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了什么经济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
经济历史事件: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时期。
主要内容: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便开始逐步被金融寡头所掌控,美国由此走向衰退,从一个奋发向上的国家,变成靠剪“外国羊毛”而剥削别国为生。
(1)美国国债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头二十多年,美国经济虽然发展了,位于世界各大国之首,但其国内民众普遍不满,被统称为“进步主义运动”的各种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它们的目标多种多样:实现食品安全、争取工人权益、要求妇女平等地位、反对腐败等等。
从1919年春开始,美国物价飞速上涨。与战前比,1920年上升了105%。通货膨胀与其他因素一起带来了严重的罢工浪潮。
在强大的社会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政府把改革放到自己工作的首位。美国政府采取的最主要改革措施是实现税收改革和落实反托拉斯法。美国司法部一直不遗余力地起诉垄断企业。最大的成果是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下令解散庞大的石油和烟草垄断企业。
美国政府不断地改善行政机构,增加制度供给,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地方政府则进行市政管理改革。从建立委员会制到实行市政经理制,既减少腐败也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奠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前身)为美国支持它国经济建设,实际上也是促进本国生产创造了条件。
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协定奠定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㈡ 从次贷危机的角度浅析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是指那些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投资银行产生于经济发展中资本性投资需求的初始阶段,成长于股份公司制度的发展阶段,成熟于证券市场的发达阶段。
投资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关于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由广到窄可分为四类:
第一,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金融市场业务;
第二,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资本市场业务;
第三,投资银行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交易业务、兼并收购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第四,投资银行业务仅指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
㈢ 国债发展的历史
6家银行七一开卖储蓄国债
7月1日起,工、农、中、建、交、招六大银行将开卖储蓄国债。本月20日起,沈阳市民就可以到上述6家银行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
认购起点为100元
"财政部已经确定从7月1日开始发售储蓄国债,银行也已经做好了发售的准备工作,先行发售的有两个品种。 "昨天,省内某大型国有银行储蓄国债负责人透露。
储蓄国债为记名国债,采用实名制,以100元为起点,以百元的整数倍办理各项业务。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储蓄国债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通过投资者在承办商业银行开设的人民币结算账户进行资金清算。逾期兑付还给利息20多年的国债发售格局将被储蓄国债打破,与凭证式国债逾期不加计利息的传统相比,储蓄国债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投资者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由承办银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另外,储蓄式国债业务只针对个人发售的特点将增加普通市民的投资机会。利息收入不用缴税
不收利息税应该是储蓄国债最大的特点,虽然利率水平还没最终敲定,但和储蓄存款相比,收益肯定要高一些,3年期的票面利率有望确定为3.14%。
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缴20%的个人所得税,目前银行3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24%,缴税后的实际收益为2.59%,没有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储蓄国债收益高。买债提醒
要先开户
准备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上述六家银行中一家的存折到开户行开户,存够钱带齐证件去认购。
债权查询
到银行柜台打印个人国债账户对账单据;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查询;若对以上两种查询方式得出的结果有疑问,可以再拨打中央国债公司的复核查询电话(010-66005000)查询债权(复核查询只能查询截至上一日的债券余额)。
提前兑取
必须确认债券处于可以提前兑取的期间内。
付息及还本
到期直接支付到投资者资金清算账户,无需任何手续。
希望采纳
㈣ 有什么书是介绍外国证券行业发展历程的
书名:海外证券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业培训中心编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3-25
目录
第一章 美国证券市场
第一节 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一.最早发行的政府债券
二.股份制的建立
三.交易所的形成
第二节 纽约证券交易所
一.纽约证交所的组织与管理
二.交易的方式与种类
第三节 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
一.美国证券市场管理概况
二.美国证券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第四节 美国的股票市场
一.美国股票发行市场
二.美国股票流通市场
第五节 美国的债券市场
一.债券发行市场
二.债券流通市场
第六节 共同基金及衍生工具
一.美国的共同基金
二.衍生工具
第七节 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联邦政府债券的发展趋势
二.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美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英国证券市场
第一节 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一.早期的证券发行市场
二.早期的证券交易市场
三.近现代的英国证券市场
第二节 英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及其监管模式
一.证券发行市场
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和基金使用者
三.证券交易市场
四.伦敦证券交易所
五.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第三节 英国的股票市场
一.英国股票发行市场
二.英国股票交易市场
三.国际股票市场
四.英国的股价指数
第四节 英国的债券市场
