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pache软件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Apache软件基金会正式创建于1999年7月,它的创建者是一个自称为“Apache组织”的群体。这个“Apache组织”在1999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这个组织的开发爱好者们聚集在一起,在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超级计算机应用程序国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简称为NCSA)开发的NCSA HTTPd服务器的基础上开发与维护了一个叫Apache的HTTP服务器。
最初NCSA HTTPd服务器是由Rob McCool开发出来的,但是它的最初开发者们逐渐对这个软件失去了兴趣,并转移到了其他地方,造成了没有人来对这个服务器软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因为这个服务器的功能又如此强大,而代码可以自由下载修改与发布,当时这个服务器软件的一些爱好者与用户开始自发起来,互相交流并分发自己修正后的软件版本,并不断改善其功能。为了更好进行沟通,Brian Behlendorf自己建立了一个邮件列表,把它作为这个群体(或者社区)交流技术、维护软件的一个媒介,把代码重写与维护的工作有效组织起来。这些开发者们逐渐地把他们这个群体称为“Apache组织”,把这个经过不断修正并改善的服务器软件命名为Apache服务器(Apache Server)。
这个命名是根据北美当地的一支印第安部落而来,这支部落以高超的军事素养和超人的忍耐力著称,19世纪后半期对侵占他们领土的入侵者进行了反抗。为了对这支印第安部落表示敬仰之意,取该部落名称(Apache)作为服务器名。但一提到这个命名,这里还有流传着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因为这个服务器是在NCSA HTTPd服务器的基础之上,通过众人努力,不断地修正、打补丁(Patchy)的产物,被戏称为“A Patchy Server”(一个补丁服务器)。在这里,因为“A Patchy”与“Apache”是谐音,故最后正式命名为“Apache Server”。
后来由于商业需求的不断扩大,以Apache HTTP服务器为中心,启动了更多的与Apache项目并行的项目,比如mod perl、PHP、Java Apache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Apache软件基金会的项目列表也不断更新变化中——不断的有新项目启动,项目的中止以及项目的拆分与合并。比如一开始,Jakarta就是为了发展JAVA容器而启动的Java Apache项目,后来由于升阳公司(SUN)的建议,项目名称变为Jakarta。但当时该项目的管理者也没有想到Jakarta项目因为JAVA的火爆而发展到如今一个囊括了众多基于JAVA语言开源软件子项目的项目。以至后来,不得不把个别项目从Jakarta中独立出来,成为Apache软件基金会的顶级项目,Struts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为了避免SCO与UNIX开源社区之间的发生纠纷降临在Apache软件基金会(ASF)身上。Apache软件基金会(ASF)里面开始采取一些措施,让众多的项目进行更多协调的、结构化管理,并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避免一些潜在的合乎法律的侵犯(potential legal attacks)。
㈡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前身是中国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5月。第二届理事会于2003年10月选举产生内。本届理容事会于2009年1月15日选举产生,理事长由民政部原副部长、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宝库连任。2014年7月16日第四届理事会李宝库连任会长。
几年来,本会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了以敬老爱老助老为主题和以孝亲敬老为内容的教育宣传活动,并积极推动、实施了“爱心护理工程”在全国的试点工作。建立起“爱心护理基金”、“德源养老基金”“慈航基金”、“中国老年健康基金”、“老年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中国老年产业发展基金”、“中国老人医疗保健事业专项基金”、“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敬老颐年专项基金”等多个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募性专项基金。
㈢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经过20年的发展,该会的行业代表性得到了更好地体现,基金稳步增长,自内主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范围逐步扩容大,各项活动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事业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展望未来,该会将进一步与国内外支持中国金融教育事业发展的同仁,携手共进,开拓进取,为金融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㈣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基金会首届名誉会长是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会长是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第二届会长是前国务院副总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第三届会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常务副会长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副主任吴景春,副会长兼秘书长苗霞。
2004年11月19日,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章程》和基金会组织程序,顺利进行了第四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为第四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苗霞任理事长兼秘书长,高静山、于德惠任副理事长。 法人代表:苗 霞。
2007年12月8日经第四届理事会五次会议,选举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炳礼为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法定代表人),苗霞为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2009年7月增补杨文庄为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并选举担任秘书长。
2010年6月4日经第五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选举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炳礼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法定代表人),苗霞、刘亭、王学海、杨文庄为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杨文庄担任秘书长,蓝野担任副秘书长。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宗旨:争取国内外关心中国人口福利事业的团体和个人的支持与捐助,动员社会资源兴办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公益项目和活动;关注人口与发展进程中的扶贫开发、人口素质以及伴随城市化、老龄化等重大社会问题带来的家庭及个人风险,增进人口福利与家庭幸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㈤ Linux基金会的历史发展
2000年,Linux基金会成立,赞助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的工作,该基金会并通过领先的技术,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合作。Linux基金会保护,其成员和开源开发社区资源,以确保Linux仍然是免费的,技术上先进的Linux。
2010年5月10日,Linux基金会对外透露,基金会任命了Linux业界资深人士Cliff Miller出任基金会中国区运营总监。这也是Linux基金会首次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推广Linux的应用,包括所有基于Linux的产品,有MeeGo,也有Android和其他Linux操作系统。
2010年06月29日,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表示:在嵌入式领域,Linux排名第一,超级计算机领域也是Linux领先,服务器方面Linux与微软的Windows各占半壁江山,而桌面则微软领先。从中可以看到Linux在绝大部分领域都有出色表现。
2011年4月8日,Linux基金会表示Linux已经战胜微软:Linux基金会执行理事吉姆·策姆林(Jim Zemlin)在接受《Network World》采访时称,在莱纳斯·托瓦尔兹(Linus Torvalds)开发出他的著名的操作系统内核20年之后,Linux与微软之间的斗争已经结束,并且Linux取得了胜利。
