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债券市场经常提到的市场利率是指谁的利率
看得很仔细,问题也好。我简单说说。
利率,这里大体分两种,一个是债券的票面利率,另版一种是市权场利率。先说结论:
债券的票面利率越高,卖的价格越贵,因为获得的利息收入高,这个应该好理解,总结一下就是,同等条件下,债券的票面利率越高,债券的价格越高,二者呈同向变化。
市场收益率越高,债券的价格越低,总结一下就是,同等条件下,债券的价格跟市场收益率呈反向变化。针对这一条,解释如下:
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就是说,未来的现金流是确定的,就是按照票面利率定期付息,最后一次性归还本金。对于未来固定的现金流,要想计算今天的价格,就要把这一系列现金流折现,我举个例子,一个三年期债券,面值100,每年年底付息,票面利率10%,即每年年底支付10元利息,到期后一次性归还本金。所以未来三年的现金流就是10、10、110(本金加最后一次利息)。
㈡ 地方债券的地方债券现状分析
国内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设计,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相关经验。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两大类型。前者以税收权与税收收入为担保,而后者则主要依靠债务资金项目的收益来支付债务本息,以市政公司债券(也称“岁入债券”)为典型代表(Frank J.Fabozzi等1998,pp.348—349)。本文的探究,以一般责任债券为主。 (一)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 1.发债主体、方式与中介。结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国内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应该限定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政府。省级财政部门制定地方债的发行计划和预算方案,管理债券资金的周转和分配,掌握还本付息的总体状况;省级以下的各级政府不作为发债主体,其债务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地方债应采取公募发行方式,以体现透明度原则,接受纳税人群体的公开监督。为方便于批量交易和托管,地方债应以记账式债券为主,以培育机构投资主体,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行面向个人的凭证式债券。 地方债的发行中介,可由人行各地大区分行组织承销团,承销团成员可以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但以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主比较合适,并由发债主体确定最终承销商。对发行规模较小的地方债,则可在经人民银行和证管机关许可后,由地方政府选择区域性金融中介如地方证券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承购包销。 2.发债审批与评级。国内地方债的发行审批工作应由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三个部门共同管理:证监会制定全国统一的地方债管理办法,授权各地证管办进行具体的监督管理;财政部负责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各地的指标分配,监督各地财政部门对债务资金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则负责地方债的发行组织工作。鉴于地方政府债券可采用区域化发行,人总行可授权各大区分行进行发行的操作,对于竞价发行的地方债,人民银行还需组织招投标工作,负责招标的全程管理与监督。 同其他债券一样,地方债也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因而存在信用等级差异以及信用风险。国内地方债的评级,可以参照国际成功经验,从地方政府的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水平和结构、地方财政管理和行政效率、地方财政负债水平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与定性界定;由证监会依照评级结果,给予审核,批准符合信用等级的地方债发行。 (二)地方债的流通与市场监管 发达、活跃的流通市场是债券发行市场的有利条件之一。要实现地方债有序的流通交易,就必须建立严格的债券登记结算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规范和已有的市场条件,可以将该类债券纳入中央债券统一登记结算管理系统,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管理。同时,建立、完善地方债的二级托管制度,由信用度高,经营管理规范,债券交易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担当二级托管人,提供地方债的托管服务和债券清算代理业务,为债券流通提供基础条件。地方债的流通,可以借助于多种形式的交易方式。可以商业银行的柜台交易为主,面向个人与机构,发展柜台市场。