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新民的“心灵教授”背后有个“幸福团队”
在逸华教育基金,让每一笔善款得到善用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从成立至今,基金会专一直坚持零成本运属营。今年4月至11月的运营支出清单显示,该基金的运营费用只有537.5元,大部分用于购买办公必备用品。而实际上,基金会每次举行活动,花费至少需要数百元。这是怎么回事呢?逸华基金财务人员周兰介绍,高新民每年都会自掏腰包交给财务部门一笔钱,用于基金运营,超出部分由志愿者们凑足,所以没有列入运营清单。“如果用善款做经费,会让捐资人的爱打折扣。”志愿者、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曾自卫说。逸华基金对申请资助者的情况,审核十分严格。该基金项目部部长陈天柱回忆,曾有一名大学生申请资助,项目部通过他的辅导员、同学确定他的信息后,同意了。但基金会秘书处与这名同学约谈时,发现他穿着名牌运动服,不同意资助。于是项目部重新对其信息进行核实,确认他的家境确实困难,而衣服是其表姐送给他上大学的礼物。最终,这名同学得到了资助。“机构做慈善,必须遵循理性的管理原则,捐要捐到点上,助要助到明处。”曾自卫表示,逸华基金有清晰的管理规章,工作人员的权限互相制约,每笔善款的去向都有据可查。
『贰』 高新民的创立逸华教育基金
逸华教育基金由高新民先生、关熙舜先生、商向军先生、严景阳先生共同发内起,并由上述发起人首期投资容20万元,商向军先生、关向东先生、严景阳先生是逸华教育基金的主要捐助者。以后发起人将根据实际情况,拟每年追加投资20万元。
为管理好逸华教育基金的每一分钱,逸华教育基金在湖北省民政厅的监督下,设立基金专项账户,对资助款项及合理的基金运作经费支出实行专项管理。基金接受严格规范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设立独立的帐簿。逸华教育基金接受社会捐赠须履行正常捐赠手续,统一纳入到基金专项帐户,开具专用收据,捐赠人可依据专用收据享受国家税收政策。当年支出节余部分,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基金款项严格按照指定用途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截留或改变用途。基金委员会对该基金进行专项审计,因此发生的审计费用由基金运作经费中支出;如捐赠人要对基金进行单独审计,因此产生的审计费用由捐赠人承担。 逸华教育基金具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本基金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由会长召集主持,要求全体委员参加,并邀请部分受助者代表参加。与会人员共同检查基金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并审定年度工作报告和受资助学生情况,共同商议、制订本基金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叁』 逸华逸天地有五证吗
购房时只需看一下 《国有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这“两证”版就行了。
因为如果开权发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未取得上述两个《规划许可 证》和《施工许可证》是拿不到《预售许可证》的。开发商取得了《预售许可证》就可以证明该项目在 规划、工程、土地使用等方面通过了政府的批准,就具备了将开发的商品房进入市场交易的资格。
五证: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 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
『肆』 逸华空间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逸华空间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1月3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技术回开发、技答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
法定代表人:谢丹
成立时间:2013-01-30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1559336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1206B室
『伍』 上海逸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逸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2004-04-20在上海市嘉定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版(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权址位于上海嘉定区叶城路1288号A-15室。
