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財的專業術語有哪些求科普
你必須懂的理財專業術語:
1、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是指期望的收益率,就是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的初期,對產品的最終收益率的一個估值,並不代表銀行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另外,理財師表示,此預期收益率,也不能說明投資風險有多高,需要投資者進行多方面的考察,比如產品的投資標的,一般涉及到股票、期貨、外匯等方面,投資風險高,預期收益率不宜達到。
2、年收益率
年收益率,是指進行一筆投資,1 年的實際收益率,而年化收益率與年收益率不同,它是變動的,年化收益率是把當前收益率 ( 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
)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理財師解釋,比如說某款 90 天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 5%,10 萬元投資,到期的實際收益為 10
萬*5%*90365=1232.87 元,絕對不是 5000 元。
3、潛在收益率
經常銀行推銷產品時稱:"1
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賬戶到期潛在收益最高年化近50%"。潛在收益率是指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收益率。這種術語在金融衍生品中比較常見,比如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這類產品風險高、收益高,潛在收益率也有可能很高。
4、募集期
募集期,是指投資者可以購買產品的時間階段。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長短不一。同時,理財師表示,產品的募集期內,投資者的資金是不計息的。因此,投資者在選購理財產品時,要避免募集期帶來的收益折損,募集期越少越好。
5、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於到賬日,投資者要弄清楚,到期日,只是說產品的投資截止日,但產品到期後的資金到賬日大概還需 2 ? 7 個工作日。
6、清算期
清算期,就是銀行理財專業術語說的『 T+N 』,T
指的是產品到期日,N指天數,即產品到期後,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並不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一個產品清算期。但是理財師表示,在清算期內,這部分資金是 " 零收益
",而且 N越大,投資者的損失就越大。
2. 常用金融術語有哪些,什麼意思,麻煩解釋一下
建議你先從來大的方面了解源一下金融市場的概念以及所包含的細分市場,因為這個市場非常的龐大與復雜,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作為支撐,估計學起來會比較迷茫,金融市場體系如下:
1、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根據金融市場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兩大類。
2、資本市場是融通長期資金的市場,包括中長期銀行信貸市場和證券市場。中長期信貸市場是金融機構與工商企業之間的貸款市場,證券市場是通過證券的發行與交易進行融資的市場,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融資租賃市場等。
3、貨幣市場是融通短期資金的市場,包括同業拆借市場、回購協議市場、商業票據市場、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短期政府債券市場、大面額可轉讓存單市場。
每個細分市場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喜歡的話可以分門別類的尋找相關專業書籍進行學習研究。
3. 金融名詞解釋
1.做空是一種股票期貨等投資術語:就是比如說當你預期某一股票未來會跌,就在當期價版位高時賣出權你並不擁有的股票,再在股價跌到一定程度時買進,這樣差價就是你的利潤。
2.抄底指以某種估值指標衡量股價跌到最低點,尤其是短時間內大幅下跌時買入,預期股價將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3.杠桿操作:杠桿操作是借別人的錢,來幫自己賺錢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較高風險的投資策略,投資人若個性保守,或不能承擔虧損的後果,就盡量少利用為好。
4. 金融名詞解釋大全
金融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FIN)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5. 銀行理財產品金融術語有哪些
1、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顧名思義,跟實際結果無關。只是單純的一個預估、期望的收益率。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就是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的初期,對產品的最終收益率的一個估值,並不代表銀行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此預期收益率,也不能說明投資風險有多高,需要投資者進行多方面的考察,比如產品的投資標的,一般涉及到股票、期貨、外匯等方面,投資風險高,預期收益率不宜達到。
