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李文凯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李文凯

发布时间:2021-03-27 19:49:53

⑴ 中南大学有哪些院系

中南有三个校区,校本部,铁道校区,跟湘雅校区,南校区属于校本部,三个距离挺远的,铁道跟湘雅是后来并到中南工业大学的,最好的专业大都在铁道跟湘雅,所以他们都不太承认是属于中南的~~论住宿条件的话,在我看来南校区的应该是最好的吧~~ 最近这年又在建新校区,估计你们到时候考过来就在新校区上课了,离湘江挺近~
学院可就多了~~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基础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体育教研部

其中大一的都属于基础教育学院~~

⑵ 湖南医科大学是几本

一本。

⑶ CMB的基金历史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简称CMB)作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部分建立于1914年,1928年从洛克菲勒基金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基金会。CMB创建之初,筹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并为其运营提供资金。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CMB撤离中国,转而资助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诸如日本、韩国、香港、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的医学教育。1980年CMB接受邀请重返中国,除资助中国十三所医学大学的医疗教育和医学卫生领域外,还对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亚洲国家提供资助。

⑷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历任领导

麦克林(FranklinC.Mclean)1918-1919
胡恒德(HenryS.Houghton)美国人-1942
顾临(RogerS.Greene)1928-1938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代表(代理校长)
刘瑞恒1929-1938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第一位中国人校长
李宗恩1947-1957 沈其震1956-1958著名医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黄家驷1959-1983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
吴阶平1983-1984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
顾方舟1985-1992病毒学教授,六十年代初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
巴德年1992-2001免疫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⑸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湘雅春秋


