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巴西印第安基金會

巴西印第安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4-15 22:57:38

① 佐埃人的佐埃人近況的記錄

雖然不能身臨其境,但我想見識佐埃人的願望卻未落空。在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放映室內,在人類學家帕蘇埃羅先生的陪同下,通過現存惟一的一部關於佐埃人近況的記錄片,我終於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佐埃人。
帕蘇埃羅先生介紹說,佐埃人的生活環境和其他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由於終年生活在天氣炎熱的熱帶雨林中,佐埃人長年赤身裸體,有時用樹葉花草蔽體。惟一不同的是,不論男女,佐埃人成年時———據專家考證,其實也就10歲出頭,父母便要為子女舉行隆重的成人儀式。父母精心准備了用白色樹枝做成的小木棍,在孩子的下嘴唇處由上往下插,直到木棍穿透下嘴唇能吊在下巴下面。他們認為這樣一來,男人更有陽剛之氣,女人更搖曳多姿。小木棍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換,最長的有16厘米。
一邊聊,我一邊看記錄片,這時片中顯示的是一個佐埃人生活的村子,帕蘇埃羅先生與一群佐埃人親切地交談著。一個青年男子嘴上的白色木棍長約15厘米、直徑約2厘米,厚厚的嘴唇雖然有點合不上,但並不影響說話和幹活。佐埃人的生活簡單原始,人很隨和。記錄片里並沒有提及除了美觀的因素外,人們插木棍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帕蘇埃羅先生也無法解答。據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專家說,佐埃人一生中差不多要換3次木棍,而更換的原因是身高增加。
通過記錄片,我了解到,弱小的佐埃人雖然要依靠其他部落生存,但是並沒有被同化,始終保持著本部落的特性,這也是印第安人發展史上的奇跡。
由於長期與世隔絕,佐埃人形成了樸素的信仰,他們崇拜月亮,相信祖先住在月亮上,自稱「月亮之子」,常在有月光的夜晚載歌載舞,舉行儀式,辟邪驅禍,祈禱平安。

② 印第安人是巴西的土著民族嗎

印第安人(Indians),是對除因紐特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並非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於當今美洲各國。印第安人所說的諸語言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語言的劃分情況均至今沒有公認的分類。
16世紀後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殺印第安人。到21世紀大約有3000萬印第安人,但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純男性系列的後代,其混血後代麥士蒂索人大多為男性殖民者與當地女性的後代。而在美國,印第安人僅占總人口的1%左右。

③ 巴西的印第安人有什麼習俗很有趣

洗澡和吃飯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若有人到他們家中做客便邀請客人一起跳進河裡去洗澡,一次又一次,有的一天要洗上十幾次。據說,這是他們對賓客最尊敬的禮節,而且洗澡次數越多,表示對賓客越客氣、越尊重。

④ 巴西的印第安人關於「洗澡」的習俗是怎樣的

巴西的印第安人有一種習俗很有趣。洗澡和吃飯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若有人到他們家中做客便邀請客人一起跳進河裡去洗澡,一次又一次,有的一天要洗上十幾次。據說,這是他們對賓客最尊敬的禮節,而且洗澡次數越多,表示對賓客越客氣、越尊重。

⑤ 南美印第安人和亞洲人有什麼關系啊

關於美洲土著居民的來源問題,國際學術界有很多推論和假設,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亞洲起源說」,但這一觀點是否能站得住腳呢?
美洲大陸是一塊美麗、奇異、富饒的大陸,在哥倫布到來之前,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曾活躍著各種各樣的印第安人:在遼闊的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有策馬飛奔、揮著響鞭、甩開繩套、追逐牛馬的騎士;在巴西、秘魯的茂密森林中,有赤身裸體的追獵美洲豹的勇士;在北極

夕陽映紅的海面上,有駕駛著「蘆葦馬」小舟的愛斯基摩漁夫。這些勤勞勇敢的印第安人憑著自己的智慧,在美洲大陸上創造了高度發達的古文明。1492年哥倫布到來後,印第安人並沒有因殖民者刀劍的壓迫和《聖經》的誘惑而屈服或改變宗教信仰。今天,各國的印第安人仍在為反對種族壓迫以及種族歧視而英勇斗爭。應該說,印第安人才是美洲大陸的真正主人。但是,美洲大陸的主人——印第安人到底來自何方?他們是美洲大陸土生土長的呢?還是從其他大陸遷移過來的呢?對這一問題,國際學術界經歷了一段長期的爭論。
1884年,阿根廷著名古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弗洛倫蒂諾

