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国两房债券现在什么情况了,怎么没消息了
请在此输入
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数额降至去年2月以来最低。美国财政部周一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国共计持有美国债券1.25兆亿美元,相较今年9月下降136亿美元,据美国财政部今日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目前依旧是美国的最大债券持有国,其后是日本。此前,日本的美国债券持有量为1.22兆亿美元,今年10月上涨6亿美元。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如果金融危机后低迷增持美国债券,目前债券疯狂阶段减持美元债券,将得到最丰厚的收益。事实上,这就是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的节奏。
次贷危机发生前,美联储资产规模约在8500亿美元水平,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疾风暴雨来临之后,美联储疯狂扩大资产负债表,到2012年12月末达2.9万亿美元,到2013年年底,上升到4万亿美元。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债券占美联储资产占比中下降,从80%以上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1%,而后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回升,2012年12月升至57%。美联储购买的三大资产是美国国债、联邦机构证券和机构担保抵押贷款证券,随着美联储放水,这三大资产价格都在上升。
美联储、美财政部在低位时买入债券,在高位时减持资产,使得美联储与美财政部成为最赚钱的机构。2009年美联储盈利534.2亿美元,2010年盈利817.4亿美元,2011年赢利744亿美元,向美财政部移交754.2亿美元;2012年向美国财政部上缴889亿美元利润,同比增长17.9%;2013年上交796亿美元;说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是金融危机期间最大的获益者,毫不夸张。
重要的原因是美联储购买的国债价格大幅上升,以及两房普通股与优先股等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根据2008年9月的协议,美国财政部将向房地美和房地美注入资金1875亿美元,两房向政府发行优先股,股息收益率定为10%。
如今美财政部的投资获得巨额回报,房利美与房贷美两家公司财报显示,到今年6月份,房利美向美国财政部支付57亿美元红利,房地美将向美国财政部支付45亿美元红利,如此一来,“两房”支付给美国财政部的总红利达到2131亿美元,美国财政部收益已有256亿美元。美国私人投资者愤愤不平,进行了两次诉讼都铩羽而归。
跟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投资,在特殊的经济周期,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直接跳到前台托市。美联储掌握货币机器,美国财政部决定经济大势。当全球经济危机到没有什么可以信赖的时候,投资者选择相信美国国债与准国债。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市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中国官方投资部门在这方面的判断大致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
2011年2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白宫计划提出改革方案,让“两房”从房屋按揭市场上逐渐淡出,并逐步减弱政府在抵押贷款市场的角色。国内舆论大哗,认为市场对于持有大量“两房”债券的中国投资是否会“打水漂”的担忧,中国投资美国“两房”债券亏损可能高达4500亿美元。2月11日,外管局负责人第一时间澄清事实,他们的判断没有错。
现在,到了市场转向的时候,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浓,即使美联储暂时不加息,除非出现特殊情况,美国的国债价格顶峰时期也已经或者即将过去,美国证券货币市场将出现动荡与分化。
中国官方目前抛售美债是较好的时间窗口,市场恐慌情绪导致价格仍处于高位,但加息的预期山雨欲来,大节奏的把握可谓非常到位。
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② 什么是次贷危机,“两房”
美国次贷危机之通俗演义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于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
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我们假设CDS已经为我们带来了50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三毛”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发规模500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设想,简直是毫不犹豫:给予AAA评级!
