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浅谈如何有效分析利用企业财务报表
来源:财税派
一、先说审计角度
财务报告按规定应公司负责编制,但事实上大多数财务报告是审计者在审计完成后编制,并由公司认可后以自身名义对外发布的(原因是大多数公司财务部不具备编制专业财报的资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数公司的IT部门不能自主开发软件一样)。
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
(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现金流量表则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
(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还可能会考虑经营环境的变化(比如钓鱼岛事件会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完美”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理论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条证据链以及与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而且要确保证据链在逻辑上完整,而证据链涉及订单、合同、收发货物单据、发票、内部流转过程中的记录痕迹、成本计算、信息系统记录、会计记录、银行收付款记录等等,甚至还涉及虚构交易方或与客户或供应商串通,要虚构所有东西并保持逻辑一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银行流水如不提前计划根本无法回头去造假。理论上,审计者也可以无限深入调查,但事实上,出于审计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审计责任义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抗等原因,审计者无法像警察办案一样去侦察,只能达到自身事务所质量和风险控制所要求的水平,这也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所在;做空机构有时候更能发现造假,原因是他们动用了超常规的手段,用侦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隐蔽的信息。
审计思路在于查错纠正,与投资者角度不同。
二、投资者角度
我不懂专业机构如何做财务分析,但我个人看财报,主要就是想自己来掂量和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估值,将市值除以绝对估值得出溢价倍数,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比较,由此对于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会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而如果是对于一个陌生上市公司,我习惯性地这样快速来浏览(这不是经过计划或结构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浏览的习惯):
(1)先浏览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立初步印象。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400多亿,净利润100多亿,我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100多亿,如果是的话那OK确实够赚钱;如果不是,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者是赚了但没收回来;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分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假设利润率为10%,如果成本多计了1%,利润可能就减少9%左右)。对于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Forgame,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还会看到,Forgame研发的游戏在别人平台上发布的收入远高于自己平台上发布的收入然后进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Forgame,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发和91wan运营)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识到,最近两年,网游广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广费用支出增长非常厉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广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可能学会计的才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补充:有些财经媒体现金流量表是另我费解的,比如理财周报上这篇:《万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数第二段讲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逻辑矛盾。我没有仔细看万福生科的财报,但分析方式是有问题的:其一,现金流量表是倒算出来的,有逻辑错误只能说明他计算不对,财报质量有严重问题,跟造假还不能产生直接联系,造假本身不会导致会计逻辑错误,最多只会导致数据看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其二,购建固定资产预付款属于非流动资产,本来不会在预付账款反映。)
(5)财报中我会忽略不看的东西:
①税项: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
②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比如像A股上卖锅的爱仕达,因为政府征地补偿了上亿的现金,那我会猜想,这公司拿到大笔钱后会怎么花,能否促进创新和研发。
③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
④大多数会计政策: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
(6)将财报浏览完后,就已经大体上了解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状况,包括利润率是多高,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等,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判断经营收支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比如最近有人质疑中银绒业的存货高到让人难以置信),这就需要尽可能需要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这也应该是所有财报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比较的基准容易会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看财报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而对于估值,专业投资或分析人员会将多年财报数据罗列出来,采现金流量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在人大经济论坛可以找到一些可参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设过多从而难以量化准确,但依然有重大参考意义;对于时间有限的业余人士,拿最近几年的利润和净资产做一个粗略的估值计算,在考虑股票流动性产生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基础上,与市值做比较,也多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几年出现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财报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会计逻辑或商业逻辑的地方,然后进行调查取证和合理性分析。因为做空者往往并不是行内人士,我猜他们应该是从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报开始,来定位不合理之处。不过调查取证则相当困难,可参考《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披露的信息。另外,我猜也可能选择一些容易涉假的企业来调查分析,比如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卖的又是消费品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更易于将货品提前存放到经销商创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审计者可能无能为力;又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农业企业,经常很难算清楚农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报,以估值来确认资产价值也很容易出问题,如嘉汉林业;企业掌门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倾向,如万福生科。
