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國際鶴類基金會吉姆

國際鶴類基金會吉姆

發布時間:2021-04-12 21:16:53

① 一個女孩和丹頂鶴的故事

《一個真實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女孩為救丹頂鶴而陷進沼澤一去不回的感人故事。這個小姑娘叫徐秀娟

徐秀娟的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扎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爾德博士的稱贊。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一下火車,迎接她的卻是丹丹的死訊。這是她最心疼的一隻鶴。丹丹一隻腿有毛病,走起路來就像跳一樣。秀娟帶它到野外捉蟲子時,它對秀娟特別親近。

沒有人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秀娟流了多少淚。

因為黎明生病,秀娟在宿舍里養護了它8天,黎明康復了,她卻病倒了。病還沒好,她又經歷了一次打擊。她萬沒想到,龍龍會在打針時吐血而亡。

秀娟嚎啕大哭,她在日記里說:從沒在人面前這樣哭過,丹丹去了,龍龍也去了,可憐的莎莎嚇得轉身就逃,我難以平靜。

黎明身體康復後,和牧仁在復堆河裡洗澡嬉戲,因玩得過於高興兩只天鵝忘了回家。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9月16日,人們在復堆河裡發現了秀娟。她的身體蜷縮著,彷彿還在為丟失天鵝而內疚,為丹丹、龍龍的死而自責。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

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2歲。

② 講一個講鶴和一個孩子的電影

徐秀娟(1964—1987),出身於養鶴世家,原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17歲開始在扎龍國家自然保護區跟隨父母馴養丹頂鶴,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作馴鶴表演。
徐秀娟的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扎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爾德博士的稱贊。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一下火車,迎接她的卻是丹丹的死訊。這是她最心疼的一隻鶴。丹丹一隻腿有毛病,走起路來就像跳一樣。秀娟帶它到野外捉蟲子時,它對秀娟特別親近。

沒有人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秀娟流了多少淚。

因為黎明生病,秀娟在宿舍里養護了它8天,黎明康復了,她卻病倒了。病還沒好,她又經歷了一次打擊。她萬沒想到,龍龍會在打針時吐血而亡。

秀娟嚎啕大哭,她在日記里說:從沒在人面前這樣哭過,丹丹去了,龍龍也去了,可憐的莎莎嚇得轉身就逃,我難以平靜。

黎明身體康復後,和牧仁在復堆河裡洗澡嬉戲,因玩得過於高興兩只天鵝忘了回家。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9月16日,人們在復堆河裡發現了秀娟。她的身體蜷縮著,彷彿還在為丟失天鵝而內疚,為丹丹、龍龍的死而自責。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

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2歲。

1987年9月23日,在保護區管理處所在地新洋港鎮,舉行了徐秀娟的追悼會。

那天上午,太陽也為環保戰線上失去了這樣一位好兒女而收起光輝,蘇北上空出現了日全食。新洋港鎮居民不到兩千人,有近千人從四面八方聚來參加追悼會,為娟子送行。人們用這種最普通的方式對徐秀娟來這里一年零四個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對她年僅23歲的青春年華作了褒獎,對她嘔心瀝血為之獻身的事業表示了崇敬。

娟子走了嗎?不!她已經化作一隻潔白的仙鶴,飛回來了,即將落在東林美麗的校園里,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東林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年華!
那首《一個真實的故事》歌曲,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③ 有一個女孩為救丹頂鶴獻出了生命,有人還寫了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聽說是個真實的發生現代的故事,是不是

丹頂鶴女孩徐秀娟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你在天國還好嗎?你還能聽到那美麗的鶴鳴?
一個真實的故事/丹頂鶴的故事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作詞:陳富 陳哲 作曲:解承強

走過那條小河

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

她曾經來過

----

走過那片蘆葦坡

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

她再也沒來過

------

只有片片白雲

悄悄落淚

只有陣陣風兒

輕聲訴說

Hi…Hi…

還有一隻丹頂鶴

輕輕地

輕輕地

飛過

----

為何片片白雲

為她落淚

為何陣陣風兒

為她唱歌

Hi…Hi…

還有一群丹頂鶴

輕輕地

輕輕地

飛過

----

Hi…Hi…

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

姓名:徐秀娟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犧牲日期:1987年9月16日

籍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民族:滿族

家庭:馴鶴世家 17歲時隨父親到齊齊哈爾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做臨時工,負責養鶴、馴鶴工作。