⑥ 巴西印度能為中國民族事務提供什麼「經驗」 (四)

在巴西這種所謂「大融合」的國度,看似消除了種族、民族的界限,但是卻掩蓋不了階級分化、社會分層中的種族、民族、文化等因素 巴西作為種族混雜的大國,其國內的區域經濟發展之不平衡、社會階級分化之嚴重可謂舉世矚目。但凡舉證當代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巴西長期榜上有名。正因為如此,2003年以來,「盧拉主義」及其「零飢餓計劃」、「家庭獎勵金計劃」等消除貧困的實踐,也同樣為國際社會所高度關注。從上世紀50年代末,巴西政府開始著力解決區域經濟不平衡的問題,其中包括移都於人煙稀疏的中部內陸,通過新建巴西利亞帶動中部經濟社會的發展,等等。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巴西政府不斷加大力度實施各種有利於欠發達地區改變面貌的扶持開發政策,使其在解決貧困問題和地區發展差距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但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一項綜合的國家建設任務。骯臟的「歷史過程」雖然可以通過銷毀文獻之類的行徑來掩飾,但是其表現在社會分層、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後遺症」及其所掩蓋的種族不平等問題卻不會因此而消除。巴西歷史混血的 「界限模糊」,一方面使貧富之間的關系「淡化」了種族特徵,使人們在巴西「狂歡文化」的社會氛圍中感受著「足球、桑巴舞、海灘嘉年華」式的歡樂與「種族和諧」;另一方面,正是由於「弱勢族群『溫暖、自在與友善』的特性」所產生的社會表象,「或許就是巴西一再延遲處理族群不平等的內在原因」。然而,所謂「身體」和「文化」的高度同化,還是避免不了種族不平等的問題浮出水面。 1994年,美國著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發表了題為《巴西》的小說,描述了後殖民文化背景下巴西黑人的境遇。作者通過對自我奴役型、暴力反抗型、自我追尋型、黑人「白化」型等四類黑人主人公及其社會困境的描述,揭示了巴西社會深層的種族歧視和「歷史過程」造成的「現代後遺症」。其中包括一位「黑人白化」的「膚色白人」主人公,最終「徹底地完成了膚色及心靈的黑化」歷程。當然,這只是對巴西社會階級結構中的「種族因素」進行的薩義德式的後殖民文學反省。但是,這種屬於精神和心理層面的揭示,還是折射了巴西社會實踐中存在的種族不平等。 因此,那種認為「種族(民族)大融合」的混血,即消除了「族別分化」、「民族分裂」的認識是毫無現實理論依據的虛驕訛見,至多可以視為是殖民主義模式中從「經典種族主義」向「溫和種族主義」轉變的一種非自覺的人雲亦雲。這種所謂「民族大融合」的種族「分不清」假象,使研究者的假設不再將種族的明顯差別作為一個重要因素,甚至在公開反對種族歧視的宣示中「採取自由主義的立場,而繼續認為白種人比非白種人在他們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具有遺傳上的優勢」(J·M·布勞特)。這種立場無疑屬於「精緻的種族(民族)主義」范疇。 在巴西這種所謂「大融合」的國度,看似消除了種族、民族的界限,但是卻掩蓋不了階級分化、社會分層中的種族、民族、文化等因素。正如「兩個巴西」的所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一樣,在巴西從人口結構上重返承認種族的因素之後,其社會分化中的種族問題凸顯。根據2003年巴西地理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巴西不平等現象在社會、種族、性別、文化和經濟等各方面無處不在。2001年,巴西黑人和混血男人的收入比白人婦女低30%,婦女比同等學歷的男人收入低57%,50%的黑人和混血人勞工平均收入僅僅相當於白人的50%。巴西白人平均收入為4.5個最低保障工資,黑人和混血人勞工平均收入為2.2個保障工資。