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組織章程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基金會的名稱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第二條 基金會屬於公募基金會。基金會面向公眾募捐的地域范圍是境內外。
第三條 基金會的宗旨是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學決策,服務中國發展。
第四條 基金會的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肆仟萬元,來源於境內外企業、機構及個人的捐贈和贊助;本金存款的利息收入;購買債券和企業股票的收益;其他合法收入。
第五條 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是民政部,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第六條 基金會的住所是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東大街8號。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七條 基金會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是:(一)支持政策咨詢和學術研究活動;(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三)組織人員培訓;(四)獎勵在政策咨詢和學術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五)資助符合基金會宗旨的其他社會公益活動。
第三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
第八條 本基金會由15至25名理事組成理事會。本基金會理事每屆任期為5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第九條 認同基金會宗旨,熱心公益事業,支持政策咨詢和學術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企業家、對基金會有重要貢獻的人士方可當選為理事。
第十條 理事的產生和罷免:
(一)第一屆理事由業務主管單位、主要捐贈人、發起人分別提名並共同協商確定;
(二)理事會換屆改選時,由業務主管單位、理事會、主要捐贈人共同提名候選人並組織換屆領導小組,組織全部候選人共同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
(三)罷免、增補理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四)理事的選舉和罷免結果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第十一條 理事的權利和義務:
(一)基金會理事會的選舉、被選舉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基金會舉辦的活動;
(三)對本基金會工作的批評、監督和建議權;
(四)遵守本基金會章程,維護本基金會的合法權益;
(五)對表決後的理事會決議承擔責任;
(六)支持和幫助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各項工作。
第十二條 基金會的決策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決定重大業務活動計劃,包括資金募集、管理和使用計劃;
(四)年度收支預算及決算審定;
(五)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七)決定由秘書長提名的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聽取、審議秘書長的工作報告,檢查秘書長的工作;
(九)決定基金會的分立、合並或終止;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三條 理事會每年召開2次會議。理事會會議由理事長負責召集和主持。有三分之一理事提議,必須召開理事會會議;如理事長不能召集,提議理事可推選召集人;召開理事會會議,理事長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體理事、監事。
第十四條 理事會會議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理事會決議須經出席理事過半數通過方為有效;下列重要事項的決議,須經出席會議的理事表決,三分之二以上理事通過方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選舉或者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章程規定的重大募捐、投資活動;
(四)基金會的分立、合並;
第十五條 理事會會議應當製作會議記錄。形成決議的,應當當場製作會議紀要,並由出席理事審閱、簽名。理事會決議違反法律、法規或章程規定,致使基金會遭受損失的,參與決議的理事應當承擔責任。但經證明在表決時反對並記載於會議記錄的,該理事可免除責任。
第十六條 基金會設監事2名。監事任期與理事任期相同,期滿可以連任。
第十七條 理事、理事的近親屬和基金會財會人員不得任監事。
第十八條 監事的產生和罷免:
(一)監事由主要捐贈人、業務主管單位分別選派;
(二)登記管理機關根據工作需要選派;
(三)監事的變更依照其產生程序。
第十九條 監事的權利和義務:監事依照章程規定的程序檢查基金會財務和會計資料,監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況;監事列席理事會會議,有權向理事會提出質詢和建議,並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以及稅務、會計主管部門反映情況;監事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基金會章程,忠實履行職責。
第二十條 在基金會領取報酬的理事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監事和未在基金會擔任專職工作的理事不得從基金會獲取報酬。
第二十一條 基金會理事遇有個人利益與基金會利益關聯時,不得參與相關事宜的決策;基金會理事、監事及其近親屬不得與基金會有任何交易行為。
第二十二條 理事會設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從理事中選舉產生。
第二十三條 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基金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二)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三)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擔任基金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一)屬於現職國家工作人員的;
(二)因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執行完畢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正在執行期間或者曾經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
