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墨西哥城美國學校基金會

墨西哥城美國學校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4-10 17:02:27

① 美國有叫墨西哥城的地方嗎

不是美國的,他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的西南部。北部與美國接壤,東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臨太平洋。面積197萬多平方公里,是北美的第三大國,人口近1億。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眾國的首都,位於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240米。是世界第一大城市,面積可達1500平方公里,人口多達1800多萬。它集中了全國約1/2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和銀行金融機構,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墨西哥城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時期,它的前身是1325年建立的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an),在它的創建者阿茲特克人(Aztec)的語言中,「墨西哥」是由「墨西特里」演變而來,意為「太陽和月亮之子」。阿茲特克人在這里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他們填湖建城,修築水道,建起了一座座宏偉壯麗的廟宇、宮殿,整個城市相當繁華。1521年西班牙侵入後,又修建了許多歐洲式宮殿、教堂、修道院等建築物,此時定名為墨西哥城,並以「宮殿之城」而譽滿歐洲。如今的墨西哥,既保留了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又是一座絢麗多姿的現代化城市。

墨西哥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南北略長,東西略窄。東北是古文化區,西南是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區。憲法廣場是墨西哥城中心,廣場的正中央有根粗大的旗桿,每天的升降旗儀式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廣場周圍有國家宮、市政大廈、博物館和大教堂。各式各樣的建築融古涵今、景色獨特。阿茲特克人的大祭壇、殖民時期的大教堂以及以外交部為主體的乳白色現代化大廈集中展現了該城600多年來的滄桑巨變。

改革大街與起義者大街是城內的兩條主要幹道,東西、南北貫穿全城。美麗寬敞的街道旁,環境幽美,銀行、酒店、餐廳、劇院、夜總會等鱗次櫛比,一幢幢風格各異、精緻豪華的別墅掩映在綠樹濃蔭中。城市之中有眾多的廣場、紀念碑、雕像、紀念館和文化娛樂場所,可以讓眾多的旅遊者全方位,多視角了解和認識墨西哥的歷史文化。著名的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通過27000多件古代文物全面展示了拉美古代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獨立紀念塔反映了墨西哥人民爭取獨立自主的斗爭歷史。

墨西哥城群山環繞,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大大小小的花園,鑲嵌在全城的各處,景色秀麗。城市東北郊的有舉世聞名的瑪雅文明(Maya)古跡,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每天吸引成千上萬遊客。

② 有沒有了解這所學校的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Buffalo(Buffalo State College)

我想你說的是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學院.它在排名的上的位置雖然比較一般,但是它的某些學科在全美還是響當當的。比如說創造學,也是全球首先開設創造學專業並授予相應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至於你說的學校環境,不清楚你問的是校園環境還是教學環境,如果是校園環境,我剛好有那邊的朋友,據說還是不錯了,感覺這學校屬於璞玉一樣,很有內涵;至於教學環境就幫不上忙了。

