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景源的介紹
張景源 ,號天放 ,天津寶坻人士,著名書法家,就職李瑞環同志親手創辦的桑梓助學基金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書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三顧堂書畫院副院長,寶坻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自幼酷愛詩、書、畫,尤愛書法,曾受業於天津著名書法家單體乾先生,宗法「二王」、推崇聖教,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深得晉人精能遒麗之美,後入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研修班,從師中國著名書法家孫伯翔先生,由崇尚唐法晉韻而融入漢魏的質朴天真。
② 我急需一個文章《祖國在我心中》!! 謝謝!!
時候的天真和幼稚,讓我覺得一切都很美好,院子里的大狗是我的玩伴,屋外的土牆和沙堆、遠處的水泡和廢棄的舊房子都是我玩耍的天堂。由於我的好奇心,與夥伴們總是會走到更遠的地方開拓玩耍的天地。祖國對我來說是一個藏著無數土牆和沙堆,無數水泡和舊房子的寶藏,於是我就對夥伴們說,我要走遍祖國的每個角落!
我的夢想是帶上紅領巾
沒有如今孩子咿咿呀呀學英語的學前教育,我在玩耍中度過了童年。轉眼間該是上小學的年齡了。入學的第一天令我記憶猶新:個子高高,站得筆直的幾個學長伴著雄渾的國歌,庄嚴的將五星紅旗徐徐升起。眼前嚴肅而神聖氣氛給我這個來自農村、毫無經歷的孩子生平第一次震撼。而最令我羨慕的是學長們系在脖子上的那條跟五星紅旗一樣鮮艷的紅領巾。在我眼裡,他們像威武的將軍,是那樣的偉大神聖。我固執的認為,只要帶上紅領巾就可以驕傲的升起五星紅旗。於是,第一堂課上,當老師要我們說出自己的夢想的時候,我第一個高高的舉起小手,毫不猶豫的說「我的夢想是帶上紅領巾」!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課堂上和書本里更多地了解到祖國的美麗容貌和深邃內涵。我不再想去遠處的土牆和沙堆或是水泡舊房子玩耍,而是希望飽覽祖國那美麗的河山,去領略她浩瀚的歷史長河和流淌著古遠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在我眼裡,祖國是一片神奇富足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著偉大、堅強、勤勞、智慧的十三億炎黃子孫。於是,我開始積極的表現自己,認真的學習,為了心中那個小小的夢想。但在學校這個孩子們聚集的地方,有了比較才有發現,我很快認識到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家庭條件和物質生活的差距更使我的心中萌生了點點的自卑。從初中到高中,學校與回家的那條長長的路,不再那麼新奇有趣,而變得崎嶇不平、塵土飛揚;屋外的土牆和沙堆不再是我玩耍的天堂,卻變得臟亂而破舊;但院內的大狗依舊是我的玩伴,陪我看著父母天天辛苦的工作,看著家裡艱辛的生活。
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記得那時總喜歡搬個板凳坐在隔壁李奶奶家門口,聽她講過去的故事。李奶奶與祖國同歲,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隨著共和國的成長,由早年的艱辛走到了如今的富足。回憶童年舊事,她仍記憶猶新,「小時候,我們農村整體上都還很貧窮,衣服打補丁貼補丁是平常事,誰家要是餐餐能吃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特別是三年困難時期,家家戶戶都吃不飽,只要是吃不死人的東西都被拿來填肚子了。」那時,村裡人沒糧食吃,除了種地人們就都出門挖各種各樣的野菜吃,很多十幾歲的孩子就開始跟著大人下地掙工分了,李奶奶也不例外,拎著竹編的小籃子跟夥伴們一起到田邊、山上挖,「野菜味道很苦,我們挖回來後先放滾水裡燙一下,去去苦味,再摻到糠粉里一起做著吃,都是為了節約糧食。現在可不一樣了!」李奶奶指著正在整修的柏油馬路和遠處林立高聳的樓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社會保障和醫療制度不斷完善,我有幸趕上這個好時候嘍!」李奶奶眯起眼睛,拍腿笑道。