一.债券发行市场的主体
二.债券发行方式
三.英国国内债券发行种类和特点
第三章 德国证券市场
第一节 德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第二节 德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及其监管模式
一.证券市场的结构
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
三.证券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德国的债券市场
一.债券的种类
二.债券的发行
三.债券的交易
第四节 德国的证券期货市场
一.DTB市场结构
二.交易系统
三.交易费用
四.交易品种
第五节 德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德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二.德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日本证券市场
第一节 日本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一.战前证券市场
二.战后至70年代的证券市场
三.70年代以后的证券市场
第二节 东京证券交易所
一.东京证交所的组织机构
二.东京证交所的管理制度
三.交易时间与交易方式
四.结算制度
五.债券上市条件与股价指数
第三节 日本证券市场的结构及其监管模式
一.证券市场结构
二.证券市场的管理
第四节 日本的股票市场
一.股票发行市场
二.股票交易市场
三.战后日本股票市场的变化及其原因
第五节 日本的债券市场
一.债券发行市场
二.债券流通市场
第六节 日本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七节 投资基金及衍生工具
一.投资信托基金
二.证券期货交易
第五章 东南亚、澳洲及韩国证券市场
第一节 东南亚证券市场概况
一.新加坡的证券市场
二.马来西亚的证券市场
三.泰国的证券市场
四.菲律宾的证券市场
五.印度尼西亚的证券市场
第二节 澳洲证券市场概况
一.澳大利亚的证券市场
二.新西兰的证券市场
第三节 韩国证券市场
一.韩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二.市场构成要素
三.韩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第六章 香港和台湾地区证券市场
第一节 香港证券市场概况
一.香港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二.香港证券市场发展概况
三.市场的构成要素
四.证券上市制度
五.证券交易制度
六.证券经纪人制度
七.股价指数及恒生指数期货市场
第二节 “黑色星期一”与香港证券市场的改革
一.十月股灾与《戴维森报告书》
二.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三.最近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第三节 台湾证券市场概况
一.台湾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二.台湾证券市场的组成机构
三.台湾证券上市制度
四.台湾股市交易情况分析
五.台湾的债券市场
六.有关外国投资者的规定
第四节 台湾地区加快证券市场发展的措施
一 信息公开制度
二.发展市场信息系统
三.保证金交易制度
四.放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
后记
㈤ 美国股市是从哪年哪月哪日开始的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运营,从此有了美国股市。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的20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1、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到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2、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
3、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4、第四个历史时期是从1954年--,机构投资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5)美国国债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1850年代,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
1860至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华尔街的主角。
㈥ 国债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投资环境利率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一、国债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投资环境
第一,美国国债促进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是由于其基于市场自发而形成的。由于Q法案的限制,银行的存款率非常低。为了摆脱利率管制,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美国国债起到了基础、稳定的作用。由于国债是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持有财产,国债的存在使得货币市场基金可以维持其流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此外,国债成为了金融创新的有效参考。如货币市场6个月存单、小额储蓄30天存单、91天账户等这些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二,美国国债决定市场基准利率。由于美国国债以美国政府的信用为后盾,因此它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础。另一方面它位于市场利率体系的底部,它的变动影响将影响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
第三,美国国债发挥着利率传导作用。美国政府可控制的是联邦基准利率,联邦基准利率通过联邦基金市场向美国国债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和再贴现市场传递影响。投资者会以国债形成的市场基准利率为依据,调整资产价格。由此美国政府构成了利用可控基准利率间接作用于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四,美国国债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媒介。美国的公开市场操作绝大部分是利用国债进行的。美联储实行货币政策时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即交易美国政府债券、联邦机构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确保公开操作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稳定性。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因其的安全性,美国国债依旧是大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之一。因其在国内外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国债市场成了美国对内拉动经济增长,对外巩固其经济地位的基石。
国债对每个国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我们国家发国债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无论怎样国债在每个国家的经济上都起着重大的作用!都促进了各自国家的发展!