③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農業改良

飢饉問題一向是一切慈善和公益事業首要關注的問題。洛克菲勒基金會認為要根治飢饉關鍵在於改良農業,使糧食大幅度增產。繼醫葯衛生之後,農業改良也一直是洛氏基金會長期的重點。在基金會成立之前,「教育總會」曾在美國南方黑人較多的貧困農村進行過玉米品種改良和農業體制改良相結合的工作,取得很好效果。基金會成立後,這項工作主要在第三世界開展,其做法是資助有關國家的農業改良技術研究並創建將新成果推廣的機制和方法。基金會特別注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盡量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和已有的經驗,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十年來這個領域相對投資較小而成績較為顯著。
據說這一項目最早的啟發來自1941年會長福斯迪克與當時的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的一次談話。華萊士從墨西哥訪問回來後告訴福斯迪克,如果墨西哥的玉米和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能提高10%,當地人民的生活就可以大大改善。之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董事會討論了華萊士的提法,決定派出三名專家到墨西哥考察——一名植物病理學家、一名遺傳和玉米專家、一名土壤學家,分別來自明尼蘇達、哈佛和康乃爾大學。他們在墨西哥旅行了5000英里,經過廣泛考察,提出一項被認為具有經典意義的報告。報告不但提出了科學技術方案,而且特別強調,不能單純給予資助,必須積極參與規劃和對援助的使用,包括現場指導,結合當地具體條件建立有效機制。1942年,墨西哥農業部正式邀請洛克菲勒基金會進行改良農業的合作。1943年,雙方簽訂意向書:墨西哥政府提供土地、勞力、部分實驗房屋和培訓費用,基金會負擔大部分運作的費用並在墨西哥城建立一個工作班子,由美國植物病理學家哈拉爾領導,其餘成員皆由墨政府委派。這是一項長期的合作,最高峰時有18名美國專家和100名墨西哥人同時工作。到60年代中期,20年中在這一班子中實習過的墨西哥人達700人,其中有100多人被選拔到美國學習並獲碩士學位。60年代以後即由培養 出來的墨西哥專家領導。哈拉爾博士帶領的班子堅持實地考察、示範和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也採用行之有效的土辦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實驗和推廣,在玉米和小麥的土壤和品種改良方面成績斐然。墨西哥原來50%的小麥依靠進口,玉米也不能完全自給。在此項實驗的18年中,墨西哥人口增長了60%,小麥和玉米卻達到了自給,基本不需要進口。根據聯合國1963年公布的數字,墨西哥在過去10年中農業總的年增產量平均達7%,這是與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大規模長期援助分不開的。這一經驗的另一可貴之處是培養了能夠適應發展中國家各種艱苦條件的專家。
基金會與墨西哥合作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推廣的機制,例如在 墨西哥培養的專家到哥倫比亞開展工作,在哥倫比亞培養的人才又到智利從事同樣的項目,形成一種鏈條。在資金方面,基金會給予必要的資助,但是更重要的是促使當地政府重視這項工作,使當地政府越嘗到好處,越願意多投入,同時改革其農業管理機制。繼拉美國家之後,或同時,這種合作又推向中東、南亞和非洲。當然由於國情不同,成功的程度也不同。其中比較著名的成功例子是印度的「綠色革命」。基金會在印度的工作始自1956年,先派出12名專家。1958年,資助新德里的印度農業研究院成立研究生院,並派出顧問和訪問教授。從一開始,此項工作即是基金會與印度中央和各省政府、各地新成立的農業大學以及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的合作項目,基本上沿用墨西哥的政府劃撥土地的模式。在印度全國各地不但建立農業學校而且建立了無數實驗田。60年代在大面積推廣哥倫比亞的良種玉米方面取得大幅度增產的成績。1970年原來曾為基金會派往墨西哥的農業科學家諾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因在印度進行水稻雜交成功而獲諾貝爾獎。當時有人提出應把這項獎給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集體。
洛克菲勒基金會另一項重要的成績是1959年與福特基金會協議合作在菲律賓建立世界稻米研究所,包括生產、分配和成果利用。菲律賓政府撥給土地,福特為建築出資700萬美元,洛克菲勒提供技術指導、行政管理和運作費用,每年約50萬美元。這一研究所規模巨大、設備齊全,還有200英畝水灌試驗田,於1962年正式開業。董事會有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分別來自泰國、日本、印度、菲律賓、美國和中國台灣。主持實驗的是一名印度專家,多數工作人員來自東南亞盛產稻米的國家和地區。現已收集世界70餘國6000多種稻穀進行實驗,從中選出良種,加以處理冷藏,分門別類,標明特性,供世界各國交換。以後按此模式擴大到其他國家。現在全世界共有16個國際農業中心。
1963年在基金會成立50周年的時候,確定了新的五大優先問題:征服飢饉、控制世界人口、有選擇地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某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協助文化發展以及爭取全體美國公民機會平等。除最後一項外,對象都是發展中國家。90年代,它大力資助的項目有:臨床流行病研究、農林技術研究(肯亞)、熱帶作物病理研究(奈及利亞)、水稻品種改良(菲律賓)等等,僅1993年一年對此類項目的撥款就近500萬美元。
鑒於亞洲國家人口密集,地少人多,基金會更加強調基因研究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同時維持土地的可持續耕種。目標是在2005年通過生物技術提高稻米產量20%而不降低土地質量。此項集中在亞洲的國際稻米生物技術 研究項目,從1984年開始。起初集中在稻種基因的生物工程研究方面,資助康乃爾大學制定稻米基因譜系向全世界產稻國家傳播。這是一項長期計劃,在科研取得一定成果後,把重點放在人才培養、技術轉讓和在亞洲國家創造將來獨立繼續進行這項工作的能力。迄今已經與亞洲及其他地區350名科學家進行合作,從1984年至1998年,這一項目的獎學金在各國培養了183名專家,其中許多人在本國已成為這方面的領導骨幹,繼續領導研究和國際交流。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結果證明新品種的稻穀比原來預期的還可以多供給1億人口,20年內受惠人口還可以增加1.5億。最新的成就是發現有8種糧食作物與稻米有共同的染色體特徵,所以在稻米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也可以用於這些糧食作物。在中國,農業科學方面的合作也是重點之一。
在非洲,自1988年起,基金會主要在肯亞、馬拉維、烏干達和辛巴威進行這一項目,但只是根據其特點,與亞洲的目標和做法都不相同,不過推廣新技術、培養人才的做法則相同。

④ 新墨西哥大學的學校排名

卡耐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最高級別的研究型大學: 特高研究型大學RU/VH (Research University-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全美前25所最高級別的研究型公立大學之一。 美國大學表現評估中心Centre for Measuring University Performance全美最佳研究型大學 第87名;全美最佳公立研究型大學第60名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13年全美最佳公立大學 排在前100名;US News 最佳大學 Best College 排名179,美國第一類國家級大學;US News 世界最佳400所大學 之一。 耶魯大學日報大學指南 Yale Daily News-The Insider's Guide to the Colleges 評為 全美二百大 普林斯頓評論 Princeton Review 全美373所最佳大學之一 韋伯麥特里克斯網世界大學排名 第99名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世界學術200強大學之一 2015年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第181 2016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考古學排名第34名 。

⑤ 美國聖地亞哥離洛杉磯,紐約,多倫多,墨西哥城分別是多少公里

聖地亞哥離洛杉磯很近大約兩小時車程,距離紐約很遠要飛五個多小時,紐約距離多倫多大概9小時車程,洛杉磯飛墨西哥城大約兩個半小時。聖地亞哥離洛杉磯200公里,離紐約4500公里,離多倫多4100公里,離墨西哥城2800公里

