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债券投资 > 债券打破刚性兑付

债券打破刚性兑付

发布时间:2021-03-09 10:00:36

1. 打破刚性兑付的意义是什么,利好投资者还是机构

这个问题是个辩证的问题,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打破刚性对付有利于降低社会总得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投资者而言可能短时间不利,但是对长久投资环境而言更加合理…

2. 资管业务为何要打破刚性兑付

金融机构不得承诺资管业务保本保收益。

除金融机构外,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也十分活跃。为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意见》明确,资管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针对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情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通过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规范清理。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承诺或进行刚性兑付的,依法从重处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 如何打破刚性兑付

深受海内外关注的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也化险为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信托业最严重的一次单项兑付危机。虽然初步结局有惊无险,整个事件的警示意义却十分显著,表明影子银行刚性兑付蕴藏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危机正在逼近。
中诚信托在三年前发出的诚至金开1号信托产品,存续三年,筹资30.3亿元,预期收益率10%,至今年2月1日存续期满。中介机构也收取了较高的中介费用。不过,此项目的收益基础,以信托发行时的高煤价保持不变为前提,而近年来煤价出现了周期性下滑。项目融资方山西振富集团,更在早年卷入非法集资,去年即陷入系列债务纠纷,实际控制人王彦平去年5月已因此被捕,案件涉资利滚利之后已高达70亿元。
此外,当初这一项目最令人看好之处,就是振富集团据称有可能通过关系,搞定吕梁地区的白家峁煤矿。这个优质焦煤矿山,当年估值在70亿元,如今仍值30亿元。不过,直到去年底,此事仍只是振富集团一厢情愿,并未获得山西省政府同意。早年曾发生过血案的白家峁煤矿利益纠葛十分复杂,矿权至今属于村办集体企业(参见本刊第4期封面报道《非刚性兑付》)。
有此背景,则振富集团矿业危机爆发实属必然。依法办事,让市场做决定,发行人、委托人和投资人理应承担投资失误的严重后果,发行人和委托人的责任尤其重大。不过,就在最后一刻,此信托项目再次以刚性兑付承诺而告“解决”,中诚信托与投资者达成协议,承诺如期兑付所有本金和大部分利息。
至于其解决方式,又是“以时间换空间”——该项目的发起人中国工商银行和委托人中诚信托寻找第三方接盘,把信托资产卖给资产管理公司等国企。这种做法,与2013年以来十多起规模相对较小的信托兑付危机的解决方案无异,正是多年来“政府背书+风险后移”传统思路的继续。
近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屡次强调打破刚性兑付、理顺风险定价机制,有意强化“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化意识。市场舆论对此也相当认同。故中诚信托风波发生后,业内也曾预计,此事可能成为首次允许自然违约的断腕之举。但是,真实的考验来临之时,监管者徘徊于监管责任和“社会稳定”等诸多选项,仍未能破釜沉舟;涉事其中的工行、中诚信托和地方政府,更无意坦然面对风险、承担后果。主事各方联手,再次制造了皆大欢喜的假象,融资企业的真实风险水平仍无从测知,投资者获得了本无可能收获的几乎全部预期收益,道德风险重新蔓延开来。
“大而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的结局反复出现,虽有其必然性,也不能不使人深以为忧。对此次中诚信托风波,相关方均应反思教训、严肃问责、一查到底。在金融机构一方,中诚信托和工商银行均为业内翘楚。但是,在这一矿产信托的履职管理环节中,两机构虽然收取了高额中介费,却在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投后管理、信息披露等诸多环节均有明显失职。其中,中诚信托作为委托人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但以银信合作每由强势银行主导的惯例,工行虽仅以项目发起人、代销行和资金托管行身份出现,仍无法撇清自身重大责任。
此次风波阶段性平息,金融和制度成本都极为高昂。特别是地方政府涉身其中,承诺将把白家峁煤矿批给相关项目,为项目延续、第三者接盘提供了关键条件,有形之手的作用何其显著。显然,在涉及房地产、矿产等事项的金融风险事件中,由于交易不透明、有法不循相当普遍,地方政府的权力操作空间很大。地方领导人对于“地方金融信用”的考量,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的明暗交易,在金融博弈中均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监管部门如有意直面局部风险,打破刚性兑付僵局,让市场实现风险定价,则应以切实措施切断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的链条。
近年来,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信托理财为主的影子银行不断扩张,有海外机构估测其总规模约为40万亿元。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2014年金融违约事件将不可避免。金融系统的存量风险如何化解,成为摆在监管者和利益相关方面前的紧迫任务。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究竟坏账几何,单个项目的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如何,依然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评估,缺乏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若不能打破刚性兑付,有效切割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相关各方绑架政府,继续抱薪救火,则等于所有的影子银行都以政府和国有大银行持续背书,风险将越来越大。
解决这些严峻问题需要专业素养,更需要责任担当。国办2013年底的“107号文”试图解决影子银行的问题,但对于存量风险化解,仍需更明确的方案。中央政府应该提出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原则和系统办法,对监管部门加强问责与赋权,才能防止蚁穴继起,危及千里之堤。这既是金融治理的当务之急,也关乎金融改革的长久之计。

