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中,进口为什么要算在总收入中
因为在四部六经济中包含了国外部门(境外部门),此部门考虑对外贸易,就必须关系到进出口,自然也就要把外国在本国的储蓄包含在内
Ⅱ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储蓄恒等式与均衡收入条件的区别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这里所说的两部门是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省略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在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S)。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I=y=C+S,就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用T表示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一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面要纳税,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是:y=C+S+T.
C+I+G=y=C十S+T.
公式两边消去C,把G移到右边,就得到:I=S+(T-G)。
以上等式中的(T-G)为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样,I=S+(T-G)表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易)
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
公式表示:Y=C+I+G十(X-M)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这里,C+S+T的含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含义一样,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例如,对外国遭受灾害时的救济性捐款,这种转移支付也来自生产要素的收入。
于是:C+I+G+(X-M)=y=C+S+T+Kr,公式两边消去C,则得到:I+G+(X-M)=S+T+Kr.
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I=S+(T-G)+(M-X+Kr)。
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Kr)则可代表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这样,I=s+(T-G)+(M-X+Kr)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
必须明确的是,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难以一致,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均衡,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这就要求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使经济达到均衡。
归纳: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易
Ⅲ 这一题,按照四部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投资等于私人部门储蓄加政府部门储蓄加外国对本国储蓄
净资本流入指的是净出口(净出口>0所以是流入)
而你说的外国对本国储蓄不应该是外国把钱存入中国银行么?
Ⅳ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投资恒等式怎么理解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和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投资是两回事。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宏观经济均衡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是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相等,但现实生活中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并非自然达到均衡,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应答时间:2020-11-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宏观经济学中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指的是什么 ~
二部门经济: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这样简单的经济关系称为二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相比二部门经济,增加了政府部门,但仍假设不存在国外部门,即没有与外国进行进出口贸易。
四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部门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四部门经济中,增加了国外部门,即增加了本国与国外部门的进出口贸易,本国居民通过进口与国外部门发生联系,本国厂商通过出口与国外部门发生联系。
经济公式: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Y=C+I。当假定消费函数C=α+βy ,则均衡收入公式是 y=(α+i)(1-β) . 将投资作为利率的函数,即i=e-dr,此时均衡收入公式变为y=(α+e-dr)(1-β).
2、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
3、在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NX (NX为净出口,NX=X-M)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Y=C+I;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Y=C+S
→→→C+I=Y=C+S
→→→储蓄-投资恒等:I=S;[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GDP)]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Y=C+I+G;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Y=C+S+T(T表示政府净收入)
→→→C+I+G=Y=C+S+T
→→→储蓄-投资恒等:I+G=S+T,即I=S+(T-G);[(T-G)表示政府储蓄]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从支出的角度:Y=C+I+G+(X-M);从收入的角度:Y=C+S+T+K
C+I+G+(X-M)=Y=C+S+T+K
储蓄-投资恒等:I+G+(Ⅹ-M)=S+T+K,即I=S+(T-G)+(M-X+K);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Ⅵ 三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的I,G,Y,C代表什么
1、IS曲线:由Y=C+I+G,C=100+0.9(1-t)Y,I=200-500r得:Y=100+0.72Y+200-500r+200得:
Y=12500/7-12500r/7
2、LM曲线:由L=M/P得:0.8Y+200-2000r=1000得:Y=100+2500r
3、均衡时,IS=LM即:12500/7-12500r/7=100+2500r得:r=59/115,Y=100+29500/23(不确定是不是的原因,算出来的答案是分数,但方法正确)
4、将均衡时的收入Y带入C=100+0.9*(1-t)Y,算出消费,将均衡时的利率带入i=100+2500r算出投资。此为三部门经济不存在净出口问题,所以净出口为0.希望能帮到你
Ⅶ 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与投资是恒等式,这是否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Ⅷ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投资恒等式”怎么理解
指政府和外国,家庭,企业的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Ⅸ 宏观经济学中,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里,国民收入的...
简单地讲,因为本国居民的消费或企业的投资在购买时既有本国生产的商品也有国外生产的商品,而计算国民收入时仅包括国内生产商品,所以要把国外生产商品减去,所以在计算时只有净出口。换言之,国外生产的商品对本国是没有贡献的,只能包括净出口的部分。
Ⅹ 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包括消费和投资,其中投资是指对厂房和设备等资本品的购买,但是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即存货投资,这是宏观经济学的通俗做法,是一种规定,学习的时候要记住。
2、2万元的产品,其中18000的产品被消费,另外2000没有卖出去,那它就成了企业今年的存货投资,所以支出法核算GDP等于18000的消费+2000的存货投资,即20000元。
3、收入法核算GDP等于各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的报酬之和,包括工资(劳动力)、租金(土地)、利息(资本)和利润(企业家才能),即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其中工资收入为18000,另外的2000元存货是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三种生产要素的成果,它是物化的收入,将来会转化为货币收入,所以也得计入GDP。因此总收入也等于20000。
PS:搞清GDP的核算最好的方法就是弄清GDP三种核算方法的定义,深刻理解。千万不要自己拍脑袋,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