1981年8月,因邊屯中學高中部停辦,不滿17歲的滿族姑娘徐秀娟,跟隨父親徐鐵林——我國一位實踐經驗豐富的養鶴專家,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當了臨時工。

徐秀娟通過學習走向工作崗位夢想的破滅,使她內心十分痛苦。剛到保護區,不管是修路、打零工、當炊事員,她都把帽沿壓得低低的,不願多和人交談。幹了幾個月工作,心情平靜了一些,她主動要求去養鶴。父親知道,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一天到晚忙不完,他怕女兒吃不消。媽媽、奶奶也不同意。可徐秀娟倔強地說:「咱家裡過去養過鶴,我喜歡鶴,我能養好鶴,我要去!」父親說:「去也好,養鶴是國家需要的活兒,去了就要好好乾,要踏踏實實,一個腳步兩個蹤,不能遇苦敗下陣來。」徐秀娟牢記爸爸的話走上了工作崗位,各樣事搶在頭里,學得用心,幹得實在。上工第三天,她就能識別鶴的生年、編號,把不同年月、不同種類、不同脾性的鶴兒圍圈起來。這情景不僅使老飼養員們驚奇、高興,就連對她要求嚴厲的爸爸也會心地笑了。

第二年春天,她配合科研人員進行鶴類人工孵化工作,觀察仔細,記錄齊整,受到科研人員的稱贊。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還為三部以丹頂鶴為題材的電影當了領飛員,鄧小平、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看過她的馴鶴表演。

自費進修

1984年,我校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原野生動物系)的幾位教授到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這位年輕的人才,他們建議讓徐秀娟來林大進修,使她能在鶴類保護事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可是,那時保護區的一位領導只圖出名,不重視人才,他不僅不同意送徐秀娟去學習,連徐鐵林希望借點錢送娟子自費去林大進修也不支持。徐鐵林冷了心,也鐵了心:「砸鍋賣鐵也要讓娟子去讀書。」娟子媽聽後,哭了:「上千元,哪兒來這么多錢!一冬天推葦子,三分錢一斤,得推多少啊!」徐鐵林不改初衷,對娟子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家人再苦再累也要送你上學,爸認了。你去了一定要好好學習,爭這一口氣!」徐秀娟含著淚把父親借來的錢揣在懷里上路了。林大的有關領導知道了這一情況,決定把徐秀娟的學費減免一半。就這樣徐秀娟於1985年3月走進東北林業大學,當了一名進修生。

徐秀娟從小就熱愛學習。初中升高中時,全市錄取分數線是114分,而徐秀娟考了178分,但即使這樣,這時候她也只有高一文化程度,聽起大學的課程是十分吃力的。娟子後來回憶起在林大一年級那段學習生活時說:「每次一進教室,我的每個神經細胞都要調動起來,耳朵支得老高,眼睛睜得大大的,靜聽老師的講解,思想不敢有半點溜號,生怕漏掉一個字。虧得我過去寫日記練了字,記錄快,不然真不知該怎樣才好。」那時,她早上4點一過就起來,晚上11點鍾以後才上床,一天只睡5個小時的覺,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

知識上的差距,咬咬牙可以補上來,娟子不怕,但經濟上的困難卻使她難以煎熬。那時,林大學生的伙食,女生一天至少得6角錢,娟子拿不起。她知道爸爸六七十元的工資,要供一家六口人生活,還要供弟弟妹妹上學,不能再給家裡增加負擔了。每天,即使是饅頭鹹菜,她也常是一天只吃兩餐。第二學期,就連這樣的生活,娟子也難以維持,迫於無奈,她曾背著老師、同學和家人先後四次買血來換回一些錢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生活如此煎熬,也曾使徐秀娟消沉過,她甚至想到過退學。但是,學習開闊了她的眼界,她在一年的學習總結里寫道:「想起粗茶淡飯,節衣縮食,下一學期生活仍然沒有著落,止不住一陣心酸落淚。……

但是人活著沒有寄託,沒有信仰,沒有理想,如何能活的下去呢?來林大進修後,我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了,才知道『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年半的拼搏,徐秀娟的11門功課:1門合格,兩門優秀,4門85分以上,4門90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外語(學校規定進修生不用學外語),也正是從她的一段英文日記中,人們才發現了那段催人淚下的用鮮血換知識的情況。