② 如何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公式大全。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指标越高,企业流动资产流转越快,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强。国际公认200%,我国150%较好。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国际标志比率100%我国90%左右。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指标越高负债程度高,经营风险大,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保守比率不高于50%,国际公认较好60%。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二、资本状况分析: 1、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资本保全情况越好,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债权人利益越有保障。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资本积累能力越强,保全情况好,持续发展能力越大。 三、盈利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介于20%-50%之间,一般相对合理稳定,流动性强的商品,毛利率低。设计新颖的特殊商品(时装)毛利率高。 2、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 3、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4、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5、主营业务税金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6、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指标高低于企业资产结构,经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 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反映投资者投资回报率,股东期望平均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能超过12%。 8、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9、资产损失比率=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10、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1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2、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1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6、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7、 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18、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19、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20、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1、主营业务税金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22、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3、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24、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5、 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100% 27、 销售收现比=销售收现/销售额 28、 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29、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100%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100%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负债*100% 32、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100% 33、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34、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5、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36、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3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8、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40、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41、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4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利 四、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指标高说明收帐迅速,账龄期限短,减少企业收帐费用和坏账损失。 2、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一般情况周转速度越快,变现速度越快,占用存货资金少,占用相同数额的存货而实现的销货成本大。 4、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年360天)/存货周转率 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指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利用效果好。 6、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周转速度快,企业的营运能力强;指标低,说明收入不足,或资产闲置浪费。 8、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9、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10、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五、综合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盈利能力: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100% 另: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高表明企业收帐迅速,帐龄期限短,可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说明资产流动性大,变现快短期偿债能力强)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高表明企业资产由于销售顺畅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存货转现速度快存货占用水平低,过高 存货不足,产品脱销) (慢:必然占用在量的资金,造成资金浪费,营运困难)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过低:收入不足,资产闲置,浪费) 发展能力: 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资本积累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 — 期间费用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六、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2、市盈率 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3、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之和÷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
③ 中银添瑞定期债券C怎样清户
具体的话你可以咨询一下他们中银的客户经理,或者让他们的柜员帮你操作都是可以的。
④ Two Bit平台:适合打理短期资金的债券基金,分为哪几种呢
请登录平台,参考债券基金的明细表
⑤ 中国银行股票配股转债是什么意思,资金应该如何处理
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所以投资界一般戏称,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
基本收益:
当可转债失去转换意义,就作为一种低息债券,它依然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如果实现转换,投资者则会获得出售普通股的收入或获得股息收入。
最大优点:
可转债具备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优势。此外,可转债比股票还有优先偿还的要求权。
可转债转股公式:
可转债转换股份数(股)=转债手数
*100/
当次初始转股价格
初始转股价格可因公司送股、增发新股、配股或降低转股价格时进行调整。若出现不足转换1股的可转债余额时,在T+1日交收时由公司通过登记结算公司以现金兑付。
投资风险:
投资者在投资可转债时,要充分注意以下风险:
一、可转债的投资者要承担股价波动的风险。二、利息损失风险。当股价下跌到转换价格以下时,可转债投资者被迫转为债券投资者。因可转债利率一般低于同等级的普通债券利率,所以会给投资者带来利息损失。第三、提前赎回的风险。许多可转债都规定了发行者可以在发行一段时间之后,以某一价格赎回债券。提前赎回限定了投资者的最高收益率。最后,强制转换了风险。
投资防略:
当股市形势看好,可转债随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到超出其原有的成本价时,投资者可以卖出可转债,直接获取收益;当股市低迷,可转债和其发行公司的股票价格双双下跌,卖出可转债或将转债变换为股票都不划算时,投资者可选择作为债券获取到期的固定利息。当股市由弱转强,或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业绩看好时,预计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升高时,投资者可选择将债券按照发行公司规定的转换价格转换为股票。
==========
转债的根本还是"债",需要还本付息;
但是这种债有个特殊性,就是债权人有权利根据债务人的股票价格的情况把债转换为股票,相应得,债权也就转换为股权.