4. 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不承诺保本保收益吗

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人认为,监管层首次提出要求全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意味着包括银行表外理财在内的全部资管产品将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而当下银行理财净值型占比尚未达到10%,该规定影响深远。

5. 打破刚性兑付下,银行理财该怎么玩

我觉得题主要有个观念:打破刚兑不代表就会亏损或者损失本金。
截止目前银行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仍是最安全理财渠道,拥有大量风控人员、成熟风控体系和作业经验、高素质从业人员,这是一般投资机构不具备的。
当然,打破刚兑后,一般投资者在挑选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更加注重产品选择,仔细阅读产品说明说,知道自己买的钱被投向何处,如果被拿去购买货币基金或者债券,风险自然小。
如果大部分钱被拿去买股票,自然有亏损风险。
总之,风险与收益相伴,提高自己才是根本。

6. 为什么监管一定要打破刚性兑付求大神解答, 急急急

意思就是无论发生什么,资管机构都要分配本金和利息,给你兜底,这是十几年来业内默认的潜规则,本质上是完全不合理!刚兑的存在扭曲了市场的资金价格,抬高了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整个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因此受到影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做下测算,比如三思投顾app都可以。

7. 资管市场将如何打破刚性兑付

据报道,在征求意见稿发布5个多月后,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将打破刚性兑付,促进提升银行理财质量。

分析人士表示,长期来看,随着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和金融服务的精细化,以及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资管行业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只是要经历目前的调整期。

文章来源:央广网

8. 为什么所有理财都要打破刚性兑付

从“法”的角度说,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其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合同双方是委托与被委托的法律关系,这就决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如果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对资产管理业务作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那么,这笔业务的性质以及合同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从理财变成了存款。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是一种典型的监管套利,就不能再按照表外理财业务来认定,而应遵循存款业务的规则,包括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等。
从“理”的角度说,打破刚性兑付的原因在于它会扰乱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抬高无风险利率。资产管理业务处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外,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常常脱离监管视线,而刚性兑付却使金融机构背负了偿付义务,从而为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此外,金融业的基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在刚性兑付条件下,那些高收益的产品由于保本承诺,同样达到低风险,这就使收益与风险出现背离,抬高无风险收益率,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减少了实业发展的资金可获得性。
从“情”的角度说,主要是指情感、情绪这样一些因素。对消费者来说,刚性兑付看似“有利”,约定的收益如果不能兑付,则意味着损失,这些因素可能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的阻力。要让打破刚性兑付真正落实、避免“执行难”,就需要让广大金融消费者心理上接受打破刚性兑付的事实,即使因此带来利益损失,也依然能“情绪稳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9. 国债是刚性兑付吗

首先和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刚性兑付,所谓刚兑,就是说你购买的金融产品到期之后,无论这笔资金投向的是什么项目,是赚钱还是亏钱了,发行机构都必须按照约定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收益率有高有低,甚至有的是亏损的怎么办,那就只能金融机构预估一个大概的总体收益率,然后给予所有投资人一个固定的收益了。但是这种刚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这项金融投资给变成了“高收益、零风险”,除非这个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否则本息是肯定可以拿到的,投资者无需任何操心。

看起来是好事啊,而且是保护投资者收益的好事,对投资者是一个有利的条款,但是金融这个领域有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很多人所认知到的东西,和真正的事实,是恰好相反的。

真正的事实是,刚兑是严重不利于普通投资者的,因为他蒙蔽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诱导投资者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判断,从而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无风险利率

这个社会,是有自己的无风险利率的,通常来说,我们把短期国债收益等同于无风险利率,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无风险利率是要比国债收益还要略低一点的。

因为国债代表国家债务,只要国家不破产,国债就一定会被兑付,但是只要国家不存在了,国债自然也无从谈起了,北洋政府不可能承认清政府的国债,国民政府不可能承认北洋政府的国债,新中国也不可能承认国民政府的国债,所以国债是有损失全部本金的可能性的,只不过概率很低很低,风险溢价微乎其微,但是这个收益=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的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假设短期国债收益就是社会无风险利率,我国目前的短期国债收益率是3-4%,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无风险收益率,超过这个收益率的,都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存在。

很多吃瓜群众表示不相信,有人说我买的银行理财是5-6%的收益率,银行做担保,这还能有问题?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应该是5-6%。有人说我买的是某P2P,8~10%收益率,XXX做靠山,背景硬,不会有什么问题,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至少是8%吧,因为他也是刚兑啊,找了各种大公司做担保,能有什么风险。

这就是刚兑的危害之处,他迷惑了投资人的眼睛,让部分群众认为国债、银行理财、P2P、民间借贷的风险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刚性兑付,但是其实,他们的风险是天壤之别。对理性投资者而言,在刚兑的背景下,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则越划算,结果导致高风险产品非理性增长,推升了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最后酿成大祸。

与债券打破刚性兑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