(四)曾在因違法被撤銷登記的基金會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或者秘書長,且對該基金會的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基金會被撤銷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條 基金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每屆任期5年,連任不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超屆連任的,須經理事會特殊程序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 理事長為基金會法定代表人。基金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基金會法定代表人應當由中國內地居民擔任。基金會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間,基金會發生違反《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本章程的行為,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相關責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職,導致基金會發生違法行為或基金會財產損失的,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個人責任。
第二十七條 基金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會議;
(二)檢查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代表基金會簽署重要文件;
(四)提議秘書長人選,由理事會選舉;
(五)批准重要項目計劃。第二十八條 副理事長、秘書長在理事長領導下開展工作。
副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協助理事長檢查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二)受理事長委託,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會議;
(三)經理事長授權,代表基金會簽署重要文件。
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理事會決議;
(二)擬訂資金的籌集、投資管理和使用計劃;
(三)擬訂基金會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報理事會審批;
(四)提議聘任或解聘副秘書長,由理事會決定;
(五)提議內部機構設置,報理事會決定;
(六)提議聘任或解聘各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報理事會批准;
(七)決定各機構專職工作人員聘用;
(八)章程和理事會賦予的其他職權。
第二十九條 基金會可聘請關心和支持基金會工作的知名人士擔任顧問。
第三十條 基金會設立學術委員會,負責基金會有關活動的學術指導、論證與鑒定。學術委員會為非常設機構。學術委員會委員為兼職人員。
第三十一條 基金會設立資產管理和薪酬委員會,負責資產管理決策和基金會工作人員的薪酬制度。第
三十二條 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其工資、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 財產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三條 基金會為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的收入來源於:
(一)組織募捐的收入;
(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機構和組織的自願捐贈;
(三)投資收益;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四條 基金會組織募捐、接受捐贈,得遵守法律法規,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第三十五條 基金會組織募捐時,向社會公布募得資金後擬開展的公益活動和資金的詳細使用計劃。重大募捐活動報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備案。基金會組織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攤派及變相攤派。
第三十六條 基金會的財產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挪用。
第三十七條 基金會根據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使用財產;捐贈協議明確了具體使用方式的捐贈,根據捐贈協議的約定使用。接受捐贈的物資無法用於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用途時,基金會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用於捐贈目的。
第三十八條 基金會財產主要用於:
(一)資助有關的研究課題、人員培訓、學術研討與交流活動;
(二)獎勵政策咨詢和學術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
(三)資助符合基金會宗旨的其他社會公益活動;
第三十九條 基金會的重大募捐、投資活動是指:
(一)面向社會公眾的募捐;
(二)委託資產管理;
(三)其他符合理事會決議的投資活動;
第四十條 基金會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一條 基金會每年用於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總收入的70%;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第四十二條 基金會開展公益資助項目時,向社會公開所開展的公益資助項目種類以及申請、評審程序。
第四十三條 捐贈人有權向基金會查詢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於捐贈人的查詢,基金會應當及時如實答復。基金會違反捐贈協議使用捐贈財產的,捐贈人有權要求基金會遵守捐贈協議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捐贈行為、解除捐贈協議。
第四十四條 基金會可以與受助人簽訂協議,約定資助方式、資助數額以及資金用途和使用方式。基金會有權對資助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受助人未按協議約定使用資助或者有其他違反協議情形的,基金會有權解除資助協議。
第四十五條 基金會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基金會接受稅務、會計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稅務監督和會計監督。
第四十六條 基金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出納。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十七條 基金會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業務及會計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會對下列事項進行審定:
(一)上年度業務報告及經費收支決算;
(二)本年度業務計劃及經費收支預算;
(三)財產清冊,包括當年度捐贈者名冊及有關資料。
第四十八條 基金會進行年檢、換屆、更換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應當進行財務審計。
第四十九條 基金會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年度檢查。
第五十條 基金會通過登記管理機關的年度檢查後,將年度工作報告在登記管理機關指定的媒體上公布,接受社會公眾的查詢、監督。
第五章 終止和剩餘財產處理
第五十一條 本基金會有以下情形之一,應當終止:
(一)無法按照章程規定的宗旨繼續從事公益活動的;
(二)基金會發生分立、合並的;
第五十二條 基金會終止,應在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十五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十五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銷登記。
