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欧债危机是什么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导火索】: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
【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1,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2,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3,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
Ⅱ 为什么德国反对欧洲央行购买欧元区国债
央行是货币的来发行机构,国债是政自府筹集资金时发行的债权(其实就是欠条),央行购买国债就相当于央行印钞票给政府花。也是目前欧美货币发行的主要机制——以国债为基础发行货币。近期欧洲采取该措施无非是为了救援深陷债务危机的几个国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德国为什么会反对,有几点原因:一是他自身是欧元区老大,如果要对这些国家实施救援的话,他肯定是要出血的,而且是出大头,这对执政党不是好事,且会引起本国人民的反对,从而影响政府民意支持率;二是欧洲央行购买的国债是一些深陷危机的国家发行的垃圾债券,这些国家的偿付能力有限;第三,在当前低利率的大环境下进行购债可能造成流动性泛滥,引发用货膨胀;第四,德国不希望欧洲央行丧失独立性,对于这些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引发危机的国家,需要有一定的警告和惩罚,不是每次由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Ⅲ 欧洲债务危机到底是怎样引起的
◆导火索是什么? 希腊政府为入欧元区隐瞒赤字 希腊是这场债务危机中第一个倒下的国家。2009年10月,帕潘德里欧领导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党)赢得大选,组建新一届政府。新政府上台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其前任为加入欧元区,隐瞒了大量财政赤字。新政府预计,当年的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将是12.7%,而不是前政府提出的6%,这大大超过了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 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市场恐慌,国际投资者对希腊经济的信心跌至谷底,惠誉、标准普尔、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希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由此飙升,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终于玩不下去,由此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大幕。 “根据1996年出台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要加入欧元区,必须符合利率、通胀、汇率、赤字和债务等五方面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一是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二是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指出,2001年加入欧元区时,上述两条标准希腊其实都达不到,“后来发现,希腊只是通过粉饰账面,掩盖巨额赤字,使财政状况在表面上达到了欧元区标准,从而顺利加入欧元区”。 ◆为何迅速蔓延? 欧洲多国存在希腊同样问题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后,很快就蔓延到了欧元区其他国家。2009年希腊主权评级被下调后不久,葡萄牙、西班牙的国债信用也遭到降级,同样财政状况不佳的爱尔兰和意大利也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鲁政委用股市中的“板块操作”解释欧债危机的传导机制:“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与希腊一样,都是消费率偏高、公共债务和赤字偏高的国家。希腊出了问题,国际投资者当然会对‘同一板块’的葡萄牙等国产生担忧。” 丁纯表示,希腊债务危机向欧洲银行业的传导也是重要一环。“德法等国的银行大量持有垃圾级的希腊债券,希腊一旦宣布破产,这些持有债券的银行也会面临巨额资金亏损,导致银行评级普遍下调。” 丁纯说,这些银行的不良状况还会进一步影响各国的实体经济,从而使整个欧洲的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欧债危机两年间 开端 2009年12月,希腊被曝为加入欧元区隐瞒赤字,全球三大评级机构随即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 发展 2010年初,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比利时、西班牙等被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 蔓延 2010年2月,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升级 2011年1月至3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再次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 应对 2011年 10月27日,欧盟峰会达成一揽子方案,同意对希腊国债减记50%、达成欧洲银行业的资本重组方案、决定将欧债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扩充四到五倍。
Ⅳ 欧债危机中,德国是不是拉大了与别的欧洲国家的差距
是的,这是德国人的另一种占领手段,他们在一战和二战中得知再次光靠武力占领欧洲各国是比较渺茫的,所以他们采取经济的手段来侵略和占领,而不是通过武力。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导火索】: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
【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1,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2,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3,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
Ⅳ 希腊如果不加入欧盟会怎么样
希腊危机并不是一个突发事件。欧洲这么多国家为什么只有希腊发生危机?比如一群狼追逐一群猪,首先被吃掉的猪就是生病的猪、跑的慢的猪。这个猪就是希腊。为什么这么弱势的猪能加入欧盟?
2001年希腊想加入欧盟,但是他条件不够,因为根据欧盟规定,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希腊是5.2%,又想加入又不达标怎么办?他首先找到华尔街高盛,帮他伪造一下材料,结果经过高盛运作之后,十亿欧元债务基本上消失。
那么这个债务是怎么回事?你就会看到所谓华尔街的这批精英、所谓的新帝国主义,他们用何等复杂手段创造出未来发生的危机。当时高盛帮助希腊发行了一笔融资100亿美元债券,按照当时的汇率,希腊可以收回74亿欧元。高盛把汇率调整一下,所以就变成84亿欧元,刚好多出十亿欧元,这十亿欧元等于现金,本质上等于高盛借给希腊,而且你的财务报表不显示出来。就凭十亿欧元冲销债务,所以希腊财政赤字只有0.7%,因此光荣进入欧盟。将来一定出问题,更可怕的是什么?
