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何说中美利差无法制约中国债市
中美利差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能用来倒推中国国债收益率合理水平。2012年之前,中美利差均值为0%;2012年之后,中美利差均值1.2%,这实际上是中国债市收益率中枢不变、美债收益率由于量化宽松下台阶,导致的中美利差被动放大。
海清FICC频道再次重申:债券市场已经超调、配置价值凸显,而且监管冲击高峰已过,债券收益率将重回价值中枢,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重申“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
⑵ 求一篇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1,中国2008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就发生了偏差,对房地产业货币(信贷)过度宽松,埋下
了日后房地产过度投机的隐患!08年当时,刺激的太厉害了。现在,我国三率全动了,宽松的后果可怕啊。
2,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到0.25%的接近于零利率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于
去年8月和9月购买了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即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美国2009财年因实施刺激性政策而导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0.1%,本
财年略降至8.6%。总体看,美国大规模实施进一步刺激政策的空间很小。
3,区别:中国多发钱就涨价 美国滥发货币却不通胀
注意表现在美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均采取了包括大幅降息在内的宽松货币政策。然而,基于中美两国受危机影响、经济形势、金融体制等因素的不同,中美宽松货币政策在扩张动因、工具选择、扩张程度、政策传导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货币政策效果迥异。深入剖析中美宽松货币政策本质区别,对中央银行平衡经济恢复和管理通胀预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从中美两国中央银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退出时机、退出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最优退出战略。
我给你的参考资料里面讲的很详细。
⑶ 中美这种大国的货币如何流入市场
这问题问得好,别说利息了,就连坏账都是越来越大的,根本没有人想填。
因为模型导致坏账永续,你应该问,为什么这样经济体制还没崩溃的问题。
因为贵金属和外汇还有资产抵押物衍生出货币,货币存入银行变成存款准备金和贷款,贷款投入市场变成另一个人的货币,货币存银行再分出存款准备金和贷款,这样循环往复,就产生了叫做通货膨胀的东西,用于分摊货币发行和填平坏账。
而这个游戏还有变种那就是投资,投资又分成债务投资和资产投资,一个国家的债务换到另一个国家就变成了当地的货币,货币再分出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同样资产也一样,这叫金融衍生品。
从一级市场也就是股权,衍生出股票,股票持有并不占有该公司股权而是一种融资债券,股票又分出股票债券和股指期货,同样的投资会变成存款准备金和贷款。
这时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就出现了商品期货,还是同样的游戏。
这时会出现各种因为盲目投资的债务怎么办呢?就出现了资产债券,用从银行贷款买别人的债务,就是说拿债务买债务,有趣不?哈哈
⑷ 债券的市场比较
我国的债券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其规模、品种,还是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中美债券市场分析
1.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2.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
3.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4.投资者结构比较分析
美国国内债券投资者主要以银行、基金、个人、保险公司、国外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等为主,各类投资者持有债券比例比较平衡。而我国债券市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市场参与度数量虽然众多,但债券持有比例极不均等,外资机构参与度较低。
债券市场发展启示
1.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
从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与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中超过80%,我国还不到10%;债券余额,美国相当于GDP的二倍,我国也仅接近30%.因此积极扩大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发行主体的融资需要。诸如积极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扩大和引导发行企业债券;增加短期债券及短期回购品种;建立基准国债及衍生产品等。
2.完善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的流通性
从国外的经验看,做市商制度能够活跃证券交易,保证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这已被许多成熟证券市场广泛采用,在发达证券市场已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我国银行间市场虽然已经开始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但是批准成为做市商机构的均为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相近,对市场走势预期趋同,导致双边报价偏离市场价格较远、价差较大,难以对市场价格起到稳定作用,更何况其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意愿不强,导致这些双边报价商的市场份额存在下降的趋势,远没有发挥促进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时,必须采取核准制双边报价商资格,扩大双边报价商范围、允许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成为双边报价商,以解决双边报价商投资偏好趋同的问题。在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同时,在债券市场上推行经纪商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经纪商信息发达、灵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场需求信息,沟通债券买卖双方,提高成交效率。
流通性,鼓励了中小投资者介入债市,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机构投资者博弈的格局。
3.促进投资者结构合理化
中国债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机构和个人债券持有量很少。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参与柜台交易的成员,除商业银行外可以增加证券商成员;增加柜台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活跃柜台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也可广泛吸引其他广大的投资群体。
另外还可以逐渐引导社保基金、外资机构、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储蓄存款分流等资金进入债券市场。这些资金进入债市将有利于扩大债券市场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资者债券持有比例。通过多方面、大范围地促进投资者多元化,依靠国债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可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发现国债价的格功能,也可最终建立起一条稳定与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4.加快债券市场统一化建设步伐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分割问题解决已经显得迫不及待。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允许可流通国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转让,又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同时允许部分资信较好,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在两个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活动,以促进市场的流通性,发现债券市场价格,为全面统一所有债券市场作准备。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统一、面向所有金融机构及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的开放的,公开的市场以及一个品种多元化、流动性充分化和功能健全化的中国债券市场。