第五十三條 基金會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基金會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在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五十四條 基金會注銷後的剩餘財產,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通過以下方式用於公益目的:
(一)捐贈國家政策研究機構;
(二)捐贈國家重點政策研究項目。無法按照上述方式處理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組織捐贈給與基金會性質、宗旨相同的社會公益組織,並向社會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五十五條 本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本章程經2006年1月 21日理事會表決通過。第五十七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於理事會。第五十八條 本章程自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二OO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㈡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的Introction of SDRF
Shanghai Develop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SDRF) was established in 1993. As a public-foundation and a non-profit legal person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SDRF is devoted to th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by utilizing donations from indivials, 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SDRF aims at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iss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Its business scope includes capital raising and operation, and researching, communicating, sponsoring and awarding the consultation projects concerning economic, soci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Since established, SDRF has been strongly supporting the research work on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in Shanghai, with a lot of projects being sponsored and numbers of awards for great research achievements being held. Meanwhile, we have accomplished many research projects set up by ourselve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Fo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SDRF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deavoring to fulfill its missions. We hold 「Shanghai Development Salon」 monthly, inviting distinguished experts and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to make speeches on hot topics and sensitive questions, and make interactive discussion with the attendees. The high-level symposiums are held twice or thrice annually, gathering number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experts, and the noble guests from political, business and academic circles together to discuss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Chinese economy. In addition, SDRF holds a series of mini-seminars themed 「The Future of Chinese Economy」 for a thorough discussion on the depth-roote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SDRF has also sponsored and jointly held many academic conferences wi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JTU) an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SHUFE).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fruitful contents of these conferences, SDRF has compiled its booklets Discussion Record and Research Review so as to further spread 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issues.
Since 2008, SDRF an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jointly founded the 「Shanghai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olarship」, sponsoring more than ten doctoral or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for the purpose of encouraging and training the reserve force of the research team of the development issues and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Mr. Wang Daohan and Mr. Zhuang Xiaotian were appointed the honorary chairmen. Mr. Shalin,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Shanghai People』 Congress is the chairman of SDRF, and Mr. Wang Ronghua,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s the vice chairma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s the business reporting unit of SDRF.