聽到這里,我突然明白,現在不等於未來。雖然家裡條件艱苦,但比起李奶奶的童年,我算是幸福的,我還可以把握將來。從那時起,我不再自卑,不再彷徨失落,真正踏實生活起來。我在學校和班級擔任職務,不斷鍛煉自己。挑燈夜讀,為我的大學理想奮斗。我的夢想變得明確而堅定,那就是好好學習,鍛煉自己,成為對祖國和家鄉有貢獻的人。
桑梓情懷激勵我前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以高出一本分數線的成績成功考入了天津商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歡喜之餘,大學的開銷又使父母陷入了沉思。此時,由李瑞環爺爺在2004年親手創辦的天津寶坻桑梓助學基金會傳來喜訊,我幸運的成為了創建以來受到資助的99位家庭貧困大學生之一。桑梓助學基金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凝情聚力、愛心助學、成就人才的平台,桑梓情懷激勵我不斷前進。
我除了享受桑梓助學金,在大學里我還享受著大學助學金。這大大減輕了家裡的經濟負擔,使我能安心生活和學習。出於那分感恩之情,我暗自下定決心要在大學期間努力發揮我的才能,積極進取,回報祖國。
我與祖國共成長
大學的前兩個學期,是我積極參加各項社團活動、學生工作的黃金時間。同時,我不斷的學習科學知識,增強組織管理能力,提高思想水平。於此期間,我們的祖國也經歷了無數考驗,炎黃子孫雖歷盡艱辛,但我們眾志成城。所以,我們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神話。
當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在這片熱土上激情點燃的那刻,我熱淚盈眶。深深地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我積極參加網上志願者的報名活動, 並加入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中華骨髓庫天津分庫),力爭為祖國的榮譽貢獻自己的力量。冰凍雪災、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國人的心。當時,華夏兒女,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畫面,深深地感動和震撼著我,讓我百感交集、淚流滿面。祖國母親用博大的愛,撫慰和溫暖著受傷的災民,讓他們的心靈有所依託。作為我們學院紅十字會秘書長,我志願成為5.12地震捐款的服務人員並捐了自己半個月的生活費,我只想用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實現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標志著祖國的飛速發展,讓世人矚目和關注!看著電視中的直播畫面,我親愛的祖國,再次讓我熱淚滾滾。
今年暑假,我與學院多名學生幹部到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銀號鎮銀號中心小學支教。小學校簡陋的校舍和孩子們渴望學習的眼神,讓我感覺到肩上責任的重大。於是,我的夢想變得越來越具體——我想當一名支援西部的教師,一名默默無聞貢獻自己青春力量的支教人員。
現在的我還在不斷成長,祖國已從沉睡中醒來,屹立在強國之林。
現在漫步在家鄉平坦的馬路,看著新建的高樓別墅,我想起小時候家門口玩耍的土牆和沙堆、水泡和舊房子,不禁心裡一陣酸楚,回憶聯接了起來。這種感覺很復雜,有歡喜、有驕傲、有感激、有忐忑…….心裡沉甸甸的,但有一點我很明確,祖國在我心中,將永遠佔有崇高和神聖的地位。我深知,如果沒有日益富強起來的國家,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和諧、安逸、美好的幸福生活,沒有我的成長和成材。
我與祖國共成長,就讓我們為祖國譜出的最真摯、最激昂的樂章,使之成為撼動世界的最強音!