1901年,有意在华发展医学教育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在美国康州成立了雅礼会(Yale—in—china)。
1903年,选定长沙兴医办学。
1906年,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毕业生胡美(E.H.Hume)受邀在长沙市的西牌楼,正式开办了湖南省内的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与同时开办的雅礼学堂隔街相望。
1914年7月21日,由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出面,与美国雅礼会合作,按照1913年7月双方兴办医学的“草约”,正式签订了合作创办医学教育的“十年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雅礼会联合在长沙创办一所新型的西式医科大学——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并推举颜福庆博士为第一任校长。这个《协定》上呈北洋政府国务院后,很快得到了内阁教育、财政、内政、外交等各个部门的批准。12月8日在长沙市潮宗街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从此,在中国教育史上,颜、胡、谭携手,开拓了中美合作办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1915年2月,湘雅医学会接收了西牌楼雅礼会医院,并将其迁入潮宗街公房医学校之东部,更名为湘雅医院;雅礼护病学校则更名为湘雅护士学校。在湘雅医学会的管理下,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医院和湘雅护士学校,既是统一整体,彼此连结,互为依存,又彼此独立,自成体系。
与此同时,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报呈北洋政府国务院及教育部立案,并迅速在外交部等,争取国内外财政资助与地方合作。其时,颜福庆校长的哥哥颜惠庆,在北京,先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长,后任内阁总理。通过颜惠庆从中斡旋,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乃于1915年9月顺利地被北洋政府核准立案。
1915年,湖南育群学会呈请湖南省政府拨款,在长沙市北门外的麻园岭购地3000多方(合9英亩,54. 9市亩),即在现今湘雅医院东部筹备建筑及校舍。美国雅礼会亦通过募捐,在与校区毗邻的西部购地1400方建筑新医院——湘雅医院。10月8日,新医院开工兴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威尔逊教授主持了奠基典礼。
1924年7月,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雅礼会联合创办湘雅“十年协定”届满。经双方反复磋商,决定继续合作办学,并于 1925年5月8日,双方代表签定了续约十年的协定。它与第一次协约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1、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
2、湘雅医科大学全权为中国方面管理,学校董事会完全由湖南育群学会负责产生;
3、湘雅医院仍然由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雅礼会双方共同管理,并由双方派代表联合组成医院董事会。
合办湘雅的续约,送请北京国务院、内政、外交、教育等部,以及湖南省省长公署、内政、教育各司审批,均准予备案。根据续约的条款安排,改组了校、院董事会。湖南育群学会选举曹典球为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雅礼会共同推选龙绂瑞为湘雅医院董事会董事长。
其间,湘雅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分派在全国各大医院临床实习。李振翩所在的第五班学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时,正遇上孙中山先生在该院住院治疗。应同学们的请求,孙中山先生挥毫题写了勉词(如右图所示)。
孙中山先生提写的这一勉词,刊发在1925年6月湘雅医科大学学生部李振翩主编的《湘雅》杂志上。
大革命时期在声势浩大的排外浪潮中,外籍教师离湘后,中方教师也相继离开了湘雅,湘雅停办。
1929年,颜福庆主持了湖南育群学会的特别会议,重组了由25人组成的湘雅校董会;任命王子玕博士为湘雅医科大学校长,兼湘雅医院院长、湘雅护士学校校长;确立学制为七年。
1931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立案;同年12,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1937年11月24日,长沙城遭敌机轰炸。接着,南京陷落,武汉告急,张孝骞和校友们不忍将湘雅医学院陷入敌手决定西迁。然而,这一决策却遭到了雅礼会的强烈反对。美国人认为,即使长沙沦陷,湘雅仍可依赖屋顶上的美国星条旗保护。对此,张孝骞予以断然拒绝,并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
为此,学校成立了迁校委员会。原拟定低年级学生迁往西南继续随校学习,高年级学生及湘雅医院留守长沙,以协助湖南的抗日救护及卫生防疫工作。后教育部与湘省却批迁广西桂林。
1938年7月1日,湘雅医学院便将首批设备装船驶离长沙。当时船到衡阳,就接到广西方面撕毁原协约的信息。广西省政府的条件是:抗战胜利后湘雅医学院须留在桂林,不再返湘。这使张孝骞难以接受。而当时在贵州省贵阳市的各医事机关,热烈欢迎湘雅迁筑,并表示愿意协助湘雅的临床教学工作。南京中央医院亦西迁贵阳;新成立的贵阳医学院也急盼湘雅支援。于是张孝骞毅然赶赴贵阳察访,喜得沈克非院长和姚克方所长的热忱支持与帮助,故张孝骞当机立断,决定西迁贵阳。返回长沙后,经多方努力,他租用了西南运输处的回空车辆,将全校40多吨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经桂运筑;而26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则乘车经湘西赴贵阳。辗转经过一个星期,终于在1938年11月胜利完成了学校的大转移。这次搬迁,由于张院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人员货物完好无损。到贵阳后,学校先在东山,后在次南门外的石洞坡,租赁民房,草建校舍,于10月24日正式上课。
1938年11月23日凌晨,长沙城在“文夕大火”中几为灰烬。湘雅护校遭解散,仅湘雅建筑幸存。1944年日军进逼长沙,湘雅医院医护职工和家属被迫逃亡湘潭和安华,而湘雅建筑群则化为断壁残垣。 1940年6月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469次会议,讨论批准了湘雅医学院国立案;并于同年8月,正式将学校更名为国立湘雅医学院。自此,湘雅每年得到教育部拨给的教育经费20万元,从而缓解了经济困难。
1944年,因战事迁校重庆杨公桥。
1945年至1946年,湘雅人员分五批先后回到长沙。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9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部长袁任远、副部长刘寿棋、江峰联合签发文教手第二号命令,定于9月11日开始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并派郑琼为接管代表。9月8日,凌敏猷院长签发“奉令派员接管布告”,并遵嘱要求在接营期间,本校各部负责人应经常驻校,随时准备接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
1951年12月8日校庆日举行,从而正式确立了湘雅医学院领导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的管理体制。
1953年4月1日,学校主管领导关系亦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划归中央卫生部领导,学校各项经费预算,皆由中央财政委员会交高教部拟定。4月14日,学校填报给中央卫生部的各项数据如下:校园基地面积75076.57平方米,使用面积为23094.47平方米,学校经费核定为101亿余元,附属医院维持费为28亿余元。
1953年6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批复:定于当年10月1日,将湘雅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医学院。相应的,附属医院和附设护校相继更名为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
当时全校拥有教职员工2823人;拥有本科、专科、医师班、检验班、技术生、高级中级师资班各类学生946人;校园面积134011.13平方米(合201亩);图书馆藏各类图书5500余种,约合近万册。其中,中外文各类专业杂志近600种;附属医院有病床460张,年门诊量逾22万人次,年出院人数超过6000人次。全校各二级行政、业务机构共38个。
从1979年起,湖南医学院(包括附属医院)经费、外汇、基建投资和进口仪器设备等,由卫生部负责。
自1979年,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在“不干涉内政、不传教、不妨碍与其它团体发展关系”的条件下,经国务院批准与美国雅礼协会恢复了合作关系。 1987年,学校按照党的第十三大关于党政分工的决定.对党委和校长的工作作了明确分工,从而使学校的工作分为党、政两大系统运行。从8月份起,实行医德医风、医疗质量三级考核评审制度。同年12月,学校基于事业的发展而报请湖南省政府、国家卫生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第二天,在校庆73周年之际,正式举行了挂牌仪式。
当年,学校引进高校毕业生189人、中专毕业生130人,其它各类人员130人。选派了78人赴国内进修培训。完成了技术职务、聘任增资、工资微调等增资工作。在职称改革中,继续完成了定编、定岗、定工作量、定职责等任务,发出了全校13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3445人的聘书聘约。经卫生部批准实行了校长负责制。
学校为加强外事工作,扩大对外交流,召开了首届外事工作会议。是年,学校邀请、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96位外宾,进行了43次学术讲座,听课人数逾两千,作实验技术示范5次,手术示范6次;聘请了6位外国专家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医学顾问。此外,还获得丹麦政府出口信贷和赠款混合使用的贷款70万美元。
1996年9月通过立项审核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由国家卫生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
2000年4月,为顺应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潮流,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原湖南医科大学合并为中南大学,并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4月29日中南大学组建后,11月起,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2014年10月18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将迎来百年华诞。学生作为主体全面参与策划、组织以及实施的整个过程。

