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尼雷爾基金會廣場

尼雷爾基金會廣場

發布時間:2021-03-07 11:27:12

㈠ 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的人物傳記

1922年4月13日生於坦噶尼喀大陸馬拉省首府穆索馬布蒂亞馬村扎納吉部族的酋長家庭。家境貧窮,幼年在家放牧。1934年進穆索馬的教會學校學習,接受了基督教洗禮。幾年後進入塔波拉唯一的中學,1942年皈依天主教。
1943——1945年在烏干達東非大學馬凱雷雷學院(今馬凱雷雷大學)就讀,讀書期間,參加了「天主教忠誠會」,並組建坦噶尼喀學生聯合會——噶尼喀非洲人協會的支部。1945年回國後在天主教會辦的聖瑪利亞學院教書三年,組織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塔波拉支部,任書記。1946年在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言,反對英國殖民地部策劃建立的由肯亞白人移民占統治地位的東非聯邦(包括肯亞、坦噶尼喀和烏干達)。
1949——1952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研修經濟學和歷史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留學期間,尼雷爾經常與非洲各國的民族主義者討論民族解放運動問題,立志要消滅非洲大陸的殖民制度。與英國工黨成員交往,受到他們宣揚的費邊社會主義思想影響。
1952年,尼雷爾回國,在達累斯薩拉姆附近的聖弗朗西斯學院執教。1953年4月被選為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主席。1954年7月7日把已不適應反殖斗爭需要的協會改組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簡稱坦盟),當選為主席。主張採用非暴力的斗爭方式,通過內部自治、分階段實現民族獨立。希冀建立一個非洲人、亞洲人和白人互相信任、合作的多民族並存的國家。1955年2月代表坦盟去聯合國就獨立問題向託管理事會陳述意見。回國後辭去教師職務,周遊內地宣傳坦盟通過非暴力方式分階段獨立的主張。1956年再次赴聯合國作獨立請願講演,揭露殖民主義殘酷掠奪、血腥鎮壓非洲人民,提出獨立要求。
1957年8月作為坦盟代表被英國殖民當局任命為立法議會議員。但四個月後即辭職,以抗議英國遲遲不讓坦噶尼喀獨立。1958年在東方省重新當選為立法議會議員。1960年1月獲美國杜克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坦盟在立法議會選舉中獲勝,僅差一席就囊括了立法議會的全部席位,尼雷爾受命組成責任政府,1960年9月2日——1961年5月1日任首席部長。利用合法權能加緊爭取獨立的斗爭,並贏得亞洲人和歐洲人的諒解與合作,迫使英國允許坦噶尼喀提前獨立。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實行「內部自治」後,任自治政府總理;同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告獨立,繼續任總理。1962年1月22日辭去總理職務,全力從事坦盟的領導工作,爭取國家的完全獨立;同年12月9日宣布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國,廢除英國總督,在97%選民的擁戴下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宣布斷絕與英國王室的一切聯系,英國女王不再是坦噶尼喀的國家元首。
1964年1月20日坦噶尼喀軍隊發生兵變,要求實現武裝部隊非洲化(獨立後坦軍司令官和各級軍官仍由英國人擔任)和改善待遇,並准備接管政府,這場兵變還在烏干達和肯亞引起連鎖反應,震撼東非政局。在尼雷爾的請求下,英國出兵干預,才將東非三國的兵變鎮壓下去。同時,嘩變軍人完全是缺乏文化的烏合之眾,始終沒有確切的政治目標,也提不出政治綱領,他們既反對現政府,又不接管政權。而且兵變沒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兵變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後,尼雷爾政府對嘩變士兵和反對派(反對派頭面人物在兵變期間與嘩變者接觸,教唆兵變領導人推翻尼雷爾政府和建立一個新政權)的處置採取了慎重和寬大的政策,沒有一人被處決,既有利於政局穩定,也提高了尼雷爾的威望。在軍事上,尼雷爾完全解散了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這支無文化的、沒有政治思想的軍隊,建立了一支以「青年聯盟」(即坦盟青年團)成員為核心的新軍——人民國防軍,使武裝部隊的組成發生了根性的變化,成為一支由執政黨領導的有文化、具有非洲民族主義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的軍隊,即一支政治化的軍隊。在軍事方面比較徹底地肅清殖民主義的殘余。武裝部隊的非洲化和政治化使之成為執政黨貫徹其政策的有力工具。在政治上,尼雷爾利用兵變事件進一步打擊反對派力量,消滅了所有存在的反對派,使坦噶尼喀成為名副其實的一黨專政的國家。
