《略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5000字,《理论视野》2002年第3期;
《世界的左翼》清华论坛发言摘要,3000字,《世界知识》2002年第13期;
《准确理解“消灭私有制”论》,5000字,《群众》2002年第7期;
《德国民社党的现状和新纲领草案》,4500字,《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1期;
《德国民社党的政治定位及发展前景》,4500字,《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5期;
《评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演变》,1.4万字,《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02年第3期;
《罗莎·卢森堡与社会主义民主》,6000字,2002年9月德国波鸿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译文:
《社会主义的状况和未来》,3.5万字,载于《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未来的社会主义》,8000字,载于《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集体主义的反经济》,2.8万字,载于《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社会主义的前景》,1万字,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年第5期;
《恩格斯与21世纪》,6000字,载于《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德国的社会福利法导论》,7000字,载于《我们的社会保障》德国驻华大使馆1996年编印;
《联邦德国社会保障体系概览》,5000字,载于《我们的社会保障》德国驻华大使馆1996年编印;
《三个目标,一条道路》,2.6万字,弗·艾伯特基金会 1999年8月编印。
《东方共产主义崩溃后的西方民主社会主义》,2万字,载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关于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前瞻的对话》,3000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
《左派的新思考》,7000字,载于《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德国:从分裂到统一——融为一体的艰难历程》,2.8万字,载于《来自德国的参考资料》德国驻华大使馆2000年编印;
《适应明天的市场——德国经济借助新技术增长》,8000字,载于《来自德国的参考资料》德国驻华大使馆2001年编印10.陕西省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
Ⅶ 主题讨论1:怎样看待中国的和西方的“马克思热”
柏林《每日镜报》认为,18岁的马克思并未遵从父辈的意志成为法学家,或是做一个诗人,而是离开了当时求学的波恩,并最终开始游历各国。“由此开始,马克思便写下了那些撼动世界的作品--如《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每日镜报》还提到,马克思游学生涯其中一站便是柏林。
如今在柏林洪堡大学主楼内,一进门便能看到墙上镌刻有马克思的警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几百米开外的一处公园里,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前来参观的游客至今络绎不绝。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整个欧洲共举办近300场相关活动。距离柏林700多公里的小城特里尔是马克思出生和度过少年时期的地方。作为整个欧洲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中心,当地政府连日来为筹备盛大的系列纪念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
5月4日晚,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德国莱法州州长、特里尔市市长、特里尔主教、艾伯特基金会主席等嘉宾抵达特里尔,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5月5日上午,5.5米高的马克思雕像举行揭幕仪式。同一天,修葺一新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将重新向世人开放。
Ⅷ 艾伯特基金会的机构工作
艾伯特基金会长期坚持的几大工作是:以民主思想对各方面的人士进行政治和社会教育;促进国际谅解和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赞助有天 赋的青年深造和升迁;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史和当代史领域进行联系实际的研究和资助这种研究;为国内外政策决策机构提供咨询,特别是在经济和社会政策领域;资助国内外学者进行互访和考察。艾伯特基金会在国内有14个教育中心,1974年以来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接近3亿马克。2001 年仅在德国就有15万多人参加了艾伯特基金会组织的3000多次培训活动、讨论会和专业会议。2001年共资助1700名大学生学习,其中300名来自国外。2004年艾伯特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是:社会公正和改革政策;民主文化、社会和现代国家;革新和未来安全;共同塑造全球化。
Ⅸ 非政府组织有哪些
非政府组织有:
1.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地球之友于1983年成立为慈善团体,是本地主要的环保团体之一。旨在透过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政策、营商方式和生活形态,以保护香港及邻近地区的环境为目标。
香港地球之友的董事局成员,职工和会员均以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和善用各类资源为己任。香港地球之友现有超过一万两千名个人会员及五十一个企业会员。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hina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简称中国残联,是经国务院批准和国家法律确认的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在中国盲人聋人协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于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据2018年5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网显示,中国残联机关内设11个部厅室,下设16个直属单位、12个所属社团,5个专门协会。
3.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的。
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青联团体会员,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联席会员组织。
4.中国消费者协会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
截至2016年,全国县以上消费者协会已达3000多个,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31个。在农村乡镇,城市街道设立的消协分会,在村委会,居委会,行业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厂矿企业中设立的监督站,联络站等各类基层网络组织达15.6万个,义务监督员,维权志愿者10万余名。
5.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根据2018年6月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红十字会设有7个专门委员会、35个分会。
Ⅹ 艾伯特基金会的艾伯特基金会成立
艾伯特基金会成立于1925年,为纪念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德国总统、社会民主党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而成立,并以其名字命名。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从一个普通工人发展为国家最高领导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艾伯特基金会遭到取缔。二战后,随着政党的重建,1947年社民党率先重整艾伯特基金会。艾伯特基金会是德国社民党影响下的公益性机构,作为德国现执政党社民党最重要的思想库,实际上为社民党制定内外政策发挥咨询作用。艾伯特基金会会长霍尔格尔?伯尔纳为前黑森州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