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把购买的债券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也需要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把购买的债券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要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将交易费用也计入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本科目(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参考:http://ke..com/view/581597.htm
㈡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记在哪里是 债权投资----成本 这个科目吗
借方相加,贷方相减原来两个数字20000和837都在借方。
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2)发行债券的交易费用计入摊余成本吗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㈢ 债券的发行费用是否影响摊余成本
肯定影响啊,会计期间不一定是实际年度,并且在取得债券利息的时候,可以视为成本的收回,为了合理的计量成本,要在当期用利息调整来进行账面的处理,得到的摊余成本就是没收回的成本,也是下个会计期初的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收利息+投资收益
㈣ 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的摊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费用
期初摊余成本 = 购买时支付的价款 + 相关费用
本期摊余成本 = 期初摊余成本 - 票面价值X 票面利率 + 期初摊余成本X实际利率 -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 已收回的本金 = 期初摊余成本 – 应收利息 + 投资收益 -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 已收回的本金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 其帐面价值
你这习题明显是错的,都说了“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又说“期初摊余成本是972.7万元“,都前后矛盾了。
㈤ 发行债券的直接相关费用
我的印象中,新准则下,发行债券的直接相关费用是记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发行债券属于金融负债,直接相关费用应当计入摊余成本在债券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摊销。这样做相对于以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比,能够更为公允准确地反映债券每一期实际产生的利息支出
㈥ 发行费用计入应付债券的初始成本为什么会使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减少,请问这个要怎么理解
发行价格,发行费用,实际收到款项,摊余成本,应付债券面值,理顺之间关系就OK。发行价格—发行费用=实际收到款项=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应付债券面值(加或者减)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摊余成本=应付债券丁字账余额}。
㈦ 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发行债务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的交易费用,计入债务性工具的初始确认金额
这个是根据准则不同的要求才必须这么做。
1、无论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由于会计期末需要投资企业编制与被投资企业的合并报表,而合并报表中对于差额会体现在“商誉”项目中。但是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审计费、咨询费)根本不是“商誉”。实务之中,上市公司做IPO审计费,咨询费甚至会几百万,如果能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那审计公司就该说了,“你多给我点钱吧,能让你增加你企业的资产”。
2、发行权益性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股本需要按照股票面值确认,一般为每股1块钱。但是股价肯定不是1块,也许是8块,也许是10块。那么这个差额就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说白了,就好比是“白来的”,即1块钱的东西,你卖了10块钱。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投资是按照出售方的账面价值确认,这个是“账面”,不是公允,那么就有可能投资企业的得到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发行的股票或者付出的相关资产的账面。那么这实际上就属于“亏本儿了”。所以要冲减“资本公积”。如果资本公积不足的,那只能冲减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你可以这么理解,比如你自己,平时攒了500块钱,从大街上捡了200块钱,然后你买东西买贵了,100块钱的东西,你花了400块钱,实际上你是亏了300对吧?那这300就要从你“白捡的钱”里出200,和你积攒的钱里出100。例子不恰当可能,但道理是一样的。
3、第三项是因为企业发行长期债券需要执行借款准则,即,相关的交易费用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里面。这是由于,债券是根据期末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来计算利息的。比如你发行的1000万的债券,支付了50万的发行费用,实际得到了950万的资金,也就是说这50万需要作为以后期间的利息分摊。
第3项其实是与企业合并是2回事。但是发行债券所承的价值(应付债券价值)如果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差额,依旧还是要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要弄混。
㈧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这句话对吗
不对。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或计入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权益性证劵发行无溢价或溢价不足抵减的,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举例:甲企业发行面值500万元、年利率5%的债券取得乙公司25%的股权,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10万元,发行债券过程中发生手续费、佣金50万元。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借:长期股权投资510
贷:应付债券——成本5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50
贷:银行存款50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这里“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具体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处理方法: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手续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2)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手续费用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是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和明细科目之和是计入到“成本”明细科目中的;如果是债券投资,“成本”科目是反映债券的面值,相关费用是在“利息调整”中反映。
(3)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按照债券面值计入成本明细,初始确认金额和面值的差额倒挤计入利息调整明细。
㈨ 计算应付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时,是不是要把发行费用从发行价格中减去为什么这样做呢
哦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