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险公司nbv什么意思
nbv(英文名为net
book
value)
账面净值
保险公司边际nbv业务是寿险公司最关键的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速略超预期。
2014年行业基本面持续乐观,寿险优于产险,投资优于保费,投资风险可控。
1)保险公司持续加大非标资产配置,总投资收益率继续提升,利差扩大。非标资产集中于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风险可控。
2)2014年销售环境改善,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速预计将显著超过2013。
3)估值较低,无风险因素。
『贰』 保险公司边际NBV业务是什么意
NBV(英文名为Net Book Value) 账面净值,保险公司边际NBV业务是寿险公司最关键的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速略超预期。
2014年行业基本面持续乐观,寿险优于产险,投资优于保费,投资风险可控。
1)保险公司持续加大非标资产配置,总投资收益率继续提升,利差扩大。非标资产集中于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风险可控。
2)2014年销售环境改善,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速预计将显著超过2013。
(2)保险剩余边际和新业务价值扩展阅读:
评估价值被自然引入,但仍无法阐述估值提升过程
评估价值=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倍数,其解决了PEV未考虑后续NBV的问题,但需要对未来较长时间的NBV增速做出预估,且新业务价值倍数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因此评估价值无法体现估值持续提升的动态过程;
P/NBV/NBV增速(类PEG)的引入可以给出来自于NBV增速的估值视角
市场一般认可新业务价值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是其高估值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从新业务价值增速的指标视角来探讨估值的合理性,即采用P/NBV/NBV增速指标(类似于PEG概念)。若指标小于1,则表示从NBV增速的角度,当前估值仍有提升空间,指标越小,股价安全边际越高。
※ 中国优质寿险公司未来3年NBV增速可以保持在20%以上
健康险的渗透率仍低:对标美国健康险发展规律,中国健康险占存量保费的比例有望在未来10年从10%左右提升至20%,结合新国十条对于未来5年总保费增速15%的规划,则未来5年健康险的复合增速将在30%以上;
保险代理人红利继续释放:参考香港经验,假设每150人对应一位举绩代理人,那么8亿城镇人口需要533万举绩人力的,当前中国举绩代理人数量仅为200万出头,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其次,中国寿险将会从保费定保额的模式回归至保额定保费的模式,件均保费和人均件数将有较大的提升潜力,成为推动NBV较高速增长的新引擎。
『叁』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
新华保险可靠。
新华保险全称“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
公司主要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瑞士再保险集团。新华保险旗下控股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新华保险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涵盖了传统保障型产品和新型人身保险产品。新华保险以强大的实力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理财服务,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寿险公司之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肆』 如何对保险股进行估值
保险股估值的主要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基本逻辑下,通过比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论股票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从而指导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从国际上来看,保险股估值的方法主要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一、相对估值法
1. 市盈率(PE)法:合理股价=每股收益(EPS)合理的市盈率。PE估值法相对简便,是目前运用较广的估值方法,但对于收益波动很大或者受益为负的企业并不适用。
2. 市净率(PB)估值法:合理股价=每股净资产合理的市净率。较适用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
二、绝对估值法
1.现金流量折现(DCF)法:将项目或企业资产在生命周期内将要产生的现金流折现,计算出当前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DCF估值法是最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则上该模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
2.股利折现(DDM)模型:将企业未来分配股利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从而得到公司的价值。DDM模型适用于分红较为丰厚且分红政策稳定的公司。
3.内涵价值(EV)法:每股寿险价值=调整后的每股内涵价值+每股新业务价值合理的新业务价值乘数。这种方法较为复杂。
不能简单地用PE和PB
PE和PB是股票估值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在美国也运用广泛,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它们对我国的保险股进行估值,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我国保险市场增长很快,每年新增保单很多,而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却不配比。其中的寿险多是长期业务,有的期限长达数十年。根据谨慎性原则,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新保单的成本一次性摊销,不能递延。这样,尽管新增保单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卖得越多,当期的盈利压力也越大;二是寿险准备金的提取根据不同政策和方法得到结果相差很大,盈利也相应地大幅波动;三是寿险公司负债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收益水平的不稳定性,使分析师难以预测下一财务年度的盈利水平。目前寿险业务价值构成我国保险公司价值的主要部分,简单运用PE和PB对其进行估值可能造成评估结果偏差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可采用欧洲运用最多的内涵价值法对我国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进行估值,而PE和PB则作为其他业务的主要评估方法。