1964年4月訪問新成立的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會晤桑給巴爾總統謝赫·阿貝德·阿馬尼·卡魯姆,就兩國聯合成一個主權國家達成協議。同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立,同年10月24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尼雷爾當選為聯合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一度兼任外交部長)。1970年11月、1975年11月和1980年11月連任總統。1975年建議坦盟與桑給巴爾和本巴非洲-設拉子黨(桑給巴爾執政黨)合並,以鞏固聯合、加強統一領導。1977年2月5日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和非洲設拉子黨合並成坦尚尼亞革命黨,尼雷爾當選為革命黨主席。1982年10月、1987年10月繼續當選為黨主席。
坦尚尼亞獨立後,尼雷爾著意發展經濟,注意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作用,經濟持續增長,政府財政收支年年盈餘。1967年2月5日發表《阿魯沙宣言》,宣布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國家發展的指導方針是自力更生,強調發展農業。將大中型工礦企業、貿易商行和金融機構收歸國有,有計劃地建立一批國營企業和准國營企業;限制民族資本發展,以防止財富過分集中和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建立了聯絡印度洋海岸和港口的鐵路、公路系統,實現了公共企事業的非洲化。在農村大規模建立(一度採取強制措施)烏賈馬村,修建學校、飲水和醫療衛生設施。希圖通過恢復農村傳統社會共同佔有土地、集體勞動和分享成果的制度,樹立非洲社會主義的樣板,建成社會主義。在實踐中認識到方針政策有失誤,70年代中期以後強調發展生產,放寬對私營工商業的限制;重視發展農業,恢復烏賈馬村運動以前的農村合作社;調整國營企業、外資、外援等等經濟政策。
在國際事務中積極支持未獨立地區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和白人種族主義的斗爭。1965年12月為抗議英國庇護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南羅得西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而與之斷交。尼雷爾長期擔任非洲統一組織解放委員會主席、非洲前線國家首腦會議主席、對南部非洲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游擊戰士設立訓練營地,為未獨立國家的民族主義組織提供立足點和辦公處所;盡管是聯合國宣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還為非洲民族解放事業慷慨解囊,並中斷了向南非提供勞工的協議,蒙受外匯收入減少的損失。奉行不結盟政策,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1979年2月在七十七國集團第四次部長會議上倡議第三世界加強團結與合作,用一個聲音同發達國家談判改革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系。1973年被授予「尼赫魯促進國際理解獎」。1981年獲第三世界社會和經濟研究基金會授予的「第三世界基金獎」。1983年在日內瓦領取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授予的「南森難民獎」。1984年11月當選為非洲統一組織第二十屆首腦會議執行主席,敦促非洲國家利用債務武器,拒絕償還欠西方國家的貸款。1985年7月獲衣索比亞授予的「社會主義衣索比亞民族大勛章」。1986年被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授予塞雷茨·卡馬爵士勛章。1987年榮獲蘇聯授予的國際列寧和平獎。1987年12月又獲非洲統一組織的金質獎章,以表彰他為非洲解放和統一事業作出的貢獻。1986年榮獲辛巴威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同年8月當選為不結盟運動的第三世界經濟南方委員會(現改名為南方中心)主席,為促進第三世界國家間更廣泛的合作,推動發展中國家和北方發達國家間的對話奔忙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各國。1988年被授予約里奧-居里金質和平獎章。1992年被授予國際西蒙·玻利瓦爾獎。1995年12月獲「國際甘地和平獎」。
尼雷爾平易近人,有時徒步下鄉視察,廉潔奉公,坦尚尼亞人尊稱他為「姆瓦利姆」(Mwalimu),斯瓦希里語意為「老師」,人們稱頌他為「非洲賢人」。為打破總統職務終身制,1984年3月宣布不再擔任下屆總統,1985年10月懇求辭去了總統職務,將總統權力交給他的接班人阿里·哈桑·姆維尼。專任執政黨坦尚尼亞革命黨主席。1990年8月又明智地辭去革命黨主席職務,退出國家政治第一線。自1989年8月3日起任尼雷爾基金會信託委員會主席。
1999年10月14日,尼雷爾因病情惡化,在英國倫敦逝世,享年77歲。

