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债券流通市场由哪些部分组成
债券流通市场,是已发行债券进行买卖转让交易的市场。
它与股票流通市场类似,分为证版券交易所和场外权交易市场。
证券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督。
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
柜台市场为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许多证券经营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证券柜台,通过柜台进行债券买卖。
此外,场外交易市场还包括银行间交易市场,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电脑等通信手段形成的市场等。
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由三部分组成,即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
2. 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
你好,债券流通市场即二级市场,指投资者在确立了债权债务关系后,可以转让或是专买卖属债权,使债券变现的市场。
【构成】债券流通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分为2个市场:
1. 场内交易市场,就是各种证券的交易所,是必须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在一个固定的集中的地点公开竞价交易,监管严密的场所。
2. 场外交易市场,是交易所市场以外的交易市场,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柜台市场。
另外,根据交易的品种,债券流通市场可以分为国债流通市场、企业债流通市场、转换债流通市场等。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债券流通市场可以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回购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
3. 债券交易场所有哪些
国内债券交易场所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个主要的场所,其中场外市场交内易量占到我国债券交易总额的容95%以上,是投资者交易的最主要场所。
国内债券交易场所一般有两个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与银行柜台市场(俗称otc市场)
一.银行间市场。
主要是我国各类型银行相互之间的债券交易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流通和供应量。
一般政府主体发行或者批准发行的国债,地方债及企业债在该市场流通交易。
二.银行柜台市场。
俗称otc市场,具有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规定的成员资格,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和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等特点。
一般由交易双方协商交易价格。
部分国债交易在该场所进行交易。
4. 债券市场按类别分最常见有哪些
最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根据债券的发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的市场。债券发行市场的作用是将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等为筹集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债券一经认购,即确立了一定期限的债权债务关系,但通过债券流通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债权,把债券变现。
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相辅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体。发行市场是整个债券市场的源头,是债券流通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发达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重要支撑,流通市场的发达是发行市场扩大的必要条件。
2.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证券交易所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
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柜台市场是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许多证券经营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证券柜台,通过柜台进行债券买卖。在柜台交易市场中,证券经营机构既是交易的组织者,又是交易的参与者,此外,场外交易市场还包括银行间交易市场,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电脑等通讯手段形成的市场等。目前,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由两部分组成,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
3.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国内债券市场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同属一个国家,而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不属于同一个国家。
5. 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场所有哪些
三个:
银行间;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银行柜台市场。
具体专如下:
场外市场:
一.银行间市属场。
主要是我国各类型银行相互之间的债券交易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流通和供应量。
一般政府主体发行或者批准发行的国债,地方债及企业债在该市场流通交易。
二.银行柜台市场。
俗称otc市场,具有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规定的成员资格,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和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等特点。
一般由交易双方协商交易价格。
部分国债交易在该场所进行交易。
场内市场
一.上海证券交所。
上交所交易的债券总额占到了场内交易市场总量的90%以上,是国内最为主要的场内交易市场。
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购买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各类债券品种。
二.深圳证券交易所。
相比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债券数量比较有限,该市场不论在上市交易的品种,交易的数量等方面规模都比较小。
6. 国债有能够流通的类型吗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 什么是可流通国债
非流通国债(储蓄国债)是指不允许在流通市场上交易的国债。这种国债不能自由转让,它可以记名,也可以不记名,通常不记名。转让价格取决于对该国债的供给与需求。
非流通国债吸收资金,有的以个人为目标,有的以一些特殊的机构为对象。以个人为目标的非流通国债,一般是吸收个人小额储蓄资金,故有时称之为储蓄债券。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 什么是可流通国债
流通国债是指可以在流通市场上交易的国债。其特征是自由认购,自由转让,通常不记名,转让价格取决于对该国债的供给与需求。一般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如通过证券交易所或柜台市场交易。
可流通国债: 优势——可以流通、通过交易变现,不必持有到;劣势——利率较低,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储蓄利率和不可流通国债。
可流通国债是什么?什么是可流通国债?债券本身价值是不会改变,它到期后还是按发行时的票面价值兑换,即100元的国债到期后还是按100元收回,它的价值是不会变的。但是,如果你拿这些债券去市场上变现,市场的价格的定价是由买的人定的,如果市场上的资金偏少,买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资的收益比国债高,按面值去卖,肯定是会没人要的,如果此时你急需现金,就只能让出利润(因为现金为王),低于100元卖,例如99元,买的人除了得到国债的利息,还有一部分是卖的人让出的折价1元,所以买的人也就觉得有赚,就会买入,那么市场上就会成交这笔买卖,这就是市场价格和债券内在价值的区别。卖家牺牲利益换来现金,而买家放弃资金的时间效益,但这部分效益可以用债券的价格来补偿。所以,资本市场上的价格成交,可以归为原点,甲方赚,乙方就会亏。
