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2、持有至到期投资有三个明细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成本”明细科目仅反映债券的面值,“应计利息”明细科目在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时才用。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注意:交易费用计入“利息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具体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票面利率×面值)
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票面利率×面值)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
注意:
1.利息调整摊销金额一般是通过投资收益与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倒挤得到的。
2.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与面值计算的利息计入应计利息,在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时,不需要减去计入应计利息的金额。因为应计利息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明细科目,在持有期间不产生现金流量。
期末摊余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期末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债券面值 ×票面利率
(三)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② 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的分录怎么做谢谢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同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和出售上有不同的会计分录过程,对此,通过下面的文字来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会计处理过程。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的会计分录过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二、出售持有到期投资的会计分录过程: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的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此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利息调整"实际上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相应摊销。
③ 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时会计分录该怎么做
借: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累计的利息)
差额:
借或贷:投资收益
(3)出售持有至到期债券扩展阅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
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④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前出售的问题 受影响的到底是该项投资 还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上的所有余额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几项债券投资考虑几项,既然之前都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当然从一个整体考虑
2转换时按照转换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是出售了一部分导致剩余持有至到期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那么将剩余的部分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是在一定条件下没有出售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将满足条件的全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这里面说的是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两年内不得将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再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同时金融资产相互间可以重分类的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不得重分类
4需要设置
⑤ 持有至到期投资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怎么写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入账)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
--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记借也可能记贷)
当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时候。
可供出售是按照公允计量,这个时候成本金额的确定是按照原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剩余的比例=可供出售的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供出售账面价值的差额=可供出售公允价*剩余比例— 可供出售账面价值。
(5)出售持有至到期债券扩展阅读: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前处置的情况
企业将某项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后,可能会发生到期前将该金融资产予以处置或重分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表明企业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予以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
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⑥ 债券(包括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的期末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完全正确!!
⑦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上面你所提及到的三类资产均属于金融资产,除了他们之间的一些共性外,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持有的目的不同:
这是决定一项金融资产划定类型的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持有,随时准备转让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赚取差价的,所以此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限是最不确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差价的,而是净一定的资金投资后,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长期性的回报的,是要将金融资产(债券),持有至到期。这类资产的期限是固定的,回报是可以预见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类资产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种金融资产,持有并不是准备随时出售的,持有时间是相对较长的(一般是要超过一年的),但却又是不准备持有至到期或企业没有能力或意图要持有至到期的,这种资产的特定也是没有固定的期限与可预见的回报的。
确定这些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是管理层的决定范围!
2、对象是不同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对象工具则必须是债券。不可是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一致的)
3、核算的原则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是公允价值属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完全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以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相结合(债券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原则是历史成本属性,用实际利率摊余成本法。
4、初始确认核算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了(投资收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时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所取得的金融资产的成本中去了。
5、减值的计提与转回的方法与渠道是不同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存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者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但是二者的计提减值时的会计处理是有一定差别的,并且二者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均可以转回的,但还是要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因其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不同,而转回的渠道也是不同的。
上述三项金融资产的大体区别就是这些了,还有很多细小的区别,在学习中去慢慢掌握吧!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⑧ 为什么持有至到期证劵只针对债券
金融资产一般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从会计的计量方法角度,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该类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和企业债卷等各种债卷。持有的债卷一般都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目的不是赚取差价。都叫持有至到期了吗。所以只能是持有一定时间才到期的债卷,但国库券都是上市可以随时交易的,且有公开的价格。所以国库券一般都是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
⑨ 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及处置的分录怎么做
持有至到期投资有三个明细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成本”明细科目仅反映债券的面值,“应计利息”明细科目在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时才用。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注意:交易费用计入“利息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具体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票面利率×面值)
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票面利率×面值)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
注意:
1.利息调整摊销金额一般是通过投资收益与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倒挤得到的。
2.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与面值计算的利息计入应计利息,在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时,不需要减去计入应计利息的金额。因为应计利息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明细科目,在持有期间不产生现金流量。
期末摊余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期末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三)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⑩ 关于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分录问题 请将各科目对应数值计算过程解释一下 特别是利息调整和投资收益
2007.1.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300000
——利息调整17000
贷:银行存款317000
2007.12.31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32365.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34.3
2008.12.31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31994.6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