⑹ 请问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

中国医科大学是我国知名的医科类大学,学校环境优美,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该学校:

1、院系设置方面。学校设有15个学院(学部)、4个研究院。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师资方面。学校在职教职工9052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9.38%,全校教授级821人,副教授级1137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633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1人。

3、基础设施方面。学校总占地面积129.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9.67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33万册,电子资源计160万册;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92种。

(6)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李文凯扩展阅读:

中国医科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07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

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34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13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

⑺ 中南大学的药学院怎么样他的师资怎么样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一所西医高等学校。90多年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湘雅医学院坚持“稳定规模,适当发展,提高质量和注重效益”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以研究生为重点、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体系。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通读)教学名列前茅,2004年成为第一批(五所)承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医药院校之一。学院设有6个学院、3个附属医院、110个教研室、83个研究室及11个研究所;有遗传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病学、胸心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耳鼻喉科学8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外科学(普通外科)国家(培养)重点;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心血管学)、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喉科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科学(肾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理学、眼科学、外科学(普通外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病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儿科学、诊断学、内科学、病理生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卫生)统计学、临床麻醉学11门“国家精品课程”;有7个国家和省部级培训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部、省重点实验室。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精神医学、口腔医学、医药信息、麻醉学、护理学、药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10个本科专业,均属国内一流水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MPH(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1个。2003年,同时成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在中国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试点院校,是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化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的排头兵。
湘雅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773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教授级人员179人、副教授级387人、讲师级627人;两院院士3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及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名;博士生导师167名,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42名;有151名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与全国性学会中任职。
有各类学生1200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多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业务统考、临床技能考核中名列前茅。学院设有10余种奖学金和特困生及助学金,年颁奖学金和助学金总额420多万元。奖学金受奖面达41%以上。因该院毕业生外语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连续几年学生就业率在97%以上。
科学研究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学术地位。1994~2006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741项,其中参加国家“863”高技术项目19项,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3项,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项,获得多基因遗传性肿瘤多阶段发病过程转录组学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8项。发表科研论文16169篇,出版学术专著36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88项,独创了“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克隆”新方法,并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神经高频听力下降耳聋的疾病基因,实现了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学院现占地面积77万多平方米(不含附属医院),图书馆藏书661231册,中外期刊141912册,为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中南地区中心馆和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咨询定点单位。三所附属医院共有编制病床3000余张,开放床位4000余张,年门诊量200多万人次,急诊2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7余万人次。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另有8所临床学院和24个稳定的教学基地,为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学院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十分活跃,与美国雅礼协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美中友好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不断发展,与美国、日本、西欧和非洲等25个国家、地区的学术交往日趋扩大加深,先后聘请了近100名外籍专家和教授来校任教,接待前来考察、讲学的外国专家学者1400余人次,1600人出国进修、讲学、科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各种资助千余万美元。

⑻ PICO原则是什么

PICO是基于循证医学(EBM)理论的一种将信息格式化的检索方式。为participants, interventions, comparisons, outcomes的缩写。PICO将每个问题分为四个部分:participants( 对象)、interventions(干预)、comparisons(对照)、outcomes(预后)


在此处可分别指对象,干预(治疗手段、检查方法),对照(与其他治疗或检查的区别),预后(期望达到的目的)。提供更多的细节将得到更加准确的搜索结果,并且通过偶然性的搜索来避免信息过载。


(8)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李文凯扩展阅读: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自1996年7月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筹建,1997年7月获卫生部认可,1999年3月31日,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中心。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现有专、兼职骨干10人,已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全国二十余个兄弟院校数名临床及其他专业人员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得到了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支持和国外有关学术团体或组织(包括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中澳机构合作项目,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资助。


⑼ 中国首个护理博士点是哪个学校哪一年开始设立的

2004年9月15日《健康报》第2版

我国首个护理学博士项目近日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联合创建。其宗旨在于为中国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行政管理方面培养高级人才。 正如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不仅受到护士短缺的困扰,并且培养未来护士的教育者也极度缺乏。

此次两校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得到了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资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将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共同制定护理博士生培养计划,讲授课程设置和交流实施项目。学制为期三年,其中包括在学习期间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学习半年。毕业后这些具有博士学位的护士将留在中国,或为中国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和护理管理的骨干。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Martha Hill强调:“我们应将这个传统继承下去,为中国创建一个护理学博士教育模式,并争取能在中国其他重点医学院校中推广和应用。”

阅读全文

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李文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