相關統計還表明,在巴西最富有的人佔1%,其中88%是白人,其收入相當於50%窮人的收入總和。在10%的最貧困人口中,68%是黑人和混血人。何況巴西還面對著「原住民」問題,即上世紀90年代以來拉美國家乃至世界很多地區都必須面對的土著人權利問題。這也是2003年盧拉上任後為消除貧困、實現平等直接面對的問題。 在實踐中,巴西的印第安人事務是一個歷史性的現實難題。雖然印第安人的「原住民」地位在19世紀就獲得了巴西國家「臣民」的身份,但是人口銳減和普遍的「通婚混血」,早已使印第安人及其傳統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特徵「面目全非」。根據2010年人口統計,印第安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約0.5%,即不足100萬。盡管如此,或者說因為人口微不足道,巴西政府在廢止同化政策之後,在1988年的憲法中承認了印第安人的原有權利,包括社會組織、習俗、語言、信仰、傳統和他們傳統居住的土地。憲法規定由聯邦政府負責劃定上述土地,保護並且責成公眾尊重印第安人的一切財產。巴西通過憲法修訂承認和保障印第安人的權利,成為其他拉美國家競相仿效的「國際經驗」。如果用「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立場來觀察巴西等拉美國家的這種變化,顯然屬於對「分不清」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分得清」的「民族識別」,是對「成功經驗」的背棄。不過,巴西政府顯然是義無反顧地要否定那個「歷史過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西政府對印第安人傳統土地及其聚居區進行「保留地」式的勘界。到2010年,巴西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勘界任務已經完成,其面積佔到了巴西國土面積的13%多,這也是「盧拉主義」的一個成就。 按照巴西憲法的規定,這些「保留地」屬於印第安人長期居住、用於生產活動和根據其傳統方式繁衍和創造文化所必需的土地,是與印第安人及其福利相關、受到保護的自然資源所佔的土地,印第安人對於這些土地擁有永久所有權,對於這些土地及其河流和湖泊中的資源擁有專屬使用權。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利用包括能源在內的水中資源和勘探、開發礦產資源必須獲得國會的批准。當然,在勘界、保護和發展方面,巴西政府能夠為全國印第安人基金會(FUNAI)提供的資金有限,大量的資金來源於國際社會,因為這些「保留地」關涉到整個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等自然生態保護問題。因此,如果「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強調指出的包括巴西在內的「國際經驗」——「特別是不允許任何族群有自己的歷史地域范圍和特權」、「不允許任何族群(民族)聲稱是某一特定區域的族群(民族)利益、資源權利和治理權利的代表」——確實存在,毫無疑問屬於1910年以前殖民主義的「巴西經驗」,而不是今天巴西的政策實踐。 如果說「印第安人問題」可以例外,那麼再看看巴西的黑人問題。「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提出者認為巴西「公民的種族分類往往是以身體特徵(膚色、發質、面部特徵等)甚至社會因素(如經濟狀況)而不是以血統為基礎的(如巴西流行『富有的黑人是白人,而貧窮的白人是黑人』的說法,這實際上也鼓勵著人們通過階層流動來改變種族身份),政府歷來鼓勵不同種族的融合,鼓勵白人和黑人之間的融合,族際通婚比較普遍」。這種認識中的「種族融合」、「族際通婚」無需再談,這是前文已經述及的「歷史過程」。但是,既然承認巴西存在「公民的種族分類」且往往以「身體特徵」為基礎,那就沒有必要去用身份證上是否標注「種族」或「民族」去掩飾事實上存在的「種族分類」。