内涵价值法的简单介绍
内涵价值法又称精算评估法,它是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逐期对保险公司内涵价值进行调整,并评估当期的新业务价值,得出公司价值=内涵价值+新业务价值合理的新业务价值乘数。内涵价值法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调整净资产、评估有效业务价值和预测新业务价值。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一般指按市场价值计价的资产减去负债。调整的项目可能包括扣除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递延保单获取成本和准备金“过于保守”的余额部分,以及计入按市场价值计价的“未计及”资产以反映公司资产真正的市场价值。评估有效业务价值,首先对保单进行分类,然后用资产份额法模拟有效保单,根据险种、投保年龄、交费方式、领取年龄、责任期等因素分类别建立精算模型,并确定模型中使用的参数,最后把预测的参数代入模型,计算出模型的利润流,根据一定的贴现率贴现成当前价值。参数包括定价利率、死亡率、发病率、意外发生率、退保率、费用率、税率、红利率、红利增长率、投资回报率以及再保险等变量。预测新业务价值,根据公司的未来前景规划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使用一系列风险贴现率,选择现有上市的险种模型作为未来新单利润的预测。新业务分为两种:一是在现在运行的、由目前已具备的分销能力产生的业务基础上产生的新业务;二是在新业务和新的分销渠道基础上产生的新业务(或是其他可以替代的分销渠道)。预测新业务价值有点类似于根据当前利润预测公司未来利润的方法,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的对未来价值的期望。
以上是对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价值评估,但这只是估值过程的一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内涵价值法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有必要试一试这些“基础”是否牢靠,这就是评估工作的另一步——敏感性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测试各种因素(利率、投资收益率、死亡率、费用率、继续率、责任准备金评估基础等)的变化对寿险业务价值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寿险公司在决策时朝着增加公司价值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测风险,使得公司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有助于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例如,我们可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测算内涵价值,据此分析公司的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同时还可分析不同产品线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等等。由此,公司经营者可对公司的一些策略进行调整,以增强公司抵抗利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显然,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对寿险经营在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使得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能预知先觉,永远在决策时领先一步。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内涵价值法是评估我国保险公司寿险业务价值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这里仍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一是估值建立在各种假设、精算方法和模型之上,它们是否准确合理对估值有着极大的影响;二是新业务价值乘数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它的变化会使保险公司估值产生剧烈变动。根据公司不同、时间不同则有不同的新业务价值乘数,这是保险公司估值中的难点;三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时不能简单地把寿险业务价值和其他业务价值分开估值,最后简单相加。目前国内的分析师大部分采用简单相加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却割裂了寿险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共性以及协同作用;四是对保险公司估值需要考虑公司的非财务价值。构成保险公司非财务价值主要有公司管理、员工队伍的素质、销售队伍的稳定性、客户资源以及公司品牌等等,这些非财务价值对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是我们估值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保险公司的估值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全面总结。内涵价值法具有的多种假设和易变性使它不仅是一种估值方法,而更像一门艺术。但这并不是说它不适合用来估值,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估值方法,它仍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的有力武器。
『伍』 致远金融:保险nbv是什么意思
NBV(英文名为Net Book Value) 账面净值
保险公司边际NBV业务是寿险公司最关键的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速略超预期。
扩展阅读:
从趋势来看,2017-2019年将是NBV从高增速向稳增速过渡阶段,期间伴随的是新单结构中保障型保费占比逐步提升至50%和NBV贡献提升至70%。考虑134号文实施临近,市场对2018年NBV增速多有疑虑。我们在不同基数和不同新单增长情景下预期2018年NBV中性增长幅度位于7%-15%,高增速位于20%-30%;而2019年NBV增速将稳定在25%左右。2018年中性假设下新单保费中保障型保费占比将从20%-40%大幅提升至30%-50%区间,保障型保费NBV贡献将从35%-60%提升至50%-70%,2019年结构优化有望持续提升。保障类保费稳定性优于非保障类业务,行业新单保费和NBV增长将从高增长向稳增长过渡。