⑥ 該求助者在學校遇到的生活事件包括().A

摘要:「簡單地講,我們發現一種職業,它在努力地適應而且在可能的條件下去引導社會和經濟環境,雖然環境在許多至關重要的方面已經發生了戲劇性變化。我們也發現了一種職業,它對於自身未來的信心已經被動搖。我們相信我們所失去的不僅僅是建築實踐和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的共同目標,而且也是對建築教育令人不安的影響。關鍵詞:建築文化,城市環境1.全球危機的兩個方面在這個迅速城市化的世界中,人的生命和古老的生態系統都在經歷新的挑戰:我們生活環境的一方面表明,許多地區和文化失去了他們曾經擁有的明顯特徵;另一方面,在人類無情破壞和濫用資源的壓力下,我們這個星球的自然系統已經蒙受了無法補救的生物滅絕。在形象和文化上,深圳想讓自己像香港一樣;北京試圖成為華盛頓;華盛頓想成為巴黎或者雅典;上海則想成為紐約,或巴黎和倫敦——或者兼而有之。同時,墨西哥城、加爾各達、孟買、開羅、雅加達、漢城、德里、馬尼拉、德黑蘭、卡拉奇、波哥大以及拉各斯都在不公正和人類沖突中變得難以管理,就像古人對於建築巨石一樣無可奈何。這些城市中的許多地方已經變成了環境和精神的荒漠。這些地區在建設過程中,即使考慮了設計與規劃,也往往受西方的形式和風格的影響,是美國式的,而對於本地區特定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根基則考慮甚少,甚至根本沒有加以考慮。例如,上海浦東新區和新興城市深圳,大多數建築更適合紐約、芝加哥或洛杉磯的文脈,而不是適合具有4000年歷史文化的中國。具有文化特徵和適應環境的建築是否可能?建築職業內外一些人士認為,工業和信息技術在全球已普遍深入,因此,在任何文化基礎上,建築風格只有唯一的未來,也是單一而廣泛地採用國際式風格。他們主張,由於全球化和普遍使用相同的建築材料和系統,因此形成了唯一的環境影響因素,因此,所有的建築設計必須努力造就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如果這種在文化上屬於良性的建築是我們下一個千年追求的目標,那麼,我們可以想像出培養這種職業人員的教育和訓練系統(這似乎與當前美國的教育系統類似)。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相信文化遺產和環境的文化特色與持續以及在未來100億年的全球社會的生態生命中,人是必要的話,而且,如果我們相信建築師在這種生活環境的設計、規模和保護中扮演一個關鍵角色的話,那麼,我們應當設計一種使男性和女性都能擔當此重任的教育計劃。要這樣做,我們首先必須預見人們所需要的實踐形式及環境,然後詳細明確能力、知識和技巧,以及最有效的學習環境和所需時間,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職業人員,為公眾服務。為了分析我們所希望的職業的未來概貌,我們應當首先了解與建築有關的文化與環境媒介的歷史與條件。其次,我們應該考慮對建築實踐重新定義的各種最新研究成果。最後,我們還應當分析當前的教育和現有的學習狀況,並且將這些作為變革的潛在需要,以建立更為理想的職業形象。2.文化文脈:關鍵問題歷史是否承認建築是一種文化表達力量嗎?(在你的文化中有什麼現成的例子?)這些問題重要嗎?(公眾和/或職業人員對此關心嗎?)現有建築院校與這個問題有關嗎?(我們是否基於正確的理由在傳授正確的知識?)2.1建築是一種文化表達力嗎?歷史上,建築及建築師已經行使了兩種權力——作為文化的鏡子和明燈。我們已有這樣的能力,在城市和環境景觀中創造作品,讓作品反映對文化環境的感知狀況。我們同樣也有機會成為一個輻射器——如果你願意的話,是一盞明燈——對未來文化環境的目標、條件和前景有所貢獻。在美國,在相同環境下,一些建築作品證明兩種原則都在發揮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出現在1893年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尤為重要的是,這個戲劇性的事件發生在100年前,也就是20世紀初,當時,即使不是全世界的注意力,至少也是全國的注意力集中地關注人類生活質量的新時代與新機會。當時的一些期望和預料可能與我們當前的一些觀點類似,這些觀點是涉及邁向新的千年,有關科學與技術的新諾言。在尋找與新機會的精神相匹配的未來前景時,建築師熱情而同步地適應了新工業時代的新機器。他們的作品大多要求回到歐洲去尋找美國應當如何,現在終於如願以償,一切都能提供文雅的外表和輝煌與特權——因此創造出新古典的「白種人的城市」。在大多數環境狀況如此創造出來的時候,人可能會說,最後一個真正重要的世界博覽會是當前職業、社會、文化價值和趣味的一面鏡子。在這個群體中,有些人在建築和活躍的新美國文化中尋求一條新的道路。遺憾的是,路易斯·H·沙利文化創造的未來圖景沒有流行,他創造的文化隱喻也沒有流行,而源自歐洲的巴黎美術學院派藝術風格卻不斷復制與折衷,繁榮了大半個世紀,並且對全球范圍的城市與建築造成了巨大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暫停下來,提出這個問題。「巴黎美術學院派風格的建築師是否追隨或領導了歐洲文化中心說這一文化價值觀的移植?同時,如果沙利文的方法,也就是靠近自然與真實的方法流行起來,美國文化將會多麼不同?」盡管我們在哀悼全球城市建築的「國際化」,走向後現代千篇一律的狀況,盡管沒有建築師整體影響,許多世界主要城市給城市市民與眾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提供了明顯而自然獨特的定義。倫敦是城鎮或村莊的集中地,東京是無組織生活街道的有機場所,洛杉磯是汽車和非步行化街道系統,而非人性尺度的功能系統,多倫多是文化多樣性的集中地——所有這些都在精神上決定(我坦率地承認,這有些過分簡單化)城市或建築群體的潛力,使之發揮特定文化價值的表達功能。2.2建築表達問題重要嗎?請記住柏拉圖的忠告「……社區就是它所提倡的東西」,我們最近「提倡」了什麼樣的表達呢?同時,這些表達所表現的對人類生活質量產生了何種影響?20世紀我們所提倡的,大多確定在現代主義世界觀范圍內——這種觀點作為經濟和生活方式的象徵,是圍繞美國發展,作為自由——世界發展的歷史中心所在地,是圍繞歐洲發展,作為消費主義和人類中心說,是圍繞個人的人性哲學發展。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設計提倡的(出版物宣傳和受到獎勵的),還在繼續支持上面關注的價值觀。