7. 如何进行债券投资债券交易有什么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交易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并形成了以场外市场为专主、场内市属场为辅,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
场内市场又称交易所市场。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品种有国债、公司债、可转债、跨市场企业债等。除机构投资者外,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交易所市场进行投资交易,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买卖债券。场内债券交易的数量较小,一般以手(1000元面额)为单位。场内交易主要是通过交易所竞价系统进行担保交收。
根据债券的发行过程和市场的城本功能划分
(1)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协新债券的市场,债券发行市场的作用在于将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等为筹集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2)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己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债券一经认购,即确立了一定期限的债权债务关系,但通过债券流通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债权,把债券变现。
8. 试论述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
你好,债券流通市场即二级市场,指投资者在确立了债权债务关系后,可以转让或是买卖债权,使债券变现的市场。
【构成】债券流通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分为2个市场:
1. 场内交易市场,就是各种证券的交易所,是必须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在一个固定的集中的地点公开竞价交易,监管严密的场所。
2. 场外交易市场,是交易所市场以外的交易市场,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柜台市场。
另外,根据交易的品种,债券流通市场可以分为国债流通市场、企业债流通市场、转换债流通市场等。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债券流通市场可以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回购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
9. 债券交易二级市场有哪些概述及分类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为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许多证券经营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证券柜台,通过柜台进行债券买卖。在柜台交易市场中,证券经营机构既是交易的组织者,又是交易的参与者,此外,场外交易市场还包括银行间交易市场,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电脑等通讯手段形成的市场等。目前,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由三部分组成,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债券交易市场从1981年国家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起步,历经20年的发展,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的场外债券市场主导、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主导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主导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中国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之后,经历了长达7年的有债无市的历史过程。而债券市场的起步,还要从1988年,财政部在全国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的试点开始算起。这是银行柜台现券的场外交易,是中国国债二级市场的正式开端。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接受实物债券的托管,并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行记账式债券交易,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但1994年前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很小。当时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不记名的实物券没有统一的托管机构,而是发行后再分散托管在代保管机构,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机构所在地进行,不能跨地区交易。
1994年以后,机构以代保管单的形式超发和卖空国库券的现象相当普遍,市场风险巨大。以各级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信托和证券公司为主的无记名实物券国债柜台转让市场,因滥发假国债代保管单而被关闭。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债回购市场,由于虚假的国债抵押,而市场回购资金又有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或股市,导致它们在1995年的最终关闭。
作为场外债券市场的实物券交易柜台失败了,尽管其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没有记账式债券作为市场的基础。由于实物券难以搬运,必然导致托管的分散,其结果是托管的真实性很难监管。事实证明,不论债券交易采取何种形式,前提都需要记账式债券和统一的托管。
1994年财政部发行国债1028亿元,比上年增加近两倍,从而也促进了交易所债券交易的活跃。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交易所开辟了国债期货交易,在其配合之下,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券现货交易开始明显放大。这种状况一直维系到1995年5月,之后因国债“327”事件,国债期货市场关闭,交易陡然萎缩。
当时,财政部和市场管理部门将实物券流通中所发生的问题,归因于场外市场的存在,并认为记账式债券是交易所才可能拥有的特性。随即,1995年8月,国家正式停止了一切场外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变成了中国惟一合法的债券市场。
1995年财政部仅试点发行了117亿元的记账式国债,到了1996年,记账式国债开始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大量发行。这一年,证券交易所发行了六期共1 116.7亿元的记账式国债,占当年国债发行量的52.5%。同时,二级市场成交量也迅速放大,1996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量比1995年增长了近10倍,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成交总量的95%以上。同时,随着债券回购交易的展开,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体系。
1997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需求和偶然外部事件的推动,使得中国的场外债券市场获得了历史契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式出现,并得以快速发展。
从当时的情况看,全社会对建立场外债券市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要进行直接货币政策向间接货币政策的转轨,没有成熟的场外债券市场制约了间接调控体制的建立。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必须依托于规模大、流动性好的场外债券市场来进行,1996年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由于没有中国场外债券市场的支持,1997年初就停滞了;二是国家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有以机构为主的场外债券市场才能支持大规模的国债发行;三是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债券回购市场解决银行间的融资问题,同时需要增加债券资产比重以改善自身的资产结构,这些都必须有场外债券市场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