高盛心里非常清楚知道这笔钱可能收不回来,怎么办?就找到德国人购买刚好十亿欧元的保险,当然保险的运作非常复杂,它的意思就是只要希腊还不了钱,德国人还。通过保险把德国拉进来,一切布置妥当就等着金融海啸爆发。因为一定是猪出问题。我为什么一直讲猪?因为除了希腊之外,还有葡萄牙、意大利等等,把英文拿出来拼凑一起就是猪。
危机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就是去年2月8号,在纽约私人会所,当初由熟悉的金融炒家召开会议,其中包括索罗斯、约翰·保尔森,还有另外一个人没有什么名气,他们三个人居然在2月8号当天提出全面狙击欧元,因为希腊就在这一天危机。就在这一天把欧元抛空,两个礼拜,2月23日赌欧元跌超过欧元涨的比例是5.5倍,就在这一周赌一欧元跌到一美元的比例是1/14,而在前年11月这个赌还是1/33,就从这一天开始欧元急速下挫。而在此之前希腊危机发生了,就从这天开始急速下挫。
所以这个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约翰·保尔森和索罗斯跟高盛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会发现涉及高盛被美国证监会起诉事件,各位记不记得金融海啸怎么来的?
金融海啸来了以后,有一家对冲基金不但没有亏钱,反而赚了两百亿美元,把索罗斯羡慕得要死,为了跟这个人吃饭不知道给他打了多少电话。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的名字叫做约翰·保尔森,就是2月8日和索罗斯一起开会的人。
金融海啸时期约翰·保尔森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查一下,原来跟高盛勾结的结果才能赚这么多钱,怎么勾结?又是非常复杂、非常戏剧化的版本出来了。那就是2007年1月份高盛已经知道次贷危机即将爆发,而这个时候高盛并没有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投资人,反而和约翰·保尔森勾结在一起,做了什么呢?搞了一个债证基金,干什么?专门挑次级债基金,仅是好于垃圾债的债券,而且这些债券都是在纽约、加州、亚利桑那州,就是有房价泡沫的地方,债券评级BBB,又是在高风险地区,选了多少家?123家。
可是约翰·保尔森觉得风险不够大,又从123家挑出63家,这么挑的结果我相信结局是悲惨的,因为他们肯定出问题。挑这么大风险的组合找谁卖呢?当然找高盛去卖,因为高盛是最富盛名的华尔街投行。
高盛开始推销,又卖给德国。讲到这里你会发现这是多么复杂的惊天阴谋,卖给德国工业银行,他也担心得找保险才行。高盛找来找去找到ACA保险公司,由他提供担保,如果出问题我赔。德国一看没有什么问题,再加上国际知名度非常高的ACA提供保险,所以德国工业银行完全放心,所以一定会出问题。高盛卖给德国工业银行以后赌它跌。
约翰·保尔森把债券最高的组合通过高盛卖给德国工业银行和荷兰商业银行以后,赌它一定跌。德国工业银行只买了1.5亿美元的债券,最后金融海啸爆发之际,德国政府为了救这家银行花了135亿美元,你只买1.5亿美元,最后花这么多钱。荷兰商业银行也出现危机了,最后被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
由于他做套的结果,苏格兰皇家银行赔了8.4亿美元,这个钱通过大量交易回到约翰·保尔森。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就是金融海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证监会调查他。因为高盛、约翰·保尔森看起来好象独立个体,其实背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人给世界了造成不可想象的危机,他们的做法极缺乏道德,为了赚钱不需要什么信托责任。这就是美国人民占领华尔街运动风起云涌的原因。这对美国人民是贪婪问题,而对欧洲人民、对中国人民那就是危机了。
Ⅵ 欧债危机什么时候发生的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Ⅶ 欧债危机的起源是什么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起源与演进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联手,美国政府实施了大力的反危机政策,成功使美国金融市场恢复稳定,经济恢复增长,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恢复了良好增长势头。中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下,率先实现V形反弹。然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我们可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过程与美国次贷危机做个对比。
先看美国。最初,次贷违约率上升,次贷相关债券价格下降,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新债代替旧债的连续发行过程中断;现价计价和资本金扣减原则导致杠杆率上升,金融机构只能通过压缩资产负债表实现去杠杆化。在此过程中,信贷紧缩愈演愈烈,一些金融机构因资不抵债而破产。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实体经济陷入衰退。为稳定市场,政府在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收购有毒资产和接管濒临破产金融机构;同时,政府大力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数量宽松与零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再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11月希腊财政部长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对GDP比将为 13.7%,而不是原来所预测的6%。市场出现恐慌,希腊国债CDS价格急剧上升。2010年一季度,希腊国债对GDP之比达115%。2010年4月希腊政府宣布如果在5月前得不到救援贷款,将无法为即将到期的200亿欧元国债再融资。由于担心希腊政府对其总额为3000-4000亿美元的国债违约,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希腊国债。希腊政府难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希腊主权债危机终于爆发。主要依赖希腊政府债券为抵押进行融资的希腊银行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资金,只能依靠廉价的欧洲央行贷款,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骤然加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效应出现: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受影响国家的GDP占欧元区GDP37%左右;欧洲资金外逃,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利息率上升,欧元贬值。在此情况下,欧盟、欧洲央行和IMF紧急出台7500亿欧元的救援措施。欧洲央行在国债市场上购买私人投资者抛售的希腊国债,以防其价格下跌、收益率攀升。