二、利率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利率的高或者低还会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心态。当利率走高时,企业和消费者都会削减支出。这就会导致企业盈利缩水,股价下跌。相反,当利率大幅度降低,消费者和企业就会增加支出,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利率也在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是反向关联的,意味着当利率上涨,债价就会下跌,相反利率下跌时,债价就会上涨。债券的期限越长,其波动与利率的关联就越密切。
高利率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减少,必须考虑削减支出了。当高利率和放款标准提升同时出现,银行就会较少放款。不单单是消费者,企业和农户也会减少新设备支出,于是就会遏制生产率提高,减少用工数量。放款标准越严格,就越是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削减支出,这会让许多企业的利润都受到影响。
㈦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为什么会历史新高 具体是什么原因
国际金融协会(IIF)日前发布的全球债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从2017年12月31日的238万亿美元,增长超8万亿美元,至历史新高2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据国外媒体统计,如果把全球所有国家政府债务加在一起,总量已经高达63万亿美元。而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的上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全球各国的债务规模情况。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债务规模的分布情况:
美国和日本合计占全球债务总额一半
据统计,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已经达到20万亿美元的水平,占全球债务总额的31.%。日本紧随其后,占全球债务总额的18.8%,其中债务占日本GDP239.3%。美国和日本合计差不多背负了全球一半的债务。
其他国家较多的有中国(7.9%)、意大利(3.9%)、法国(3.8%)、英国(3.7%)、德国(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国占全球债务的比例
全球债务最多的五个国家
排名前五的国家,累计债务总额合计为41.6万亿美元,占了全球的66%。美国和日本毫无悬念的排名前两位。其中,美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达239.3%。中国排名第三,总额为4.97万亿美元。意大利和法国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㈧ 近代中美关系发展历程演变及启示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
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能力武力统一台湾,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美国由冷战时期的希望台湾成为远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到现在希望台湾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美国之所以制止台湾独立,维护“不独”,“不武”的现状是因为台湾独立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愿为台独而冒美国可能衰落的风险。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笔者认为人权,自由,民主理念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全是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国外交的基石。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㈨ 美国兴盛的历史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
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人奴隶制,使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
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法战争横财。
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和日本,促进了 美国经济的发展。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㈩ 建国三十年里中美关系走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以新千年后中美关系发展为例
关键词:中美关系 密切 不信任 合作假戏
内容提要
中美两国至1949年以来,关系发展大致经过一下四个阶段:(一、)隔绝与对峙时期)(1949——1971此文对此不做探讨)(二)破冰与建交时期(1972 ——1978)(三)中美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时期(1979——1989)(四) 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90至今)。
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三十年里,得到的发展有目共睹。而在奥巴马继任后,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打背景下,双方关系被历史性、第一次推上历史的前台。可以说中美关系的走向牵动着全球的神经,在国际政治这个诡计多变的环境中,这一问题更显的扑朔迷离。也正是如此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谓人言言殊。我认为中美关系在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后,在各方面关系发展日益成熟时,互相间的不信任也在增大。换句话说,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广泛问题上变得不成熟时,双方对对方长期意图的更本性不信任却在增大。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回顾
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
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这显然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以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将更加凸显。美国对中国是“既爱又恨”,这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一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后,就不会再感到惊讶了。事实上,美国对华的大政策没变,可中国却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得日益强大了,而中国的强大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现出来,都会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国利益。但另一个方面,美国和中国的依存度,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美国不敢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由于这种“萝卜加大棒”的情况的存在,在暂时的时期内萝卜被时局推到最前沿,但也应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渐强硬起来。这一切决定了中美关系必须在前进与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中美关系发展状况及原因
一、战略角度方面
美国是全球霸主这一现状是美国制定自己战略政策的基点,也就是全球霸权政策。其他的不说,就看看大家熟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南联盟大使馆事件”还有近期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就会知道什么叫嚣张,什么叫霸权!因而中国的崛起,让多年没有对手的”山姆大叔”很不习惯。毕竟欧盟、日本虽然很强,但是美国对他们还是自己感觉可以控制的,至少美国自己认为还是可以琢磨透他们的意图的。可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却不是这样的,尽管她的实力还远不如欧盟和日本,但她的很多举动确实有些让美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一点美国心里很清楚:虽然很多事务上美国和中国有密切的合作,但更多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北京绝不会按美国的意图走,即使华盛顿向北京施加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时。这一切让习惯了“我是老大,听我的”的美国很不适应,却也有些奈何不得。毕竟美国自己明白,中国这个东方的“庞然大物”不是自己能一口气吃得消的。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防范的必然性。
