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投资理财应避免哪几个致命的错误
要避免的错误太多了。比如羊群效应(跟着热门新闻买卖股票,别人买什么你也买什么),过度自信(一个韭菜,把自己当作巴菲特那样的股神),处置效应(亏钱的股票死活不肯割,赚钱的股票过早卖出)等等。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错误是专挑最“贵”的买。很多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抱着“选购名牌货”的心态,专挑那些高大上,收费最贵的基金或者理财公司。殊不知这是最业余的理财错误。
这让我想起我之前看过的一本书,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叫做《小乌龟投资智慧》,作者伍治坚。在他那本书中,就提到了投资者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包括我上面提到的这些错误。
伍治坚在知乎和雪球上都有专栏,好像叫什么证据主义之类的。
Ⅱ 过度自信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类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规律,尤其是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推出所谓的规律。Amos Tversky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说明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运气和偶然因素的结果,而人类有一种表征直觉推理(representative heuristic)特点,即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biases of cognition and judgment)。投资者的归因偏好也加重了这种认知偏差,即将偶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操作的技巧,将失败的投资操作归于外界无法控制因素,从而产生了所谓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心理现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投资者趋向于认为别人的投资决策都是非理性的,而自己的决定是理性的,是在根据优势的信息基础上进行操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Daniel Kadmeman认为:过度自信来源于投资者对概率事件的错误估计,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过高的估计,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这也是各种博彩行为的心理依据;而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易产生过低的估计;但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则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是过度自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参加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1),控制错觉也是产生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在他们有一定知识的领域中特别过于自信。然而,提高自信水平与成功投资并无相关。基金经理人、股评家以及投资者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Brad Barber和Terrance Odean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研究。男性在许多领域(体育技能、领导能力、与别人相处能力)中总是过高估计自己。他们在1991年至1997年中,研究了38000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年交易量作为过度自信的指标,发现男性投资者的年交易量比女性投资者的年交易量总体高出20%以上,而投资收益却略低于女性投资者。数据显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总体表现为年交易量的放大。但由于过度自信而频繁地进行交易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在另一个研究中,他们取样1991年至1996年中的78 000名投资者,发现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越低。在一系列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喜欢冒风险,同时也容易忽略交易成本。这也是其投资收益低于正常水平的两大原因。
Ⅲ 中国人投资理财时大多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不用出力就能挣钱,,,钱生钱,放银行.怕贬值
Ⅳ 过度自信的三个特征
聊聊投资中的心理学因素之过度自信
投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成功,除了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懂点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尤其是它和投资结合的时候。
在投资领域中,有很多心理学现象。
比如荷兰的郁金香热、英国南海泡沫、美国互联网的疯狂和次贷危机等,里面都有心理学因素。
今天聊一个投资中的心理学因素:过度自信。
一、过度自信的表现
人们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过度自信非常普遍,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思考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是否觉得自己比他人更理性?是否觉得自己的颜值要高于平均?是否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中等偏上?
大部分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投资中也是这样,人们往往认为自己买的股票或基金比他人买的要好,上涨赚钱的可能性大。
二、过度自信对投资的影响
过度自信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偏差:自我归因。
一个人在股票市场上投资。
如果投资成功,取得不错的收益,他会觉得成功源于自己能力超群。如果投资失败,亏损巨大,他会归咎于运气不好。
心理学家发现,过往的投资成功会进一步强化过度自信,进而做出非理性决策。
例如,国内股市2015年上半年牛市初期,公募基金发行达到高峰:
2015.5.11,中邮信息产业基金募集126亿
2015.5.18,富国改革动力基金募集132亿
2015.5.28,易方达新丝路基金募集286亿
大众投资者刚开始收益不错,对牛市判断产生过度自信,纷纷追加投资,最后产生了不好的结果。
此外,过度自信还容易造成投资者做出过度交易错误决策,额外增加交易手续费,并最终导致投资收益减少。
三、对指数基金的启示
敬畏市场,不预测市场走势,做一个逆向投资者。
