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黎美爵的巴黎美爵藝術基金
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會是法國巴黎美爵MATZO PARIS品牌家族與歐洲私募基金共同合作組建的一個基金會,基金會成了的目的是要將歐洲眾多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歷史藏品和簽約畫家介紹到中國龐大的、新興的藝術品市場。
基金會擁有的藏品是建立在巴黎美爵家族26代傳人近六百年的藏品基礎之上,該基金所擁有的古典繪畫大師畫作達889幅。這些古典藝術大師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巴黎美爵家族為歐洲皇室服務期間通過支持法國畫派、Flemish畫派、英國畫派、荷蘭畫派等藝術機構所獲得的許多畫家本人親自贈送的畫作,也有很多巴黎美爵家族當時出資購買的。畫家幾乎囊括了歐洲的全部偉大藝術家作品,有畢加索、達利、雷諾阿、喬治布拉克、塞尚等人尚未面世的畫作。
巴黎美爵藝術基金將自身擁有的價值5億歐元歐洲古典油畫和現當代近30位世界一流簽約畫家當代藝術畫作帶入中國,並於2012年在香港及北京設立專門機構,全面展開與中國繪畫的交流。
該基金簽約的歐洲當代最有才華的畫家、雕塑家將近30位,其中很多畫家在基金的支持下,在中國做過展覽,例如: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視覺藝術委員會委員雷米·艾融,便是重要的簽約畫家之一,雷米·艾融是歐洲當代空間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倡導者。其作品在2012年與林若熹在廣州新落成的博物館進行過聯合展覽。也曾與喬治布拉克的作品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辦過展覽,在業界引起巨大的反響。
另外,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會還擁有法蘭西藝術院下轄的繪畫院10位現當代院士的作品,包括2012年剛去世的喬治·馬修、朱德群、趙無極以及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吳冠中等人的作品達上百幅。
除了熱衷於藝術品收藏,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會還很關注世界電影事業的發展,經常與知名的電影人合作拍攝電影作品。此番,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之際,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會計劃與中國電影人合作,共同拍攝一部講訴中國旅法藝術家的紀錄片,在紀錄片中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會將拿出許多珍藏的歷史資料,更加生活化的介紹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這些大師們旅法求學歷經艱辛最終成為一代大師的經歷。
Aron
城牆邊的陶土生活
油畫
160*104
雷米·艾融先生現任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視覺藝術會委員,是歐洲當代空間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倡導者。被稱作法國空間主義繪畫大師。獲法國美術學會獎、泰勒基金會費爾南德·柯爾蒙(Fernard Cormon)大獎、法蘭藝術勛章。自2007年起,開始為中法藝術的交流而辛勞奔波,並在北京、廣州、哈爾濱、蘇州等地舉辦過畫展。其作品在2012年與林若熹在廣州新落成的博物館進行過聯合展覽。也曾與喬治布拉克的作品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辦過展覽。空間主義繪畫是雷米先生歷經三十年的辛勤的藝術積累和創作才實現的,具有劃時代開創性的意義。雷米先生將立體主義印象派畫風繼續朝抽象主義過渡,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作品和法蘭西藝術院繪畫院院士喬治·馬修的作品風格趨同。在雷米·艾融先生實現上述一次又一次的藝術突破之後,獨創了空間主義畫派。在空間主義畫派之中融合了立體主義、印象主義、抽象主義以及獨有的色彩與構成,而且在繪畫理念上也有了更高的突破。
羅小華著名的旅法畫家,60國家成員國的世界NGO聯盟中唯一中國顧問。