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垃圾”债券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增加了对银行的短期贷款、放松贷款的抵押条件,以缓解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同美国不同,欧盟国家并未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希腊等国开始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德国等财政状况良好的国家也准备实行财政紧缩。欧盟区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即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此次欧洲主权债危机中,欧洲央行似乎并不打算效仿美国,也并未修改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源于财政赤字过高,但这并非现在才出现的问题。在高福利制度下,希腊人得以维持高消费、重享受的生活方式,加之税收征管不善,导致严重的偷税漏税,使其财政状况比较糟糕;希腊等国在加入欧盟时,由于资本自由流动与固定汇率,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公私债务增加,不但存在大量财政赤字,还存在大量经常项目逆差;希腊劳动市场僵硬,与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不断扩大,但无法通过劳动力自由流动缩小差异;马约关于财政赤字的规定未得到严格遵守,欧盟也因一体化和主权矛盾,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受全球金融、经济衰退的影响,希腊问题雪上加霜;造假账,严重的财政困难被暂时掩盖,丧失了及早采取措施的机会。
通常,当一国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财政赤字增加时,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一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息等刺激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二是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三是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但要注意其对增长的负面影响。然而,希腊没有本国货币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既不能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又不能贬值,只有财政紧缩一条路,即大幅削减工资和福利。这在政治上困难,效果难料。德国等迟迟不肯施以援手,也加重了市场对希腊前景的担忧,助推了危机的爆发。
欧洲的救援与后果
为避免危机恶化,导致灾难性后果发生,5月10日,欧洲紧急出台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援行动。其中4400亿欧元是欧元区政府承诺提供的贷款。为实施救援,欧元区政府成立一个为期3年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作为一个特殊目的机构,将发行债券筹资以帮助面临主权债危机的任何欧元区国家;600亿欧元将由欧盟委员会依照《里斯本条约》从金融市场筹集;IMF也将提供2500亿欧元。
为避免国债价格下跌,到5月28日,欧洲央行已购买近400亿欧元的欧元区债券,包括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政府债券,其中250亿为希腊主权债务。欧洲央行平均每个交易日购入约30亿欧元的债券,其中20亿来自希腊。但希腊短期内并无好转的迹象,欧洲央行几乎是希腊主权债券的唯一买家。
在欧洲央行以人为的高价大规模购入希腊债券的过程中,德法之间也进行着明争暗斗。欧洲央行行长是法国人特里谢,德国人指责他屈服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巨大压力,违背了欧洲央行长期以来不允许购买其成员国国债的规定。德国央行行长怀疑,法国银行打算利用这一机会,清理法国银行账面上800亿希腊不良资产。
除购买问题国债外,欧洲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各种措施,如降低欧洲央行贷款的抵押标准,增加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注入。美国联邦储备局则宣布将重开与其他央行的换汇额度,以确保其他央行能获得充足的美元。
目前应该可以断定,希腊在未来两年的国债已经有钱偿还,不会违约,传染效应暂时得到控制,局面不会继续恶化下去。尽管欧洲主权债价格得到稳定,但由于对欧洲经济缺乏信心,投资者抛售欧元购买美元,导致欧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远未结束。
而且,还留下一个问题,未来欧洲央行如何退出?现在推行的救助政策,已经把欧洲央行逼到了角落里。假如它停止救市,是否会使高负债国家的债券价格跌至谷底?欧洲央行本身也可能陷入危险。欧洲央行的资金,目前约700亿欧元,大部分投入到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救助危机将使央行资金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完全用尽。每年年底,德国央行通常会将其利润转到联邦政府。但未来几年,利润可能因和希腊债券挂钩而减少,这对德国央行的信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欧元区的债务问题与欧元前景
有问题绝不仅仅是希腊。欧元区平均预算赤字占GDP比例高达6.9%,除希腊外,爱尔兰、西班牙这一比例都超过10%。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各成员国赤字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根据欧盟数据,去年和今年,27个成员国中只有瑞典和爱沙尼亚达标。
希腊和其他欧洲国家要想解决债务问题,既要在今后数年内使财政赤字/GDP大幅下降,也要在未来几年使国债余额/GDP停止增长或下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国债余额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债实际利息率的对比关系。在必须逐年削减基本财政赤字的同时,财政赤字国还必须满足债务余额/GDP趋于稳定值的条件。该条件是:经济增长率大于实际汇率。而国债余额/GDP比稳定且下降的条件是:经济增长速度-利率(国债收益率)-通货膨胀率>0。
可以想象,欧洲公共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一定会寻找新的增长点,尽力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速,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容许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否则长期利率会上升。现在看来,希腊债务余额/GDP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是有困难的。希腊经济增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会小于国债实际利率,因为现在希腊并未找到新的增长点,而通胀短时间又起不来,所以只能依靠欧元贬值、财政紧缩。如果希腊不能通过结构改革保证基本财政收支平衡,希腊的债务/GDP就无法逐渐减少。这类问题也存在于许多欧元区国家和OECD国家。2011年,欧元区成员国国债/GDP将大于90%。