当市场上涨时,不过度乐观,根据估值适时卖出。当市场下跌时,不过度悲观,根据估值坚持买入。
Ⅳ 如何在投资时避免过度自信
当你确定黄金对于对冲通货膨胀是一种不错的产品,突然之间,各种预示将来金价上涨的消息源源不断。而当你相信股价的上涨将冲击其他资产,你所能够听到的,全都是债券、商品市场将惨遭血洗的警告之声。
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利林菲尔德(Scott Lilienfeld)表示,在精神上,人人都是懒汉。把注意力集中在支持我们假设的材料上,相比寻找可能证明假设有误的证据,要容易得多。
了解得越多,你就越相信自己正确。虽然材料越多越让人感到自信,但人们的预测却不能够因此而变得更加准确。每一个新的事实都让你更加倾向于寻找其他相似的事实,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多样性。
确认偏误也会对专业投资者的思维造成影响。Longleaf基金管理者、价值投资型公司Southeastern Asset Management总裁盖茨(Staley Cates)表示,我们犯过大量像这样的错误。只要虚心,很多心理陷阱都可以得到克服,但对于确认偏误这个陷阱,虚心也没用。盖茨说,Longleaf基金坚持投资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时间就过于漫长,注意到产品的改善和成本的削减,却对没有政府救助它可能就活不下去的事实视而不见。
研究公司Applied Research Associates的心理学家克莱因(Gary Klein)建议,先假想在预见未来时看到自己投资失败,然后找到为什么会失败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这种练习可以帮助你意识到,你所相信的东西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有根据,所以Davis基金的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s)已经把它整合进自己的价值投资型公司的研究流程。
估计一下自己的分析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如果承认出现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是20%,那么就是说,事实将证明你每五次有一次出错。这样,如果投资确实出现失误,你一个劲地做事后分析、证明自己仍然正确的可能性就要低一些。投资管理公司Legg Mason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资策略师莫布森(Michael Mauboussin)说,这样一道程序为承认失误提供了一种心理拨备。
与真实的投资组合一起,运营一个假想的投资组合。在这个假想的组合中,你可以由着自己的意愿买卖,不会给你的财富带来风险。看看相比实际的投资,这个组合是赚了还是亏了?盖茨说,Southeastern Asset Management公司要求每一位分析师和投资经理都运营一个纸面上的投资组合,如果纸面头寸和公司真实头寸出现差异,就要找出其中的原因。盖茨说,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
盖茨、戴维斯和莫布森参与管理的基金在去年经历了深度下跌,原因是他们在表明自己可能出现了失误的证据面前,还坚持投资于股市。他们都说,与确认偏误的斗争永无止境。
Ⅵ 如何理解过度自信与归隐偏差,证实偏差,处置效应,羊群效应等投资现象
2.谈谈你对过度自信与归因偏差、证实偏差、处置效应和羊群效应等投资现象
的理解。
①人们有高估自己能力和对成功过分乐观的倾向,并称这种倾向为“过度
自信”。投市场上交易越频繁者,自信程度越高。而且,投资者通常更倾
向于提高交易的频繁程度,也就是说,会表现得更加自信。
②归因偏差是指投资者往往将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坏的结果
归结于不利的外部环境,使得这种纠偏的过程大大减缓。现实中许多投
资者将失败归因于中国投资市场不够成熟、不够规范,而不是从自身找
原因。
③证实偏差是投资者寻找支持自己立场的证据的倾向。其产生原因是利益
使然,使我们不愿意相信和接受与我们对立的观点,即使这种观点很可
能是正确的。
④处置效应指投资者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盈利的股票,继续持有亏损
的股票,即通常的“出赢保亏”。理性的决策应该是,卖出上涨动力较小
的股票,保留上涨动力充沛的股票,而不应以是否盈利作为卖出的标准。
⑤羊群效应就是投资市场中得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
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私
人信息,简单地模仿他人的行为。
Ⅶ 过度自信的投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典型而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对他们的交易水平常常是过度自信的。股票市场的繁荣往往导致人们更加过度自信,人们认为自己是很精明的。一是,已经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未来的决策中会倾向于更加过度自信;二是,已经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损失时痛苦较小,因为赌金本自来于赌场,如果在接下来的赌博中他输了,心里会认为这些钱本来就不是他的,他的痛苦就比较小,而且痛苦也容易被已获得收益所带来的愉悦感缓冲了;三是,投资者在实现了收益后,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更大的投资活动,这时变得不再回避风险。
Ⅷ 过度自信理论的市场影响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都假设行为人是风险规避的,但现实中人往往是风险中 性甚至是风险寻求的。Friedman和Savage(1948)就发现,尽管赢得彩票的几率只有数百万分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去买彩票,这种购买彩票的行为就表现为风险寻求。风险寻求的原因很可能是过度自信。
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也会造成影响。Odean(1998b)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价格接受者、内部人和做市商,分析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在中国,价格接受者相当于中小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较强的获得信息的能力,相当于内部人;中国不存在做市商,但是庄家的某些行为类似于做市商,可以作为做市商来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这三类投资者在获取信息和价格决定上具有不同的机制。
1.过度自信对交易量的影响