当你认为该公司的业绩增长会比较好而股价表示很高时,就是将"转债"转换为股票的时候.
转债,全名叫做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CB)
以前市场上只有可转换公司债,现在台湾已经有可转换公债。
简单地以可转换公司债说明,A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言明债权人(即债券投资人)于持有一段时间(这叫闭锁期)之后,可以持债券向A公司换取A公司的股票。债权人摇身一变,变成股东身份的所有权人。而换股比例的计算,即以债券面额除以某一特定转换价格。例如债券面额100000元,除以转换价格50元,即可换取股票2000股,合20手。
如果A公司股票市价以来到60元,投资人一定乐于去转换,因为换股成本为转换价格50元,所以换到股票后立即以市价60元抛售,每股可赚10元,总共可赚到20000元。这种情形,我们称为具有转换价值。这种可转债,称为价内可转债。
反之,如果A公司股票市价以跌到40元,投资人一定不愿意去转换,因为换股成本为转换价格50元,如果真想持有该公司股票,应该直接去市场上以40元价购,不应该以50元成本价格转换取得。这种情形,我们称为不具有转换价值。这种可转债,称为价外可转债。
乍看之下,价外可转债似乎对投资人不利,但别忘了它是债券,有票面利率可支领利息。即便是零息债券,也有折价补贴收益。因为可转债有此特性,遇到利空消息,它的市价跌到某个程度也会止跌,原因就是它的债券性质对它的价值提供了保护。这叫Downside
protection
。
至於台湾的可转换公债,是指债权人(即债券投资人)于持有一段时间(这叫闭锁期)之后,可以持该债券向中央银行换取国库持有的某支国有股票。一样,债权人摇身一变,变成某国有股股东。
可转换债券,是横跨股债二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由于它身上还具有可转换的选择权,台湾的债券市场已经成功推出债权分离的分割市场。亦即持有持有一张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人,可将债券中的选择权买权单独拿出来出售,保留普通公司债。或出售普通公司债,保留选择权买权。各自形成市场,可以分割,亦可合并。可以任意拆解组装,是财务工程学成功运用到金融市场的一大进步。
=========
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期间,因以下情况下暂停交易:
暂停原因及停牌时间
公布因发行股票、送股等引起股本变动
暂停交易半天。
如在交易日内披露,则见报当天暂停交易半天;如在非交易日披露,在见报后第一个交易日暂停交易半天。
公布进行收购、兼并或改组等活动
公布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
公布发生涉及公司的重大
诉讼案件
公布中期报告或年度报告
公布股东收益分配方案
公司公布有关股份变动涉及
调整转换价格的信息暂停交易一天。
在交易日召开股东大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的规定,当可转换债券公司在交易日召开股东大会,从召开当日到信息披露需要一天半的时间,这点也与A股一样。
=======
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的衍生品种,其条款之复杂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股票或债券,而近期雅戈尔等转债发行条款的修改,又使得判断其投资价值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那么,投资者应如何分析,才能做到简单明了而又不失准确呢?