我认为,欧元贬值是暂时的,欧洲的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于美国,欧元不会持续贬值。欧元区也不会解体,因为这样政治代价过高,而欧洲的经济能力应该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现在的关键在于德国的态度。在欧盟这样的经济体中,如果没有财政转移支付,德国越强,其他国家越弱,欧元越要出问题,这就存在一个悖论。所以,德国如果自扫门前雪,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把欧元害了,也把德国自己害了。
危机可以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和欧元的消失。但危机也可能导致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不但有统一货币,而且有统一或近乎统一的财政,类似于美国联邦和各州的财政关系。此前,欧盟和欧元区扩张速度太快,很多体制机制并不完善,未来是否可以引入退出或除名机制,以免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未来,还应进一步打破各种要素流动的障碍,如劳动力的流动,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趋同。
强大的欧洲经济和强大的欧元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因为欧元贬值可以为中国外储分散化提供了条件,而过去欧元太贵,限制了我们这样做。
美国仍是世界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
中长期真正的威胁,是发达国家的双逆差及国债和外债的累积。
谁来购买全球巨额的公共债务,特别是美国国债?日本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00%,但日本储蓄率很高,基本上是本国居民购买,国民财富基本上就可以搞定。欧元区的债券也是欧洲自己买。美国国债靠谁来买?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借新债还旧债和央行印钞票的阶段,新债只能依靠有剩余储蓄的国家购买。一旦新债券无人购买,将会导致国家破产、债券违约以及印钞,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之所以现在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等国继续购买美国和欧洲债券,减少了印钞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运转依然未恢复正常。
未来,美国依然是世界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因为欧洲从总体上看,只有国债问题,外债问题尚不严重,如德国国际投资头寸为正,欧元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这点上,欧洲强于美国。而美国既有巨额财政赤字又有巨额外债,在双赤字情况下能维持金融稳定,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随着双赤字的恶化,美元的地位终将削弱。美国国债的50%以上依靠外国投资者,2015年美国国债与GDP之比将大于100%,长期看不到改善的前景。因此在中长期,不排除美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可能性。
日本、中国、德国具有较强的财力购买美国国债。但希腊危机和世界各国财政状况的普遍恶化,使日本、德国购买美国国债的能力下降。谁来买单?在此情境下,美国运用视线转移战略,将这一压力转到逼迫人民币升值上来。先有美国130名议员联名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屡提人民币要升值、“不惜与中国打贸易战”等观点,声称人民币升值可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5月份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对话中,尽管美国以人民币升值上的让步换取开放市场的让步。然而,出于政治需要,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一定还会重提。到底什么是中国的真正利益?未来中国在美元陷阱中会陷多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Ⅷ 欧债危机的深层分析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由此看出,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0年意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出口大国(出口总额4131亿欧元,占世界出口额比重3.25%),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体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2009年其出口总量出现大幅下滑,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状况还主要依赖于各国的经济复苏进程。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西班牙失业率的下降。2007 年西班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其中25 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半人拥有工作,另外西班牙的高失业率也存在体制性因素,就业政策不鼓励招收新人。而海外游客的减少对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产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但在2010年底同样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并接受了欧盟和IMF的救助,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国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爱尔兰高速运转的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葡萄牙在过去十几年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服务行业持续增长,这与其他几个欧元区国家及其相似,2010 年葡萄牙的农林牧渔业只创造了2.38%的增加值,工业创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74.12%(受大西洋影响而形成温和的地中海天气以及绵延漫长的海岸,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葡萄牙旅游业得以很好的发展)。