⑸ 中美货币调控的区别
最重大的区别就是美国采用货币价格为目标进行调控,而我国使用货币数量为主,货币价格为辅来进行调控。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广义货币数量之间的相关性会越来越差,以我国为例见下表(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
于是为了更好的实施货币政策,美国于1987年10月之后改为以联邦基金利率(也是美国同业拆借利率,以隔夜利率为主) 为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联邦基金利率,而金融机构对社会的贷款利率则由市场自主决定,联储不做干涉。
而我国主要是通过调控货币发行量来实现货币政策,如今年中央定的货币政策就是M2增长13%(当然前11个月没有一个月达到这个目标)。此外,我国央行还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来调节同业资金价格如(Shibor,质押式回购等)。我国对金融机构对社会的贷款存款利率有限制:基准利率和上下浮比例
题外话:
个人觉得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货币价格是优于货币数量的货币政策指标:
1>金融市场内部传导机制问题(如期限错配以及其它一些不规范操作)导致这些利率可能在超短期内可能无法真实反应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2>我国央行由于外汇占款需要被动向商业银行投放货币,而外汇占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波动性很强,很难有较为准确的预期并据此向市场注入或抽出合适数量的资金。所以个人强烈认为今年6月份的银行间流动性危机就是在央行以货币量调整利率的框架下,由于外汇占款波动以及传导机制问题远超央行预期的表现之一而导致央行货币失效所导致。
⑹ 中国持美国债券过多原因及看法。
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取代美国金融地位之前,买美国国债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美国国债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家债券,但在现代,尤其是近年来的国际金融运作中,常常被用作一种比货币更安全,方便的支付手段。
分以下三类
(U.S.) Treasury Bills 短期国库券 (U.S.) T-Bills
期限为13、26、或52周,多以折价方式拍售。最小购买金额为10 000美元,较大面额应为10 000美元的倍数。
(U.S.) Treasury Notes 中期国库票据(U.S.) T-Notes
期限为2,3,4,5,7,10年的附息证券。4年期的在1990年12月停止发行,7年期的在1993年4月停止发行。所有的国库票据都为固定利息,到期一次偿还。债券最小面值1000美元。若期限低于4年,则最低购买金额为5000美元。大额购买应为1000美元的倍数。(发行额占总额60%左右,为美国政府主力债券)
(U.S.) Treasury Bonds 长期国库债券(U.S.) T-Bonds
10年期以上的附息证券。所有证券都为固定利率,到期一次偿还。最小面值1000美元,大额购买应为1000美元的倍数。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属于强势货币,相对于其它比较小的经济体系中,美元还是比较安全和方便支付,兑换比较方便,像新诞生的欧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取代美元,所以,中国,日本等经济大国只有无奈地购买美国的国债,作为外汇储备的一种方法,当然,过多地持有美元也不是办法,适当增加黄金,原油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才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⑺ 中美贸易战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中美贸易战终因美国特朗普政府开打“第一炮”而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虽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直接影响,但资本市场与金融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美贸易战影响的是中国基本经济面,而基本经济面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支撑。显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依然将产生重大影响。
有可能对我国当前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带来影响。虽然美联储加息有可能引发我国央行做出相应反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中短期货币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以抑制过多的市场流动性,以提高人民币币值稳定或汇率稳定,防止国际热钱外流,从而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
然而,中美贸易战挑起之后,有可能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尤其会导致大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陷入经营困局,中国又有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这样会加大货币政策操作的波动性,进而对股市产生影响。
(7)中美债券市场的区别扩展阅读
另外外贸出口减少,对我国外向型企业会带来较大的打击。产品销售量减少,生产萎缩,盈利能力下降,贷款偿还能力亦跟着下降。
同时,我国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产业不在少数,如此则会引发连锁反映,对国内不少生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大量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稳定。
⑻ 美国与中国基金市场体制的比较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导火索,随之带来的则是社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基金作为一种在发达国家成熟、流行的筹资手段引起了中国驻外金融机构的注意。随着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和1998年3月中国首批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的设立,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序幕。到今天为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从无到有,市场的建立和改进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本文以中国和美国的基金市场为对象,简要的回顾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比美国基金市场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希望能由此看到我国基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对现存的问题提供参考的解决途径。 美国基金业的发展过程 投资基金始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按照基金市场的演进,美国基金产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940年以前、1940-1970年、1970年至今。这几个大的阶段与《投资公司法》和1970的《投资公司法》修正案相吻合。这三个阶段的两个转折点可以看作为封闭式基金为主导向开发式基金为主导的转变和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 (一)1940年以前是基金产业的初期,这段时期内投资公司规模小,行业特征不明显,各个投资公司之间差异性很大,一般都是基于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并不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分散的投资组合。这一阶段的基金组织形式以封闭式基金为绝对主流,同时这一阶段制定了《投资公司法》,为后来投资基金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二)1940-1970年间是基金的成长期,共同基金登台上场,基金资产规模和基金数量迅速增长,这一期间绝对多数基金为股票基金,但是也有少量的债券基金。 (三)1970年至今是基金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基金的品种丰富了起来,整个产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债券和收入基金加入了分流的行列。特别是1974年推出的新基金品种——货币市场基金MMFs,其产生是基金行业的一个重大创新。在199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在资产规模上一举取代了商业银行而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第一大金融中介,2005底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式基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8万 亿美元,开发式基金数目达到了56,863支。 