可转换债券条款虽多,但最影响其投资价值判断的,无非是四条:利率条款、转股价格、赎回条款、回售条款。
票面利率只具有象征意义
与一般债券相比,可转换债券的利率是比较低的,目前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多在1%上下,只具有象征意义,利率的高低对可转换债券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实践上看,目前的规定是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不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而一般债券的年利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40%左右;从另一方面看,可转换债券的利率越高,说明其债券属性上升而股票属性下降,投资者从转股获得的收益相应下降,可能反而得不偿失。总而言之,票面利率不应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转股价格是所有条款的核心
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越高,越有利于老股东而不利于可转债持有人;反之,转股价格越低,越有利于可转债持有人而不利于老股东。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控制在老股东手中,所以发行人总是试图让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接受较高的转股价格。
目前新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普遍低于面值,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阳光转债发行以后,各家发行人及承销商都接受了这样的"国际化思路":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要高于二级市场价格一定幅度,最好在30%以上。殊不知,简单的拿来主义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与国际市场不同,国内市场股票的价格与流通盘的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可转换债券全部转变为股票以后,必然造成流通盘的大幅度增加,进而必然拉低发行人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在条款设计上,与转换前的二级市场价格挂钩,这样,一旦可转换债券的转股期开始以后,投资者就会发现,初始转股价格原来如此高高在上。这里仅仅论及流通盘的因素,更不要说可转换债券转股造成收益的稀释(在目前的A股市场,这几乎是必然的)、股性的呆滞、对当时指数位置的判断等等。
为了吸引投资者尽快把债券转换为股票,应对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波动和利润分配等造成的股本变动,一般可转换债券都规定了转股价格的修正条款。为分配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现金分红等设计的调整公式虽然复杂,但这个公式一般是严密而周全的,对发行人和投资者都能够做到公平合理;关键在于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一般而言,由于转股价格相对保持不变,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的走高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促使其积极转股,有利于发行人和投资者双方达到最初目的,所以转股价格一般不会向上调整;但是,如果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的低迷,甚至长期低于转股价格,投资者行使转股权就要出现亏损,不利于发行人达到转股的目的,也不利于投资者获取收益。所以,可转换债券一般都规定有向下修正条款。也就是说,在股票价格低于转股价格并且满足一定条件时,转股价格可以向下修正,直至新的转股价格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并促使其转股。应该说,向下修正条款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③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
④募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
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
股票市场低迷时持有债券,股票市场火暴时进行债转股,获得更高收益,投资者应该积极参与
可转债需要在发行时申购,或者发行前买入对应的股票来获得优先认购权
通常会形成积极的影响,因为筹集的资金投入新的项目一般都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股价影响不大
机构大多积极认购,股价在短期内会有个小幅上涨,在认购除权的当日会出现明显的小幅下跌。
⑥ A股市场中债券型基金有哪些
抄1、A股市场中债券型基金有易方达纯债、广发信用债、华夏债券A/B,南方多利增强债,中银稳健双利债,光大添益债券A等可以到各大网站点击基金专栏,可以看到债券型基金。
2、概念简介:
(Bond Fund)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称为债券型基金,因为其投资的产品收益比较稳定,又被称为“固定收益基金”。根据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同,债券型基金又可分为纯债券型基金与偏债劵型基金。
两者的区别在于,纯债型基金不投资股票,而偏债型基金可以投资少量的股票。偏债型基金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股票市场走势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分享股票市场带来的机会。 一般来说,债券型基金不收取认购或申购的费用,赎回费率也较低。
中国股票市场是由三部分组成:A股市场、B股市场和H股市场。其中,1990年底创建的A股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市场的总市值,都是中国股票市场当之无愧的代表。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
⑦ 如何从财务角度看报表数据
对财务报表的了解不深,很容易出现专业错误,所以一个合格的会计人要学会读财务报表。一位前辈分享了从三个角度分析读财报的方法如下:
一、审计角度
财务报告按规定应公司负责编制,但事实上大多数财务报告是审计者在审计完成后编制,并由公司认可后以自身名义对外发布的(原因是大多数公司财务部不具备编制专业财报的资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数公司的IT部门不能自主开发软件一样)。
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
(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对于现金流量表,我所见到的大多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具体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相关内容,不过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会细致到标记每笔分录的现金流量类型)。
(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还会考虑销售收入与经营环境变化的关系(比如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完美”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理论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条证据链以及与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确保证据链在逻辑上完整,而证据链涉及订单、合同、收发货物单据、发票、内部流转过程中的记录痕迹、成本计算、信息系统记录、会计记录、银行收付款记录等等,甚至还涉及虚构交易方或与客户或供应商串通,要虚构所有东西并保持逻辑一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银行流水如不提前计划根本无法回头去造假。理论上,审计者也可以无限深入调查,但出于审计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审计责任义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抗等原因,审计者无法像警察办案一样去侦察,只能达到自身事务所质量和风险控制所要求的水平,这也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所在;做空机构有时候更能发现造假,原因是他们动用了超常规的手段,用侦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隐蔽的信息。
审计思路在于查错纠正,与投资者角度不同。
二、投资者角度