所謂「以身體特徵(膚色、發質、面部特徵等)」之說,講白了就是要看你長得像哪種人,因此也就脫不開白人、混血人、黑人、印第安人、亞裔之分類,而不是公民的「分不清」,而且這種分類的生物學基礎就是血統。巴西存在種族歧視,而且是嚴重的種族不平等,這是一個事實。只是長期以來,「在巴西,種族主義遮遮掩掩,羞於見人,而非正大光明,蔚然成風」。但是,種族化的階級分化、社會分層及其體現的不平等卻是現實中無法迴避的「蔚然成風」。 201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有51%的巴西人認為自己是黑色人種或是棕色人種。巴西白人的平均收入是黑人或棕種人的兩倍還多。相應的研究還發現黑人在教育、醫療保障及其他福利上也處於劣勢地位。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居民有一半是黑人,而黑人在城市富人里的比例僅佔7%。巴西的確長期掩飾貧富差距中的種族因素,試圖營造「自由競爭」中所謂「公民的個人權利平等和個人上升流動」的階級、階層分化的合理性。但是,正如「凝視巴西」者而非「浮光掠影」者所說:「巴西窮人的處境在形式上很像『種族隔離政策』」,因為畢竟存在「黑白分明」的貧富之分。這種不平等不僅體現在階層性的職業方面,而且體現為黑人與白人同工不同酬。同為工程師,黑人的薪金比白人低19%;同為醫生,黑人的收入比白人低22%;同為教師,黑人的工資比白人低18%;等等。 因此,包括巴西聯邦種族平等部的官員、一些政界人士和學者,都認為黑人、白人之間顯而易見的差別只能用「種族歧視」來解釋,進而認為巴西奴隸制度遺留下來的不公正,需要通過類似美國的「平權行動」(即「肯定性行動」)才能改變。巴西與美國的不同之處,在於歷史上沒有搞「種族隔離制度」,但是幾個世紀的「白化」政策並沒有使全體國民變成「白人」,所以在美國民權運動之後,巴西亦步亦趨地取消了以「白化」為核心的同化政策,但是又不得不面對承認種族、土著、亞裔等國民成分多樣性及其平等權利的現實,以致一個「種族融合」程度最高的國家,也需要繼續向美國的「肯定性行動」學習。這大概也是「華盛頓共識」造就的慣性之一。 巴西作為一個歷史上「種族大融血」的國度,解決諱莫如深的種族不平等問題已經開始在國家、社會層面「蔚然成風」 從1991年開始,巴西政府將印第安人教育納入了國家正規教育體系,確定了建立專門的印第安人學校、實行多文化混合教育和雙語制等政策。在整體上加強對基礎教育建設的同時,也開始實行高等教育的配額制度,即政府要求在公立高等院校的招生中,為黑人等群體設置(預留)一定的配額比例和優惠條件,具體比例由各個大學自己確定。如巴西利亞大學就設定了20%的比例,而且進入這20%比例的黑人學生可以申請獎學金。同時,一些政府部門也開始在就業領域推動這種巴西式的「肯定性項目」,如2002年巴西農業發展部長簽署了在本部門為黑人、混血人提供20%的工作崗位的命令,勞動部在1.5億美元的職業培訓資金中預留20%給黑人,等等。 這些措施,在盧拉執政以後不斷擴大,為黑人、混血人、印第安人進入高等教育發揮了明顯作用。自2001年以來,有70多所大學實行了種族招生配額制度。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保留了20%的配額給通過入學考試的黑人學生。另有25%的「社會配額」留給一些州立學校的學生——他們的父母通常是黑人,家庭收入低於最低收入的1/2。還有一項大型聯邦工程,為私立大學的黑人及有色人種學生提供補助和獎勵(私立大學的教育水準更高)。2007年,巴西高等院校的非白人學生達到32%,較2001年的22%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其中公立學校這一比例達到38%,私立學校也達到30%。 當然,這種配額制度的實踐始終伴隨著激烈的爭議。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種族構成」的身份問題。雖然2007年的全國家庭人口調查顯示,42.3%的人自認為是混血人(帕爾多),但是「種族平權運動的支持者傾向於將帕爾多人和黑人歸為一類,這兩類人約占巴西人口的一半」。這種基於經濟境遇和社會地位的歸類,也產生了「非白人」這一涵蓋階層和種族的概念。