结果这个“三毛”可卖疯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500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9元时,你不会亏钱了。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牛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③ 请问美国的“两房债券”,具体指的是什么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发行的住房内抵押债券。
这两家机容构将联邦住房委员会或其他金融机构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按期限、利率进行组合,作为抵押或担保发行住房抵押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再以收入资金向更多的人提供住房贷款。同时还对提供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品种提供担保。所发行的重要品种为住房抵押债(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或mortgage pass-through)。
④ 次级债券和两房债券是一回事吗
算是一回事,因为"两房"大量的买进了次债 具体的讲
美国有很多人买不了房子,因为他们在银行的信誉的评价很差,银行不给他们贷款,但是当房产很好的时候,银行觉得房产这么好放贷给这些人其实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就算这些人到时候不付贷款了 银行还是可以拍卖他们的房子来补帐的,所以很多银行就给这些人放贷,但是银行放贷多了 他自己能去投资的钱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他就把这些贷款包装成债券,而且这个还是交易形的高利息债券(购买人收到的利息就是银行收这些屋主的利息来的),这些债券看似是很可口的,所以成了很多基金还有投行的投资组合,银行靠着"两房"(就是被Feb接管的Freddie Mac 和Fannie Mae(他们拥有全美50%的次级债权) 过程就是"两房"先买下银行的债务,然后他把这些债务包装然后去放贷)银行卖了债务有了钱以后就再去放贷,然后再去找"两房"发债券,这样一个循环,基本来算 贷款16天就能包装成债券脱手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银行们把很多的风险卖给了"两房","两房"不但自己持有一部分,也卖了非常多给很多投行,做为投行的投资组合
这就是为什么倒闭的都是投行 虽然银行还是有些损失的 但是坏债都是投行吞了,至于"两房"因为太大了 Feb不会让他倒的^_^
⑤ 两房债券是美国国债么
两房债券是企业债
所谓国债,是指一国中央政府用其信誉或财政收入作保证发行的债券,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发行的都不算是国债
两房是企业法人,以其自身财产和信誉作保证发行的债券自然不符合上面的定义,搜易是企业债。因为不知道两房是否是股份公司,所以还不能断定是否是公司债。
⑥ “两房”是什么意思
“两房”是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地美)的简称。由美国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支助机构,目的在于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稳定而连续的支持,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
美国的住房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之一,自1932年构建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统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两房”为主、私人抵押贷款机构为辅的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住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两房”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支柱,两家机构承保或者购买的房地产贷款约占美国居民房地产市场的50%,次贷危机以来达到80%以上。“两房”拥有和担保的资产规模约5.5万亿美元。在“两房”债券投资者中,70%以上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美国国内投资者。
⑦ 中国持有的两房债现在怎么样了
两房”退市对我国持有的债券并无直接影响,但未来是否会发生违约还取决于美国政府对“两房”的改革政策。
“‘两房’退市只是其股票从交易所退市,对‘两房’债券并无直接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中国社科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表示,“两房”退市与其债券偿付能力没有关系,也不影响其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至今其信用评级仍是aaa。”殷剑锋说。
“随时可以套现,账面上也绝对能赚,因为‘两房’债券价格正创历史新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两房”债券未来是否会发生违约仍是未知数。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并未明确对“两房”的担保,但市场一直相信政府对其存在隐形担保。
短期内持有“两房”债券并无风险,但如何防范风险,保证我国外汇储备的稳健经营,是外储经营管理者和金融机构绕不过去的难题。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表示,当前即使想卖掉“两房”债券变现也难以找到足够多的“大买家”,或者以较好的价格卖出。因此,鉴于目前“两房”债券市场价格走高,相关机构或部门可以采取其他投资手段盘活“两房”债券资产,从而“变废为宝”。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本段应该注意的
股份和债券是不相同的。中国购买的是债券,加上两房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公司,现今已经接管,因此中国的债券是有解套的时候的。只是用如此大的资金购买同一行业的这么多债券,在风险管理上中国相关机构肯定有责任。
⑧ 中国两房债券怎么办
中国两房债券应该积极寻求脱手。
美国政府为两房担保,是不想让美国的房地内产与金融机容构再次面临崩溃。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政府正在从金融机构深处剥离出两房,减少两房对金融市场的传染度。
