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攤余成本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一般情況下,攤余成本等於其賬面價值,但也有兩種特殊情況:
(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若僅僅是公允價值的暫時性下跌,那麼計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時,不需要考慮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的金額,此時攤余成本不等於賬面價值。
(2)貸款。已經計提損失准備的貸款,攤余成本也不等於賬面價值,因為其攤余成本要加上應收未收的利息。
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當日的公允價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初攤余成本就是求應收本金和應收利息的現值
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根據「新准則」第三十二條和三十三條,對於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及貸款和應收賬款、滿足三十三條規定的金融負債後續計量採用實際利息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攤余成本的公式為: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減值損失(或無法收回的金額)。實際利息率的公式為:實際利率=將未來合同現金流量折現成初始確認金額的利率。
② 攤余成本怎麼計算
一、攤余成本是指: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二、攤余成本演算法: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三、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在收到債券利息的帳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③ 請問什麼是攤余成本法
攤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對象以買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並考內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容折價,在其剩餘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例如:可能當時基金經理在市場上以90元錢折價買入一個票面價值為100元的債券,這當中便獲得了10元的收益,如果該債券是30天到期的話,那麼就將10元除以30天,將收益攤銷到每一天中。
④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一定保本嗎
不一定保本。根據新金融准則,非保本理財產品,只為了收利息,可以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報表可列示在其他流動資產科目核算。
⑤ 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什麼意思
1、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金融資產期末計量使用攤余成本法。
2、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3、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金融資產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使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的,這是一個計量方式,期末攤余成本是其的賬面價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的,攤余成本只是用來算債券的實際利息收入的。
⑥ 攤余成本怎樣計算
一、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二、演算法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三、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在收到債券利息的帳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⑦ 實際利率法攤余成本的理解
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可按超過債券的面值發行,收到的金額高於票面價值總額,就是溢價發行;相反就是折價發行。
關於應付債券的「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的確定額,實際上就是發行時實際收到的金額與其發行的債券的票面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溢價發行時,這一差額應計入「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的貸方;折價發行時,這一差額就在「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借方。
攤余成本就是企業實際收到的金額通過各期的調整(利息調整)後的余額。這一餘額又會作為下一期調整的基數,再次進行調整。一直將企業溢價或折價(實際上是多收或是少收的金額)而記入「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金額,調整完。到最後一期調整後則是攤余成本等於債券的面值。即「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余額為O。那麼,溢價時,攤余成本=實際收到金額-每期的調整數,將成本為下一期的攤余成本。以此類攤。折價時,攤余成本=實際收到金額+每期的調整數,將成本為下一期的攤余成本。以此類攤。(第一期的攤余成本就等於發行時收到的實際金額)
每期的調整數(每期「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發生額)的確定:就是票面面值×票面利率與攤余成本×實際利率之間的差額。
具體的會計處理:
應按照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利息費用,借記「在建工程」、「製造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貸記「應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由於發行債券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種方式,所以為籌集發生的費用,就應記入「財務費用」。如果是為了某項特定事項而發行的專項債券,則應記入工程成本或相關費用中。如企業為建造廠房,而發行的債券,記入「在建工程」科目;為生產產品的,記入「製造費用」等科目。
⑧ 成本法與攤余成本法的區別在哪裡
1、成本法是當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經營活動無影響能力時採用的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方法,即投資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戶,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賬後,始終保持原資金額,不隨被投資公司的營業結果發生增減變動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成本法(costapproach)是房地產估價方法之一,指求取估價對象在估價時點的重置價格或重建價格,扣除折舊,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的方法。
成本法的會計處理比較簡單,但投資公司無法在賬面上反映其在被投資公司股東權益中所佔份額,因此成本法只適用於投資公司在被投資公司權益中所佔份額不足以適用對被投資公司經營決策、理賬決策等施加重大影響的情況。
2、攤余成本法則是在買入成本法基礎上考慮了買入時候的溢價或者折價,在持有期間進行攤銷,「相比」成本法更加公允一點,但使用攤余成本的前提是購買的債券要持有至到期,因為攤余成本是把買入的溢價或者折價在持有期間攤銷掉。
⑨ 我買了十萬元的理財產品份額是怎麼算出來的
要看買的是什麼理財產品,比如貨幣型的理財產品,或一些中短期定期理財產品(非版凈值化之前的產品權),一般採用的是攤余成本法,凈值永遠保持1元不變,10萬元就是10萬份額。
例如余額寶對接的就是貨幣基金,採用的就是攤余成本法——忽略信用風險,假設持有到期,將未到期的收益在當下平分掉,那麼它就是當日萬份收益。
如果買的是凈值型理財產品,那麼份額是多少取決於凈值是多少,而凈值取決於買入時的公允價值(市場當日價格)。比如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為股票,那麼其凈值就隨股價的變動而變動。
假設該理財產品投資一隻股票,該產品建倉時股價為10元,買入1億股,即理財產品資產為10億,將這10億元分為10億份,凈值就是1元——若此時買入該理財產品,10萬元就是10萬份額。
再假設目前股價從10元漲到11元,那麼理財產品總資產就有11億,將11億分成原來的10億份,凈值就是1.1元——若此時買入該理財產品,10萬元就只能獲得10萬/1.1=90909.09份。
當然,理財產品是分散投資的,不可能只買一隻股票,但理財產品公允價值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因此,份額是怎麼算的取決於凈值是多少,而凈值取決於買入時的公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