③ 小學生 學習雷鋒見行動1000~1500字 不能太假
雷鋒一個傳遍千家萬戶的名字,一個忠心為人民服務的好人。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雷鋒的精神品質,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一個人獻一次愛心容易,難的是十幾年不間斷地獻愛心。寶坻區牛道口鎮鄭各庄村的高得龍一家,父子兩代人將愛心火炬傳遞。
12月14日,寶坻區桑梓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再次迎來了高得龍和高文偉、高文超父子三人。這是自9月份以來從父親高得龍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以後,哥倆第三次前來捐款了,今後他們每人每月都將拿出500元善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而他們的愛心,與12年來耳聞目睹父親高得龍無私捐款的善舉是分不開的。
三間破舊的平房裡除了一台電視機再沒什麼像樣的東西了,院子里有一台破舊的飼料加工機器。就是這樣的家庭狀況,高得龍卻從1999年開始,堅持每月拿出部分收入用來捐助需要幫助的人,受到他資助的不僅有烈士親人、貧困教師、下崗職工、孤兒,還有一些困難的養殖戶,這12年間高得龍共計捐出了五萬余元,雖然這不是個大數目,但對於一個普通農民來說卻是這些年來將近一半的家庭收入。
今年52歲的高得龍是牛道口鎮鄭各庄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全家靠著幾畝田地和一個飼料加工作坊維持生計。至今一家人仍舊住在破舊的三間老房裡。在高得龍家裡,應記者的要求他找出了這些年來所得到的榮譽證書,勞動模範、文明家庭、愛心助學先進個人,數不清的榮譽是高得龍心中最寶貴的財富。和高得龍聊天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他一心助人的源頭,他說:「1998年春,我跟朋友借了點錢辦起了飼料加工廠。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經過辛勤的勞動,又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很快還清了外賬。生活有了保障,我覺得我應該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我的好心人。從1999年2月份開始,我就每月去民政局,捐給貧困地區500元錢,當時我每月收入800元左右,有兩個孩子上小學。隨著收入逐漸增加,我又每月捐給殘聯500元。」他先後資助了甘肅貧困地區武都縣透防鄉中心小學35名特困生,還捐給了鄉鎮殘聯、敬老院、「海空衛士」王偉烈士的親人、天津市紅十字會、寶坻區紅十字會、貧困教師、下崗職工、孤兒,還幫助了一些有困難的養殖戶。
12年,200多次捐款。高得龍的善心善舉也無形中影響著他的兩個兒子,如今已經五十多歲的高得龍將手中的愛心接力棒交到了他們手中。
或許每個人都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得到過別人幫助的人心裡是暖洋洋地感激。高德龍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由此他想到的是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把幫助別人同樣看成是一種幸福。所以他把勤勞致富、省吃儉用出來的錢無私地捐獻給素不相識的人,並且讓這種美德星火相傳,愛心接力。他延伸的是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所以,讓我們大家努力延續這種美德。
④ 書法家張景源簡介
張景源 ,祖居寶坻,就職李瑞環同志親手創辦的桑梓助學基金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書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三顧堂書畫院副院長,寶坻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自幼酷愛詩、書、畫,尤愛書法,曾受業於天津著名書法家單體乾先生,宗法「二王」、推崇聖教,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深得晉人精能遒麗之美,後入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研修班,從師中國著名書法家孫伯翔先生,由崇尚唐法晉韻而融入漢魏的質朴天真。