因為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和自己執著的努力,年輕的羅小華在經過「搬運工——夜襲派」時期的一系列磨煉之後成功的考入天津美院開始系統化的學習繪畫,進入藝術生涯的「學院派創作時期」。在羅小華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強烈的對比色彩共融的手法,這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從文雅的傳統國畫中脫穎而出,也從西方寫實主義中脫穎而出。在她的創作中,經常使用最明顯對立的兩種顏色共處一起:紅與綠,蘭與黃。畫家極力想表現出生活的熱烈和陽光,這不僅從她的後期學院派開始,直到羅小華94年承接了大型夏爾家畫展來中國美術館展出的長時間里,這種表達感情的色彩更加深深感染羅小華,將強烈色彩交融到達了高峰。從羅小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向西方觀眾展示了東方藝術的神奇,分享她對這個世界深處的感受,這種藝術感染力在巴黎獲得了直接的收獲。羅小華成熟的使用了繪畫這個工具,直接表達了中西文化深層難於用文字溝通的語言,同感和激情。
《魚》
安迪沃霍爾
1983年作品
絲網印刷 134*102cm
版權持有:巴黎美爵藝術基金
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改變了美國的繪畫史,同時他也是先鋒派電影藝術的創始人。安迪沃霍爾用全新的繪畫手段改變了美國的繪畫史,他開啟了塗鴉藝術,疊影重印藝術, 商業廣告藝術以及Logo背景板藝術,為當代藝術家開啟了智慧的大門,為視覺藝術界的一盞指路明燈,使得各種當代藝術流派應運而生。
Antonio JOLI(安東尼奧·吉奧里1700-1777)
那不勒斯公共浴室(18世紀作品)
布本油畫
102×120cm+框架
Antonio JOLI(安東尼奧·吉奧里1700-1777)是18世紀義大利著名的風景畫家。最早師從Raffaello Rinaldi,隨後在羅馬與Giovanni Paolo Panini和Galli-Bibiena的畫室里工作。隨後在義大利的摩德納和佩魯賈的劇院里擔任舞台美術設計和畫家。
查爾斯·孟吉諾(Charles MONGINOT 1825-1900)
靜物(19世紀作品)
布本油畫
95×142cm
查爾斯·孟吉諾(Charles MONGINOT 1825-1900)是19世紀的法國著名畫家,出生在法國奧布省的布里安萊沙托。因為他在繪畫上的天賦,他被送往Thomas Couture的畫室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愛德華·馬奈,並出現在馬奈的名畫「La Musique aux Tuileries-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裡面。他的繪畫生涯在巴黎享有盛名,完成的作品大多是人物肖像,靜物畫和風俗畫。定居在在巴黎,他與自己的家鄉保持密切的聯系,75歲在迪安維爾去世。
查爾斯·孟吉諾是沙羅特·孟吉諾(Charlotte Monginot)的父親,他在巴黎生活和工作,並在迪安維爾擁有店鋪(房子)與畫坊,夏季便去那裡度假。他與時裝業合作,並從1850年開始在沙龍舉辦展覽,1864年和1899年分別獲獎。他與E. MANET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其學生。此外,他還被邀參展「 La Musique aux Tuileries」,他的作品還在奧賽博物館,小皇宮和安特衛普美術館等頂級的美術館展出。他的靜物畫屬於寫實主義,而非學院派。
弗拉芒畫院(Flemish school)
花環(18世紀作品)
布本油畫
140×115cm
花環(Flower garland)」這件作品來自於18世紀的弗拉芒畫派(也可稱法蘭德斯畫派)。這類型的繪畫,主要為了彰顯畫中人物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在當時受到了荷蘭和弗拉芒資產階級的熱捧。在豐滿的花卉中間,放置一張人物肖像畫以突出人像本身。這些繪畫都是為了傳承給後代。這件作品裡的肖像畫並不存在,這在當時是一種流行的處理名人(魯本斯,王子,國王等)的方式,以此來顯示人物得到永生。
朱麗斯·蓋蓉(Jules CAYRON 1868-1940)
女性肖像(1904年作品)
116×89cm
布本油畫
法國畫院(French school 18世紀)
水面夜景(1781年作品)
布本油畫
80×120cm
法國畫院是法蘭西美術院的前稱。它的藝術風格,與西班牙藝術一樣,都是受到15世紀和16世紀義大利油畫的文化以及弗蘭德和荷蘭油畫的影響。
法蘭西美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下屬的五個學術院(cinq Académies)之一,是法國美術領域的權威機構。
美術院從王家繪畫與雕塑學術院(1648)、王家音樂學術院(1669)及王家建築學術院(1671)發展而來,1803年始用今名,1805年從盧浮宮遷至馬扎蘭宮,即位於塞納河左岸的法蘭西學院。
在美術院繪畫組有兩名華人院士:朱德群(1997年入選)和趙無極(2002年入選)。在外籍合作院士中有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1983年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