近几年葡萄牙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能源和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业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通常都是通过低息贷款来实现。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从而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首先,从主要国家出生率(每1000 人中出生的婴儿数)和生育率(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孩子个数)看出,欧盟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和生育率近几年来低于绝大部分地区,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出生率降低最快的区域。
其次,1996-2010 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76.1 岁上升至79.4 岁。美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3岁。最后,由于二战后生育潮已经开始接近退休年龄,并且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表:部分欧盟区各国储蓄消费的差异 人均储蓄(欧元) 进口(百万欧元) 人均消费(欧元) 出口(百万欧元) 经常账户盈余(百万欧元) 丹麦 2400 20300 118540 106158.9 12381.1 芬兰 1800 17500 72643 70298 2345 瑞典 4200 17500 173287.3 152336.8 20950.5 冰岛 -4400 14600 5320.1 4267.3 952.8 挪威 12100 26300 130787.6 8927 952.8 爱尔兰 400 16100 17673 127900.9 29772.1 希腊 -2400 15300 48879.9 69057.1 -22994 西班牙 300 13900 279001 301995 -22994 意大利 -300 15600 414728.4 442162.8 -27434.4 葡萄牙 -1400 10900 53462.3 65828 -12365.7 法国 1000 16700 9153 537498 -45345 德国 2400 16500 1159800 102450 135450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
南欧消费格局得以维持必须有较高保障和福利为支撑(中国消费水平上不去就是个例证)。近几年来欧盟各国的社会福利占GDP 的比重有趋同的趋势(如图8),许多南欧国家由占比小于20%逐渐上升到20%以上,其中希腊和爱尔兰较为突出。2010 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6%,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1.6%。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并不会出现问题,但在外在冲击下,本国经济增长停滞时,就出现了问题。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10.4%,而爱尔兰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2.4%。
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在2012年1月13日宣布降低法国信用评级。声明中杀伤力最强的并不是降级决定本身,而是其对降级理由的说明。标普认为,欧洲对债务危机成因认识片面,因此在应对思路上误入歧途,通过财政紧缩解决债务危机是“自我毁灭”的方法。由此看来,标普的降级决定并非仅仅针对个别国家,而是对欧元区的危机应对努力投了政治不信任票。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标普的这一观点并不孤单。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围绕如何解决危机存在两种不同思路:一种认为债务危机是个别国家财政纪律欠佳造成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削减赤字,订立财政契约强化财政纪律;一种则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因此在降低长期赤字比例的同时,短期应更关注经济刺激和改革方案。
值得担心的是,如果投资者开始日趋认同标普的降级理由,则意味着欧洲将迎来更大的信心打击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具体传导路径为:突发美国金融危机货币财政制度的不统一造成货币政策行动滞后;各国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主权债务激增;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危机爆发。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从各国的失业率水平来看,德国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低于危机前水平,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1.2%。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只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并没有让渡公司税税率,目前法国的公司税率最高为34.4%,比利时为34%,意大利为31%,德国为29.8%,英国为28%,其他边缘国家及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率普遍低于20%,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也正是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国家,资金和劳动的结合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不断膨胀,资金主要投资在支柱性的产业,比如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从而导致了国内经济的泡沫化。从欧元兑美元走势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一直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出口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南欧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更少受到资金的青睐,造成这些国家贸易赤字连年增加,各国通过发债弥补,同样是因为欧元的升值,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举债成本低廉,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几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Ⅸ 谁有网站论坛的管理经验的,发几个上来研究研究