在防范的同时,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这让美国不防范中国更多的是与中国合作,当然共同利益是根本。而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让美国意识到很多事情必须要有中国的参与。所以中美之间关系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二、政治方面:
发展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关系,而美国一直把台湾问题视为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在太湾问题的作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台海之间的局势,这也是三十年来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一问题也成为中美最易出现摩擦的敏感问题。美制定的安全战略特别是亚太安全部署,更是吧“围剿中国”视为第一要务。中国毫无争议的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随着“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形成,美国对中国新一轮海上封锁实际上已经形成,这难免给中美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另一方面,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和成功应用,使美国在亚太地区所作的安全战略布署很大程度上成为徒劳。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获胜后种种想缓和两岸关系的举动,又使台湾问题暂时性的缓和下来。中国在西北地区的战略部署更是让美国“完全封杀”战略化为了泡影。因此从这些层面看,中美发生大摩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少近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中美关系近期不会有太大的波折。
三、处理国际事务方面:
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毫无疑问仍是绝对的“老大哥”,但如果理解成对国际事务的绝对话语权,却也是不合理的。在朝核问题上,中国成为美朝双方斡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协商的平台,虽然朝鲜近日宣布成功进行了核爆实验,但中国与美国的密切合作对六方会谈的巨大促进作用,也是国际公认的。在反恐方面,中美之间也在积极寻求相互间的合作。“天剑行动”毫无争议的昭示了中国在反恐事务中的态度和地位。在伊朗核问题、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以及对全球变暖和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上,中美双方大都有这密切而有效地合作。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似乎和美国是一个步调,但却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的第一要务,而在现在这个有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中国无疑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根本没实力、更没必要去试图改变这种国际秩序。换句话说,中国现在没必要、也没资本和美国公开的一对一叫板。所以呢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中美之间的合作是大于竞争的,至少近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四、经济方面: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不仅成功融入世界经济,更是在2006年实现对世界经济贡献额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火车头。并成功的坐上了“世界工厂”的宝座,与世界经济高度影响力。也正是这些才使西方经济学家称:我们害怕中国失败远胜于害怕中国成功!特别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上佳表现更让许多美国经济人士呼吁应给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更大话语权。更有人批评美国和西方说:“如果你不改变对中国的态度,你们最终会明白你们开出的药方远比问题本身更严重。”于是乎又出现了让中国人都大跌眼镜的“G2"理论。这些都读不免有恭维之嫌,毕竟中国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家底”,毕竟现在中国正处在时代的岔路口,更需要冷静,最忌飘飘然。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国际对中国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的重视。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合作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程度。
在贸易逆差方面,对于其真实原因美国高层更是心中肚明。中美两国分属两个不同链条断,一个是上游,一个可以说是绝对的下游。美国如果想改变贸易逆差的现象,只要放松一下对华贸易限制,就不存在所谓贸易逆差问题了。说白了,贸易逆差问题就是为了政治的需要而已,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美一直向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全球经济形式带动了人民币升值,可人民币刚升值美有望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这一问题也就等于挑明了,就是一个政治游戏,没有现实价值。
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清楚的知道巨额外汇对中国所意味的风险,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而这一切的“元凶”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但无奈的是中国必须和全世界一起为美国买单——不得不继续买入美国国债,特别是中国!因为美国国债是现在相对最好的避风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容下2万亿美元这个近乎可以成为“巨无霸”的外汇储备。尽管美元贬值的话,外汇会巨额缩水,可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不买进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会很快崩盘,这样对外汇以美元为主的中国来说损失会更大。也许有人会说,抛售美国国债或用美元资产到国外并购来减少外汇不就行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敢卖出美国国债谁能买、谁敢买?再者说你这个最大债权国都急着抛售美国国债,那其他的国家不就更急着抛售出去吗?这只会更快的加速经济的衰退!还有,买入别国资产,可对于如此大块的外汇涌入,别的不说,单就国家经济安全考虑也没有国家敢接啊。所以对中国来说这更多是一个无奈之举,中不想美经济崩盘,以减少损失,美国更不想了。所以美中形成了一个“金融恐怖平衡”,把双方结实的困在了一起。
其他一些方面,中国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中国模式是合法性和亲和力,相应的美国对中的体制压力会有很大的减弱。这向西方发起的冲击,不可避免的会削弱美国的“软实力”。势必会引起美国方面更多的“戒心”,这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因素。
结 语
总之,中美双边关系的不断想前发展是必然的,争端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鉴于双方的现实状况和国际的大背景,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冲突。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美国自认为可以控制、可以容忍中国的前提下。当然也是出于这样一种认知:中国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第一原则,其次才是发展对外势力意图民族崛起。事实上中国也就是在这个层次没发展着,这也就成了现在中美关系合理的一个状况原因。所以说,中美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总趋势是好的。也就是说,在短期的可见对方意图的时段内在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问题上双边关系会变得愈发成熟,而对对方长期政略意图的更本性不信任却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