我不懂专业机构如何做分析,但我个人看财报,主要就是想自己来掂量和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估值,将市值除以绝对估值得出溢价倍数,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比较,由此对于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会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而如果是对于一个陌生上市公司,我习惯性地这样快速来浏览(这不是经过计划或结构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浏览的习惯):
(1)先浏览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立初步印象。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400多亿,净利润100多亿,我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100多亿,如果是的话那OK确实够赚钱;如果不是,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者是赚了但没收回来;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分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假设利润率为10%,如果成本多计了1%,利润可能就减少9%左右)。对于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还会看到,研发的游戏在别人平台上发布的收入远高于自己平台上发布的收入然后进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云游,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发和运营)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识到,最近两年,网游广告非常多,云游的推广费用支出增长非常厉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广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可能学会计的才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
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补充:有些财经媒体现金流量表是另我费解的,比如理财周报上这篇:《万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数第二段讲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逻辑矛盾。我没有仔细看万福生科的财报,但分析方式是有问题的:其一,现金流量表是倒算出来的,有逻辑错误只能说明他计算不对,财报质量有严重问题,跟造假还不能产生直接联系,造假本身不会导致会计逻辑错误,最多只会导致数据看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其二,购建固定资产预付款属于非流动资产,本来不会在预付账款反映。)
(5)财报中我会忽略不看的东西:(1)税项: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2)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比如像A股上卖锅的爱仕达,因为政府征地补偿了上亿的现金,那我会猜想,这公司拿到大笔钱后会怎么花,能否促进创新和研发。(3)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4)大多数会计政策: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
(6)将财报浏览完后,就已经大体上了解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状况,包括利润率是多高,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等,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判断经营收支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比如最近有人质疑中银绒业的存货高到让人难以置信),这就需要尽可能需要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这也应该是所有财报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比较的基准容易会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看财报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而对于估值,专业投资或分析人员会将多年财报数据罗列出来,采现金流量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在人大经济论坛可以找到一些可参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设过多从而难以量化准确,但依然有重大参考意义;对于时间有限的业余人士,拿最近几年的利润和净资产做一个粗略的估值计算,在考虑股票流动性产生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基础上,与市值做比较,也多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几年出现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财报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会计逻辑或商业逻辑的地方,然后进行调查取证和合理性分析。因为做空者往往并不是行内人士,我猜他们应该是从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报开始,来定位不合理之处。不过调查取证则相当困难,比如题为《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的媒体报道中的案例。另外,我猜也可能选择一些容易涉假的企业来调查分析,比如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卖的又是消费品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更易于将货品提前存放到经销商创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审计者可能无能为力;又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农业企业,经常很难算清楚农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报,以估值来确认资产价值也很容易出问题,如J汉林业;企业掌门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倾向,如W福生科
⑧ 四大的前辈们在看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时候是怎样一个思路
作者:刺榴仔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19588608/answer/193542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先说审计角度
财务报告按规定应公司负责编制,但事实上大多数财务报告是审计者在审计完成后编制,并由公司认可后以自身名义对外发布的(原因是大多数公司财务部不具备编制专业财报的资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数公司的IT部门不能自主开发软件一样)。
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对于现金流量表,我所见到的大多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具体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相关内容,不过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会细致到标记每笔分录的现金流量类型)。(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还会考虑销售收入与经营环境变化的关系(比如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完美”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理论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条证据链以及与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确保证据链在逻辑上完整,而证据链涉及订单、合同、收发货物单据、发票、内部流转过程中的记录痕迹、成本计算、信息系统记录、会计记录、银行收付款记录等等,甚至还涉及虚构交易方或与客户或供应商串通,要虚构所有东西并保持逻辑一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银行流水如不提前计划根本无法回头去造假。理论上,审计者也可以无限深入调查,但出于审计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审计责任义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抗等原因,审计者无法像警察办案一样去侦察,只能达到自身事务所质量和风险控制所要求的水平,这也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所在;做空机构有时候更能发现造假,原因是他们动用了超常规的手段,用侦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隐蔽的信息。