1990年作品入選《全國書法家百人作品展》1993年入選《中國書法赴日本大展》,1996年在國際書畫大賽中獲金獎,97年在「和平杯」國際書畫大賽中再次獲金獎。2000年作品入選《全國第八屆中青展》2002年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展》,2004年作品獲《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獎」書法藝術大展》優秀獎,2007年書法作品入展《首屆全國老年書法作品展覽》,多次應邀參加釣魚台國賓館、中央軍委辦公廳名家筆會,作品在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展出,由中國新聞網向全世界56個國家發布。書法論文入編於《書法教育優秀論文集》,作品在天津日報、中國書畫報等等二十幾家報刊發表,並有590幅作品被日本友人收藏,作品及傳記載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詞典》等53種大型辭書,1998年6月由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辦,成功的舉辦了《張景源書法展》。2009年6月在家鄉寶坻再次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
書家評論
景源賢弟宗晉唐書風,以「聖教序」為切入點,勤奮苦學,甘於寂寞,朝朝暮暮,孜孜矻矻,硯耕生涯幾十年的寒暑,夯實了牢固的形質功底。形質為軀殼,性情是靈魂,無形質,空談性情,形質從古取,性情應時生,細品景源賢弟書法之作無論是臨習或者創作,都流露出端莊、雋永、疏朗、靈透、清涼之美,給人舒適的感受。</景源賢弟以「聖教序」為主,勤奮與睿智的理念,達到了形質與性情相互滲透,達到了我中有古、古中有我的自有我在的境域景源的楷書宗唐人褚河南,從他的習作中顯示出端莊和肅穆的正大,端莊中見靈動,肅穆中寓飄逸。他在習作中的最後有幾句自白:「乙酉年秋月寒露節習字於仰晉書舍」。此「雁塔聖教序」,共一千五百字之多,乃用一日書完,一天寫了楷書一千五百字之多,從中可以知道書家的心態淡靜,淡靜似水,躬耕硯田,苦練修行。他的楷書習作,可曉他熟讀和駕馭了楷書以點線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行草書則是使轉為形質,點線為性情的真諦。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的妙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唐雲來先生評論道:津門寶坻,人傑地靈,才人代出,文脈彌長。景源張君,為人篤厚,處世謙和,既忠誠於教育事業,亦潛心於翰墨情懷。教學相長,德藝雙馨,為津門書壇所重。其之所以也,乃師之傳統,用功形質者也。其初入單氏體乾之門牆,得窺二王之妙;後渉孫氏伯翔之堂奧,復見兩魏之瑰奇。後京華求學,轉益多師,學悟相濟,藝理同研,乃使書風日進,佳構頗豐,人品書品,世皆矚目。能如此者,當今書壇能有幾人乎?
⑤ 朱的的朱的
朱的(1930年11月17日—2010年9月6日),又名朱鎮琳,廣東省豐順縣留隍鎮口鋪村篤慶堂人,是一名優秀的老游擊戰士、革命老軍人,
改革開放以來,朱的先生以獨到的眼光,乘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先後創建了韓江建築隊、韓江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和韓江電力有限公司,果敢率領公司在珠三角地區開闢建築行業市場,將事業擴展到內地和港澳地區。在他的帶領下,朱氏家族30年間創辦了新南方集團、珠江投資集團、合生創展、珠光集團,成為地產界的「航空母艦」。更令人欽佩和敬重的是,他在事業扶搖直上之時,肩負社會責任,主動回報社會,全力造福鄉邦,成為社會慈善事業的一面旗幟。據不完全統計,他率領家族企業先後無償捐資社會公益事業多達數十億元,資助家鄉經濟發展項目50多項金額超5億多元。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真善美」。朱的先生將他的生命與熱心公益事業融為一體,始終把奉獻慈善事業作為人生最高的價值追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真善美」的真諦,譜寫了大愛人生的華章。
「真」是的先生心懷桑梓的寫照。他率領家族企業鋪橋築路,興辦實業,把回報家鄉當成一種作為豐順兒女應有的責任,用實際行動積極履行。先後捐資300萬元修通了阝留 隍至赤鳳段的水泥公路,捐資70多萬元修建口鋪至居林村道、豐有村道等7條水泥公路;先後捐建了豐順縣會展中心,修建了部分縣、鎮辦公設施;2009年,捐資3600萬元支持東阝留 大堤建設;投資興建了鳳凰水系四、五級電站,創辦了建築總部企業,每年為家鄉豐順帶來8000多萬元的稅收收入,有力地推動了家鄉經濟的更快發展。
