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债收益率大约是多少
一般的,国债年收益率为4%-5%,具体如下例:国债收益率:是指投资于国债债券这一有价证券所得收益占投资总金额每一年的比率
❷ 10年国债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怀抱着“不要倒在黎明前”的坚持,却遭到市场的当头痛击。13日,债券交易员小李看着蹭蹭上行的国债收益率欲哭无泪,当天10年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至3.98%,再度刷新逾三年新高,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达0.67%,期价继续刷新历史新低。
“市场并没有新增利空,甚至10月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对债市有一定利好,但还是跌成这样,只能说明投资者情绪还是很脆弱。”小李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在经济平稳短期难证伪、通胀预期升温、监管担忧难消的环境下,利率债调整依然难言
结束,尤其市场情绪脆弱可能导致市场再度加速下跌。但在经历10月以来的大幅调整后,利率债配置价值继续提升,商业银行增持迹象较明显,倘若经济数据明显
回落、配置力量逐步显现和金融监管落地信号出现,交易性机会仍值得期待。
莫名大跌再现
短暂盘整近两周后,债券市场再现剧烈调整。
周一(13日),10年国债活跃券170018开盘就上行2BP报3.94%,这一收益率水平正是10月底创出的本轮调整新高,但空头在这一位
置并未遭遇太大抵抗,上午刚过10点利率就升至3.95%,随后缓步上行,午后加速上冲至3.98%,截至收盘,170018最后成交在3.98%,较前
收盘价上行6BP。
当日国开债跌势更明显,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170215早盘小幅低开于4.6%,早盘震荡上行近6BP至4.6575%,午后又大幅上行约
3BP至4.69%,尽管低于预期的10月金融数据公布后,收益率一度出现小幅下行,但最终仍成交在4.6875%,较前收盘价大幅上行逾8BP。
“今天也没有什么利空,感觉10年国债收益率莫名其妙就要突破4%大关了!”盘中,交易员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此前的10月30日,也是在没有明显利空的情况下,债市期、现货加速下跌,10年国债收益率盘中最高升至3.94%,刷新本轮调整以来新
高;10年国开债活跃券170215单日上行幅度达到10BP。随后的两周时间,市场陷入了盘整,10年国债收益率主要围绕3.87%-3.89%区间震
荡。然而,就在小李预想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4%有难度,或可尝试小幅抄底之际,债市又一次“打脸”多头。
恰如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此前所言,债市的境况并没有明显改观,寄希望于大跌后做左侧的投资者再一次感受到“空手接白刃”的痛楚,市场无情地证明,“超跌”并不是“抄底”的理由。
利空仍未“走远”
综合最近两周的信息,债市情绪偏弱并非没有理由。市场人士认为,经济韧性较强、通胀预期回升及对流动性和金融监管的担忧,仍在对债市产生负面影响,在配置需求偏弱和利好催化缺失的背景下,利率债调整依然难言结束。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实质上对债市利好多于利空。其一,10月PMI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至51.6,不及市场预期的
52,为债市提供喘息机会;其二,10月进口同比增长15.9%,出口同比增长6.1%,双双不及预期的17.5%和7%,贸易数据不及预期一度带动市场
情绪好转;其三,最新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8%,预期9.2%,前值9.2%,10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
民币贷款分别为10400亿元和6632亿元,预期则分别为11000亿元和7830亿元,数据公布后,10年国开债收益率也一度回落约2BP。
上述经济、金融数据表现疲弱,显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犹存,对债市情绪有所提振,然而,如市场人士所言,从历史季节性规律来看,10月经济数据较
9月有所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很难给市场带来更多积极信号,且此前的经济增速放缓一致预期屡屡不能证实,导致投资者心态上要“见了兔子才撒鹰”。
其次,上周公布的10月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令部分市场人士对通胀的担忧升温。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1.9%,略高于预期值1.8%,为今年以来的次高;10月PPI同比上涨6.9%,涨幅持平于9月,高于预估中值的6.6%。
“目前看来,明年通胀中枢有进一步抬升的概率,通胀的基本面也可能成为影响接下来债市投资者情绪的一个风险点。”兴业证券表示。
再者,政策面上,监管层最近再度强调金融防风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可能预示未来各项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且不排
除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台重大监管政策的可能性,倘若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政策力度较大,很可能利空债市;当然,若监管力度不及此前市场预期,监管预期差也可能带
动债市反弹。
此外,随着海外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也引发了债市对资本外流或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不过目前来看,多数机构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好、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较强、中美利差保护足够的背景下,海外政策收紧对国内债市的影响将相对较小。