南下創業

1986年5月,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又用新的科學知識武裝起來的徐秀娟,決心創出一番事業。她應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精心護守三枚將要破殼出雛的鶴蛋,長途跋涉5000多里,在丹頂鶴的越冬地——黃海灘塗,使雛鶴順利破殼出生,度過危險期,健壯成長,以後又半放養成功,並於83日齡這天翱翔藍天。這一科研成果,令中外專家為之驚異。這一年,她被評為保護區先進工作者,被吸收為江蘇省動物協會會員,獲得市環保局頒發的科技獎。她理論聯系實際,撰寫的論文《越冬地丹頂鶴的半散放飼養》,在第三次全國鶴類保護會議上宣讀後,受到與會專家的熱情贊揚。

娟子走了

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天鵝牧仁、黎明在籠子里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遊玩和戲水,就進去把它們抱出來放進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興大發,先後掙脫繩子飛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來了,黎明還是不見蹤影。夜深了,領導讓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個人摸黑鑽進密密的蘆葦中,不斷呼喚著黎明,可是沒找到。這天晚飯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沒顧上吃飯就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牽掛著黎明又出了門。到了復堆河,小王、小殷游過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時,忽然喊了一聲「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對岸的小王、小殷見她臉色蒼白,大聲喊她退回岸上,見她上岸後,兩人才回身繼續尋找。徐秀娟回到鶴場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把黎明盡快找回。不知是由於頂風人累踏不動,還是騎車跌了跤(後來發現車子鈴鐺掉下來了),她又推車來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車子放倒,連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兒徐秀娟就這樣深深沉入復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親愛的鶴兒們身邊了……

時間過去了4個小時,黎明被找回來了,歡天喜地中的人們到處找徐秀娟,不見;呼喚娟子,不應,焦急的人群又沖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處喚秀娟。當強烈的汽車燈直照水面,人們把娟子從水底托起時,搶救的人群開始是驚慌忙亂,後來想到時間過去太久,已經沒有希望了,一片呼喚娟子的哭聲,這才忽地震動蒼穹掠過草灘。

④ 求丹頂鶴的故事全部

徐秀娟的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扎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爾德博士的稱贊。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一下火車,迎接她的卻是丹丹的死訊。這是她最心疼的一隻鶴。丹丹一隻腿有毛病,走起路來就像跳一樣。秀娟帶它到野外捉蟲子時,它對秀娟特別親近。

沒有人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秀娟流了多少淚。

因為黎明生病,秀娟在宿舍里養護了它8天,黎明康復了,她卻病倒了。病還沒好,她又經歷了一次打擊。她萬沒想到,龍龍會在打針時吐血而亡。

秀娟嚎啕大哭,她在日記里說:從沒在人面前這樣哭過,丹丹去了,龍龍也去了,可憐的莎莎嚇得轉身就逃,我難以平靜。

黎明身體康復後,和牧仁在復堆河裡洗澡嬉戲,因玩得過於高興兩只天鵝忘了回家。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9月16日,人們在復堆河裡發現了秀娟。她的身體蜷縮著,彷彿還在為丟失天鵝而內疚,為丹丹、龍龍的死而自責。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

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2歲。

⑤ 世界最大的白鶴棲息地是那裡

世界最大的白鶴棲息地是鄱陽湖。
簡介:
白鶴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從東北到長江中下游,遷徙時見於河北(灤河口、北戴河),內蒙古(赤峰、達賚湖、興安盟、哲里木盟),遼寧(雙台河口、大連),吉林(莫莫格、向海),黑龍江(扎龍、林甸),安徽(武昌湖、升金湖、萊子湖),山東(黃河三角洲),河南(黃河故道、黑港口)等,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陽湖)和湖南(洞庭湖),越冬期間零星個體見於遼寧瓦房店、江蘇鹽城和東台、浙江餘姚、山東青島沿海以及新疆霍城等。
在世界范圍內,白鶴有3個分離的種群,即東部種群、中部種群和西部種群。東部種群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繁殖,在長江中下游越冬;中部種群在西伯利亞的庫諾瓦特河下游繁殖,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克拉迪奧國家公園越冬;西部種群在俄羅斯西北部繁殖,在裏海南岸越冬。