㈢ 求《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的會議紀要
這個也算不上機密文件,目前河南官方正在全國甚至全球華人范圍內搞大型的關於構建中原經濟區的建言建策活動,很顯然是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和發展中原經濟區。
下面我收集到的《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的會議內容,應該也是摘要性質的,希望對樓主有益。
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摘要
中原經濟區可在經濟轉型中闖出新路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
河南人口多、市場大、農業基礎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現在要求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發展的願望很強烈。對此我完全贊成。
建設中原經濟區,要在謀求經濟轉型中加快發展步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從注重數量到注重效益轉變,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好」字當頭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大環境下,我想中原經濟區和河南省可以在中國經濟轉型中闖出一條新的路子來加快發展。
經濟轉型意味著中國經濟要逐步進入中高水平階段。轉為中高速增長,首先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結構的需要,因為原來的粗放生產已經難以持續;大量的滿足外需,大量出口,這樣的增長方式現在已經越來越難走。轉入中高速增長,也是中國經濟軟著陸的需要,因為外需的壓力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不能因為追求短期高速增長,過分損害我們長遠發展。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應深化以政府轉型和財政轉型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必須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特別是政府轉型,如果政府不轉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不可能的。今後在經濟轉型中,我個人認為應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要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在這個轉變中,財政的轉型很重要,即財政要從經濟建設性財政向公共服務性財政轉型。從中央到地方,財政支出應主要用於公共事務,而不是用於經濟建設。其中用於經濟建設的,應該主要用於三農,比如興修水利、改良品種、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等。財政應增加公共服務支出,包括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等,可以有效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提高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
把更多資源集聚到中原經濟區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李京文
加強區域經濟建設,是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各地通過資金、技術、物資流動,使得各個國家、地區經濟高度融合,大大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創造了更多物質財富。所以,發展經濟區對各國、各地區都很重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地區之間差距日益明顯。處理好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始終是黨和政府關注的大問題。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把更多資源集聚到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為了保證中原經濟區又好又快建設起來,我建議要抓好三件事情:
第一是進一步做好規劃。現在河南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形成了初步成果。我建議要在更多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進一步全面系統規劃,使中原經濟區建設能夠按照規劃一步步向前推進。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定要把交通和信息網路建設的規劃放在前面。
第二,抓好中原經濟區建設,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既要發揮市場經濟對資源的配置主體作用,又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把中原經濟區建設納入政府的規劃,使中原經濟區建設有步驟地向前推進。
第三,更多依靠科技進步。要建設好區域創新網路,使經濟區成為一個穩定的合作體系,實現企業協同發展;建設一個產品交換的穩定渠道,提高經濟區的效率和環境。
總的來講,中原經濟區建設大有希望。中原經濟區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又有很好的經濟基礎、資源基礎。希望河南省和相關地區能夠更加主動地開展中原經濟區建設。
尊重客觀規律 持續加快發展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周叔蓮
為了進一步完善中原經濟區的規劃綱要,我提幾點建議:第一,把建設新農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河南是糧食大省,構建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中也講到要建設全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區,所以要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尤其要突出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不能完全依賴城鎮化,城鎮化是前提,是條件,是必要性,但是,還要建設新農村,建設新農村也是實現工業化、實現城市化的條件。
第二,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經濟結構內涵是什麼?改革以前我們只是把它看成是生產關系,後來認識到既包括生產關系,也包括生產力。但是現在有一種比較重視生產力而忽視生產關系的現象,其實生產關系是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也是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生產力的前提條件。
比如深化企業改革,中原經濟區建設存在哪些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如何深化改革,規劃中這些方面應該給人以更深的印象。國家經濟保持繁榮和活力主要取決於制度,現在我國制度,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方面,都還存在著不足,所以建設中原經濟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第三,要研究和正確處理發展好和發展快的關系問題。我國的經濟發展先是提出要「多快好省」,後來提出要「又快又好」,再後來又提出要「又好又快」,現在是提出要「持續較快」。根據我國當前的情況,我主張發展寧可慢一些,但要好,首先要好。
