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设实际利率为r
初始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成本 100
贷:银行存款 99.4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利息调整0.54
(100+1.1126)/(1+7/12*r)=99.46
应付给卖家的利息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计利息。
如果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应计入“应收利息”
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怎么计算
不是账面价值的组成部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③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ABC公司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5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2)20×5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借:应收利息 30 000
贷:投资收益 30 000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利息 30 000
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为零,故不作账务处理。
(3)20×6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
借:应收利息 30 000
贷:投资收益 30 000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利息 30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由于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ABC公司应确认减值损失。
(4)2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转回: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1 000 000-发生的减值损失200 000)×3%=24 000(元)
借:应收利息 30 000
贷:投资收益 24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6 000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利息 30 000
减值损失转回前,该债券的摊余成本=1 000 000-200 000-6 000=79 4000(元)
2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950 000元
应转回的金额=950 000-794 000=156 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6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56 000
④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
利息调整账户实际上是对取得投资时该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票面价值的溢价或者折价额在持有期间进行合理的调整。
确认每期投资收益的时候是用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和应收利息(即票面利率*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希望对你有帮助,另外,兄弟你是得好好看书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块分录还叫多啊?他和交易性和持有至到期,分录一起多看几遍吧,不算难
⑤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后,如何确认实际利息
一、按新的账面价值来算这个利息的,实际利息就是票面利率来乘票面金额,名意利息就是摊余成本乘利率。
二、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后实际利息按如下方法计算:
1、当公允价值变动时,不需要调整摊余成本,还是按没有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时该怎么计算投资收益就怎么算;
2、当发生减值时,是以减值后的价值也可以说是摊余成本*原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这样产生的利息调整是因为按面值计算的应收利息和按减值后的价值*原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的差,该利息调整在后期处置该项投资时一并转出。
三、公允价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
四、公允价值下降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债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
一、日常核算科目
本科目应当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而言:
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原则: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构成其入账成本,并以公允价值口径进行后续计量。
2、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4、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
(6)债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一般会计分录:
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如果是股权投资则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买价-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企业在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⑦ 请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利息科目的疑问,谢谢!
本科目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
可供出售债券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你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属于可供出售金融的备抵二级科目,此利息要同可供出售债券的本金一同,才可核算,因为是一次性还本付息。。。
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
有以下几点区别:
1、持有目的不同
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是为了短期内获益,而要相对持有一段时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则是为了短期内获益。
2、持有时间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长一些,一般在一年以上;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在一年内。
3、初始投资时的费用确认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资本化,计入投资成本;而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4、持有期间计量不一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5、减值不一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进行减值;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投机性强,不进行减值。
(8)债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科目
1、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的过程中均以公允价值来计量,所以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则要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资产形式不同而计入科目不同。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的,交易费用可直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的,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照面值计量,所以交易费用应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要注意什么
第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计算摊余成本不考虑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但要考虑发生的减值损失;
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计算公允价值变动额是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比较,而不是用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比较。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可以理解成账面价值,只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外。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为股票时不存在摊余成本的问题),如果期末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不计提减值时,计算摊余成本时不考虑由于公允价值的暂时变动的影响;而当发生了减值,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时,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就应考虑在内,因为此时是相对较长时间内的减值问题,其对成本的影响应考虑在内,考虑的金额就是资产减值损失中核算的金额。
因此,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同时存在计算公允价值变动和摊余成本,就要分清楚,当计算公允价值变动额时是用此时点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而不是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比较;当计算摊余成本时,不考虑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