⑥ 一個和丹頂鶴有關的問題

是Muller在1776年命名的,那時候歐洲人對亞洲的地理概念還不很清楚,什麼「印度」、「日本」、「中國」混在一起並不是罕見的事,如馬來貘的學名就是寫成了「印度貘」(若指的是東印度群島,那也不算錯)。那個時候歐洲人主要還是通過廣州認識中國,通過長崎認識日本。在長崎能弄到丹頂鶴的機會要比在廣州大得多(那時候丹頂鶴還在本州、九州越冬),所以把這種鶴命名為「日本鶴」Grus japonensis也是理所當然。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因為本州的丹頂鶴滅絕,曾經一度還以為這種鶴在日本已經絕種,所以那時的英文名稱也有把它改稱為Manchurian Crane(滿洲鶴)的,但學名就按規矩不能改(除非是分類有變)。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北海道再發現丹頂鶴一個不遷徙種群以後,有一段好長的時候,英文裡面Japanese Crane和Manchurian Crane的叫法都有人用,後來應該是國際鶴類基金會的阿奇博建議,解決紛爭,大家都用Red-crowned Crane這個名字了。

所以說,現在丹頂鶴不叫日本鶴了。

⑦ 黑頸鶴是什麼類別

國際鶴類基金會在中國大陸開展工作始於1997年,從那時起,國際鶴類基金會多次主辦了水鳥種群和棲息地的調查,還支持了對環境保護工作者的培訓。

1992年,國際鶴類基金會與美國漸進組織和貴州市環保局合作,在貴州草海自然保護區開始了一個社區發展和自然保護項目,為數以萬計包括黑頸鶴在內的水鳥提供冬季棲息地。為了讓當地農民不侵害水鳥的棲息地,項目的各合作方為當地農民自己創業提供啟動資金和技術支持。國際鶴類基金會還設立了多個社區基金以支持當地社區發展的多個計劃。草海項目,已經被廣泛地贊譽為將環境保護和當地社區發展很好的協調起來的樣本,該項目也得到了福特基金會的資金支持。

2003年,在全球環境基金會的資助下,國際鶴類基金會開始與國家林業局合作進行了一個項目,以保護白鶴在俄羅斯和中國兩地間的遷徙通道。該項目覆蓋了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別是位於江西的鄱陽湖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的向海自然保護區和莫莫格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的扎龍自然保護區以及位於內蒙古的科爾沁自然保護區。在項目區開展的活動有:培訓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的社區發展項目。

中國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鳥類課題組與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國際鶴類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從2005年開始,首次利用衛星跟蹤技術,追蹤東部黑頸鶴的遷徙。研究人員將衛星發射器綁在黑頸鶴背上,利用衛星接收黑頸鶴所在位點的數據,採用GIS技術對結果進行處理分析。通過3年的觀察研究,獲得了黑頸鶴從越冬地飛往繁殖地的10條遷徙路線,以及從繁殖地飛往越冬地的5條遷徙路線,並評估了黑頸鶴重要停歇地點棲息地狀況,以及現有保護區對黑頸鶴保護的效能。該研究結果為物種保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衡量物種保護和實施國家政策如退耕還林還草時,提供了非常有針對性的建議。

⑧ 國際鶴類基金會是什麼

國際鶴類基金會,簡稱ICF,是由一些鶴類愛好者在1973年成立的,其創始者希望它能成為全球領先的鶴類研究和保護中心。國際鶴類基金會的宗旨是保護各種鶴類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濕地和草地,通過提供經驗、知識和鼓勵,讓人們參與到解決生態系統的危機中來。

盡管關注點非常單一,但該基金會指出:鶴類的興衰是鶴類生存的濕地和草地的生態系統整體是否健康的絕佳指標,從這個意義上講,鶴類是一種「旗幟物種」。

在國際鶴類基金會的總部,美國的威斯康星,該基金會保留了一套被捕獲的各種鶴類,以供科學研究之用,也用來繁育鶴類並放歸野外。此外,該基金會也支持研究公眾教育活動,以及全球的濕地和草地保護。

⑨ 瀕臨滅絕的動物都有哪些

1、大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2、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活動范圍可從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蘿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葉。嬰猴的出生多集中3-4月,雌猴兩年生一胎,孕期約為7個月。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

3、中華白海豚

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4、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5、北極熊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⑩ 80年代的電影,好像是丹頂鶴的事,兒童片。誰知道叫什麼名字。謝謝

飛來的仙鶴 Fairy Bird (1982)
導演:陳家林 主演:張偉欣 王尚信 孫才華 ...
"以養鶴、捕魚為生賀鳳翥夫婦,勤勞善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收養了一名男嬰,取名「小翔」。撥亂反正後,芭蕾舞演員白鷺,為體驗生活來到這里,並住在賀鳳翥家中。在與小翔的接觸中,白鷺認出小翔就是自己正在尋找的失去8年的獨生子,她無比激動和...

閱讀全文

與國際鶴類基金會吉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