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基金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类似于美国1940年前的情况。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985-1990年。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与海外机构合作推出面向海外投资者的“中国投资基金”。海外中国基金的引入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中国国内基金业的发展。 (二)1991-1997年。1991年10月我国最初的一批老基金“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宣告成立开始。这一时期大部分基金是由地方银行和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这一时期基金发展十分火热,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规范和法律约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三)1997年末至2003年末。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基金业从此进入了一个规范化发展时期。1998年3月基金金泰、开元的发行,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步。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但问题也同时暴露出来,2002年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表现比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还要弱一些,封闭式基金再现大幅折价现象。 (四)2003年末至今。2003年10月28日,《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末三只货币市场基金在我国登台亮相,在随后的几年内又陆续推出了多个基金品种创新,如避险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近一段时间,ETF产品日益得到基金管理公司的青睐。目前已经运作的ETF产品包括上证50ETF、深证100ETF、上证180ETF等。 中美基金业发展比较 国际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显示(在这里具体反映为美国基金的发展过程)投资基金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从以封闭式投资基金为主到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制度变迁过程。到目前为止,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基金主要形式为开放式。从我国基金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我们也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但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基金业的特殊之处,以及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具体问题。 我国采取的基金组织形态是契约制,美国的基金主要实行的是公司制,以共同基金为典型代表。契约型基金体现的是信托关系;公司型基金体现的是委托代理关系。信托关系与委托关系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因此从委托人的地位来看,公司型基金的股东与契约型基金的信托人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公司型基金股东对基金公司有最终控制权,能对基金重大事项做出决策,享受公司法中股东的地位而契约性基金的信托人几乎没有控制权,不参与基金的实际运作,享受信托法中的信托人的地位。 我国基金业发展制度模式到现在为止是政府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美国基金业是市场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前,中国基金业呈现出自主性的模式,快速扩张的市场需求使得整个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 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产生了许多问题,因而政府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我国的问题在于过分依赖于政府管制,政府管制又集中于行政审批;过分依赖于准入管制,而对行为管制和信息披露管制严重不足;政府管制介入过深,使得市场中介组织难以发展,行业自律组织难以发挥作用。证监会在一定程度上担当的是“救火员”的角色,而不是主动的监督。 我国基金业和美国基金业在法律监管体系上的差异。只有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才能为基金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美国早在1940年基金的成长期之前就颁布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与以往等法律法规组成了一个严密而完备的基金法律体系,并依法成立美 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家投资公司委员会对美国基金业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为美国共同基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法律基础。相比起来,我国基金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起来之前就发展起来了,这就给基金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事实上也出现了类似于“基金黑幕”之类的重大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已经构建起了基金监管的主体框架,但是内容上依然淡薄。 通过以上中美基金业发展的对比可以看到,只有建立市场化的基金治理结构,才具备从基金治理结构的角度来对投资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讲包括解决基金治理结构市场的问题,让政府从对基金行业行政管理的角色转变为政府管制,从宏观上对证券市场进行方向上的指导;建立起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为我国开发式基金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把目光投向公司型基金。面对失效的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尴尬的第三方治理,可以考虑引进公司型基金来解决这些问题。2007年的2月份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职责分工协作指引》正式明确了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角色的回归,在此之前也阶段性的出台过一系列以市场化为原则调整基金行业管制措施,例如扩大行业准入范围,实施“好人举手”制度,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外资。可以看到中国政府管理层正在一步步把权力还给市场,希望通过切实地落实这些政策来为我国基金产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
⑼ 为什么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有很多原因,主要是这些:
1,买的前提是有卖的,美国每年都需要发行大量的债券供其它国家购买,所以说美国人都是花世界上其它国家的钱在消费,这也是被其特有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导致的。简单来说,其它国家发行的债券不多,数量上难以和美国抗衡,所以中国持有美国债券最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2,在美国投资的风险较低,毕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美国的经济都在领导者全世界,即便经历了这次金融风暴,很多国家依然迷信美国的经济发展前景,美元也是比较低风险的投资。另外就是前面说到的,美国的债券发行量不但多,品种也是最多的,比如之前的次贷,这样的投资市场在很多国家都没有,唯独美国有大量的次贷需求,而这个钱当然不是美国自己的,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也因此让中国损失了上千亿。
3,购买美国国债,这种投资的风险在所有的债权种类中是最低的,但还是有的赚,所以中国在有闲钱投资的情况下,买美国债券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手段。
4,可能是为了在中美外交中得到更大的发言权,毕竟在手中握有大量美国债券时,一旦全部抛售,美国经济必然受到打击。当然,日本也有大量美国债券,所以这样的威胁到底有多管用,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没人尝试过。
我觉得就是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