结构优化和稳增长是估值对标友邦保险的重要基础,相较于高增长,稳增速更有助于提升估值中枢。2010-2016年友邦保险EV、NBV和新单保费复合增速9.3%、25.2%和16.7%,增速平稳但持续性强,新单利润率从37%提升至56%,PEV估值约在2倍。目前上市险企将在2017-2019年间完成高增长向稳增长过渡,保费结构优化、新单利润率提升是核心变化,在利率保持平稳的环境下,保险估值中枢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短期来看,关注保险资金投资改善空间、责任准备金计提压力释放和税延养老方案落地。1、预期下半年股债市场投资收益率均有改善空间,上半年国债利率上行约70bp但尚未传导至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剔除基金分红因素外均有下滑,考虑2016年下半年险资重配置资产收益率改善,预期2017年下半年净投资收益率有改善空间;2017年中期上市险企账面累积浮盈趋势有改善,当前浮盈比重位于1.2%-6%区间,权益改善依然有一定空间。2、责任准备金计提压力释缓,2016年下半年评估利率下行约20bp,多计提规模在35-200亿元,2017年同期预期评估利率下行约3-6bp,计提压力将明显缓解,净利润具备同比持续改善空间。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税延养老12月底前启动试点,预期税延养老渐行渐近。
『陆』 价值与价格背离 保险股何时“翻身”
价值与价格背离 保险股何时“翻身”
发布时间:2014-05-08 09:09:20 作者:中国保险报数据中心 李忠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今年一季度,A股四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公司净利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飘红的业绩下,保险股估值水平仍处历史低位
■四家险企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保险股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
■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优先股试点铺开和沪港通启动或将成为助推器
随着A股四家上市险企一季度报告的相继出炉,四家险企一季度的成绩单也全部揭晓。数据显示,四家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盈利表现却出现分化。拥有寿、产险业务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6.2%和44.3%,另两家险企则差强人意,新华保险净利润小幅增长6.5%,中国人寿则同比下降28.3%(如表一所示)。
表一 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保险股价值被低估,中国平安被严重低估
面对上市险企的这份成绩单,投资者却不给面子。截至4月30日,保险股指数跑输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图一上的点描述的是今年初投资一定数额并持有至该时间点的投资收益率)。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下跌10.8%、6.5%、13.3%和12.4%。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保险股也随之一路走低。2013年,保险业开始表现出复苏之势。年报显示,2013年四大上市险企共实现净利润666.0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2%。增幅最低的中国平安也有40.4%,增幅最高的中国人寿更是高达123.9%。然而,亮眼的业绩并没有反映在股市这个晴雨表上,2013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股价分别下跌30.44%、8.69%、17.64%和20.61%。保险股存在一定的价值背离。
到了今年一季度,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险企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的增长,而保险股却仍呈下跌趋势,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的程度不断扩大。特别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其价值与股价相背离的程度最大。即使是净利润下滑的中国人寿,我们也认为其股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被低估,其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受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公司的其他盈利指标均表现良好。
从P/EV(价格和内含价值比,可以看出一个公司股票的估值程度。EV是险企的内含价值,类似于其它公司的净资产,是保险公司的清算价值。用EV而不用净资产,就在于险企的保单是有价值的)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保险股估值持续走低,与行业历史估值数据相比,均处在最低位。四家上市险企的P/EV值已经全部跌至1倍以下或接近1倍(如图二、三、四、五所示)。
从市盈率的角度来说,四家上市险企的市盈率都位于10倍到20倍的合理区间内。截至4月30日,中国人寿为15.53倍,中国平安为10.99倍,中国太保为15.99倍,新华保险为14.06倍。其中,中国平安的市盈率最低,被低估的程度最严重。
从今年一季度报告披露的股东名单来看,四家上市险企前10大流通股东已经罕见公募基金的踪迹,主要为国企或者海外投资者,甚至中国人寿的10大流通股东里面还出现了境内自然人投资者。对比近年来的股东名单,会发现前十大股东稳定,持股集中,并呈现长期投资的趋向。如果未来前10 大股东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这几家险企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实并不大。
其中,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余A股的市值只有182亿;中国平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27.4%,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1360亿,为四家险企之首;中国太保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64.9%,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360亿;新华保险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82.1%,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仅为75亿。
