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华光资本是真的假的,投资理财利益很高啊,会不会是炸骗
理财产品都有风险,收益率越高风险就越大,你说的这个华光资本我不知道是不是正规公司,但是你投资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清楚,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② 如何避免遭遇银行“假理财”产品
1.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等于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银行是一个“金融超市”。
现在的银行除了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
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
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代销产品,那必须对该产品的发行公司进行查询和了解。
2.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婪
通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收益较稳定的。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安全对应的是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规收益在3.4%~4.5%之间,那些动不动就8%、10%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难道您在购买前就没怀疑过?
3.新技能get!识别“真理财”,告别“假理财”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编码”,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
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4.防止“飞单”,银行“双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双录”指“录音、录像”。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
在购买银行直销或代销的理财产品时,注意是否有“双录”,销售人员是否按程序、按规定介绍理财产品,你的权利、风险和纠纷处理方式,录音录像为证。
总之,找正规的渠道,买正规的产品,不贪高收益,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遭遇“假理财”了。
③ 虚假理财作为“飞单”中的一种吗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销售的理财产品,既包括自身依法发行的理财产回品(以下简称自有理财答产品),也包括合作机构依法发行的金融产品(以下简称代销产品)。”福建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还有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或离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向客户销售或推介非本行发行或代销的投资产品,俗称“飞单”。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一般为资质优秀,实力雄厚的银行业机构,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央行票据等,少部分资金会进入优质实体、信托或基金公司的合作项目,客户资金的安全性有很大保障。但“飞单”的资金则通常是以股权、债权等形式进入某实体项目,投资标的门槛较低,宣传的收益率很高。
④ 怎么知道一家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是真是假的呢
一般小公司的产品还是不要信,尤其是高收益承诺的,要买理财还是选择国家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如券商,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或者一些大企业和这些公司合作的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零钱宝等
⑤ 买银行理财产品遇假 个人投资理财误区有哪些
误区就是,大家都以为银行产品都是他们自己的产品,所以风险等不会太回在意,毕竟大银行答的产品还是有保障的,熟不知,现在很多银行都会代某些企业经营产品,风险由某些企业承担,银行不会承担,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不要以为所有银行产品都是风险小,这是严重的误区。
⑥ 如何辨别理财的真假性
建议通过银行购抄买理财,所在袭城市若有招商银行,可以了解下招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您可以进入招行主页,点击“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页面查看,也可通过“搜索”分类您需要的理财产品。
温馨提示:购买之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⑦ 网络上投资理财全是骗人的吗
底层逻辑怎么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看到一款理财产品,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这8%是给你的。发行产品的平台也需要从中收取费用,就算是只收4%,这两项加起来,用款方支付的资金成本就已经12%了。
那你就需要去看看用款方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事情可以保证他的年化收益能达到12%以上。要注意,这里的12%,已经是按照非常保守的方式进行计算了,如果你的年化收益有8%,用款方的实际成本绝不止是这么一点。
像这类的产品,表面看上去收益是还不错,可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说根本找不到,或者没人能说清这钱最后到底用在了哪里,那就更危险了。
坚守“不懂不投”的原则
不懂不投或许会让你“错失”一些暴富的机会,但这可以在每一次投资中,让你避免重大的失误。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身边的朋友买了个从没听说过的产品,然后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这个时候,换做是谁都难免会心动。可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前期的繁荣只是诱饵,当大多数人都参与到这项击鼓传花的游戏中,鼓声也就该停了。这些最后参与进来的人就是所谓的接盘侠。
不要过于依赖平台
投资理财中平台是否靠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还是以原油宝事件为例,即便是维权、投诉,即便是最后彻查、问责,投资者也不可能一点损失都不用承担。大部分的损失还是要投资者自己买单的。
这里有一点,就是我们在投资时,是否做好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心理准备。如果一直想要依靠谁、依靠哪个平台,我们是很难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的,因为这样我们会觉得可以轻易的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但实际上买单的只能是自己啊。
总结:
我们所能看到的理财平台有真有假,即便是传统的大平台,投资者依然有大额亏损的可能。唯有看清所投产品的底层逻辑,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投资,并从一开始就知道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