規劃中還應該充分考慮到資源、環境、居民消費、居民收入等方面的情況,應該認真仔細加以研究。我們現在對發展規律還缺乏深刻認識,要進一步研究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實現中原經濟區戰略規劃中提出的目標。
中原經濟區要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社科院名譽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陳棟生
河南在規劃中原經濟區時提出,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為代價、「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非常切合實際。
農業現代化對於河南來說太重要了。舉個例子,台灣的大米賣到內地,要18元一公斤,因為大米的品質好,是所謂的「安全大米」。如果我們黃淮四市出產的大米都能達到那樣的品質,農民很快就富裕了。再舉一個例子,30多年前,中國是「南糧北調」,就是北方吃南方的糧食;隨著南方地區工業的發展,早已變成了「北糧南調」,河南已經成為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建設中原經濟區關繫到中原振興的實現,中原振興關繫到國家區域整體協調目標的實現。中部興,中國興,中華興。
在這里,我想對如何構建中原經濟區提幾點建議:
第一,就是要轉彎子。經濟區的運行和行政區的運行完全不一樣。在省內,下級對上級就是服從;而對省外地區,只能是溝通協商,合作共贏。從政府層面看,長三角和泛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他們的經驗是三級運作。第一級是決策層,每年召開一次由黨政一把手參加的聯席會議;第二層是協調層,由常務副省長一級構成;再是執行層,執行層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辦公室,一個是發改委。中原經濟區的構建,也會碰到一個協調的問題,所以我建議要充分用好淮海經濟區、中原協作經濟區等現有的經濟協作組織。
第二,要堅持政府搭台,多個市場主體唱戲,商會、協會等各種社會組織廣泛參與。
第三,要確立「五位一體」的目標,就是要實現規劃同盟、市場同體、交通一體、污染治理協作、生態環境共建。河南一定要兩手抓,既抓增長極的培育壯大,又抓縣域經濟的發展;既要發揮鄭州的輻射帶動,也要歡迎武漢、西安等大城市輻射帶動信陽、三門峽等市的發展。
中原經濟區建設對區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
中原經濟區是內外需的一個交匯點,它具有內外需兼顧增長模式的特點。如果說沿海很多省份,過去加快發展在一定程度是靠外需拉動,那麼中原經濟區則有內外需兼備的特徵。此外,中原經濟區是沿海產業向內陸擴散的轉換點,是一個樞紐,一個帶動各方的發動引擎。因此,在我國下一步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上,中原經濟區應該有重要的位置,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原經濟區是我國農業主產區,在探索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方面,同樣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怎樣保護好18億畝耕地,怎樣增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怎樣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這些問題都將變得越來越突出和重要。所以說,中原經濟區如果能夠在這個領域探索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道路,對全國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中原經濟區是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板塊,而且經濟份額在這兩年還有所上升,對完善全國區域發展格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個板塊是一個人口比較密集的板塊,也是一個產業比較綜合的板塊,又是連接東南西北的一個板塊。所以在區域協調發展當中,在我們國家下一步實施區域總體協調發展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謀劃,希望能夠進一步明確下一步發展的戰略重點。中原經濟區最具特色的一個特點,就是承東啟西,貫通南北,就在樞紐地位、物流設施等方面。特別是在全國高速鐵路網的建設中,怎樣納入高速鐵路網的體系當中,使河南在下一步全國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中提升地位,賦予樞紐以新的內涵,這對中原經濟區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建中原經濟區要打破土地瓶頸制約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
我很贊同中原經濟區這個概念,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我覺得這是件很重要的事。下面,講幾點想法。
一是我非常贊成河南農業和其他產業共同發展。在中國,農業仍然是個大事,所以農業一定不能少,但是又要城市化,關鍵問題是土地問題。有幾個方面要予以重視,第一,我比較贊成大城市的提法,要盡可能實現集約式發展,建幾個大城市,以大城市帶動中等城市為主,不遍地開花。然後幾個大城市構成一個大的群體,土地高度集約。在河南這么多平原土地,也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從利用效率上打破土地瓶頸制約。
第二是城鄉統籌、土地整合。重點是宅基地,農民進城後宅基地怎麼進城,這是一個大文章。河南是一個以平原為主的省份,應考慮怎麼把宅基地先整合出來。這個文章如果要做好,可能會突破土地制約這一瓶頸。
另外,我非常贊成十大產業體系。現在全世界三四十億人在爭就業,我們不可輕易拋棄任何產業。我建議再加幾個並舉,比如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並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並舉,把現在很多人看不起的東西和新的東西並舉,我們國家才能發展,社會才能和諧,窮人和低收入階層才能就業。
第三我們要實現城市化,要工業化,關鍵是怎麼解決好進城農民的安居樂業問題。下一階段中國的問題是農民市民化問題,市民化過程中,涉及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問題。我建議,要吸取中國改革以來的成功經驗,實行雙軌制,就是淡化戶籍制,強化常住人口。原來的戶籍保持原有的公共服務,新增的財政資源向新進城農民傾斜。先提供教育,然後提供低水平的醫保,再提供低水平的社保,漸進實現農民市民化和市民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這樣更多農民就可以更快穩定下來,能夠真正進城。
重新塑造河南經濟地理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
涉及到中原經濟區的概念,第一個關鍵詞還是腹地。包括三個含義,它是地理腹地、戰略腹地,現在看來,更應該強調的還是經濟腹地。這次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明確提出了所謂「兩橫三縱」,而由於它前面第一個屬性是屬於腹地,又在中部,因此就成為這「兩橫三縱」中「兩橫兩縱」的地方。我們應該進一步挖掘這個思想,以便使規劃綱要與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相一致。
河南是人大口省,「大」本身就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它將成為內需的一個大市場;此外,從人口地理分布的角度來看,河南本身就是中國的人口地域重心,與之相關的就是它將是全國重要的新興特大城市群。