顯然,這個問題已經對職業產生了巨大作用。公眾是否予以關注仍然值得懷疑,除非他們承認他們的生活質量還在繼續惡化。看來,職業似乎沒有我們應該表達的清楚明朗的前景,更不用說我們是否應該成為文化信息的傳遞或傳授者。查爾斯·摩爾在接受AIA金獎時說,「最近,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不可居住,此時,我們的建築卻變得」越來越好「,這難道不奇怪嗎?」3.建築實踐的未來規則21世紀的建築生產與我們現有的方式將有很大差異。對於建築的周邊領域包括人類學、科學、技術、商貿和經濟學的趨勢分析表明,21世紀的教育和建築師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將將取決於下列條件:21世紀定義的世界建築範例將集中在生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城市化將持續迅速增長(到2015年,33個全球化城市中,每個城市的人口都將超過800萬,發展中國家將出現27個巨型城市)。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機構將竭力爭取公眾的關注;建築院校將努力證明它這樣做,確實是為了未來安寧康樂的社會,並對此有內在價值。(由於它在院校的地位,建築成為一個被削弱的公共機構和部門)。在地區和不同文化之間,建築師的建築實踐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全球化趨勢。對「建築師」、「規劃師」和「設計師」的定義內容,以及這些職業所提供的服務范圍獎大大拓寬,這樣才能包括人類居住與可持續發展的所有問題。在上述5點條件之內,對實踐組織和信息技術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將是建築師保持現有技能和綜合實踐知識能力的關鍵。4.建築院校與未來規則有關嗎?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時代,我們這些建築教育人員(特別是美國)已經成為既成事實的擁有者,不同文化之間的關聯越來越少,對知識的要求越來越少,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越來越少。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生物,活著的有機體越來越少。從後工業時代建築師的理想前景來看,這不是說我們在藝術和職業傳播中沒有努力工作。在後工業時代的美國,培養建築師或多或少地遵循著早期的文化規則。前工業化時代或前通訊時代的建築師,也受到閱讀和理解單一文化的挑戰,藉助當時的運輸和通信技術,來為他們提供文化的個性和靈活性。實際上,他們的表達是以對當時環境的理解和表達為基礎的,今天的建築師已經能夠在一周之內面對多種不同的文化。21世紀的建築師則更有可能應用先進的技術,真實地經歷的文化。他們在一天之中經歷的文化,可能比前工業化社會的建築師一生經歷的文化種類更豐富。4.1傳授文化閱讀和解釋的必要性。與文化相關的建築表達,小到建築,大到社會。閱讀和理解一種特定文化的多樣性、與眾不同的特色、價值和趨勢都應當是職業人員的能力。閱讀速度和准確性對於公認的建築基本技能來說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國際社會尋找的是差異和等同性而不是國際趨同。建築教育工作者應當優先學習環境知識,並引導學生學習環境知識和設計技巧,而在此之前,建築仍然停留在表面風格上,是不可持續的,是仿自最近的出版物或表面風格上,是不可持續的,是仿自最近的出版物或獲獎作品,並未對特殊的文化和環境作特別關注。4.2講授可持續原則的必要性。如果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成為「21世紀的建築定義範例」,如果全球建築職業希望提高文化相關性,將其作為一種職業權利,那麼,迫切要求學校意識到自己應當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組織職業教育。在這一點上,歷史給我們提供的幫助極少。由於社會上沒有任何例子是完全可持續的,具有環境上的可持續、技術上的動態性、經濟上的可行性以及社會與文化的特色延續性。最後,在不放鬆對設計教育創造性質量的同時,我們必須提出一種訓練未來建築師綜合能力的方法,教育他們去閱讀和理解文化——用可能的最現實的觀點閱讀和解釋——對自然力與自然元素有更深層次的知識和欣賞能力,對儀式、神話以及社會組織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對人類差異和文化特色保護有更高的評價和尊重。5.尋找職業的相關性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美對建築的通用定義進行了探討。引發這一探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人們感到這種職業影響正在趨於減小,並因此感到不安,另一方面,新的千年對建築的通用定義進行探討成為當務之急。據統計,至少有4種並行的、全國性或國際性的研究結果。在1994年RAIC年度會議上,加拿大對此進行了集中討論,主題是「ReinventingPractice」(論文集於1995年出版);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國家研究委員會作了一項研究,題目為「在設計和建築中對建築師和工程師進行職業教育」(報告於1995年發表);同時,國際建築師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之間,草擬了「建築教育圖表」(在1996年UIA巴塞羅那會議上發表)。針對這個問題,最全面的要數美國AIA,ACSA,AIAS,NCARB和NAAB5大建築組織聯合發起的研究計劃,研究結果由卡耐基教育發展基金會出版(波雅/美特岡,1996)。5.1加拿大的研究結果。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協會的專題研討,主要集中在下列假定與問題上:影響當今實踐的主要問題有兩個:公眾是有信心還是沒有信心;建築師的角色。由於加拿大建築活動逐漸減少,而與此同時,仍然有相同數量的建築師從學校畢業,結果造成了失業和低水平就業,給建築師帶來了危機感。在這種形勢下,有機會對建築實踐重新定義。