這也是巴西國會有關進一步擴大配額制度議案所涉及的群體,「即要求聯邦高等教育機構為從公立高中畢業的窮人和非白人入學申請者預留50%的配額。該議案認為,這些學生沒有機會就讀於最好的高中(絕大部分是私立學校),因而在頂尖國立大學的入學考試中處於不利地位」。作為反對意見,一些巴西頂級大學的學者發起了一場反配額制度的運動,認為這種配額項目是「種族歧視的開端:嚴格按照膚色劃分一個種族多樣化的國家」,「破壞了機會平等和精英教育」。然而,雖然這場爭論延續了十多年,但在「事實上,許多有關大學招生配額的擔憂未被證實」,而且快速上升的入學率正在打破以往「有錢的父母和就讀私立學校與上大學緊密相關」的入學權利格局,同時相關的調查也開始顯示:那些因配額制度而入學的非白人、窮人學生「表現的專業素養與同齡人相等或更勝一籌」, 等等。 無論如何,巴西作為一個歷史上「種族大融血」的國度,解決諱莫如深的種族不平等問題已經開始在國家、社會層面「蔚然成風」。巴西憲法規定了種族歧視和種族暴力屬於不可赦免的重罪,政府設立了促進種族平等的部門,2006年參議院通過了《種族平等條例》,對印第安人實施法律和政策的權利保護,在高等教育和就業等方面推行向「非白人」群體的「種族配額」制度,同時也實行面對社會貧困階層的「社會配額」制度,一些州、市和私營企業也開始實行公務員錄用、勞動就業方面基於種族差異的配額政策,甚至2009年巴西規模最大的時裝表演活動「聖保羅時裝周」(SPFW)的主辦單位也與巴西公共部達成了「所有參加表演的時裝設計工作室須聘用至少10%的黑人模特兒」協議。巴西的《種族平等條例》中還包括了建議在電影、電視節目和廣告節目中為黑人演員預留至少20%的角色,政黨須預留30%的黑人議員候選人名額,等等。這種配額政策大有深入社會各領域的趨勢。 對此,巴西國內有輿論認為,巴西社會的不平等是經濟不平等所致,而《種族平等條例》將膚色變為社會地位晉升的主要標准,將在巴西國內衍生出前所未有的種族仇視問題。而巴西種族平等部的部長卻認為,政府所捍衛的《種族平等條例》和配額政策,是對黑人奴隸後裔做出必要補償和對抗種族歧視的有效工具。無疑,這種爭論仍將繼續下去。至於巴西向美國學習「肯定性行動」及其制定的相關政策,是否體現了巴西抑或美國「政治家們的智慧」,是否存在「矯枉過正」的問題,是否能夠有效地縮小和消除巴西社會面對不平等問題,還是將導致社會種族意識的分立和沖突,進而「演化成民族分裂問題」?將由巴西從國情實際出發的實踐去證明。但是,至少巴西社會發生的上述變化,體現了巴西政府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進程中消除貧困和社會不公所做的努力,其目的也至少是為了改變這個國家長期延續和蒙在「種族大融合」面紗下的一種與美國「平等但隔離」不同的狀態——即「既不隔離也不平等」。 「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提出者,不僅無視巴西社會的「歷史過程」,而且對近20年來巴西社會在解決種族不平等問題方面的觀念變化和政策實踐熟視無睹。被感性、片面地稱道的所謂「國際經驗」,無非是為了證明巴西這類國家沒有種族、民族的差別性政治承認,沒有基於種族、膚色差異的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進而證明中國的民族事務是「高度政治化」的「作繭自縛」,必欲進行所謂「第二代」的改造。孰不知「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國際經驗」支持,是被這些國家至少在理論上早已放棄或拋棄了的政策,而現實的政策及其實踐卻在這種「國際經驗」中被掩蓋或迴避。甚至包括將民族政策改為階層政策的主張,也未能從這些「國際經驗」中去尋求實證。例如,巴西在教育方面實行的差別性優惠政策中,除了對「非白人」的種族性優惠扶持政策外,還有面對窮人階層的「社會配額」政策,只是這種惠及貧困階層的政策在中國早已存在且不斷發展完善,從最早的「五保戶」到扶貧計劃、貧困標準的制定和調整,等等。即便是高等教育,如前所述的清華大學等自主招生政策中,就包括了對貧困地區考生非族別性的優惠錄取措施。事實證明,在民族事務方面,中國既不需要、也學習不了巴西「經驗」。