上海逸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476161594XQ,企业法人王陆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逸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科技、智能系统科技、新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楼宇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技防工程,室内外装潢工程,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合同能源管理,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计算机软硬件及配件(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机电设备、电子产品、建材、厨房用具、卫生间用具、家具的销售。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0193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033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逸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陆』 高新民的“慈善教授”的爱心捐助
2002年,经当时英山县长聂利军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高新民教授来到大畈河小学﹝后经高教授更名为慧济希望小学﹞捐赠20万元,用于资助大畈河小学建设教学楼。之后,高教授一直对该校及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曾先后捐赠该校价值8万元的图书,电脑22台,课桌150张。
从2010年起,高教授每年资助该校贫困生生活补助25000元,极大的改善了该校的贫困生的生活,让他们告别了咸菜,吃上了新鲜的蔬菜,每周还能吃上两顿肉。
从2010年起,高教授还对英山毕升中学宏志班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每年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3万元。高教授还对从慧济希望小学毕业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
高教授始终把两件事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一件是做学问,另一件就是做慈善。自1995年以来,高教授就开始默默地用自己的工资帮助贫困学生,在部分贫困山区学校发动“告别咸菜活动”,兴建、援建希望小学。
2004以来,高教授为扩大社会资助范围,发起以扶危济困、拯救和振兴教育为宗旨的“惠济行动”,号召、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助学慈善事业,成立逸华慈善基金会,创建逸华慈善基金网站。
截至目前,高教授本人已捐资约80万元,社会募捐善款约300万元,先后资助了约1500多名贫困学生,兴建、援建3所希望小学,在2所小学发起的“告别咸菜活动”已达到7年。高教授的慈善活动得到《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各家媒体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慈善教授”。
『柒』 高新民的师生热议
龙凤连(2011级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句好不夸张的赞扬,高老师的学术成果就算不是全国学术成果最多的人,但至少也是成果最多的人之一。提起同学们对高老师的印象,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高老师对教学绝对是认真负责,高老师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基本上坚持每天写2000字的内容,对同学们的学习也是从不松懈,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要求同学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提问题要求分点回答,并且课堂上尽量踊跃发言。另外,对同学们的课程论文的写作也是一步步辅导到位,首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同学们有了意向的选题高老师引导同学们如何确定最佳选题,对于每一个同学上交的课程论文,高老师都一一详细评阅,然后召集大家,对每一个同学的论文进行逐一点评。高老师始终把两件事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一件是做学问,另一件就是做慈善。高老师的学术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今年高老师凭借《东西方心灵哲学的对比研究》获得了80万元经费的项目。在生活上,高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高老师本人也是以身作则的,未经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给他买新衣服。自1995年以来,高教授就开始默默地用自己的工资帮助贫困学生,在部分贫困山区学校发动“告别咸菜活动”,兴建、援建希望小学。2004以来,高教授为扩大社会资助范围,发起以扶危济困、拯救和振兴教育为宗旨的“惠济行动”,号召、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助学慈善事业,成立逸华慈善基金会,创建逸华慈善基金网站。截至目前,高教授本人已捐资约80万元,社会募捐善款约300万元,先后资助了约1500多名贫困学生,兴建、援建3所希望小学,在2所小学发起的“告别咸菜活动”已达到7年。 杨玉渟(2011级马克思主义哲学):跟随高老师的这两年里,使我价值观念改变最大的是他的幸福哲学,他常常让我们学会自己思考人生,学会追问到底怎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对几年前还很稚嫩的我来说,幸福就是花不完的钱、足够大的房子、吃不完的美食,现在想起会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尤其是在逸华做志愿者之后,我有缘读到了一些真挚感人的申请书,在亲眼看到申请表里一些同学的困境后,我内心许久不能平静。我很感谢高老师,是高老师从不停歇的善举、是在逸华这个家庭里,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才明白人生的幸福来自知足,只能让自己开心一时的那并不算多的钱,却能改变他人一辈子,这才是“施比受有福”。