在專業環境轉換前提下,我們教什麼,如何教才是合適的?我們的建築教育與就業機會關系如此密切,那麼,應當如何重新定義建築教育,才能將建築教育作為職業內外各種不同機遇的基礎?如果我們教給學生主動和能力,使他們受到建築職業能力訓練,那麼,他們是否可以更好地適應這種職業呢?大學本科是否是建築職業能力的最佳水平?這種建築教育是否很好?5.2美國政府的研究結果。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總結出下列3個「重點關注」的方面:大多數建築畢業生理解設計過程和設計概念的能力很強,但他們缺乏建造與技術方面的實際知識,其中包括設計預算知識等。而許多工程畢業生對設計過程的知識很少,缺乏解決特定設計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工程師與建築師離開學校時,對技術在建築職業中的角色認識不足。尤其是在一些不注重技術運用,熱衷於傳授設計觀念的院校中,情況尤為嚴重。應用技術包括建造方法和材料等內容。在很多學校,技術課程中大幅度減少了工程課程,而僅僅把課程集中在物理、數學和一些基本工程原則上。大多數建築與工程學生在離開學校時,還缺乏商務、經濟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識。因此,不利於他們影響業主、理解僱主關心的問題,也不利於他們獲得管理項目的職位資格。5.3UIA多數人的意見。UIA/聯合國教科文憲章委員會的成員來自西班牙、法國、俄羅斯、捷克共和國、墨西哥、巴西,斯里蘭卡、印度,埃及以及貝南等國家,他們計劃為建築教育建立一種國際基準,對環境、可持續等內容,以及資格證書、與公眾關系和職業開業等內容進行闡述。特別是憲章肯定了……面對一個迅速發展的世界,我們建築師關心建築的未來,相信建成環境的建造、景觀設計和維護等的方法受到各種事物的影響,這些內容都是建築師的工作范圍。……同時,在其它原則中,闡明了:建築院校未來教育工作的前景還應該包括下列目標:讓所有人類聚居地的居民有良好的生活質量。尊重人的社會、文化和美學需要的技術運用。建成環境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建築被評價為每個人的產權和職責。基本目標是把建築師培養成一個多面手,能夠協調不同需要之間的潛在矛盾,為社會與個體環境的提供造型需要。最近,「UIA在建築實踐中職業特性的推薦標准上已經達成一致」,這對於拓寬「建築實踐」的定義,將「建築實踐」作為全球化國際基準提供了以下背景:「自古以來,建築師為藝術與科學工作。建築師作為職業,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今天,對建築師的工作要求更嚴,業主的需求和技術進步已經變得更為復雜,保護生態的緊急性和壓力也大大增加。在許多參與設計和建造過程的團體中,服務與合作方面已經派生出了各種變化」。5.4美國卡耐基教育研究基金會。波雅/美特岡的研究結果,建議美國教育應該培養社會建築師,而不僅僅是就建築論建築。在五個文件中,我們有大量數據、假設和觀點來為我們變化中的未來前景打好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研究委員會呼籲對建築重新定義,提倡建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波雅/美特岡和UIA憲章主張,建築師的工作范圍應當包括一切「社會」與一切「環境」。結論是:a)5年或6年制教育對於成為一個終身建築實踐的建築師來說是不夠的。b)建築與藝術的傳統、科學、技術以及人文領域將在未來受到文化價值觀、環境質量、經濟學以及信息技術的強烈影響。c)發展變化是最持久的常量,在21世紀,發展的壓力非常巨大。6.一種建築教育的進化結構:共享的「K—80」職業教育系統。下列提出建議,是考慮在現有框架之內改變建築院校的現狀。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革,才可能發生真正的變化。(就本人而言,這種期望頗具吸引力!)以下假設包括了美國目前的整個教育系統,它也許能帶來真正的變化:①從幼兒園到80歲的終身無縫式教育系統,對於創造和保持一種社會上不可缺少的職業來說是必要的。②院校職業教育人員和管理成員都必須以濃厚的興趣,在實際中應用K—80策略積極地承擔、分享職業教育的責任。③以大學為基礎的教育中,採用職業優先的原則。職業教育與學院共同工作,使建築教育達到與律師、醫生等其他執業職業公平的高度。④波雅/美特岡的建議是正確的,我們真正需要有一種被稱為「建築師」的職業類型。⑤在專業人員中間有或將要形成統一的意見,我們應該而且也能做到以公眾服務為中心,迎接全球可持續問題的挑戰。為了適應建築核心目標的變換,我們需要一種由4個相關部分組成的系統。K—80環境下的「學習團體」是不難想像的:a)在初級和二級教育系統中,環境、人類居住環境、藝術與美學以及最廣泛的建築定義,需要被所有學生體驗到(對互動式指令的責任需要由建築職業、建築院校和社會共同分享)。b)基線職業教育結構(主要以大學為基礎;得到公認的;由學院成員領導的,並且由職業成員提供幫助);c)實習或職業課程的組成(得到公認的;由院校和建築職業共同操作和管理;通過教育、工作與生活之間遠距離學習技術教育促進的);d)繼續教育/職業發展的組成(在院校幫助下,由職業領導,廣泛應用距離設施和自我檢測指令技術)。聘任書或得到公證的職業資格將出現在3個階段:a)獲得一般資格和建築師頭銜的考試,(在完成職業學習時立即頒發給畢業生;由院校管理,由建築職業和國家協同);b)取得實踐資格的考試,包括健康、安全和福利等特殊領域中以實踐為基礎的知識(在完成所需實習之後,由國家和建築職業進行管理)。c)延伸資格證書(通過固定的規則來加以管理,取決於單獨的實踐目標和公眾對職業的期望變化,由國家在地方職業組織和部門的協作下進行管理)。這種K—80終教育系統能充分發揮當前教育系統的優勢,為公眾提供文化、環境方面的服務,為實踐提供新機會,而且,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務,它將擁有一種公共的建築師形象。由此帶來的益處將接踵而至。我們當中那些思索世界的人很快就會感到非常驚奇。盡善盡美的星星、美麗的山河,清新的海洋空氣將帶來著一種喜慶的氣氛圍繞在我們周圍。依照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培養的建築師必須在生命中每一天創造生活,給生活帶來秩序。我們需要負起責任,與此同時,表達我們作為人類所知道的一切奇跡。