审计思路在于查错纠正,与投资者角度不同。
二、投资者角度
我不懂专业机构如何做分析,但我个人看财报,主要就是想自己来掂量和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估值,将市值除以绝对估值得出溢价倍数,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比较,由此对于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会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而如果是对于一个陌生上市公司,我习惯性地这样快速来浏览(这不是经过计划或结构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浏览的习惯):
(1)先浏览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立初步印象。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400多亿,净利润100多亿,我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100多亿,如果是的话那OK确实够赚钱;如果不是,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者是赚了但没收回来;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分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假设利润率为10%,如果成本多计了1%,利润可能就减少9%左右)。对于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Forgame,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91wan的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还会看到,Forgame研发的游戏在别人平台上发布的收入远高于自己平台上发布的收入然后进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Forgame,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发和91wan运营)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识到,最近两年,网游广告非常多,Forgame的推广费用支出增长非常厉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广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可能学会计的才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补充:有些财经媒体现金流量表是另我费解的,比如理财周报上这篇:《万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数第二段讲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逻辑矛盾。我没有仔细看万福生科的财报,但分析方式是有问题的:其一,现金流量表是倒算出来的,有逻辑错误只能说明他计算不对,财报质量有严重问题,跟造假还不能产生直接联系,造假本身不会导致会计逻辑错误,最多只会导致数据看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其二,购建固定资产预付款属于非流动资产,本来不会在预付账款反映。)
(5)财报中我会忽略不看的东西:(1)税项: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2)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比如像A股上卖锅的爱仕达,因为政府征地补偿了上亿的现金,那我会猜想,这公司拿到大笔钱后会怎么花,能否促进创新和研发。(3)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4)大多数会计政策: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
(6)将财报浏览完后,就已经大体上了解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状况,包括利润率是多高,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等,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判断经营收支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比如最近有人质疑中银绒业的存货高到让人难以置信),这就需要尽可能需要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这也应该是所有财报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比较的基准容易会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看财报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而对于估值,专业投资或分析人员会将多年财报数据罗列出来,采现金流量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在人大经济论坛可以找到一些可参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设过多从而难以量化准确,但依然有重大参考意义;对于时间有限的业余人士,拿最近几年的利润和净资产做一个粗略的估值计算,在考虑股票流动性产生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基础上,与市值做比较,也多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几年出现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财报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会计逻辑或商业逻辑的地方,然后进行调查取证和合理性分析。因为做空者往往并不是行内人士,我猜他们应该是从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报开始,来定位不合理之处。不过调查取证则相当困难,比如题为《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的媒体报道中的案例。另外,我猜也可能选择一些容易涉假的企业来调查分析,比如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卖的又是消费品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更易于将货品提前存放到经销商创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审计者可能无能为力;又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农业企业,经常很难算清楚农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报,以估值来确认资产价值也很容易出问题,如嘉汉林业;企业掌门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倾向,如万福生科。
⑨ 中行配债的配债详情
中行400亿元可转债6月2日正式申购,行长李礼辉表示,本次可转债发行上市后,中行资本将得到有效补充;国家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落后产能行业贷款,并着手控制房价,这对中行资产质量和业绩都影响不大。据每日经济新闻6月2日报道,A股四大上市银行再融资“第一单”,中国银行 ( 601988 ) 400亿元可转债将于6月2日正式申购。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若单纯考虑申购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当中行可转债上市首日涨幅10%左右时,网上申购期望收益率可达0.12%左右,并且投资风险大大低于新股申购;若考虑到转股后的投资价值,3.88元的转股价格低于当前股价,而一旦市场走好,未来中国银行股价站上3.88元的价格或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