基本面向好,保险股内在价值不断上升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时候,估值将重新迎来修复。
无论是从上市险企去年的年度报告来看,还是从今年的一季度报告来说,我们认为保险行业已经走出了前期低迷的发展阶段,随着保费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投资收益的增加、保险环境的逐渐改善、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在向好发展,而目前保险股票被明显低估,用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话来说,保险股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尽管受去年基数较高、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中国人寿一季度利润下滑28%,但是公司已经度过了2013年的满期给付高峰,压力大幅减轻。由于债券结构的持续优化、另类投资占比的提升,净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014年,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规模业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首年期缴业务,积极发展短期险业务,着力提升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一季度在计提减值高达52.6亿的情况下(去年一季度减值仅为18.3亿),净利润仍然实现大幅增长46.2%,增速领先同业,远超市场预期;保费和投资收益增速均领先行业。其中,寿险业务同比增长23%,个险渠道占比87%,从各家寿险公司首年保费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平安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的优势远远领先于行业。产险业务一季度同比增长28%。在车险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产险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长,产险承保竞争力显著,并且综合成本率也好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平安的金融互联网布局领先同业,已布局了陆金所、万里通、车市、支付、移动社交金融门户等业务,建立了客户价值分群体系和客户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客户迁徙,完善交叉销售。2014年,中国平安将继续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门户,建立领先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平台。
中国太保“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成效初现,一季度营销渠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寿险保险业务收入中,营销渠道实现新保业务收入72.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8%。营销渠道新保业务大幅增长,将推动公司新业务价值的迅速增长,为全年新业务价值增速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但财产险业务增速放缓,产险依然处于盈利向下周期,公司将注重控制综合成本率。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79.11亿元,投资资产比2013年末增长7.8%。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接近80%,未来保险公司以投资债券、定期存款、债券投资计划等为主的投资模式将延续,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性将继续减小,稳定性增强。
新华保险一季度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分别小幅上涨6.5%和4%。虽然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7.9%,但新华保险依然取得了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的好成绩,在四家上市险企中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另类投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计划、信托等理财产品)占比的放大。而且资产减值损失相对较少。公司现有融资计划包括发行50亿次级债和发行50亿债务融资工具,用以增强偿付能力。
两大“起搏器”助推保险股抬头
从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的差值角度来看,保险股的走势短期内或还将继续面临调整(如图六、七、八、九所示,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向上表明市场上购买股票、做多的能量越大。反之,做空能量越大)。四家上市险企的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都在维持不断震荡的格局。
整个A股市场也因IPO重启、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持续发酵而承受巨大压力。政府虽然发布了一些微刺激政策,有针对性的促进某些经济领域的增长,但是经济学家们也表示这些措施短期内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我们认为整个5月份,市场依然维持弱市格局。随着微刺激措施的效果显现,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大环境之下,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而优先股试点的铺开和沪港通的启动将成为保险股估值修复的“起搏期”。
优先股试点可使险企的投资和融资两方面均可受益。投资方面,险企可以通过投资其他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提高收益率。据了解,银行板块首只优先股浦发银行终于在4月29日浮出水面,相信四大行及一些其他大蓝筹也将在不久之后推出优先股。我们预计国内优先股发行股息将在6%以上,高于目前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水平,有利于险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融资方面,优先股也将是保险公司多元融资渠道的一个完善和体现。险企可以借助发行优先股缓解资金来源压力。但近期,上市险企可能会谨慎考虑优先股的发行,由于偿付能力充足,暂不会通过优先股融资。