金融危机一次性断绝了未来的房贷证券化后所产生无数种衍生产品之路,从证券市场退出意味着两房不会搅动美国的证券市场,惟一有关联的是贷款与债券市场。
⑨ “两房”公司债券是怎么回事
近期,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三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引发震撼,各界关注。刘梦熊疾言厉色质问中国财政金融管理当局有关拍板人:“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麼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3763亿美元美国“两房”公司债券。现在“两房”基本上已破产,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常委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 犹如闹市中引爆炸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乃至经济界强烈反响。不过都是在高层经济圈内,大陆平面主流媒体完全回避和沉默,网站也大量删除评论帖。详细情况是这样:—— 次贷危机下,美国的两家房贷抵押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行将崩盘破产,荣登美国“两房”公司外国债权人之榜首的居然是中国,一共持有涉及该两间公司高达3763亿美元债券,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1/100 。国际经济界称为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丑闻。 国家资料显示,自2004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一直在高速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惊人增长三倍,高达到9220亿美元。仅2006年到去年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长66/100。在美国次按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目的前夜,中国仍然痴心不改地不断大手笔增持美国债券。究竟是谁拥有在这样疯狂地处置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权利,如痴呆一样疯狂购买美国债券? 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外汇储备也很客观,但印度对美国“两房”债券持有量才2300万美元而已,人家是意思意思,中国的3763亿竟然是印度的一万六千倍,差不多是三万亿港币。这样投进美国“两房”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国际公认的原则是,外汇储备公认的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分散为宜,但中国财金当局却将外储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投资于美国“两房”,这相当于将大部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和东南亚楼市崩溃,还闹出「负资产」,业主和银行一齐遭殃,说明房屋按揭本身风险很大,其衍生债券更是危险品。 不能只集中在一个菜篮里,这是金融投资常识性的金科玉律。外汇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可是我们那些可爱的受握重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败家子一般的官员,个个还都是硕士、博士学位! 就冲这点,中国民众还有什么脸面去嘲笑印度!叫人家阿三,自己都快成阿大了。到底是谁祸害中国如此吃亏,不,是重创,而成为世界笑柄! 我一贯就对什么莺歌燕舞的盛大晚会、开幕式不以为然,花钱给人看的东西,值得那样好面子搞成空前绝后的拔高?看清楚自己的弱点、忧患,早早修复自己可能被对手抓住而致命的死穴比什么都重要! 我认为:这件金融丑闻的暴露,实质上对中国经济重创之巨,对国民信心和精神打击之大,简直可以抵消大批我们自己宣传的其他成就光环。这决不是一般的问题,甚至不是什么重大失误!不能用失误的概念,而是直接叫做中了“杀招”!它的背后是应该是严重的渎职战略间谍的性质! 中国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受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高论影响而实行的政策,最后使谁最终受益,使谁陷入深深窘境了呢?那些“主张对内狂引境外战略投资者、让其大赚贱卖的银行原始股;对外大力推出中国优质大型企业或国有垄断企业境外上市,向海外慷慨派送十倍于融资的分红”的经济专家到底在干什么,他们的底细和真实身份到底是谁? 必须挖出这些害人虫和买办,一挖到底,彻底消灭! 中国的不幸,在于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精英集团!
⑩ 两房债券的关于两房债券
“两房”债券会否套牢中国债主?
“两房”债券会套牢中国“债主”吗?多位专家表示,“两房”退市对我国持有的债券并无直接影响,但未来是否会发生违约还取决于美国政府对“两房”的改革政策。
“‘两房’退市只是其股票从交易所退市,对‘两房’债券并无直接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中国社科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表示,“两房”退市与其债券偿付能力没有关系,也不影响其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至今其信用评级仍是AAA。”殷剑锋说。
“随时可以套现,账面上也绝对能赚,因为‘两房’债券价格正创历史新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两房”债券未来是否会发生违约仍是未知数。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并未明确对“两房”的担保,但市场一直相信政府对其存在隐形担保。
短期内持有“两房”债券并无风险,但如何防范风险,保证我国外汇储备的稳健经营,是外储经营管理者和金融机构绕不过去的难题。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表示,当前即使想卖掉“两房”债券变现也难以找到足够多的“大买家”,或者以较好的价格卖出。因此,鉴于目前“两房”债券市场价格走高,相关机构或部门可以采取其他投资手段盘活“两房”债券资产,从而“变废为宝”。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