⑦ 邁克爾傑克遜 他捐了多少錢給慈善機構啊 一共開了多少場演唱會 一共有多少看了他的現場演唱

他為慈善事業捐款3億美元,這三億美元都是命名捐款。其實他自己在私下裡還捐過很多的匿名捐款。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藝人。獨自支持了世界上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

演唱會大概就是這些吧。。。

— 1987年 —

日期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9.12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

9.13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

9.14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

9.19
大阪(日本)
不詳
Nishinomiya

9.20
大阪(日本)
不詳
Nishinomiya

9.21
大阪(日本)
不詳
Nishinomiya

9.25
橫濱(日本)
38,000 *
橫濱

9.26
橫濱(日本)
38,000 *
橫濱

9.27
橫濱(日本)
38,000 *
橫濱

10.3
橫濱(日本)
38,000 *
橫濱

10.4
橫濱(日本)
38,000 *
橫濱

10.10
大阪(日本)
不詳
大阪

10.11
大阪(日本)
不詳
大阪

10.12
大阪(日本)
不詳
大阪

11.13
墨爾本(澳大利亞)
45,000 *
奧林匹克公園

11.20
悉尼(澳大利亞)
45,000 *
巴拿馬特

11.21
悉尼(澳大利亞)
45,000 *
巴拿馬特

11.25
布里斯班(澳大利亞)
67,500 *
娛樂中心

11.28
布里斯班(澳大利亞)
67,500 *
娛樂中心

——————————————————————————————————

— 1988年 —

日期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2.23
堪撒斯城(美國)
16,960 *
坎普競技場

2.24
堪撒斯城(美國)
16,960 *
坎普競技場

3.3
紐約(美國)
19,000 *
麥迪遜廣場

3.4
紐約(美國)
19,000 *
麥迪遜廣場

3.5
紐約(美國)
19,000 *
麥迪遜廣場

3.12
聖路易斯(美國)
18,000 *
競技場

3.13
聖路易斯(美國)
18,000 *
競技場

3.18
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
不詳
交易廣場

3.19
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
不詳
交易廣場

3.20
路易斯維爾(美國)
不詳
自由大廳

3.23
丹佛(美國)
20,125 *
McNichols

3.24
丹佛(美國)
20,125 *
McNichols

3.30
哈特福德(美國)
15,060 *
市民中心

3.31
哈特福德(美國)
15,060 *
市民中心

4.1
哈特福德(美國)
15,060 *
市民中心

4.8
休斯頓(美國)
40,000
頂峰

4.9
休斯頓(美國)
40,000
頂峰

4.10
休斯頓(美國)
40,000
頂峰

4.13
亞特蘭大(美國)
30,000
Omni

4.14
亞特蘭大(美國)
30,000
Omni

4.15
亞特蘭大(美國)
30,000
Omni

4.19
芝加哥(美國)
40,000 *
羅斯蒙地平線

4.20
芝加哥(美國)
40,000 *
羅斯蒙地平線

4.21
芝加哥(美國)
40,000 *
羅斯蒙地平線

4.25
達拉斯(美國)
39,000
團圓競技場

4.26
達拉斯(美國)
39,000
團圓競技場

4.27
達拉斯(美國)
39,000
團圓競技場

5.4
明尼阿波利斯(美國)
16,890 *
都市中心

5.5
明尼阿波利斯(美國)
16,890 *
都市中心

5.6
明尼阿波利斯(美國)
16,890 *
都市中心

5.23
羅馬(義大利)
70,000 *
Flaminio

5.24
羅馬(義大利)
70,000 *
Flaminio

5.29
都靈(義大利)
53,600
Delle Alpi

6.2
維也納(奧地利)
55,000 *
Prater

6.5
鹿特丹(荷蘭)
48,400 *
鹿特丹Kuip

6.6
鹿特丹(荷蘭)
48,400 *
鹿特丹Kuip

6.7
鹿特丹(荷蘭)
48,400 *
鹿特丹Kuip

6.11
葛森堡(瑞典)
53,000 *
不詳

6.12
葛森堡(瑞典)
53,000 *
不詳

6.16
巴塞爾(瑞典)
50,000 *
聖傑克布

6.19
柏林(德國)
50,000 *
盛典體育場,柏林牆

6.27
巴黎(法國)
64,000 *
王儲公園

6.28
巴黎(法國)
64,000 *
王儲公園

7.1
漢堡(德國)
50,000 *
Volkspark

7.3
科隆(德國)
70,000 *
Mungersdorfer

7.8
慕尼黑(德國)
72,000 *
奧林匹克運動場

7.10
霍根海姆(德國)
80,000 *
Hockenheimring

7.14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7.15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7.16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7.22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7.23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7.26
加的夫(威爾士)
55,000 *
加的夫軍公園

7.30
科克城(愛爾蘭)
60,000 *
Pairc Ui Caoimh

7.31
科克城(愛爾蘭)
60,000 *
Pairc Ui Caoimh

8.5
馬爾貝拉(西班牙)
28,000 *
不詳

8.7
馬德里(西班牙)
60,000 *
Vincent Calderon

8.9
巴塞羅那(西班牙)
45,000
Nou Camp

8.11
尼斯(法國)
35,000
不詳

8.14
蒙彼利埃(法國)
35,000
不詳

8.19
洛桑(瑞士)
45,000
Pontaese體育館

8.21
伍茲堡(德國)
43,000 *
Talavera Wiesen

8.23
韋希特(比利時)
55,000 *
節慶廣場

8.26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8.27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8.29
利茲(英國)
90,000 *
圓草公園