4月10日,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香港联交所等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4月30日,沪港通正式出台细则。尽管试行初期可能会有很多限制,但由于两地投资者构成、风格偏好和上市牌照等差异,保险股长期存在很深的折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A股折价率接近20%,沪港通的落实有助于A股险企股价上扬,估值抬升。
另外,随着沪港直通的扩大和外汇管制的放松,险资大量持有的蓝筹股将受益于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体现保险股的高弹性。同时,险资在总资产15%的范围内可投资境外资产,沪港通也给险资带来更多港股投资机会。除此之外,沪港通还可促使A股入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提升蓝筹股的估值。
随着机构对蓝筹股的价值再发现,偏好投资基本面清晰、业绩明朗的蓝筹股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优先股的启动、沪港通的即将成行以及未来蓝筹股率先实行T+0交易制度,蓝筹股将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投资标的,价值投资的主流投资理念也将确立。
『柒』 2019年3月保险股下跌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价值与价格背离保险股何时“翻身”
发布时间:2014-05-0809:09:20作者:中国保险报数据中心李忠献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今年一季度,A股四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公司净利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飘红的业绩下,保险股估值水平仍处历史低位
■四家险企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保险股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
■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优先股试点铺开和沪港通启动或将成为助推器
随着A股四家上市险企一季度报告的相继出炉,四家险企一季度的成绩单也全部揭晓。数据显示,四家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盈利表现却出现分化。拥有寿、产险业务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6.2%和44.3%,另两家险企则差强人意,新华保险净利润小幅增长6.5%,中国人寿则同比下降28.3%(如表一所示)。
表一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保险股价值被低估,中国平安被严重低估
面对上市险企的这份成绩单,投资者却不给面子。截至4月30日,保险股指数跑输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图一上的点描述的是今年初投资一定数额并持有至该时间点的投资收益率)。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下跌10.8%、6.5%、13.3%和12.4%。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保险股也随之一路走低。2013年,保险业开始表现出复苏之势。年报显示,2013年四大上市险企共实现净利润666.0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2%。增幅最低的中国平安也有40.4%,增幅最高的中国人寿更是高达123.9%。然而,亮眼的业绩并没有反映在股市这个晴雨表上,2013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股价分别下跌30.44%、8.69%、17.64%和20.61%。保险股存在一定的价值背离。
到了今年一季度,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险企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的增长,而保险股却仍呈下跌趋势,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的程度不断扩大。特别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其价值与股价相背离的程度最大。即使是净利润下滑的中国人寿,我们也认为其股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被低估,其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受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公司的其他盈利指标均表现良好。
从P/EV(价格和内含价值比,可以看出一个公司股票的估值程度。EV是险企的内含价值,类似于其它公司的净资产,是保险公司的清算价值。用EV而不用净资产,就在于险企的保单是有价值的)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保险股估值持续走低,与行业历史估值数据相比,均处在最低位。四家上市险企的P/EV值已经全部跌至1倍以下或接近1倍(如图二、三、四、五所示)。
从市盈率的角度来说,四家上市险企的市盈率都位于10倍到20倍的合理区间内。截至4月30日,中国人寿为15.53倍,中国平安为10.99倍,中国太保为15.99倍,新华保险为14.06倍。其中,中国平安的市盈率最低,被低估的程度最严重。
从今年一季度报告披露的股东名单来看,四家上市险企前10大流通股东已经罕见公募基金的踪迹,主要为国企或者海外投资者,甚至中国人寿的10大流通股东里面还出现了境内自然人投资者。对比近年来的股东名单,会发现前十大股东稳定,持股集中,并呈现长期投资的趋向。如果未来前10大股东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这几家险企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实并不大。
其中,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余A股的市值只有182亿;中国平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27.4%,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1360亿,为四家险企之首;中国太保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64.9%,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360亿;新华保险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82.1%,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仅为75亿。