檀沐延(2012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印象中的高老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学术专一,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严肃负责;心地仁慈,温和可亲。在学术上,高老师是我见过最专注认真的一位老师,岁月的历练让尊敬的高老师养成了每日定时学习的好习惯,无论严寒酷暑亦或于百忙之中,他都能坚持每日读书,乐此不疲。当然,高老师读书的高效率也是出了名的,这归于他专注的态度同样还有独特的记笔记方法。高老师说过,做学问是辛苦的,是需要牺牲很多东西的,只有真正做到心无旁骛方能潜心研究,捕获真知。高老师有句有名的话语,让我们都觉得既真实贴切又发人深省,他说:“做学术要敢于坐冷板凳”。细心体悟,不觉果真如此。在教书育人方面,不得不说,高老师是我见过最为严厉的老师。或许是因他那种不怒而威的处事风格,最多的可能还是因为他值得尊敬的学术精神吧。初见高老师是在研究生考试复试的时候。由于深刻的感知到自己才疏学浅,功底不牢,面试的时候心中无比忐忑。进入面试教室的瞬间,我就被当时的场面震慑住了。以高老师为首的几位老师面容严肃地坐在我的对面,回答问题顿时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组织语言。几位老师很严厉的指出了我的不足,好在高老师循循善诱最终引导我能够圆满解答。如今回想起来,场面依旧惊心动魄,高老师他们不苟言笑的认真和严肃使我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件多么神圣的使命,不容许有半点侥幸和敷衍。在接下来高老师成为我们任课老师的一年里,我们更加深刻的领略到高老师的严肃认真。从课前准备,课堂笔记,当堂提问到课间探讨,高老师一贯秉承高要求的师风,使我们能够获得真知,充实了我们匮乏的心灵。对于高老师,还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提及的,那就是他的仁慈宽厚,默默奉献。讲到这里,可能会问,刚才不是说到高老师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吗,为何又是宅心仁厚,善良高尚的?那是因为,我们的高老师是一位对学术要求严谨,但生活中对一切人或事物都非常仁慈的老师。他发起了逸华教育基金,并带领多位捐资人定期进行捐助。十几年来,高老师和多位捐资人资助的学生不计其数。身为逸华教育基金志愿者的我,在逸华的一年多里深切的体会到了高老师发起的逸华教育基金是多么神圣的一个组织。发起人,捐资人,所有的志愿者都不求回报,付出点点滴滴的心血,只为能够帮助到需要我们帮助的同学。在逸华的日子里,感动我的事例数不胜数。但是我始终都记得高老师告诉我们的一句话:“留心生活里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主动联系他们告诉他们,我们有逸华。”这句话如此朴实,却让大家热泪盈眶,感动至今。
王岸(2012级外国哲学研究生):高新民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史、心灵哲学、宗教哲学和人生哲学。高老师在在学术研究上有着极高的而造诣,在《哲学研究》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出版多部译着和专着,研究成果斐然,尤其是心灵哲学研究领域,堪称中国心里哲学研究的奠基者。我之所以跨专业报考哲学研究生也可以说是慕名而来。心灵哲学的研究历史与其他主流方向相比并不长久,但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建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研究领域,它与其他诸多学科,例如心理学、物理学、神经科学等等都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要研究心灵哲学不光要有对哲学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要广泛关注其他学科。高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知识面广泛而又思想深刻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到专业的哲学知识,同时也掌握哲学与其他领域的关联,全面把握每一理念的发展,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展了我们的思路,令我们获益匪浅。