2、年化收益率
年收益率,是指我們進行一筆投資,這筆投資進行一年到期後這1年的實際收益率,而年化收益率與年收益率不同,它是變動的,年化收益率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舉個例子,比如說某款9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10萬元投資,到期的實際收益為10萬*5%*90/365=1232.87元,絕對不是5000元。
3、潛在收益率
什麼是潛在收益率,我們經常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理財經理推銷產品都喜歡說:「1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賬戶到期潛在收益最高年化近50%」。潛在收益率是指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收益率。這種術語在金融衍生品中比較常見,比如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所謂結構性理財產品,很多時候都是投資於股票、黃金、外匯等高風險產品的。這類結構型產品風險高、收益高,當然潛在收益率也有可能很高。所以,如果客戶經理是用潛在收益率較高的產品提醒你,那麼你就要考慮一下這款產品的風險,以及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4、募集期
募集期,就是產品實際銷售期,也指投資者可以購買產品的時間階段。銀行理財產品現在發行越來越多樣化的募集期長短不一,最短的有按天計算的,如平安銀行的日添利系列。最長的有幾年的。如果你提前購買了這款產品,產品的募集期內,投資者的資金是不計息的。因此,投資者在選購理財產品時,如果你想得到最大的收益。要避免募集期帶來的收益折損,募集期越少越好。或者,如果你要購買這款產品,可以在募集期的最後一天入手。這樣就將無息的日期縮短到最短
5、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於到賬日,你的錢還在銀行賬號,收益也還未分配給你。這點需要投資者弄清楚,到期日,只是說產品的投資截止日,但產品到期後的資金到賬日大概還需2—7個工作日。
6、清算期
清算期,就是銀行理財專業術語說的『T+N』 ,T指的是產品到期日,N指天數,即產品到期後,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並不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一個產品清算期。在清算期內,這部分資金是「零收益」,而且N越大,投資者的損失就越大。目前理財產品的清算期最短的是貨幣基金類產品了,大部分都實現了T+0或T+1贖回機制。
此外,封閉型。表示該銀行理財產品不能贖回,只能等產品到期後贖回。開放型表示該理財產品會有固定可贖回日期。在這種日期內客戶可以提交贖回申請。
6. 理財術語解釋,越全越好!
我所理解的理財術語解釋,就是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來規劃自己的生活目標。
小到內買一部手機,大容到自己退休後的養老生活。
從時間分布上來看,每個賺錢和花錢的時刻,都是一個理財的開始;短則很短,長則很長,
比如20歲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政府就強制你買社保,五險一金中很重要的一個品種就是養老金,
你從20歲開始每個月就要為自己65歲以後的退休生活來理財,到你65歲開始動用這筆錢的時候,
仍然還需要繼續打理這部分資金,直到生命的結束。
7. 理財產品名詞解釋。
人民幣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回投入相關金融市答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一般根據本金與收益是否保證,我們將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另外按照投資方式與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購類產品、銀信合作品、QDII產品、結構型產品等,也是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說法。
8. 金融理財產品營銷,名詞解釋
保本型理財產品顧名思義就是這種理財產品在持有到期,沒有提前贖回的情況下是保證本金的也就是說你投入的本金不會虧損
9. 理財產品專業名詞都有哪些
您好,[投資天地]很樂意為您解答理財產品專業名詞,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理財產品專業名詞1、固定收益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如投資天地網上的,年化收益率9.6%;宜盛財富宜盛寶,年收益率10%起等,這些都是固定收益產品,收益比較可靠。固定收益與「預期收益」不同之處就在於:固定收益,就是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就拿宜盛月月盈產品為例,固定收益為9.6%,到期實際收益率就為9.6;而「預期收益」並非實際收益,預期收益10%,到期實際收益可能為5%,收益是不確定的。投資者一定要看清楚。
理財產品專業名詞2、復利計息
有些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提到以「復利計息」,究竟什麼是復利?投資天地網理財師告訴您:復利即年化收益。比如投入5000元,年利率為6%,一年下來就是5300元;第二年,就是5618元。復利計息就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來計算下一次的利息。復利計息的產品,需要長期堅持投資才能享受到復利帶來的豐厚收益,短期投資沒意義。如投資天地網上某基金 可以到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