总的来看,国内经济基本面仍待观察,然而市场对通胀和监管的担忧挥之不去,在市场情绪不稳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债熊的余威显然未散。
那么何时会有交易性机会?对此中金公司指出,也许可以看看年底和明年一季度,这阶段最确定的是供求关系改善。从供给端,一季度一般都是债券发行
淡季。届时一个最积极的变化就是保险“开门红”,将带来债市的配置资金。银行类机构“表”的约束减弱,加上债市相对性价比显现,配置力量有望增强。此外,
美联储12月份加息、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年底资金面会否紧张、金融监管政策等都有望在届时证实或证伪。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市场所担心的诸多风险点,未来都存在预期反复的可能,密切关注新的“预期差”出现,有望在年底阶段达到顶峰。对配置盘,量比
价更重要,重要的是收集到足够的筹码,应该积极把握每次调整带来的配置机会。而对交易盘而言,仍需要承受较大的波动风险,耐心等待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时点可
能出现的交易性机会。
国债也有风险。
❸ 国债10年期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最近有回升势态,接下来会怎么走
10年期国债利率短期内估计很难再到前期2.65的水平了,市场预期变了,都觉得现在经济企稳了,央行也从稳增长变为防风险。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大家对宏观流动性就比较敏感了。昨天央行做MLF的时候,还搞一个3.1%的乌龙指。
❹ 查询十年期国债历史利率
在英为财情网进行查看:网页链接
拓展资料:
国债期限是指从国债发行日到偿清本息内日止的这段容时间。确定发行哪种期限的国债,要受到政府对资金的需求时间长短、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认购者的取向、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国债期限的确定要有利于改变其偿债结构,降低举债成本,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压力。
国债一旦发行,就存在着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债偿还数额是作为到期年度的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列入此年的支出预算,从正常财政收入之外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而国债每年都在发行,每年也都有到期的债券须要还本付息,所以就要避免偿债高峰年的产生,制定合理的期限,使国家每年都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偿债能力,确保国家信用。因此,每年发行国债,首先就要考虑已发行而还未兑付的债券,再应预测未来的财政收支情况,使长期、中期、短期的债券有机地相互依存,保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
网络
❺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数据。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2个基点,至6.41%,创2002年3月以来新高。
交易员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信贷市场对澳洲联储加息的预期有所升温。
瑞士信贷称,目前
❻ 如何看懂“交易所国债到期收益率一览”表
开盘全价: 开盘实价加 应计利息
收盘全价: 收盘实价加 应计利息
涨跌值:与上个交易日对比变化值
收盘净价:内收容盘实价
应计利息:到当天为止的应付利息
收盘收益率:以收盘价计算的到期收益率(年息)。
剩余年限:距离到期日的时间
修正久期和凸性:两个债券流动性和风险的相关指标,计算比较复杂(要用导数和微积分),一般投资者可以不去管它。
❼ 历年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数据~~(99年开始到现在)
上wind金融数据库查,不过这数据库要付费的
❽ 哪里可以找到国债利率的历史数据
国债利率的数据一般从英为财情查询,非常全面,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版英国,德国,印度,及至全权世界各国家及地区的各年期(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甚至20年,30年)国债利率,债券价格,国债收益率等,除了各年期每一种债券的实时行情,还包括所有走势图、历史数据、新闻和分析评论,数据非常清晰全面。可按不同的时间周期查看,还可以下载用来研究。
见:
中国债券
中国十年期国债历史数据
国债利率是国债的发行人每年向国债投资者支付的利率。在面值发行的场合,国债利率是国债利息同国债票面金额的比率;在折价发行的场合,国债利率是国债的发行价格与其票面金额的差额同发行价格之间的比率。由于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高等特点,一般来说,在各种利率中,国债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功能。
❾ 国债的收益率是怎么确定的
国债,抄又称国家公债,是袭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本金×年利率×年数=收益
例如你买了3万元的三年期国债,年化收益率是5.0%,那么三年后你的收益就是
30000×5.0%×3=4500元,加上本金最后返还给你是3万+4500=34500元
❿ 国债收益率在什么范围内意味着国家经济越来越好
国债收益率是债券市场的概念。与国家经济状况没有直接关系,但与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关系。收益率低,说明市场资金供应充分;收益率高说明市场资金供应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