殷筱:对高新民的印象——爱憎分明的老师。自从1994年第一次接触到高新民,至今已经整整18个年头,从最初的师生关系到如今以同事相称。在殷筱看来,高新民自始至终将其看作自己的学生。回忆起自己与高新民的第一次“从批评开始”的见面,殷筱仍然记忆犹新。1994年,高新民作为自己实习的带队老师,组织学生一起见面,殷筱由于当时外地同学前来,因故缺席。第二次见到她时,高新民当即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本以为没有在老师心中留下好印象的她,却还是在最后评上了“优秀实习生”。“高老师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殷筱说。也正是因为高新民的影响,使她从原本的思政专业转向报考了哲学的硕士,正式成为了高新民的“门下弟子”。在参与《现代批判心灵哲学》书稿编写的时候,高新民将殷筱上交的书稿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批注。“这要比我交上去的原稿字数还要多,差不多有3万多字,甚至连标点符号和错别字也没放过。”殷筱说,“直到现在,我自己也有学生了,高老师也时常会检查我的任务进度,把我还是当作学生一样。”“每个老师都有对口援助的学生,还会时不时回复学生们的来信。”聊起与逸华基金的故事,殷筱觉得充实而又温暖。在她看来,当时老政法学院80号员工有70多人都被带动起来参与其中,“你100我300的场面,全都是自发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家对于高老师的绝对信任。”在承担多项科研压力的情况下,高新民还时常带领着这些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们去希望小学看看那些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衣着打扮,高新民则时常穿着自己儿子不穿的衣服进出学校。“我也时常半开玩笑的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换套新衣服啊。但却从来没有看到他穿新衣服。”殷筱回忆道,“连夫人也不能擅自为他买衣服。
刘明海:对高新民的印象——全心治学的学者。“高老师曾说‘学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做学问是一种享受’,他自己也实践者这一点。”刘明海如是说,“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后,高老师肯定就会在书桌前开始工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他患上看糖尿病。”在刘明海的印象中,高新民为了搞学问,可以为此远赴国家图书馆去搜集大量的复印数据来给自己的学生使用。在其自身编着的《非存在研究》时,100万字数的书却让他做出来300万字的读书笔记。“还记着自己有次上课走神,高老师很快就发现了,把我一顿臭骂。但是至今的哲学素养全部来源于高老师的教导。”刘明海回忆道。刘明海说:“每次讲康德哲学,高老师总会在讲课之前看一遍,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就等于有二十多次重温了大量的康德着作。”刘明海总还记得高新民说过的一句话——他不喜欢别人,但为了学生他愿意!刘明海坦言,连自己的儿子,高老师也都未曾动用关系去帮儿子,但是为了自己的学生,他却依靠自己的关系和很多信息,去拓宽学生们的就业面。谈及生活,刘明海用了一句论语来阐述了自己眼中的高新民。“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起言也善。”在刘明海眼中,高新民外表看起来虽然令人害怕,但在接触之后却能发内心的善良,是一种君子的风范,坦荡的胸怀。
王世鹏:对高新民的印象——知行合一的大师。“每天6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对于高老师来说是雷打不动的。他其他事情可以不做,但是这个必须完成。”说起对于高新民的第一印象,王世鹏脱口而出。对于学问坚持,始终是高新民的追求。“今年10月刚刚获批的80晚社科基金,仅申请材料一项就写了近20万字,相比其他类似只有几万字而言,足见其在学术上面的苦心孤诣。”王世鹏说。“在高老师的课堂,虽然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是还像高中生一样每节课都会随机点人回答问题,有时一节课也不仅一次,让你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谈起慈善,王世鹏坦言:“高老师在整个逸华基金运营的过程中坚持‘0’成本运作,整个基金的运行不用一分钱善款,并且从未主动对外宣传。”对于个中缘由,在王世鹏看来:“王老师也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做慈善而言,并没有想过其他事情。”对于慈善,高新民更强调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在他看来,慈善捐赠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更加需要对于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在他的坚持下,逸华基金的志愿者们坚持对于受捐者进行跟踪回访。他希望用一种家庭式的方法来打消贫困学子内心的自闭。而谈起对于高新民的个人的诠释时,王世鹏选择了“知行合一”四个字。“高老师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王阳明及其学说,更是因为他将做学问与做慈善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方面研究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关注个人心灵,从而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廖存希:有车、有房、有钱、有地位似乎已成为多数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坚持不懈的播撒希望的种子,总有那么一群吐露千万丝希望的“春蚕”,为社会,为国家更是为自己,因为有一种幸福叫行善。为山区孩子搭建筑梦舞台,坚持了18年的“心灵教授”高新民使我不禁想起了“大别山师魂”汪金权、新疆孩子的“春妈”、学生心中的“好姐姐”吴建成、“好大叔”魏友阶……在一路泥泞的那条幸福小道上总有他们的传播爱与希望的身影,给千万个心灵送去温暖与希望的“你”何尝不是独一无二的?那唯一的“你”,那甘于普通的“你”!虽没有参与,但听说采访高新民教授的过程不简单。起初他不愿接受采访,害怕被报道后有碍于他继续进行“幸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