基本面向好,保险股内在价值不断上升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时候,估值将重新迎来修复。
无论是从上市险企去年的年度报告来看,还是从今年的一季度报告来说,我们认为保险行业已经走出了前期低迷的发展阶段,随着保费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投资收益的增加、保险环境的逐渐改善、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在向好发展,而目前保险股票被明显低估,用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话来说,保险股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尽管受去年基数较高、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中国人寿一季度利润下滑28%,但是公司已经度过了2013年的满期给付高峰,压力大幅减轻。由于债券结构的持续优化、另类投资占比的提升,净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014年,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规模业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首年期缴业务,积极发展短期险业务,着力提升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一季度在计提减值高达52.6亿的情况下(去年一季度减值仅为18.3亿),净利润仍然实现大幅增长46.2%,增速领先同业,远超市场预期;保费和投资收益增速均领先行业。其中,寿险业务同比增长23%,个险渠道占比87%,从各家寿险公司首年保费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平安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的优势远远领先于行业。产险业务一季度同比增长28%。在车险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产险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长,产险承保竞争力显著,并且综合成本率也好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平安的金融互联网布局领先同业,已布局了陆金所、万里通、车市、支付、移动社交金融门户等业务,建立了客户价值分群体系和客户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客户迁徙,完善交叉销售。2014年,中国平安将继续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门户,建立领先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平台。
中国太保“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成效初现,一季度营销渠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寿险保险业务收入中,营销渠道实现新保业务收入72.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8%。营销渠道新保业务大幅增长,将推动公司新业务价值的迅速增长,为全年新业务价值增速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但财产险业务增速放缓,产险依然处于盈利向下周期,公司将注重控制综合成本率。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79.11亿元,投资资产比2013年末增长7.8%。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接近80%,未来保险公司以投资债券、定期存款、债券投资计划等为主的投资模式将延续,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性将继续减小,稳定性增强。
新华保险一季度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分别小幅上涨6.5%和4%。虽然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7.9%,但新华保险依然取得了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的好成绩,在四家上市险企中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另类投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计划、信托等理财产品)占比的放大。而且资产减值损失相对较少。公司现有融资计划包括发行50亿次级债和发行50亿债务融资工具,用以增强偿付能力。
两大“起搏器”助推保险股抬头
从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的差值角度来看,保险股的走势短期内或还将继续面临调整(如图六、七、八、九所示,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向上表明市场上购买股票、做多的能量越大。反之,做空能量越大)。四家上市险企的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都在维持不断震荡的格局。
整个A股市场也因IPO重启、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持续发酵而承受巨大压力。政府虽然发布了一些微刺激政策,有针对性的促进某些经济领域的增长,但是经济学家们也表示这些措施短期内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我们认为整个5月份,市场依然维持弱市格局。随着微刺激措施的效果显现,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大环境之下,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而优先股试点的铺开和沪港通的启动将成为保险股估值修复的“起搏期”。
优先股试点可使险企的投资和融资两方面均可受益。投资方面,险企可以通过投资其他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提高收益率。据了解,银行板块首只优先股浦发银行终于在4月29日浮出水面,相信四大行及一些其他大蓝筹也将在不久之后推出优先股。我们预计国内优先股发行股息将在6%以上,高于目前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水平,有利于险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融资方面,优先股也将是保险公司多元融资渠道的一个完善和体现。险企可以借助发行优先股缓解资金来源压力。但近期,上市险企可能会谨慎考虑优先股的发行,由于偿付能力充足,暂不会通过优先股融资。