9.2
漢諾威(德國)
40,000
Niedersachsen

9.4
蓋爾森克肯(德國)
52,000
公園體育場

9.6
林茨(奧地利)
40,000
林茨體育場

9.10
密爾頓-凱恩斯
60,000 *
巨碗體育場

9.11
利物浦(英格蘭)
125,000*
Aintree賽馬場

9.26
匹茲堡(美國)
16,230 *
市民競技場

9.27
匹茲堡(美國)
16,230 *
市民競技場

9.28
匹茲堡(美國)
16,230 *
市民競技場

10.3
盧瑟福(美國)
20,350 *
東牧原競技場

10.4
盧瑟福(美國)
20,350 *
東牧原競技場

10.5
盧瑟福(美國)
20,350 *
東牧原競技場

10.10
里奇菲爾德(美國)
19,000 *
大體育場

10.11
里奇菲爾德(美國)
19,000 *
大體育場

10.13
蘭德威(美國)
17,470 *
神殿中心

10.17
蘭德威(美國)
17,470 *
神殿中心

10.18
蘭德威(美國)
17,470 *
神殿中心

10.19
蘭德威(美國)
17,470 *
神殿中心

10.24
底特律(美國)
16,670 *
褐山殿

10.25
底特律(美國)
16,670 *
褐山殿

10.26
底特律(美國)
16,670 *
褐山殿

11.7
歐文(美國)
15,000 *
歐文牧場

11.8
歐文(美國)
15,000 *
歐文牧場

11.9
歐文(美國)
15,000 *
歐文牧場

11.13
洛杉磯(美國)
18,000 *
體育競技場

12.9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0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1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7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8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9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24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25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26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

— 1989年 —

日期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1.16
洛杉磯(美國)
18,000 *
體育競技場

1.17
洛杉磯(美國)
18,000 *
體育競技場

1.18
洛杉磯(美國)
18,000 *
體育競技場

1.26
洛杉磯(美國)
18,000 *
體育競技場

1.27
洛杉磯(美國)
18,000 *
體育競技場

[注]:

* =售空演出

**=原東京Korakuen體育場,在邁克爾88年再次蒞臨東京時加頂並改名為東京巨蛋體育場

此外,真棒巡演取消的演出包括:

1988年5月30日 法國里昂 (原因:三萬張票只有一半被賣出);
1988年10月31日、11月1日、11月2日 美國華盛頓 (嗓子發炎,沒有再重新安排場次);
1988年11月15日、11月15日、11月20日、11月21日、11月22日 美國洛杉磯 (生病,這些場次的演出被重新安排到1989年1月舉行)。

——————————
傑克遜「危險之旅」世界巡演

——————————巡演日程——————————

— 1992年 —

時間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6.27
慕尼黑[德國]
72,000 *
奧林匹克

6.30
鹿特丹[荷蘭]
46,000
Feyenoord

7.1
鹿特丹[荷蘭]
46,000
Feyenoord

7.4
羅馬[義大利]
35,000
Flamino

7.6
蒙察[義大利]
46,500
Brianteo

7.7
蒙察[義大利]
46,500
Brianteo

7.11
科隆[德國]
65,000 *
Muengersdorfer

7.15
奧斯陸[挪威]
35,000 *
Vallehovin

7.17
斯德哥爾摩[瑞典]
53,000
奧林匹克

7.18
斯德哥爾摩[瑞典]
53,000
奧林匹克

7.20
哥本哈根[丹麥]
30,000
Gentofte

7.22
韋希特[比利時]
40,000
節慶廣場

7.25
都柏林[愛爾蘭]
40,000
蘭絲唐恩大道廣場

7.30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7.31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8.5
加的夫[威爾士]
50,000
加的夫軍公園

8.8
不萊梅[德國]
45,000
Weser

8.10
漢堡[德國]
51,000
Volkspark

8.13
哈默爾恩[德國]
25,000 *
Weserbergland

8.16
利茲[英格蘭]
60,000
圓草公園

8.18
格拉斯哥[蘇格蘭]
65,000 *
平原體育場

8.20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8.22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8.23
倫敦[英格蘭]
72,000 *
溫布利

8.26
維也納[奧地利]
50,000
Prater

8.28
法蘭克福[德國]
60,000 *
Wald

8.30
路德維希[德國]
32,000 *
西南體育場

9.2
拜伊羅特[德國]
32,000 *
Volks

9.4
柏林[德國]
35,000 *
Jahn

9.8
洛桑[瑞士]
47,000 *
La Pontaise

9.13
巴黎[法國]
85,000 *
Vincennes跑馬場

9.16
圖盧茲[法國]
40,000 *
Stade Municipal

9.18
巴塞羅那[西班牙]
42,000
奧林匹克

9.21
奧維亞多[西班牙]
25,000 *
足球場

9.23
馬德里[西班牙]
40,000 *
Vincent Calderon

9.26
里斯本[葡萄牙]
64,000 *
Jose Alvalade

10.1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70,000 *
國家綜合體育場

12.12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4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7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19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22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24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30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12.31
東京(日本)
45,000 *
東京巨蛋

— 1993年 —

時間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8.24
曼谷[泰國]
70,000*
國家體育場

8.27
曼谷[泰國]
70,000*
國家體育場

8.29
新加坡[新加坡]
47,000*
國家體育場

9.1
新加坡[新加坡]
47,000*
國家體育場

9.4
台北[中國台灣]
40,000
市立體育場

9.6
台北[中國台灣]
40,000
市立體育場

9.10
福岡[日本]
30,000*
福岡巨蛋

9.11
福岡[日本]
30,000 *
福岡巨蛋

9.15
莫斯科[俄羅斯]
50,000
盧茲耶尼基奧林匹克

9.19
特拉維夫[以色列]
80,000
Yarkon公園

9.21
特拉維夫[以色列]
100,000*
Yarkon公園

9.23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48,000*
Inonu

9.26
特內里費 [加那利群島]
20,000*
Santa Cruz

10.8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100,000*
國家體育場

10.10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100,000*
國家體育場

10.12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100,000*
國家體育場

10.15
聖保羅[巴西]
80,000
Morumbi

10.17
聖保羅[巴西]
100,000*
Morumbi

10.23
聖地亞哥[智利]
65,000*


10.29
墨西哥城[墨西哥]
100,000*
阿茲台克

10.31
墨西哥城[墨西哥]
100,000*
阿茲台克

11.7
墨西哥城[墨西哥]
100,000*
阿茲台克

11.9
墨西哥城[墨西哥]
100,000*
阿茲台克

11.11
墨西哥城[墨西哥]
100,000*
阿茲台克

[ * = 售空演唱會]