从20个经典管理案例学决策0
商场如战场,这是久经商场的人士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决策者审时度势、发挥决策艺术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所领导的企业才会在商战中各有沉浮。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列举了20个决策实例,有的决策英明让人敬佩,有的决策却愚蠢可怕,它们不仅塑造了整个现代商业世界,而且给人以深刻启迪与教训。
1.1876年: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大意失荆州
1876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并先于伊莱沙。格雷几小时申请了专利。但是,其所做的一切努力也使贝尔几乎倾尽所有,因此贝尔的岳父加德纳。哈伯德打算将电话专利权卖掉。当然,他所瞄准的目标就是当时长途通讯业的霸主西方联合电报公司。
但是西方联合电报公司总裁威廉。奥顿拒绝了哈伯德的请求,他认为,“电话”有太多的缺点,因此不能严格地作为一种通讯方式,这种装置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奥顿拒绝哈伯德不仅因为他们之间早有过节,而且他认为不管电话取得多大的成就,他的公司都有实力轻松地将贝尔逼出市场。
很快,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就为它的短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公司的客户纷纷放弃电传打字机而改从新成立的贝尔公司租借电话机。西方联合电报公司不得不被动跟进,利用格雷的专利以及托马斯。爱迪生的设计推出了自己公司版本的电话机。随后双方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诉讼之争,西方联合电报公司最终败北,并被迫从贝尔公司租用电话设备。
2.1903年:“安全剃刀大王”金。吉列开辟美国一次性物品时代
如今的美国到处充斥着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相机等用后即可丢弃的一次性商品。但是当金。吉列在1903年开始销售装有一次性刀片的安全剃须刀时,美国人并未随意接受它,因为这与美国人的节俭观念相冲突。
当时男人剃须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吉列也常常深受其害,因此他决定发明简便的安全剃须刀。吉列花费了8年的时间研究如何将刀片变得足够薄、足够便宜,从而在其被用钝之后可以毫不心疼地将其扔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01年,他发明了第一把带有一次性刀片的剃须刀,申请了专利,并成立了吉列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吉列公司更是向美国军队提供了350万把吉列剃须刀及3200万个刀片,赴外作战的美国士兵把吉列安全剃刀的影响扩展至全世界。
3.1906年:詹尼尼地震后打开金库贷款给急需的人
当旧金山的地震将意大利银行创始人詹尼尼从床上抛出时,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件事:他的银行。他立刻与两个雇员一起赶在大火将银行吞没前抢救出价值8万美元的黄金。其他银行的金库则由于太热而数周不能打开。并且詹尼尼随后立刻向那些急需用钱的人贷款,帮助他们重建生活。
詹尼尼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荣誉。詹尼尼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他于1904年创办了意大利银行,他所服务的对象并不是富裕的少数人,他向任何拥有工作的人提供10美元到300美元不等的贷款。
是詹尼尼使住房抵押、购车贷款及其他消费信贷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普及。1945年之前,他的名声已经响彻海内外。他的意大利银行也更名为美洲银行,位居全球最大银行之列。
4.1914年:福特向工人提供每天5美元的报酬
1914年,亨利。福特宣布,将工人的工作时间从9小时减为8小时,并且向工人提供每天5美元的报酬,这是之前2.34美元工资水平的两倍多。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击中了美国人民。一时间,成千上万人聚集到工厂门口寻求工作,同时也有不少媒体指责福特犯了一个巨大的经济错误。自从1913年他的汽车生产线开工以来,他为不能留住工人而烦恼。370%的工人流转率使他不得不每年雇用几乎5万人才能保持1.4万人的劳动大军,从而使生产不受影响。福特希望每天向工人的口袋里放5美元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即不仅可以大批量生产汽车,还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某种意义上,每天5美元报酬的举措似乎改变了一切。历史上第一次一位主要的工业家提出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合同不应该仅仅包括工资。
5.1925年:西尔斯零售大扩张
金斯。罗伯特。伍德一战后归来发现,连锁商店开始席卷全国,通过产品价格手册邮购的业务受到冲击。1921年,伍德向他的新雇主蒙哥马利-沃德公司指出,公司有四个分销点、一个组织有效的采购体系以及良好的声誉,如果公司能够利用这些优势便能竞争过其他连锁店。但是伍德的意见没有被管理层采纳,并于1924年被开除。伍德随后加入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后来成为公司的总裁。
伍德意识到城市对零售商店的重要性,因此一上任,他就开始了行动,包括在哪里开设新店,谁将来管理它们。西尔斯早期的一些店铺选在城市外的高速公路旁边,这似乎有些滑稽,但是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张,这些店被容进了城市之中。
3年之内,西尔斯的零售商店已经扩张至300多家。在西尔斯,伍德被尊为西尔斯零售扩张之父。
6.1929年:乐天派梅里尔大萧条来临前卖掉手中的股票
美国美林证券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梅里尔被人们称为乐天派,虽然他出身贫穷,却靠个人奋斗跻身华尔街。梅里尔对股票投资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来临之前他预测到股市将会遭受重创,因此早在1928年梅里尔就开始提醒他的顾客出售手中的股票,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的意见嗤之以鼻。但是梅里尔相信自己的判断,及时将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兑成现款,从而让美林证券公司逃过了那场大劫难,梅里尔也将由于这一明智之举而永载美国金融界史册。 梅里尔还最先提出股票和债券并不只是投机者的股掌玩物,它们还是美国普通大众的有效生财之道。他努力将小投资者造就为现代市场的基础,1945年,美国只有16%的家庭投资于股票,而如今这一比例已高达50%。