4月10日,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香港联交所等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4月30日,沪港通正式出台细则。尽管试行初期可能会有很多限制,但由于两地投资者构成、风格偏好和上市牌照等差异,保险股长期存在很深的折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A股折价率接近20%,沪港通的落实有助于A股险企股价上扬,估值抬升。
另外,随着沪港直通的扩大和外汇管制的放松,险资大量持有的蓝筹股将受益于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体现保险股的高弹性。同时,险资在总资产15%的范围内可投资境外资产,沪港通也给险资带来更多港股投资机会。除此之外,沪港通还可促使A股入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提升蓝筹股的估值。
随着机构对蓝筹股的价值再发现,偏好投资基本面清晰、业绩明朗的蓝筹股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优先股的启动、沪港通的即将成行以及未来蓝筹股率先实行T+0交易制度,蓝筹股将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投资标的,价值投资的主流投资理念也将确立。
『捌』 最新保险概念股一览表 保险概念股票有哪些
保险板块备受“青睐”
与10月以来大盘的整体“拉锯”相比,同时期保险板块的表现堪称“优异”。据统计,10月以来,在69个Wind主题行业中,保险指数以8.14%的涨幅,成为统计区间内主题行业中毫无争议的最大赢家。从昨日行业内个股方面的表现来看,根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行业中6只成分股全数实现上涨。其中,新华保险(63.50 -1.03%,诊股)、中国人寿(31.31 +1.10%,诊股)的涨幅超5%,即便是垫底的中国平安(64.13 +0.11%,诊股)也有0.20%的涨幅,这在昨日“跌多涨少”的盘面中,表现已属相当优秀。
今年以来,一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险企频抛“橄榄枝”。据上市险企三季报显示,除一向“钟情”板块的公募基金之外,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机构。以中国平安为例,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分别增持了中国平安的H股和A股,持股比例分别从二季末的33.54%、1.78%升至三季末的33.85%、2.19%。
在板块、热点频繁切换,市场情绪“阴晴不定”的市场中,保险板块的集体走强,其实并非偶然。近日摩根大通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险企盈利复苏,主要是由于宏观环境有利(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和股票市场稳定),以及行业本身表现强劲(产品组合和债务储备结构改善)。而该机构也表示,从第三季上市险企的业绩中反映出的行业基本面支持市场对板块的重新估值,预计未来数季度板块市场盈利仍会上调,这也将进一步刺激板块的表现。而从资金方面来看,根据Wind数据,近5个交易日,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仅有15个行业出现了资金净流入,而在这15个行业中保险行业以近5日净流入8.74亿元位列第三。从昨日的资金流向来看,虽然盘面整体回调,两市资金整体净流出态势有所加剧,但从保险板块仍然呈现的资金流入来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资金对保险板块的“青睐”。
机构看好后市
在昨日市场的整体回调中,保险板块的逆势上涨无疑是盘面中的最大看点。虽然当前市场情绪依然不稳,后市走向也仍存分歧,但由于行业“靓丽”的三季报,对板块的乐观之声已成为当前多数机构的一致共识。
东吴证券(10.80 -1.37%,诊股)表示,上市保险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业绩全面加速增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42.38 +0.76%,诊股)、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8.3%、41.4%、23.8%、5.3%,业绩增速较上半年明显提升,主要源于投资端持续发力+需求端高景气延续。而由于投资与需求共振下“靓丽”基本面的延续,从上市险企三季报来看板块拐点已全面确立。
针对板块三季报业绩超市场预期,中泰证券认为,主要为寿险剩余边际持续强劲释放、投资端向好、准备金因素逐渐出清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转型保障是保险基本面提升的根本逻辑,随着消费升级、家庭保障意识觉醒,保障型产品的需求端空间依然较大,保险公司也有充足动力提升保障型产品占比。目前四家保险公司17PEV估值不到1.2倍,估值切换后 18PEV仅1倍左右,估值提升空间仍然较大,继续看好保险股长期投资价值。
『玖』 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是什么意思
新业务价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计的在一段时期内售出的人寿保险新业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新业务价值提供了衡量由新业务活动为股东所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从而也提供了评估公司业务增长潜力的一个指标。
新业务价值受到产品定位、战略、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它和保费收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公司的保费收入高,内含价值未必高。
(9)保险剩余边际和新业务价值扩展阅读:
新业务价值产品的特性:
当下,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走上了转型的康庄大道,近年来相关的文章连篇累牍。
概括一下,就是产品结构从储蓄型业务向保障型业务转型,保费结构从趸缴业务向期缴业务转型,根本的目的是借由这些转变来提升自身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
保障型的业务和储蓄型业务的差别,本质上来说,是保险公司所提供的风险对冲服务在范围上的差别。
如果不考虑产品内含的投资回报,保障型业务对冲的风险包括疾病和死亡,储蓄型产品对冲的风险一般仅限于死亡。
一说到疾病,花样就比较多了,疾病本身分为重大疾病和一般疾病,诊疗方式有门急诊和住院,给付手段有医疗给付和费用补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每一类风险对冲服务都有其相应的对价,因此,保障型产品作为一种多风险解决方案,业务价值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