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年化收益率百分之10,20甚至30的理財產品是騙局嗎
目前理財產品收益一般在10%以內,收益過大,請注意風險,謹慎購買。
❷ 600億理財產品騙局曝光多少人被捕
自2015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雲又在互聯網上開設「善林財富」、「善林寶」、「幸福錢庄」、「廣群金融」等線上理財平台,對外大肆銷售非法理財產品,涉案金額600餘億元。
4月24日晚間,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發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雲等8人今被批捕》。
善林金融微信公眾號歷史文章分為善林動態、行業聚焦、國際形勢、正能量類(雞湯文)等多個類型,而在4月11日,也就是在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自首後,該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類型就變為正能量類「雞湯文」一種。
善林金融官方認證的微信公眾號目前依然每日更新,而內容都是類似的「雞湯文」。
錢砸進去了。能不抱希望嗎?
消息來自網易。
❸ 常見的高收益網上理財產品騙局都有哪些
典型的高收益網上理財產品騙局之一,是騙子們打著理財的旗號,給出很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但是自己卻只有一個空殼網站,連第三方在線支付都沒有。
典型的高收益網上理財產品騙局之二,是稍微高級一點的分紅騙局。在分紅騙局裡,騙子用的手法比較成熟。先是偽造出一個以假亂真的理財投資平台,然後吸引投資者們投資。
典型的高收益網上理財產品騙局之三,是針對老人的騙局。騙子一般會通過各種方式騙取老人的信任,然後又以老人不會進行網上投資為由,幫助老人進行操作,從而騙取錢財。面對這種騙局,只能告訴老人遇到所謂投資的時候先通知年輕一輩。
❹ 現在理財騙局套路太深 遇到這幾種情況要警惕
首先需要明確自身理財需求,只有知道自己的投資目的、風險偏好、投資預期才能更好的明確理財需求。
其次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特點比如投資時機、獲利方式、影響因素等。這樣才能根據個人需求及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最重要要選擇可靠的理財平台,謹防上當受騙。
推薦可以了解下農行的理財業務,農行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理財方式。並且目前已經可以通過個人網銀、掌上銀行操作理財業務,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管理資金。
五萬元以下的資金,推薦辦理農行儲蓄方式的理財,比如:定期存款、定活兩便、通知存款等。詳情可點擊鏈接:存款介紹。網頁鏈接
或者可以考慮下農行的貴金屬業務,比如存金通。
存金通業務指客戶通過我行借記卡開立貴金屬賬戶,按照我行實時貴金屬報價購買「傳世之寶」貴金屬投資產品,購買數量實時計入客戶貴金屬賬戶。投資黃金,也是使資產得以保值的一種方式。詳情可點擊鏈接:貴金屬業務介紹網頁鏈接
若是金額在五萬元以上,那麼又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購買農行的理財產品。一般保本保收益的理財風險較低,可看下本利豐系列。若是想要收益略高,可看下安心得利。或者最近比較受歡迎的「周四我最賺」。
或者直接簽約自動理財業務,自動理財是指客戶通過與銀行的一次性簽約,系統按照約定周期和扣款規則對我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實現定期申購的功能。
更多理財業務介紹可點擊鏈接:網頁鏈接
❺ 通常都有些什麼辦法識破「理財產品」的騙局
通常「理財產品」的騙局都是披著高收益的皮,而且常常有巨額交易。之回前深圳有家村鎮銀答行,叫寶生村鎮銀行吧,攔住了一個要開通大額轉賬支付功能的阿姨。她說自己買了個超高收益的產品,但是職員後來問著問著就發現是假的了,就跟她講她被騙了。
其實我們自己時刻保持高度的防騙意識,不隨意聽信任何非正規第三方渠道就對了,哪怕是信得過的親友介紹的「暴利理財」,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對於看不清底層實體資產或搞不通投資邏輯的就最好不要接觸了,更不能盲目跟風貪圖高利。如果需要貸款、理財等,都應該找正規的金融機構,不要輕信所謂的「股東背景」、「政府兜底」,或什麼「牌照資質」,這些都是騙人的幌子。
❻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的騙局是怎麼會事