⑦ 巴西的印第安人的哪種習俗很有趣

洗澡和吃飯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若有人到他們家中做客時便邀請客人一起跳進河裡去洗澡,一次又一次,有的一天要洗上十幾次。據說,這是他們對賓客最尊敬的禮節,而且洗澡次數越多,表示對賓客越客氣、越尊重。

⑧ 巴西亞馬遜有哪些開放的印第安部落

英國《每日郵報》8月15日報道,由巴西國家印第安人基金會探險隊成員於2011年拍攝的一段視頻8月14日首次發布,視頻捕捉到一個生活在巴西亞馬遜叢林中的土著印第安人部落Kawahiva的情況。該部落幾乎完全與外部世界隔絕。

⑨ 巴西為什麼要改變亞馬遜流域的殖民政策急尋解答!

我來回答;佐埃人

巴西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棲息地之一。據巴西印第安基金會提供的資料,巴西現有約40萬印第安人,有215個部落,其中,有一個人數最少、保存最完整的原始印第安人部落———佐埃。成年佐埃人的下嘴唇穿有一支木棍,這種獨特的標志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我在巴西工作,卻沒見過佐埃人的廬山真面目,於是也滿懷好奇,聯系巴西印第安基金會想一探究竟。基金會的卡拉拉女士向我介紹說,佐埃人生活在巴西帕拉州北部、亞馬孫河流域的峽谷中。他們被發現時,自稱佐埃人,因而得名。佐埃部落現有152人,分散在原始森林中的4個村莊里。佐埃人居住的村莊間相距數十甚至數百公里,他們自己要互相見上一面都非常不容易。佐埃人的社會結構分散,尚未形成一定的組織形式。村裡家裡都以長者為大。現在,佐埃人的居住模式有兩種:一是定居,在自然條件較好、物產較豐富的地方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一是居無定所的游獵生活。由於鳥獸魚越來越少,大部分佐埃人選擇定居生活,用木、石製成工具進行農業生產,種植木薯等。為了保護佐埃人,巴西嚴禁外人進入該地區。

雖然不能身臨其境,但我想見識佐埃人的願望卻未落空。在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放映室內,在人類學家帕蘇埃羅先生的陪同下,通過現存惟一的一部關於佐埃人近況的記錄片,我終於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佐埃人。

帕蘇埃羅先生介紹說,佐埃人的生活環境和其他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由於終年生活在天氣炎熱的熱帶雨林中,佐埃人長年赤身裸體,有時用樹葉花草蔽體。惟一不同的是,不論男女,佐埃人成年時———據專家考證,其實也就10歲出頭,父母便要為子女舉行隆重的成人儀式。父母精心准備了用白色樹枝做成的小木棍,在孩子的下嘴唇處由上往下插,直到木棍穿透下嘴唇能吊在下巴下面。他們認為這樣一來,男人更有陽剛之氣,女人更搖曳多姿。小木棍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換,最長的有16厘米。

一邊聊,我一邊看記錄片,這時片中顯示的是一個佐埃人生活的村子,帕蘇埃羅先生與一群佐埃人親切地交談著。一個青年男子嘴上的白色木棍長約15厘米、直徑約2厘米,厚厚的嘴唇雖然有點合不上,但並不影響說話和幹活。佐埃人的生活簡單原始,人很隨和。記錄片里並沒有提及除了美觀的因素外,人們插木棍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帕蘇埃羅先生也無法解答。據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專家說,佐埃人一生中差不多要換3次木棍,而更換的原因是身高增加。

通過記錄片,我了解到,弱小的佐埃人雖然要依靠其他部落生存,但是並沒有被同化,始終保持著本部落的特性,這也是印第安人發展史上的奇跡。

由於長期與世隔絕,佐埃人形成了樸素的信仰,他們崇拜月亮,相信祖先住在月亮上,自稱「月亮之子」,常在有月光的夜晚載歌載舞,舉行儀式,辟邪驅禍,祈禱平安。

上世紀70年代,一個地圖測量和礦產資源探尋小組到了佐埃人居住的地區。1989年,巴西首次向世界宣布佐埃人部落的存在,確認其居住地為印第安人保護區之一。

由於曾受到鄰近部落和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犯,佐埃人害怕「白人」,有強烈的排外情緒。當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專家試圖接近他們時,他們用石頭器具和弓箭進行抵抗。專家們改變策略,不急於進入其居住地,而是把食品、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放在空地上,讓他們自己取。

膽大者試了一下,發現白人並未傷害他,慢慢地,佐埃人才接納白人進入他們的地區。

卡拉拉女士說,巴西印第安基金會已撥出資金,專門保護佐埃人。有些聰明的佐埃人能擔當部落與現代社會溝通的橋梁。她相信,不久,將會揭開更多的佐埃人之謎。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7%F4%B0%A3%C8%CB 21706

⑩ 佐埃人的介紹

巴西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棲息地之一。據巴西印第安基金會提供的資料,巴西現有約40萬印第安人,有215個部落,其中,有一個人數最少、保存最完整的原始印第安人部落———佐埃。成年佐埃人的下嘴唇穿有一支木棍,這種獨特的標志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閱讀全文

與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