截至2011年12月,Linux已经发展成为计算领域中的强有力工具,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到手机再到超级计算机和消费电子设备,Linux都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㈥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2001年6月12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委员会负责人,明确了委员会的宗旨和任务。中青年专家委员会首批会员60名,主要来自机关、大学、科研、司法、新闻等部门和单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被推选为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组织办法》,组建了秘书处,研究布置工作任务等。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伯承主持会议,副会长肖平代表基金会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常务副会长杨正泉、副会长王彦峰出席了会议。
2001年3月19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主任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随后,该会在向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征集人权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审定了一批年度研究课题,如:《〈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问题研究》、《美国的人权观研究》、《邪教犯罪与人权保障》、《经济全球化下国际人权斗争新特点》、《日本与德国对二战认识的差异》等。
2001年4月16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基金会名誉会长黄华与会讲话,提出希望。委员会有吴阶平、朱光亚、龚育之、任继愈、周南、厉以宁、白春礼、陈章良等近20名委员。
㈦ 光华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1989年,光华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大学设立光华奖学金。除光华奖学金外,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改名为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教育基金会长期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
2006年9月2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与光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先生,签署了建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协议书,向浙江大学投资一个亿。但是由于光华教育基金会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立独行,设立了所谓的教授委员会并由台湾教授陈长文担任主席。
2009年4月3日,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捐资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签约仪式暨捐赠典礼在教学主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夫人连方瑀、副主席林丰正、中央评议会主席黄大洲,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总干事、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润泰集团医疗体系执行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心湜,台湾阳明大学校长吴妍华,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杨志刚,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及省台办负责人等出席了捐赠典礼。全国人大常委、西安交大副校长蒋庄德主持典礼。由尹衍梁、郑南宁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庄严签字,尹衍梁代表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将一亿元人民币支票交到郑南宁手中。西安交大向尹衍梁赠致谢牌匾,牌匾上刻着“光华捐赠,惠泽教学,富国益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全体师生,深表谢忱!”
2010年4月20日,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与南京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5年内共同出资6000万元设立“南京大学人文基金”,以促进与文化软实力相关的人文科学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Kwang-Hua Ecation Foundation)董事长尹衍梁与南京大学校长陈骏20日在南京就合作设立“南京大学人文基金”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光华教育基金会将在连续5年内每年投入人民币480万元,共计2400万元用以支持南京大学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据介绍,基金将用于师资建设、专项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支撑体系建设等4个方面。为此,南京大学人文基金将面向文科院系设立专项教席,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设立“中青年教师专项研究基金”,以工作坊(workshop)为主开展专项研究,鼓励文史哲学科交叉,鼓励海内外合作;并分配资金用于“南京大学博物馆建设”“文史哲研究数据库与网络建设”“专项研究成果出版”等项目。
㈧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清华大来学教育基金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自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1994年成立
2008 年3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为“4A 级社会组织”
2013年6月被民政部评为“5A级社会组织”,这是国家对非公募基金会给予的最高级别认证。
㈨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公益慈善组织。1989年3月,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前身)成立,首任名誉会长系原国家主席、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首任会长为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
2000年1月,中国扶贫基金会三届四次理事会确定了“三不一专”原则,即机构不要行政级别、不要事业编制,不进行行政化募捐和项目实施,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和管理。
2000年以来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秉承“服务,改变,阳光,坚韧”的文化,致力于建设真正意义的社会组织。经历了由“官办”到“民办”的组织变革;由“粗放”到追求“精细”、“专业”的管理变革;由“泛扶贫”(资助对象不求精准到人)、“项目宽泛”(扶贫项目不聚焦),到直接“瞄准受益人”、“聚焦品牌项目”的项目变革。
今天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围绕提升专业品质,追求公益项目实效,在公益经营管理的各个细节层面不断探索,在经营慈善的道路上日益专业化。基金会以“播善减贫,成就他人,让善更有力量”为使命,以“经营慈善、笃信管理、将贫困和方法制胜、职业精神“为信念,将贫困和受灾地区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儿童以及这些地区的公共设施和社区基层组织列为服务对象,对他们进行直接援助。坚持以最好的产品设计、最大限度地瞄准贫困弱势人群、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资金的扶贫效益、尽可能地推动受益人参与和制度创新、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助型国际公益组织为目标,承诺透过在项目参与中学习,注重受益人自信、自尊、自强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成长。
截至2014年底,累计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130.89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2078.33万人次。
㈩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历史沿革
1924年,在亨利‧卡波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孟禄(Paul Monroe)、韦棣华(Mary Elizabeth Wood)等人推动下,时任美国总统卡版尔文·柯立芝权决定第二次退还总计约1250万美元的庚子赔款,并成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管理此款项。成立之初董事会由十名中华民国籍董事与五名美国籍董事组成。
1924年至1949年间,中基会共计补助了中国大专院校233次、研究机构139次、教育文化事业团体147次,其中包括帮助国立北京大学解决财务问题、建立国立北平图书馆等。
1950中基会迁往台湾,此后至1970年为止共投入100余万美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1971年后,中基会改变补助方针,开始将补助资金用于政府预算较少的计划之中,其中包括补助了国家科学委员会各计划共500万美元。中基会还在国立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设有“胡适纪念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