7.1935年:泛美航空公司飞越大洋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商业界阴霾笼罩,破产屡见不鲜,不过也有少数例外,泛美航空公司就是其中一例。自从查尔斯。林德伯格1927年单独飞越大西洋之后,航空业就迅速发展。泛美航空公司的老板胡安。特里普决心成为国际航空业的领头羊。起初,泛美航空公司严格上来说提供的是邮件服务。后来,特里普意识到捎带一两个乘客有助于提高利润,因此他就在机舱里安放了两个座椅供乘客使用。
不仅如此,特里普还将目标放得更远——中国。这简直是疯狂的举动,因为存在一系列的困难,比如缺乏跑道、导航简陋等,并且也不能确定到亚洲的航线有市场。但是特里普还是付诸实践,1935年11月泛美航空公司开辟了横渡太平洋的ChinaClipper航空邮件服务,并在一年后迎来了第一个乘客。1939年,泛美航空公司又第一个开始了跨大西洋服务YankeeClipper.1935年至1940年之间,进行国际飞行的美国人数量大增。是特里普的决定刺激了大规模国际航空的腾飞。
8.1950年:爱德华兹。戴明对战后日本产业起死回生功不可没
1950年的爱德华兹。戴明在美国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统计学家,之前仅到过日本一次,但是他却清楚地知道如何解决日本战后的经济问题。戴明指出,对质量的追求是提高生产力、获得更多利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关键。他表示,如果日本公司采取他提出的14个质量管理原则的话,它们的产品在5年内将达到世界级标准。
戴明从1950年到日本指导质量管理后持续长达近40年,且前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去。结果也确如戴明所预料的那样,日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全球的信赖。
由于戴明对日本质量管理指导的成功,美国人突然警醒,原来日本企业经营成功的背后竟然有一个美国人居功最大,因此开始对戴明另眼相看。从80年代开始,为了应对来自日本的挑战,美国企业采用了戴明的14个管理原则,戴明在美国开始名声大噪。
9.1955年:露丝。汉德勒在新兴电视媒体上打广告促销
1955年,美泰玩具公司创办人之一、后来“芭比娃娃”的创意者露丝。汉德勒接到ABC公司的一个电话,问她是否愿意赞助“米老鼠俱乐部”的表演,并问她美泰玩具公司是否愿意花50万美元在电视台播放一年的电视广告。
这并不是个小数目,它相当于美泰公司当时的资本净值。并且当时电视广告的效应还不被人所知,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那时的玩具业也几乎根本不做广告宣传,只满足于圣诞节之前在一些大城市做一些促销活动。
然而,在接到电话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汉德勒和她的丈夫埃利奥特给了ABC公司一个肯定的答案。从此,他们在电视媒体上打广告销售玩具产品。汉德勒在自传中写道,在做电视广告之前,80%的玩具是在圣诞节前六周内售出的,而电视广告的播出刺激了孩子们整年对玩具的需求。
10.1957年:风险投资大王阿瑟。罗克资助“八个叛逆”创办公司
195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威廉。肖克利衣锦还乡,在旧金山成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同时还将八个知名的工程师及科学家招至麾下,其中包括戈登。摩尔、尤金。克莱纳。后来,由于肖克利与这八位相处不甚融洽,这八个人决定一起离开寻找新的雇主。肖克利愤愤地称他们为“八个叛逆”。
当时年仅31岁的阿瑟。罗克闻讯后,建议八个人一起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他们一起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而非成为别人的手下。不过有一个小问题:资金。因此罗克提供了一个融资计划,这八个人分别拥有新成立公司10%的股份,他们提供的资产就是所拥有的技术,罗克的海登-斯通投资银行拥有剩下的20%股份。
罗克开始四处奔走寻求创业资本,1957年他接触的第36家公司费尔柴尔德照相器材公司终于同意资助成立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根据协议投资公司以后有权将其买下。
罗克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了创办公司的一种全新的方式,同时也是加速新技术开发及创造个人财富的神奇法则。硅谷由此开始迅速发展壮大。
11.1964年:IBM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沃森推出System/360计算机
如果买了一台新电脑,结果旧电脑上的一切文件都无用了,打印机也不管用了,它们之间互不兼容,你需要重写程序,你肯定快要发疯了吧。不过别担心,那是IBM在1964年推出System/360之前才会发生的事情。
一些人士认为,System/360是历史上最大的商业豪赌。当时正值IBM巅峰之际,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沃森却将整个公司的命运压在计算兼容性这个概念上。为了研发System/360计算机,IBM雇佣了6万多名新员工,建立了5座新工厂,投入了50亿美元。终于在1964年System/360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世界上的电脑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由此引发了计算机和商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并永远地改变了世界。
12.1970年:柯特。弗勒德对“保留条款”提起诉讼
柯特。弗勒德是美国圣路易斯一个棒球队的外场手,他对棒球运动员合同中的“保留条款”提出质疑,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也是非美国的,棒球运动员应该有转会的权利。1969年圣诞节前夕,弗勒德给棒球委员鲍伊。库恩写了一封信,请求库恩建议其他俱乐部接收他参加1970年的赛季。 但是,库恩拒绝了他的请求。弗勒德提起上诉,结果法院判他败诉。虽然他为此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弗勒德的质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75年棒球投手达维。麦克纳利和安迪。梅瑟史密斯在对“保留条款”的挑战中胜诉。从而改变了运动业界的运作模式,它标志着终身运动员向行动自由的职业运动员的转变。
13.1972年:福特公司对Pinto车的安全问题听之任之
20世纪7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热销品牌Pinto车发生多起车毁人亡事故,但由于没有发现问题的所在,因此公司召回委员会经投票反对召回。大约一年以后,他们发现是油箱存在问题,但是他们决定不采取行动,他们的逻辑是小型车本来就是不安全的。并且公司还对减少汽车油箱起火的可能性进行了损益比较。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后,反响可想而知,福特被一系列公开发表的言论指责为了谋取利益无情地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但实际上,通过分析比较,将车辆召回为每辆车安装安全装置的成本仅为11美元。