傑克遜「歷史」世界巡演
——————————巡演日程——————————

— 1996年 —

時間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9.7
布拉格(捷克)
125'000 *
Letna Parc

9.10
布達佩斯(匈牙利)
45'000
Nepstadion ntezmenyei

9.14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70'000
國家體育場

9.17
莫斯科(俄羅斯)
50'000
Dynamo

9.20
華沙(波蘭)
110'000 *
Bemowo

9.24
薩拉格沙(西班牙)
45'000 *
La Romareda

9.28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9.30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10.2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10.7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
60'000 *
El Menzah

10.11
漢城(韓國)
50'000
奧林匹克體育場

10.13
漢城(韓國)
50'000
奧林匹克體育場

10.18
台北(台灣)
40'000 *
中山足球場

10.20
高雄(台灣)
30'000
露天廣場

10.22
台北(台灣)
40'000 *
中山足球場

10.25
新加坡(新加坡)
35'000
國家體育場

10.27
吉隆坡(馬來西亞)
40'000 *
Merdeka

10.29
吉隆坡(馬來西亞)
40'000 *
Merdeka

11.1
孟買(印度)
60'000
Andheri

11.5
曼谷(泰國)
40'000
Muang Thong Thani城市中心

11.9
奧克蘭(紐西蘭)
43'000 *
Ericson

11.11
奧克蘭(紐西蘭)
43'000 *
Ericson

11.14
悉尼(澳大利亞)
40'000 *
SCG

11.16
悉尼(澳大利亞)
40'000 *
SCG

11.19
布里斯本(澳大利亞)
40'000 *
ANZ

11.22
墨爾本(澳大利亞)
65'000 *
MCG

11.24
墨爾本(澳大利亞)
65'000 *
MCG

11.26
阿德雷德(澳大利亞)
30'000 *
Adelaide圓體

11.30
珀斯(澳大利亞)
20'000 *
Burswood巨蛋

12.2
珀斯(澳大利亞)
20'000 *
Burswood巨蛋

12.4
珀斯(澳大利亞)
20'000 *
Burswood巨蛋

12.8
馬尼拉(菲律賓)
55'000 *
Paranaque城/亞洲世界

12.10
馬尼拉(菲律賓)
55'000 *
Paranaque城/亞洲世界

12.12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15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17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20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26
福岡(日本)
40'000 *
福岡巨蛋

12.28
福岡(日本)
40'000 *
福岡巨蛋

12.31
斯里巴加灣港(汶萊)
4'000 *
Jerudong公園

— 1997年 —

時間
地點
觀眾人數
體育場名稱

1.3
檀香山(夏威夷)
35'000 *
Aloha Bow

1.4
檀香山(夏威夷)
35'000 *
Aloha Bow

5.31
不萊梅(德國)
55'000 *
Weserstadion

6.3
科隆(德國)
60'000 *
Mungersdorfer

6.6
不萊梅(德國)
55'000 *
Weserstadion

6.8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6.10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6.13
基爾(德國)
55'000 *
Nordmark體育場

6.15
蓋爾森克肯(德國)
50'000 *
Parkstadion

6.18
米蘭(義大利)
45'000
聖西羅

6.20
洛桑(瑞士)
35'000
La Pontaise

6.22
伯滕堡(盧森堡)
45'000
Krakelschaff

6.25
里昂(法國)
25'000
Gerland

6.27
巴黎(法國)
65'000
王儲公園

6.29
巴黎(法國)
65'000
王儲公園

7.2
維也納(奧地利)
50'000 *
Ernst-Happel

7.4
慕尼黑(德國)
70'000 *
奧林匹克體育場

7.6
慕尼黑(德國)
70'000 *
奧林匹克體育場

7.9
雪菲爾德(英格蘭)
45'000 *
唐谷體育場

7.12
倫敦(英格蘭)
73'000 *
溫布利

7.15
倫敦(英格蘭)
73'000 *
溫布利

7.17
倫敦(英格蘭)
73'000 *
溫布利

7.19
都柏林(愛爾蘭)
40'000 *
RDS

7.25
巴塞爾(瑞士)
55'000 *
聖雅葛布

7.27
尼斯(法國)
35'000
西部體育場

8.1
柏林(德國)
77'000 *
奧林匹克運動場

8.3
萊比錫(德國)
60'000
Festwiese

8.10
霍肯漢姆(德國)
80'000
霍肯漢姆體育場

8.14
哥本哈根(丹麥)
45'000 *
Parken

8.16
哥德堡(瑞典)
50'000
Ullevi

8.19
奧斯陸(挪威)
45'000
Valle Hovin

8.22
塔林(愛沙尼亞)
40'000
音樂節慶廣場

8.24
赫爾辛基(芬蘭)
50'000 *
奧林匹克運動場

8.26
赫爾辛基(芬蘭)
50'000 *
奧林匹克運動場

8.29
哥本哈根(丹麥)
45'000 *
Parken

9.3
奧斯坦德(比利時)
55'000
Wellington Hypodrome

9.6
瓦拉多里德(西班牙)
45'000 *
Nuevo Jose Zorrilla

10.4
開普敦(南非)
35'000 *
格蘭波恩特體育場

10.6
開普敦(南非)
35'000 *
格蘭波恩特體育場

10.10
約翰內斯堡(南非)
50'000
約翰內斯堡體育場

10.12
約翰內斯堡(南非)
50'000
約翰內斯堡體育場

10.15
杜班(南非)
45'000 *
王者公園體育場

閱讀全文

與墨西哥城美國學校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