河南在中國農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現代製造業基地,發展非常快。從生態角度看,沒有一個省像河南可以跨越四個流域,因此我把它界定為是生態腹地。河南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全國文化做出了貢獻,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從全國的視角來看,建立中原經濟區有著戰略意義。從全世界來看,世界在重新塑造經濟地理;從全國來看,全國正在塑造新的經濟地理;從河南來看,中原經濟區的建立就是要重新塑造河南經濟地理。
從塑造經濟地理的角度來看,如何建立中原經濟區,一個是縮短距離,它強調的是與外部經濟一體化,這既包括交通距離,更包括所謂非物理的距離,就是你能不能使人口流動、要素流動。第二,提高人口密度,進而提高生產要素密集和經濟密集。第三個就是公共服務區,實際是更加強調內部一體化,從而解決城鄉差距和內部的差距。第四是創新,就是通過現在全國以及河南的主題功能區重新劃分,進而擴大綠色生態空間,提供生態服務,實現生態價值,保障生態安全,從而解決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約束。
中原經濟區建設要有文化支撐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平
中原經濟區建設提出五大發展目標,十大支撐體系,都是非常好的。從國家這個角度來講,首先要保持糧食安全,沒有糧食安全,沒有農業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就沒有支撐點。所以,中原經濟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動搖。
現代化過程其實也是個工業化過程。對工業化過程大家可能有誤區,認為工業化的過程就是農業地位不重要了。事實上,工業現代化過程只是現代化過程的代名詞,其中有很多指標體系,包括農業現代化,包括新的產業體系形成。我們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那麼中原經濟區要把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推動「三化」協調發展,特別是用工業化來引領「三化」的發展。這可能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一個核心和根本性的東西。
關於中原經濟區建設和環境保護問題,其實是一個相互協調齊頭並進的問題。近年來,中原地區已經把環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已經過了環境惡化的拐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更加註重環保效益,中原經濟區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優勢。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怎樣把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等整合發展,放在更高的位置上,成為中原經濟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經濟區產業體系的發展、調整和升級。
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弘揚中華文明的主陣地。中原的每一個城市都有著古老的文明。中原經濟區發展過程中,要善於提取中華文明最先進的要素,梳理中華文明最精華的因子,然後加以提煉和弘揚。中原經濟區建設不僅要打造一個社會圈,還要打造一個城市圈、一個經濟圈和一個文化圈,實現城市經濟、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協調發展。
註:還有不少內容,你可以在商都網、大河網上查詢!因篇幅有限,只能寫這些會議摘要!
請參考:
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 http://news.dahe.cn/2010/1565/100473296/
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摘要 中原崛起正當時
http://news.shang.com/101/20100920/101304_7_50760.shtml
㈣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怎麼樣
簡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於1997年11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專中心發起成立的屬非營利性法人組織,是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它的成立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直接關懷和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民政部等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薛暮橋先生和馬洪先生任名譽會長。
成立時間:1997-11-01
㈤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項目開展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hina Development Forum,簡稱)於2000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設立,並由其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迄今為止已連續舉辦了15屆,它已成為中國政府高層與國際商界、學術界相互交流溝通的重要平台,每年3月兩會閉幕後的一周,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年會。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將於3月21-23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主題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中美金融研討會
從2004年開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每年與哈佛大學法學院共同舉辦主題為「構建21世紀金融體系」中美金融研討會。
發展熱點午餐會
為及時跟蹤國內外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了解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最新趨勢、介紹發展研究領域的前沿學術動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攜手,自2007年11月起定期舉辦「發展熱點午餐會」。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發展報告》(China Development Report)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組織研究和定期發布的大型研究報告,選擇的主題都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 《中國發展報告2007:在發展中消除貧困》《中國發展報告2008:構建全民共享的發展型社會福利體系》《中國發展報告2010:促進人的發展的中國新型城市化戰略》《中國發展報告2011/12:人口形勢的變化和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國發展報告2013/14:中國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貧困地區兒童
經過實地調研和專家論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於2009年9月在青海省樂都縣啟動「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項目試點。項目包括營養干預和學前教育兩部分,旨在實現新生兒出生健康,嬰幼兒營養正常,學前教育基本覆蓋。