1980年在一次昂贵的召回之后,福特公司停止了Pinto的生产,但消费者对公司的不信任感更有破坏力。
14. 1975年:沃尔特。里斯顿批准自动柜员机计划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约翰。里德知道他是对的。所幸的是他的老板——花旗董事长沃尔特。里斯顿与他有相同的信念:技术能够与银行业相结合。因此在1975年,里斯顿同意了里德的计划。两年之后,花旗银行上市了,接着几乎一夜之间,花旗建成了400多台自动柜员机的网络。 新技术的采用受到了客户的认可,自动柜员机的使用量迅速攀升,一句妙语在当时流传开来:“花旗从来不睡眠。”到1981年之前,花旗在纽约所占的存款份额已经增长了一倍。竞争对手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它们停止嘲笑花旗“没有灵魂的机器”,开始跟进自动柜员机的设置计划。
15. 1980年:雷金纳德。琼斯选定杰克。韦尔奇为接班人
在杰克。韦尔奇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代名词之前,他是一个反通用人士,他常常嘲笑公司的官僚作风,因此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士与他格格不入。并且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在首席执行官继任候选人名单之列,因为他太年轻、太急躁,而且口吃。但是,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琼斯力排众议,在1980年任命韦尔奇为他的接班人。
也许琼斯在通用电气所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选择了一个改变通用决策方式的决策者——韦尔奇。在韦尔奇的领导下,通用公司从一家市场价值在美国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0的企业发展成市值位居世界第二、盈利能力全球第一的世界级大公司。琼斯曾经指出,选择接班人的首要就是不要选择与自己相像的人。其次就是要展望未来的环境,选择一个适合未来环境的人,而不是适合自己任职环境的人。
16.1983年:萨姆。沃尔顿批准了卫星系统计划
世界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并不是高新技术发烧友,但是在1983年,他听取了一个下属的24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这个人就是负责公司数据处理的格伦。哈伯恩,他建议建立一个卫星系统。
沃尔玛无疑将成为尝试这项技术的第一个吃螃蟹的零售企业。风险是存在的,但它却有两大卖点,第一就是它有助于事必躬亲的沃尔顿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因为沃尔顿坚持到每一个店铺视察,但随着连锁店数量的扩张,这变得越来越困难。第二就是卫星系统有助于沃尔顿及时了解库存、跟踪每个店的日销售额、新产品的上架等问题。
四年之后,卫星系统的建成使得沃尔玛的销售业绩一路飘红。1985年,卫星系统完工前两年,沃尔玛的销售额为84亿美元,而10年后已经升至936亿美元,再10年后达到288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17.1984年:“贝尔大妈”与“贝尔宝宝”分离
以“贝尔大妈”著称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在美国称霸近一个世纪之后,受到了来自美国国会、联邦电信委员会及司法部等反垄断的压力。因此在1982年,公司董事长查利。布朗宣布,AT&T自愿在1984年1月1日将公司分拆,保留设备生产企业西电、贝尔实验室以及公司最盈利的长话业务,将7个市话业务部门分离出去,也即“贝尔宝宝”。
当时,许多人士认为布朗会保留“贝尔宝宝”而剥离西电。但是布朗认为,拥有长话业务及技术两项资产可以使AT&T像以前一样强大,并且可以轻松击败“贝尔宝宝”们的竞争。
这是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残酷价格竞争现实的人所做出的决定。结果我们可想而知,AT&T迅速失去了许多客户,并且今年1月31日没能摆脱一个“贝尔宝宝”西南贝尔电信公司宣布以160亿美元将其收购的命运。
18. 1985年:安迪。格鲁夫砍掉存储芯片生产业务
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的主营业务存储器受到了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日本的存储器生产厂家以价廉物美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英特尔感受到了竞争和生存的压力。有关数据显示,英特尔曾为此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这样的业绩令业界对其能否生存下去表示了极大的怀疑,英特尔的管理层也围绕是否放弃存储器业务而一度展开了激烈争论。
当时,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但格鲁夫却力排众议,坚决砍掉了存储器生产的业务,并把微处理器作为公司新的生产重点。到1992年,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甚至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过它的日本公司。
19. 1985年:德崇证券商品有限公司写了一封“高度自信”的信函
一个二月的深夜,一个名叫卡尔。伊坎的无名之辈想敌意收购美国飞利浦石油公司,但不幸的是他缺少80亿美元,这会妨碍他计划的实施。但是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发明了一种利用垃圾债券筹集资本的新方法,因此伊坎向米尔肯供职的德崇证券商品有限公司求助。 最后,德崇公司同意在次日早晨草拟一封信函,信中指出公司“高度自信”可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虽然最后伊坎放弃了敌意收购飞利浦石油公司的计划,但是敌意收购公司的时代从此开始。仅在1986年,美国就发生了3973宗接管、合并、及收购案,涉及总成本高达2360亿美元。
20. 2000年:杰里。莱文认为不需要保护性措施
2000年1月,网络巨头美国在线公司宣布以换股及债务方式,收购世界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公司。时代华纳董事长杰里。莱文认为这简直是“天作之合”,由于他对这次传统和新兴媒体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商机深信不疑,以致于他坚决反对采取任何限制性的保护措施,即如果买方的股票价格下降至某一水平以下,买方将可以重新改写交易条款。
不幸的是,两家公司刚一宣布它们之间的合并,互联网泡沫就爆破了,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骤跌。由于没有保护措施,时代华纳不能就交易重新谈判。时代华纳的一些管理人士敦促莱文以美国在线的股价急剧下跌为借口取消这次合并。
但是莱文并没有听取这些建议,依然固执己见,从而使得曾经拥有价值750亿美元的公司100%股份的时代华纳股东如今只拥有价值约750亿美元的公司4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