理財產品的風險主要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不專可抗力風險和道德風屬險。任何理財產品收益與風險都是對等的,若預期收益率是同期限存款利率兩倍以上,那麼風險自然也不會小。因此,投資者在購買前得給自身做個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再購買。
通過這個招商銀行理財產品的騙局,我們不但要了解產品風險關鍵是要高清楚產品的投向。而且投資人只要掌握一個技巧也能避免如上這樣的被動局面。投資人只需要盯住該金融產品的管理人,如果是銀行自己的產品,管理人就是銀行,而第三種情況的產品管理人就不一定是銀行,往往是某公司。不管怎麼說,銀行理財的這些坑不得不防,細心一點總是好的。
❼ 理財產品是龐氏騙局嗎求解
那麼,判斷理財產品是否是龐氏騙局最關鍵的因素是第二個特徵,即借款方的償債能力。筆者認為,違約風險尚處可控階段。目前理財產品的通暢回報率為4-5%之間。考慮到實際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25%左右,再加上高額存款准備金比率意味著銀行對中央銀行的隱性補貼(存款准備金只支付1.6%左右的利率),實際一年期存款對銀行的成本大約為3.7%左右。因此,理財產品與存款之間的回報率相差並不大。尤其如果產品投資於貨幣市場的話,通常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都較低。
當然,市場擔心更多的是那些被用來支持地方政府項目或房地產企業的理財產品。通常地方政府或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可達到15-17%左右,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都較高。但是,無論是地方政府或房地產企業,形成大面積系統性違約風險的可能性都很低。
對於地方政府借款而言,由於今年土地出讓收入和銀行信貸縮緊,地方政府普遍面臨財政難的問題。無論是理財產品,還是信託貸款和城投債,都是地方政府尋找替代資金源的結果。如同2009-10年累計的大量平台貸款,決定這些貸款質量的並非這些資金直接支持的項目的現金流和回報率,而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整體財政狀況。整體而言,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仍然整體比較健康,所持資產遠遠超出負債。
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期雖然已經過去,而且樓市調控的基調在可預期的未來內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動。但是,隨著經濟的復甦和市場預期的逐漸穩定,從今年三季度起樓市開始觸底回穩。這一態勢預計在明年會持續下去。總之,房地產市場最困難的時間已經過去,大規模的違約的可能性也不大。
實際上,理財產品目前可能面臨最大的風險是操作風險或法律風險。以市場上日益流行的非保本浮動收益性產品為例(如以上提及的中鼎財富產品),盡管在合同上通常著明本金和利息均不受代銷銀行的保護,但是在實際中,這類產品屢屢被超購,投資者通常預期政府會介入,政府或銀行會對違約提供某種形式的擔保。因此,高利率成為了一個無風險套取暴利的好機會。
隨著問題的積聚,監管部門很可能在明年會實行更嚴格的制度來規范理財產品市場。筆者認為,2009-10年銀監會對於銀信合作的調控可能會成為一個權宜之計的藍本。也就是說,鑒於社會的壓力(看看香港的迷你債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監管當局很可能在2013年會加強對理財產品的監管,並讓銀行在銷售的產品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意味著銀行可能要被迫將很多理財產品移回表內,付出更高的監管成本。同時,這也意味著市場上的道德風險和投資者的教育將再一次被縱容,理財產品或其它影子銀行融資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會以新的形式持續存在下去。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❽ 有人說理財產品每年投資一萬三千元每月獲利兩千元是否騙局
我給你算算,每年投資13000,每月回報2000,一年是24000,回報率接近200%,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率是30%,世界都知道了他,你要是200%,可以讓後人都記住你。不用再多說了,這么高的回報率,他是比爾蓋茨巴菲特的組合體?
❾ 大額理財產品有哪些騙局
收益明顯高的理財基本都是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