㈡ 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的與世長辭

坦尚尼亞開國元首、前總統尼雷爾於1998年8月被確診患慢性淋巴腺白血病。1999年9月病情惡化,於24日住進英國倫敦聖托馬斯醫院治療。10月14日,坦尚尼亞總統姆卡帕宣布,尼雷爾於當天上午在倫敦逝世,享年77歲。
尼雷爾去世後,姆卡帕總統發表講話說,坦尚尼亞失去了一位重要領袖。他要求人民保持鎮定,繼承尼雷爾的遺志,捍衛祖國的統一。坦尚尼亞總統府隨後發表一份聲明說,尼雷爾的遺體將運回國內,接受人民的崇高敬意。
尼雷爾的靈柩18日運抵坦尚尼亞,在接受公眾瞻仰之後,安葬在其家鄉布蒂亞馬。坦尚尼亞總統姆卡帕下令全國哀悼30天。
尼雷爾出生在一個酋長家庭,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獲得文科碩士學位。回國後在英殖民統治下的坦噶尼喀教書,隨後投入政壇。1964年,尼雷爾推動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實現統一,建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尼雷爾是坦尚尼亞的國父、南方國家委員會主席,但人們更喜歡親切地稱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為「姆瓦利姆」(老師),這倒不完全因為尼雷爾年輕時當過老師,獨立後又長期兼任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校長,而是因為他對整個民族作出的獨特貢獻。
作為國家總統,出門坐車理所當然,但尼雷爾卻有徒步下鄉的習慣。穿上休閑服,戴上太陽帽,蹬上長筒雨靴,下鄉了解民情,一走就是幾十公里。他和農民親如一家,一起吃飯,晚上同睡在一張牛皮上。他沒有像其他非洲國家領導人那樣的高薪,沒有國外存款,1981年獲得「第三世界基金獎」10萬美元,也全部獻出來建了國家圖書館。他沒有高級別墅,住在郊外一所普通的公房裡。房子與普通村居沒什麼兩樣,擺設和窗簾舊不堪言,颳起風來沙塵飄揚。尼雷爾卸職時政府要給他在老家建一處住宅,也被他嚴詞拒絕。
尼雷爾從不迴避自己的錯誤,甚至是很大的錯誤,包括某些政策失誤。他常常為沒把國家帶出貧困而自責。但他胸襟坦盪、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品質始終為世人所稱道,直到暮年他仍然為國事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進步而奔波。尼雷爾曾長期擔任非統組織解放委員會主席,作為前線國家的坦尚尼亞則成為南部非洲國家民族解放的堡壘。
非洲戰亂不斷,坦尚尼亞卻始終保持著少有的和平與穩定,被稱為非洲的和平之島,尼雷爾在其中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年富力強時主動讓賢是他人格魅力中最閃光的部分,不僅人民和執政黨稱他為國父,反對黨也稱他為國父,這在非洲是罕見的。尼雷爾並不欣賞什麼多黨制,當坦尚尼亞在西方壓力下實行多黨制時,尼雷爾警告說:你們願意多黨,我也就不反對了,但有一條,誰把國家搞亂了,我就領著群眾上街示威!
尼雷爾是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元老之一,享有極高的國際聲望。也正因為如此,大湖地區才推舉他作為蒲隆地部族沖突國際調解人,以促進蒲隆地國內和解。但對於一位古稀老人來講,要解決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的多年恩怨談何容易!尼雷爾既要苦口婆心地說服各派握手言和,又要以尼雷爾基金會的名義籌集資金。蒲隆地談判讓他心力交瘁,加速了這場疾病的提前爆發。據姆卡帕透露,1998年8月醫生發現尼雷爾患上了慢性淋巴白血球過多症,根據情況暫無需治療,但1999年7月舉行的關於蒲隆地問題的談判讓這位和善的長者頗為窩火。用他的話說談判是胡攪蠻纏,一片混亂。當晚尼雷爾便發現腰部出現帶狀皰疹,經查白細胞驟然增多,但他仍堅持參加完阿爾及利亞非洲首腦會議。隨後病情日益加重,不得不於8月30日啟程去英國就醫。
尼雷爾是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為加強中坦友誼作出了重大貢獻,一直為中國人民所敬重。他曾先後13次訪問中國,幾乎每次訪華後都要說,來中國能學到很多新東西,還不止一次地強調:事實已經證明中國是可信賴的,它的確是在為第三世界國家說話。
作為中坦兩國關系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尼雷爾把建立中坦友誼看成他政治生涯中重要的的一頁。坦尚尼亞是接受中國援建項目最多的非洲國家之一,尼雷爾在辭去革命黨主席職務前夕作出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舉動:對他在任期間中國援建的項目統統視察了一遍。在一次群眾大會上,尼雷爾滿懷感情地回顧說:1965年我去中國訪問時談到希望中國能幫助坦尚尼亞建一個紡織廠,當即得到中方的同意。後來工廠建成後,我們建議取名為毛澤東紡織廠或周恩來紡織廠,但中國表示沒有以人命名的習慣,想來想去就叫友誼紡織廠,這個名字很貼切!我知道那時中國並不富裕,會談中不好意思再提其他項目,可劉少奇主席卻問我:除了紡織廠,就沒有別的了?這時我才提到坦贊鐵路。劉少奇主席聽了後說:如果需要,我們就干!你們聽到了嗎?如果需要,我們就干!這個項目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當時西方說中國是在紙上談兵,可事實上中國把它建成了!它是中國在國外最大的援助項目,這是我們的光榮!20世紀90年代初在坦尚尼亞推行私有化的過程中,有人建議把友誼廠賣掉,尼雷爾聞訊大為光火,他一語雙關地說:出賣友誼就是出賣朋友,中坦友誼是不能出賣的!

閱讀全文

與尼雷爾基金會廣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