对资质好、信用等级高的记账式地方债,应允许其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也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现券与回购交易。 西方国家对地方债的市场监管,主要从地方债的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等方面进行。未来中国地方债的潜在风险,可能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地方政府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以及地方性债券市场的管理缺陷。后者属于技术性问题,通过完善信息技术条件、规范发行秩序、增强监管经验和手段等途径,比较容易克服;而前者则会在债券发行与清偿、债务资金预决算与执行等环节削弱风险自控能力。因此,需要建立财政部对债券资金预决算的管理制度,证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对其发行和偿付行为的监督制度,以及面向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在地方政府的债券资金预决算管理上,可供考虑的思路如下:首先由地方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年度内偿债资金,然后由中央财政等部门核定各地债券存量的上限,供地方政府确定年度内债券存量余额水平,以确定年度内债券规模和债务收入的增量;在财政年度决算时,总结、调整当期债券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年度财政收支节余较多时,可将上一年度的财政节余资金,适当地进入下一年度的债务偿还预算。
㈢ 想了解债券市场相关知识,可以推荐一些书籍吗
本期书单则为大家推荐债券市场的入门、进阶书籍,非常适合涉足这一领域的书友阅读,也是能引领想进入这一行业奋斗的有志之士们的佳作。
这些著作从历史到现实、从一般规律到具体事件,为您勾勒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全景图。希望能让您在了解债券市场的过程中如有神助,书单上的所有书目是阿穆精挑细选出来推荐给大家的,仅供参考。
本书所涉及的2002~2010年也正是笔者精力最为旺盛、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每每望着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厚厚九本心得笔记,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也由此萌生了将其总结归纳,保留一份历史资料的念头,这也是写作本书的主要原因。
㈣ 2017年债券基金市场怎么样
综合基本面、通胀面、资金面的情况来看,债券市场的利好因素还将存在,2017年的市场并不悲观。但是由于短期因素的扰动,年末仍然存在一定压力,需要在调整中把握中长期机会。
2016年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债券尤其是信用债增量配置的最重要参与主体从银行自营资金变成了理财资金。这里的银行理财资金包括银行理财部门的直接投资、委外、定制公募基金等。预计到2016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
在委外资金中,大部分管理机构都是通过以债券底仓+加杠杆获取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以获取资本利得(包括利率债波段、信用债拉长久期)为增强收益的方式来完成业绩目标。
这一切的银行资金大循环,在债券牛市下,当然是没问题的。如果由于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资金价格易上难下的情况下,若委外资金达不到预期收益(最大可能是估值亏损),可能导致银行委外规模收缩,委外的资金管理机构被迫卖券降杠杆,导致债券卖盘增多,对债券市场造成较大的二级市场供给压力,从而逐步将收益率砸上去。
总结而言,债券被动去杠杆的螺旋式路径:
风险事件触发收益率上升-->收益率不及预期-->银行委外资金供给量的收缩-->委外管理机构被迫去杠杆-->债券卖盘增多-->收益率上行-->导致更多的债券抛盘。
在资金价格易上难下、流动性边际宽松概率减小的情况下,如果股市向好,股市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凸显。
2017年的判断是区间震荡,那么利率出现阶段性上行时,就是好的配置机会。
目前各方面经济数据看起来,经济软着陆概率很大。展望17年,房地产能不给经济增长带来拖累已是不错,指望房地产给增长带来多大正贡献不太可能。17年财政政策(基建、PPP)和改革政策(国企混改)对经济增长尤为重要,若这些政策执行不力或效果不达预期,经济有可能在17年年中或下半年出现进一步衰退,货币政策只能被动进一步宽松(汇率利率权衡下,保利率要紧)。
投资机会分析:
1、信用违约主体所在行业的产业龙头债
如果个别过剩产能的信用主体违约了,那么就会出现如2016年一季度的机会那样,产业龙头债的性价比非常高。银行受限于风控制度,属于风险规避型,这块的机会应该属于券商、基金、私募基金等。
2、CB、EB的机会
可转债、可交换债拥有债性和股性双重属性,防守性和进攻性兼备。若股市出现行情,CB、EB表现估计不错。
3、PPP等结合财政的非标机会
PPP目前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关键点在于政府是否意愿让渡出真实利益给民间资本。17年估计PPP会进一步落实,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