当投资者过度自信时,市场中的交易量会增大。在无噪音的完全理性预期的市场中,如果不考虑流动性需求,交易量应该是零。如果理性是共识,当一个投资者买进股票时,另外的投资者卖出股票,买进者会考虑是否存在卖出者知道而买进者不知道的信息,这时就不会有交易产生。而现实中金融市场的交易量是非常大的。Dow和Gorton(1997)发现,全球外汇的日交易量大约是年度世界贸易总额和投资流动总额之和的四分之一。199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周转率超过75%。中国的情况更是 晾人,199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换手率是591%,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换手率是902%。由于没有模型来说明在理性市场中交易量应该是多少,所以很难证明什么样的交易量是过多的。Odean(1998a)分析了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发现在考虑了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税收影响后,投资者买进的股票表现差于卖出的股票,这些投资者交易过多,由于交易成本的原因,过多的交易损害了其收益,其解释是投资者是过度自信的,过度评价了其私人信息的准确性并错误地解释了这些信号,才导致了差的决策。Odean观察了166个投资俱乐部6年的交易,发现平均每年的周转量是65%,年净收益是14.1%,而作为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是18%。
2.过度自信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在理性市场中,只有当新的信息出来时,价格才会有变动。但是当投资者过度自信时,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过度自信度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信息在市场中是如何散布的。如果少量信息被大量投资者获得,或者公开披露的信息被许多投资者做了不同的解释,过度自信会使这些信息被过度估计,导致价格偏离资产真实价值,这时过度自信损害了市场效率。如果信息仅为内部人所拥有,过度自信的内部人会过度估计其获得的私人信号,通过其过多的交易显示其私人信息,那么做市商、其他的投资者会迅速使得资产价格向其真实价值靠拢。如果内部人的信息对时间敏感,在其交易后会迅速成为公共信息,那么这种效率收益是短暂的,这时过度自信提高了市场效率。
3.过度自信对波动性的影响
过度自信的价格接受者会过度估计他们的个人信息,这会导致总的信号被过度估计,使得价格偏离其真实价格。由于过度自信使投资者扭曲了价格的影响,使市场波动增加。过度自信的做市商会促使内部人揭示更多的私人信息,从而将价格设定的更接近其真实价格,这时过度自信使市场波动增加,同时当做市商过度自信时,其风险规避程度会小于其不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程度,会认为持有存货的风险不大,这增加了其存货量,存货量的增加降低了市场波动。过度自信对价格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特征交易者的数量、财富、风险承受能力和信息。如果市场中价格接受者和内部人的数量和财富都较大,而做市商的数量较少、力量较小,则价格的波动性会更大。
4.过度自信对投资者期望效用的影响
当投资者过度自信时,其资产组合并没有完全分散化,集中的资产组合会降低其期望效用。如果信息是有成本的,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花费更大的成本去成为知情者,同时进行更频繁的交易,由于交易费用的原因,过多的交易会降低其净收益(Odean,1998a)。Lakonishok等(1992)发现在1983-1989年间,积极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差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扣除管理费,积极的管理减少了基金价值。这可能是由于过度自信使得基金经理在获取信息上花费太大,或者是对其选股能力过度自信所导致。但是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1990)证明了过度自信的交易者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Wang(1997)用双寡头模型证明了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不仅能够获得比他的理性竞争对手更高的期望收益和效用,而且也比他理性时的收益和效用更高,所以过度自信严格占优于理性。
Ⅸ 理财投资需要避免哪几个心理陷阱
1、不考虑整体
假如你现在花50元买了一只股票,一个月后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股价一路飙升至75元,第二种,股价在涨至100元后又下跌至75元。那么,这两种情况,哪种更加令你高兴?
很显然是第一种。但是两种情况,你最后赚到的钱是一样的。
所以,无须为了股价的起落而心情郁闷,要考虑整体,一只股票最终赚到的的钱才是重点。
2、锚定效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股票一旦被套,绝对不走,只要解套,立马抛售。
这就是投资中的锚定效应,指人们在进行决策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掉进这个陷阱的人,买进一只股票,无论日后如何涨跌,他对比的标的始终都是你买入时的成本价格,而不是这家公司的实际价值和未来升值潜力。因此时常会错失一些好股的上涨行情。
3、为什么一些基金公司常常改名
心理学发现,人们在搜集资料时,倾向于认为近期的、易得的和易理解的资料更加有用。
A、 近期的:比如,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沉浸其中,大笔资金投入,以至于忘记之前熊市的经历。或是,在牛市将尽的时候仍然毫不自觉,依旧沉醉在之前的感觉中。举个例子,在2007年底很傻很天真将大笔资金投进股市,然后在08年损失了大半。
B、 易得的:投资者会对于出现在媒体头条(易得)的信息更加留意,而对于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报表分析等需要自己的挖掘的信息没那么留意。而实际上,它们是同样的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某某基金公司一直业绩不好,所以产品销量也不佳,但是一旦改名,该公司发行的产品就比以前要火爆。而许多投资者甚至不知道它是旧公司更名而来,以为那是一个成立的公司,因为他们只着眼于媒体上易得的信息,不做深度探究。
C、 易理解的:对于自己看得懂的资料,投资者会更加留意、认为更加有用。但是实际上,在自己不理解的领域里,有更加多重要的信息。
4、损失厌恶
著名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实验:掷一枚硬币,掷到正面可以获得150美元,掷到反面则损失100美元。按照概率论,如果投资者多次参与该游戏的话,他赚钱的概率是大于亏损的。但是,当时做实验的大多数人都拒绝了这个赌局。
可见,在多数人们心中,对待损失是十分厌恶的,他们宁可失去有可能获得150美元的快乐,也不愿意承受可能失去100美元的痛苦。
在实际投资中,当你买的股票跌了,大部分情况下你不会抛售,而是会守着它一直到它涨上来。但是当你买的股票涨了,你就会快速将它抛售,早早“落袋为安”,而同时也错过了它上涨的可能性。
Ⅹ 投资中的过度自信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过度”自信必导致自负,而自负就会有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的心态,其结果会影响(打击)他人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对决策的完美产生影响。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是在当今的投资环境中,听取旁人的意见明显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