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响一国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衡量公债的规模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子,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是因为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而例外。
政治背景
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
财政政策
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靠发行公债来支撑的。
金融市场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
衡量方法
来说,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五个方面:
1、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2、从偿债能力方面看,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3、从政府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
4、从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所谓“挤出效应”。
5、从政府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商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五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围绕这两个标准具体又分为四个衡量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数。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公债适度规模的衡量:
1、国民应债能力。国内公债的资金来源是储蓄,这里的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银行存款、股票和各种债券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一个国家筹集资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该国的储蓄水平。
2、社会资金应债能力。社会资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等。
从国民的应债能力和社会资金的应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公债规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贰』 试从衡量国债的四个标准,谈我国国债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国债状况是有点复杂,而且利润也极其微薄,但是风险还是不算太大,我的建议是还不如去投资,这样利润就非常可观的,但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我们会驾奴风险的话,那是定赚不亏 的
『叁』 如何判定一国国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
一、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及其国际比较。
国债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范畴,它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判断与确定一国的国债是否适度不能仅仅看国债本身的绝对值,它不能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应债能力与财务负担状况,而必须用被国际上公认并经常使用的指标和经验数据来对各国的国债规模进行考察,并依此对中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年度GDP;(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4)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前两个指标是从国民经济大局角度考察国债规模,而后两个指标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来考察国债规模的。对于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具体比较分析如下:
(一)对国债负担率的比较。从理论上讲,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居民收入和储蓄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国债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集中在一点,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换句话说,影响国债规模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那么,考察国债的相对规模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债负担率。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都有大幅度的扩大,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国债负担率)都几乎翻了一倍,不过,在经济发达程度相近的国家中,债务规模有很大差别。有的国家的债务规模只相当与GDP的22.5%(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国家超过了120%(比利时)。而发展中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则大都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国债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并在与国外的这一指标进行比较时,不能仅看数量上的对比关系,还必须把握如下重要因素,否则有可能对我国的国债取向产生误导:其一,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债负担率亦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1980年仅为1%,1990年为4.8%,1995年为5.6%,到1998年已上升到8.2%,增长的势头非常的迅猛。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基础之上的,整个国家对债务的应债能力比较强。而中国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国家的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1999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2.6%,即使加上政府部门的各种预算外收入,也仅为20%左右。因此,从整体上讲,我们对债务的承受能力比国外要相对弱一些,债务负担率不能简单的和国外进行对比。其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国债的累计规模之所以年能达到今天这样高低水平,是上百年累计下来的结果。而我国举债的历史不长,从1981年发行第一批国债至今,也不过20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国债规模按目前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债余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0%左右)就很可能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甚至会赶上有着较长举债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四,各个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经济结构、法律制度和债务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进行债务规模的国际比较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经济结构、法律制度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一般的,证券市场越发达,对国债规模的承受能力也将越强。一美国为例,1995年的国债余额约为3.6万亿美元,国债负担率达51%,但由于美国政府债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美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一直较为通畅。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债券是证券市场中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商品,大多数证券中介机构和美国居民都青睐政府债券,而不是其它金融工具。因此,虽然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到1998年仅有8.2%,但考虑到我国的财力集中程度和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因素,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在近期内不易过高。
(二)、对借债率的比较。国债借债率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当年GDP对当年国债增量的利用程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借债率一般在3%...10%,而中国的借债率1994年是2.5%,1998年是4.09%,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与借债率较低的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相比,也要低2-3个百分点,这说明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我国的年度国债发行规模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从1994年起,中国的国债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大体在25%--30%,远远超过了GDP8%左右的增长速度,所以,借债率这一指标肯定还将不断攀升。而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指标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的状况,维持在8%左右,只有日本、英国和西班牙等少数财政陷入困境和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在90年代初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三)债务依存度的比较。国债依存度是任何一个国家考核国债规模是否适当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值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国债依存度=国债年度发行额/财政支出。就法律或制度的意义看,至今为止我国国债只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不能发行公债的。这样,依靠国债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只能是中央政府,即国债依存度这一指标对中央财政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作比较分析时,实际上是拿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即年度国债发行额与中央财政支出之比)与西方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来作对比。我国的债务依存度是非常高的,1998年度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高达29.65%和71.12%,几乎高出日本、英国和美国的3-10倍。目前各发达国家的债务依存度一般在10%-20%之间,日本政府即使在最困难时期债务依存度也不过37%。显然,我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体格局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一半以上要依赖发行国债,不仅与政府本身的性质不符,而且,长此以往,恐怕难以维继,其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各国的财政体制和预算编制方法不同,在对国债依存度进行比较是,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这个计算指标中,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仅包括政府预算内支出,而在当前政府收支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占相当大比重的政府收支游离在政府预算之外,保守的估计,预算外收支至少占全部收支的一半,而且中央预算在整个政府预算中的比重也偏低。因此,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是被低估了,具体到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则被高估了。第二,我国的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比如债务利息的规模已越来越大,但尚未编列在预算支出中 ,使帐面上的中央财政支出小一块。又使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被高估了一块。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严重偏高就得出要立即压缩国债规模的结论。但不管这个指标被怎样高估,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引起警觉,绝不能掉以轻心。