「善」是朱的先生熱衷公益的概括。他率領家族企業慷慨解囊,扶貧濟困。為讓家鄉老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除在家鄉大力興建敬老院外,2007年以來,堅持每年為近7000名家鄉老人贈送春節慰問金,慰問金額累計達300多萬元;2010年8月,捐資2億元成立了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會,用於阝留 隍等鎮貧困家庭60周歲以上老人躉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豐順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為了解決疾病患者的痛苦,捐資邀請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免費為豐順縣白內障患者做復明手術。在1997年阝留 隍堤圍出險時,捐資幫助當地政府及時修復堤圍,解除險情;在2006年和2007年留隍等地發生罕見水災時,先後共捐贈了800多萬元資金及大米等物資一批;在1998年長江、嫩江等地引發大洪災時,捐資170多萬元支持災區抗洪救災;在2003年 「非典」期間,捐資1500萬元支持各地抗擊疫情;2005年,向惠州慈善總會捐款500萬元;2008年,為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共計1.3億元,等等。2007年他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慈善家」的光榮稱號。
「美」是朱的先生情系教育的體現。他率領家族企業出錢出力,助學建校。1996年,捐資60萬元新建東阝留 中心小學;1997年,捐資40多萬元新建清溪小學;1998年,捐資1200萬元新建東阝留 中學;2002年,捐資400萬元建設豐順中學綜合辦公大樓;2008年,捐資1200萬元新建阝留 隍鎮中心小學;2005年至2009年,先後捐資1100萬元和500萬元,分別作為豐順縣朱的劉惠英教育助學基金和豐順縣阝留 隍鎮朱的劉惠英慈善教育基金,已資助614名特困大學生、1394名高中貧困學生繼續完成學業,資助金額達577.15萬元;2009年,捐資600萬元資助阝留 隍鎮困難老人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除資助家鄉教育事業外,2002年,捐資興建中山大學外語大樓,為華師大附中捐贈助學金100多萬元;2003年,向廣州市教育基金會捐贈50萬元,向華南理工大學捐款100萬元,向華師附中番禺小學捐贈50萬元;2004年,向天津市寶坻區捐贈200萬元作助學基金;2005—2009年,先後斥資十多億元,創辦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捐資8000多萬元興建梅州東山中學劍英校區和劍英圖書館;捐資500多萬元作梅州市興寧一中教育資金等等。同時,他也熱心於革命教育事業, 率領家族成員緬懷先烈,繼承傳統。1998年,在原邊縱四支獨立隊開展革命活動的鹽坪村,捐資新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和「追思亭」,以此紀念在解放戰爭中鳳凰山一帶為革命犧牲的潮州、澄海、饒平、豐順邊縱四支隊的39位烈士;隨後,又捐資200萬元支持豐順縣修建華夏女傑李堅真紀念館;2006年,向中國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2008年,向廣州軍區的子弟兵捐贈「鄧老涼茶」10000箱、慰問金100萬元。
在80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朱的先生始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人和善,生活簡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處世低調,樂善好施。在他彌留之際,還遺托家屬將其個人名下的現金、存款、股票的80%摺合人民幣9600萬元作為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用於發展教育事業,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子,讓人為之動容。
朱的先生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持之以恆播灑人間大愛,濟貧恤孤,安老扶幼,情系藍盾,關愛杏林,鋪設路橋,慷慨賑濟,熱心教育的博愛精神和高貴品質,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敬仰和銘記。
(作者姚森隆 系原中共豐順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任廣州市社工委專職副主任)
⑥ 天津寶坻有沒有生源地助學貸款
天津寶坻區59萬元助學 200名大學生受助中國網濱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時間: 2009-08-25 13:41:09概要:本市寶坻桑梓助學基金會與寶坻紅十字會聯合舉辦舉行了雙優特困大學生助學金發放儀式。其中桑梓助學基金單獨救助141名優秀大學生,救助金額為40.5萬元,與寶坻紅十字會聯合救助61人,發放救助金18.3萬元。 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日前,本市寶坻桑梓助學基金會與寶坻紅十字會聯合舉辦舉行了雙優特困大學生助學金發放儀式。其中桑梓助學基金單獨救助141名優秀大學生,救助金額為40.5萬元,與寶坻紅十字會聯合救助61人,發放救助金18.3萬元。