「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包括-9~24個月營養干預和3~5歲學前教育兩部分。
營養干預部分包括:
(1)對孕婦免費提供孕期多種微量營養素補充(「營養片」),直至分娩;
(2)對滿6月齡以上的嬰兒免費提供嬰幼兒輔食營養補充(「營養包」),直至嬰兒滿24個月;
(3)設立「媽媽學校」,為孕婦和6個月以下嬰兒家長定期提供營養保健知識培訓。
學前教育部分包括:
(1)利用村小的富餘校舍,設立村級「早教點」;
(2)從當地招募受過專門訓練或有相關經驗的幼教志願者;
(3)採取「走教」方式,由志願者在各「早教點」開展學前教育活動。
幼兒園計劃
2012年1月,「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學前教育部分獨立為「山村幼兒園」計劃。 山村幼兒園計劃(Village Early Ecation Center)的目標是在中西部省區選擇貧困或偏遠的縣,招募幼教志願者,採用「走教」的方式,把早期教育送到山區孩子身邊。 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
為確保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合作舉辦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具體承辦。
企業管理高級研修班
中國企業管理高級研修班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劍橋大學中國發展信託基金具體組織承辦。學員由中組部委派,均來自國有大型企業的高級管理者。
㈥ 中國什麼項目首次斬獲「教育界諾貝爾獎」
7月日,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cation,下稱「WISE」)在其官網宣布,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起的「一村一園計劃」獲得2018年度WISE世界教育創新項目獎,成為自該獎項創辦以來第一個獲獎的中國項目。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表示,計劃將此次獲獎獎金全部用於獎勵山村幼兒園的志願者老師們,並與各方合作夥伴共同分享這一榮譽。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一村一園計劃」為偏遠貧困農村兒童提供普惠、優質的公辦學前教育,其成果與項目逐年發展壯大的事實表明,該模式具有可行性、可及性與可復制性。
今年,「一村一園計劃」與來自奈及利亞的女童安全空間俱樂部、南非的「願景夥伴」、加拿大的一千零一夜生活技能和公民教育計劃、美國的「一代」和技術創新下的巴基斯坦聾人教育共同獲獎。
WISE首席執行官斯塔夫羅斯・伊恩努卡表示,今年WISE教育項目獎總共收到了413份申請,經過嚴格評估和激烈選拔後選出的這6個項目可有效解決來自全球范圍內教育領域中的各種挑戰。
2009年創辦至今,已有來自150個國家共計3000餘個項目參與WISE世界教育創新項目獎的角逐,其中60個項目獲獎。
來源:中國新聞網
㈦ 中國有多少個基金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 中國青少版年基金會權 中國婦女基金會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中國教育基金會 中國孔子基金會19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20中國電影基金會21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2中國青年基金會23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24中國醫學基金會25中國福利基金會26中國殘疾人基金會27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28中國癌症基金會29中國老齡基金會30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31中國光華基金會32中國綠化基金會33中國希望工程基金會34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35中國禁毒基金會36中國愛心基金會37中國留學基金會38中國老年基金會39中國兒童發展基金會40中國航天基金會41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42中國青年創業基金會43中國抗癌基金會44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45中國口吃基金會46中國之友基金會47中國紅十會基金會48中國環保基金會49中國發展基金會50中國國防基金會51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
㈧ 中國國家發展基金會是否屬於國家教育行政部門
應該是沒有這個基金會吧?有國家發展研究基金會。
國家發展研究基金會: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於1997年11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是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它的成立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直接關懷和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民政部等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薛暮橋先生和馬洪先生任名譽會長。
基金會的宗旨是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學決策、服務中國發展。
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國內外企業、機構和個人的捐贈和贊助。資金的用途是資助有關課題研究、學術研討、人員培訓和對外交流活動;獎勵政策咨詢和有關學術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資助符合基金會宗旨的其他社會公益活動。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指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將努力做好理事會確定的各項任務,不斷提高基金會的能力,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㈨ 全球工商界領袖為何聚焦中國
2月26日,從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獲悉,作為「全國兩會」之後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將於3月24至26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新時代的中國」,屆時中國政府高層將同全球商界、政界精英、中外學者共同作答新時代的中國和世界共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相關人士表示,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今年迎來了第19屆。圍繞高質量發展、財稅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金融政策、全面開放新格局、創新與未來等重大議題,中外方嘉賓將開展深入討論。此外,參會嘉賓還將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球不平等、新時代的中美關系、一帶一路、人工智慧時代的產業轉型、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金融創新與區塊鏈革命等熱點議題進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