(四)偿债率的比较。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债务收入的有偿性,决定了国债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资金状况的制约。因此,要把国债规模控制在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这一指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是8-10%,我国在1994年以前,由于国债的发行规模不大,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债务支出的也就不多,偿债率较地,如1990年不过是6.5%。但从1994年起,国债的发行规模剧增,由此导致的债务支出总额迅速上升,国债偿债率从1994年的9.6%迅速攀升到1998年的22.4%,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二、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对四个指标的对比分析,关于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1、西方国家国债依存度较低,国债负担率较高,与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国家年度国债规模发行绝对量较大,但与其年度巨额财政收入相比,相对量显得较小。以美国为例,1993年的财政收入高达11535亿美元,而同期我国财政收入仅有4398亿元人民币。若按现有汇率计算,相当于我国财政收入的22倍。二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历史比较长,因此,国债发行时间也早,尤其是以发行中长期(10-20年)的国债为主体品种,因此,历史累计额较大,比较起来,其国债负担率自然比较高。2、从上面判断国债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很难简单讲,中国国债规模是大了还是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一个让人们较易接受的事实是,中国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重负的矛盾当中,即既有宽松的一面,也有严峻的一面。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政府债务问题而陷入信用危机和财政危机。3、从动态趋势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经历了自1994年以来的以30%多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者巨大的压力和与日剧增的风险。今后的若干年内,只要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发生大的突变,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考虑到国债总量政策的惯性作用,未来几年要压缩国债发行规模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客观要求,但国债发行规模要想连续保持这几年的增长势头也是难以维继的。所以,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增长中的微调,而且,这种微调只能建立在振兴财政和优化国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即要在提高两个比重的或国家可支配财力水平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国债规模。同时,要继续调整国债政策,规范国债市场,优化国债结构,是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得到较好的释放。
『肆』 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国债偿债率(10%以内)
国债依存度(警戒线20%)
国债负担率(发展中国家不专超过属45%,发达国家不超过60%)
国债债务率
3%的赤字率,60%的债务率
借债率(国际以10%控制上限,我国按照西方的经验3%-5%)
『伍』 衡量国债规模的相对指标及其意义
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变动能够较好地表现未来经济走势预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只是市场预期的表现特征之一,还有其它许多灵敏的指标,而且每个指标都可能失灵。经济预测没有万灵药。债券收益率变动之所以能反映经济预期,是因为银行作为国内债券的主要配置者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债券收益率变动能够很好地反映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济预期。国债在所有的债券品种中,集发行量大、发行频率高、参与者广、价格发现机制好、纵向历史数据完备等诸多优点于一身。10年期是较长时间跨度中,中长端国债流动性最好的品种。跟踪中长端国债收益率变动能够尽量减少市场短期流动性冲击对收益率变动带来的巨幅扰动,更加纯粹地表现机构的经济预期。债券(Bond)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想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决定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债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俏和购买价格。最基本的债券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债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期限)*100%由于债券持有人可能在债券偿还期内转让债券,因此,债券的收益率还可以分为债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和债券侍有期间的收益率。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下:债券出售者的受益率=(卖出价格-发行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发行价格*持有年限)*100%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买入价格)/(买入价格*剩余期限)*100%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买入价格*持有年限)*100%
『陆』 公债规模可以通过哪几类数量指标来衡量
1、公债负担率。2、偿债率3、债务依存度
『柒』 公债规模衡量的指标有哪些
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1]
1.绝对量指标
一般来说,衡量公债绝对量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1)公债总额,也称公债余额,是指政府现存且尚未清偿的债务总额。这一指标反映了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在没有短期公债的情况下,公债总额是当年新债发行额与历年公债累计余额之和。
(2)公债发行额,是指政府在某一年度内发行债务的数额。这一指标是从政府收入角度衡量公债数量。在平价发行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发行手续费等因素,公债发行额就是这一年的公债收入。
(3)公债还本付息额,是指在某一年度内政府对公债的偿还额。这一指标是从政府支出角度衡量政府的债务负担。只有当公债发行额大于公债还本付息额时,政府才有公债净收入可以利用。
2.相对量指标
对公债规模的衡量除了可采用绝对量指标外,还可以采用相对量指标。而且由于相对量指标综合考虑了公债数额与国民经济和财政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以,相对量指标更具有普遍意义。国际上通用的公债相对量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公债依存度、公债负担率和公债偿债率。
(1)公债负担率。公债负担率是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债负担率=
当年公债余额
× 100%
当年GDP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对政府债务的负担能力。一般来说,公债负担率越高,国民经济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越大,财政的偿债能力也越强。
(2)公债依存度。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债依存度=
当年公债发行额
× 100%
当年财政支出额
该指标包括两种计算口径:当分母是国家财政总支出时,称为国家财政的公债依存度;当分母是中央财政总支出时,称为中央财政的公债依存度。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财政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公债依存度越大,说明财政的基础越薄弱,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财政潜在的风险也越大。
(3)公债偿债率。公债偿债率是指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债偿债率=
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
× 100%
当年财政收入额
公债偿债率指标反映了财政还本付息的能力。公债偿债率越高,扣除公债还本付息支出后,可供财政支配的收入份额越少,财政收入的压力越大。
除上述三个指标外,衡量公债的规模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参考指标。例如公债发行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公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等等。
『捌』 衡量国债负担的主要有哪些指标
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还本付息率(国债偿债率)
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财政支出的比率。该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的指标。当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收入,财政状况脆弱。国际上关于国债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是20%。国债依存度,表明财政支出靠债务收入的安排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财政对债务依赖性越强,对财政未来发展威胁也越大。
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的份额,该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低,说明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公式: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玖』 一个国家可以无限度地发行国债吗影响一国国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衡量
你好,国家不可能无限制发行国债。
国债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已成为各版国政府不可缺权少的宏观调控工具。
国债规模通常包括三层含义:国债余额、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国债的还本付息 额。
衡量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国际上常用的指标有四个,即国债负担率、 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居民应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