創會至今五年來,直接受到「桑梓」資助的優秀大學生累計達到188名。除已畢業的47人外,今年應領取助學金的實際人數達141名,其中包括2009年度新增加的45名品學兼優的特困大學生。
此外,為了擴大救助范圍,讓更多的特困優秀大學生享受到桑梓助學基金會的惠澤,今年桑梓助學基金積極參與社會救助活動,資助該區紅十字會對全區61名特困大學生進行了救助,救助金額為18.3萬元。(記者楊雪菲 通訊員李智)
⑦ 天津有什麼特產值得帶回家的『希望有了解天津的人說一下
天津的特產,主要是小吃,在南市食品街都有賣。十八街麻花在那裡有個分店,就在麥當勞附近。果仁張,耳朵眼那裡也有賣。鼓樓現在沒落了,商家很少。古文化街很好,有泥人張的總店〔主街上〕,風箏魏的總店〔胡同里〕,還有好多的東西。主店的價格比較公道,小店裡雖然也有賣,不過不是貴的離譜就是大胡同批發的假貨。其實天津最主要的特產是文化,五大道,茶館相聲都是值得一看的。希望能幫到樓主。
⑧ 學習雷鋒見行動徵文!要求有思想性、故事性,2000字左右。
學習雷鋒見行動
雷鋒一個傳遍千家萬戶的名字,一個忠心為人民服務的好人。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雷鋒的精神品質,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一個人獻一次愛心容易,難的是十幾年不間斷地獻愛心。寶坻區牛道口鎮鄭各庄村的高得龍一家,父子兩代人將愛心火炬傳遞。
12月14日,寶坻區桑梓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再次迎來了高得龍和高文偉、高文超父子三人。這是自9月份以來從父親高得龍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以後,哥倆第三次前來捐款了,今後他們每人每月都將拿出500元善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而他們的愛心,與12年來耳聞目睹父親高得龍無私捐款的善舉是分不開的。
三間破舊的平房裡除了一台電視機再沒什麼像樣的東西了,院子里有一台破舊的飼料加工機器。就是這樣的家庭狀況,高得龍卻從1999年開始,堅持每月拿出部分收入用來捐助需要幫助的人,受到他資助的不僅有烈士親人、貧困教師、下崗職工、孤兒,還有一些困難的養殖戶,這12年間高得龍共計捐出了五萬余元,雖然這不是個大數目,但對於一個普通農民來說卻是這些年來將近一半的家庭收入。
今年52歲的高得龍是牛道口鎮鄭各庄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全家靠著幾畝田地和一個飼料加工作坊維持生計。至今一家人仍舊住在破舊的三間老房裡。在高得龍家裡,應記者的要求他找出了這些年來所得到的榮譽證書,勞動模範、文明家庭、愛心助學先進個人,數不清的榮譽是高得龍心中最寶貴的財富。和高得龍聊天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他一心助人的源頭,他說:「1998年春,我跟朋友借了點錢辦起了飼料加工廠。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經過辛勤的勞動,又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很快還清了外賬。生活有了保障,我覺得我應該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我的好心人。從1999年2月份開始,我就每月去民政局,捐給貧困地區500元錢,當時我每月收入800元左右,有兩個孩子上小學。隨著收入逐漸增加,我又每月捐給殘聯500元。」他先後資助了甘肅貧困地區武都縣透防鄉中心小學35名特困生,還捐給了鄉鎮殘聯、敬老院、「海空衛士」王偉烈士的親人、天津市紅十字會、寶坻區紅十字會、貧困教師、下崗職工、孤兒,還幫助了一些有困難的養殖戶。
12年,200多次捐款。高得龍的善心善舉也無形中影響著他的兩個兒子,如今已經五十多歲的高得龍將手中的愛心接力棒交到了他們手中。
或許每個人都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得到過別人幫助的人心裡是暖洋洋地感激。高德龍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由此他想到的是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把幫助別人同樣看成是一種幸福。所以他把勤勞致富、省吃儉用出來的錢無私地捐獻給素不相識的人,並且讓這種美德星火相傳,愛心接力。他延伸的是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所以,讓我們大家努力延續這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