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基金會計學與討論

基金會計學與討論

發布時間:2021-04-07 14:32:10

1. 基金會計的工作內容以及職業發展是怎樣的呢

做基金會計主管,同時學習了解TA業務,遇到機會或跳槽往上做小基金運營總監遇到機會,或跳槽,做大運營總監。

2. 請問投資會計與基金會計有什麼區別

投資會計:著重於向哪方面投資
基金會計:著重於估算每天的基金資產凈值等工作

3. 基金會計的職業發展前景

基金會計,
做基金會計主管,
同時學習了解TA業務,遇到機會或回跳槽往上做小基金答運營總監
遇到機會,或跳槽,做大運營總監。
現在整個資管行業(包括公募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產品發的很多,基金會計很缺,
機會也很多。
基金會計每天要加班(可以有幾個小時錯開休息,輪班),很辛苦。
要轉行做研究員之類的,非常辛苦。

4. 基金會計的必要性

1.建立基金會計是預算會計目標的要求
預算會計的目標在於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資源分配決策和經營責任評價的有用信息。政府及事業單位資財的提供者,一般要求將資財使用在指定的用途上,這就客觀上要求對基金主體單獨核算和披露相關的會計信息,以滿足資財提供者和社會公眾了解基金收支結余情況,實現預算會計的目標。
2.建立基金會計是政府及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已出現了需要單獨核算的基金,並在相應法規制度中已要求推行基金制。《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改革按學生人數撥款的辦法,逐步實行基金制」。《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對基礎研究和部分應用科研工作,逐步試行科學基金制,資金來源主要靠國家撥款」。新《會計法》第十條第4點所指的「資本、基金的增減」,就是行政事業單位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而設置或籌集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資金,如政府基金、社會保險基金、教育基金等。
3.建立基金會計是加強政府及事業單位管理的要求
實行基金制,有利於強化政府及事業單位預算的約束力,規范會計核算,有利於制衡權力,促進法治,防腐倡廉。
4.建立基金會計也是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要求
會計信息是國際商業語言。積極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洋為中用,是加快我國政府及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步伐的手段。所以,推行基金會計;有利於與國外會計的交流,盡快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

5. 你們覺得基金公司的基金會計怎麼樣 待遇和發展前景之類的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這個肯定是很不不錯的,首先基金公司賺錢,其次基金公司層次高,能學到很多!

6. 河南省第一個會計學博士是誰

第一部會計核算行政規章 1950 年 3 月 3 日,政務院公布《中央金庫條例》,這是新中國在會計核算制度方面頒行的第一部行政規章。條例規定:設立中央金庫,各級金庫均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理,一切國家財政收入均由經收機關按照規定期限全額交納同級金庫,除特別有規定者外,不得坐支及自行保管;金庫款的支配權屬於財政部,各級金庫間存款的運解調度權屬於中央總金庫。 3 月 25 日,財政部制訂了《中央金庫條例施行細則(草案)》並通知試行。《細則》對收解款項手續,支撥款手續,會計科目,賬簿,報告制度,往來項目的處理等作了詳細規定。 1952 年 12 月 22 日,財政部正式發出《中央金庫條例施行細則》,對款項入庫報解處理程序、庫存收發手續等作了詳細規定。

第一部統一會計制度 1950 年 3 月 9 日,中財委發布《關於草擬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訓令》,指出現在各企業會計制度十分混亂,要求財政部設置專門機構統一審查。 4 月 25 日,財政部根據訓令的要求成立了會計制度審議委員會。一個月後,重工業部首先擬定了《中央重工業部所屬企業及經濟結構統一會計制度》,並於 7 月 1 日開始施行。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會計制度。爾後又有鐵道部,郵電部,貿易部,衛生部,人民銀行,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以及出版總署等共計擬定了 22 個會計制度草案。統一會計制度的發布執行有效地規范了各類企業的會計行為,在會計核算方面形成了統一的局面,從而為 1953 年我國國民經濟由恢復走向發展,以及步入計劃經濟建設時期創造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同時也為以後會計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一次清產核資登記 1951 年 6 月 1 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國營企業清理財產核定資金的決定》,規定全國國營企業的資產和資金重新清理登記。經兩年工作,查清固定資產原值 223.6 億元,凈值 158.9 億元,流動資金 15 億元。

第一次實施復式記賬法 1964 年,我國首創並試點推行增減復式記賬法。增減復式記賬法是會計核算方法的一種。會計核算中,用「增」、「減」為記賬符號,來表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的增減變動。採用這種記賬方法,要把全部賬戶固定地劃分為兩類:資產類賬戶和權益類賬戶。根據資產總額與權益總額的相等關系,凡一項經濟業務只引起資產類賬戶或權益類賬戶內部變動時,以相等的金額在有關的資產類賬戶分別記增加和減少,即「同類賬戶,有增有減」。凡一項經濟業務同時引起資產類賬戶和權益賬戶的增減變動時,在有關的資產類賬戶和權益類賬戶中都記增加或減少,既「異類賬戶,同增同減」。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後期這種方法被廣泛使用。

第一部會計法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這是我國第一部會計法。 1981 年 6 月,財政部發出通知,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起草小組。 1982 年 8 月 7 日至 16 日中國會計學會在四川樂山召開專題學術討論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討論稿)進行了討論, 1983 年 2 月 24 日,財政部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草案)》上報國務院審議,經過兩年多的醞釀、討論和反復修改,於 1985 年 1 月 2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 198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該法共六章三十一條,它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會計工作從此走上了法治的軌道。 1993 年 12 月 29 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對該法進行了局部修訂。

第一個具體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隨著近年我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日益興起,公眾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需求程度遠遠高於對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就自然地提到了議事日程。尤其是瓊民源事件發生後,社會公眾以及證券監管部門對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財政部於 1997 年發布了第一個具體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規范關聯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關聯交易的透明度。這一準則的發布拉開了以後一系列具體准則相繼出台的序幕。

會計管理

第一個國家最高會計管理機構 1949 年 12 月 12 日,中央人民政府在財政部設立了會計制度處; 1950 年 9 月將該處改設為會計制度司,由該機構承擔建立全國統一的會計核算和會計報告制度的任務。由此第一次建立起我國國家最高會計管理機構。

第一次規定總會計師制度和會計人員技術職稱制度 在修訂 1963 年《會計人員職權試行條例》的基礎上,國務院於 1978 年 9 月 12 日頒布了《會計人員職權條例》。該條例第一次規定了總會計師制度和會計人員技術職稱制度。

第一次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1992 年3月21日,國家財政部、人事部聯合頒布《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和《實施辦法》,對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實行考試制度,並於當年 11 月首次組織了全國的統一考試。 152 萬會計人員參加了該次考試。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次規定以考試來決定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資格。

會計出版物

第一本全國性月刊 《新會計》是我國第一本全國性的會計月刊,由會計名家楊紀琬創建並擔任主編, 1951 年 1 月創刊。財政部副部長王紹鏊為月刊題寫刊名。中國人民大學邢宗江、黃壽宸兩位同志在《新會計》月刊創刊號上發表《怎樣建立新中國會計理論基礎》一文,認為會計是監督和管理物質生產過程的方法並同時提出了會計具有階級性的觀點。從第三期開始,《新會計》系統介紹了蘇聯的會計知識,該期譯載了蘇聯財政幹部教育局審訂的教科書《蘇聯會計學教程》。以後各期陸續發表了關於當時會計學界最新動向的文章。該刊「發刊詞」提出的辦刊方向是:蘇聯會計經驗介紹,政府會計法規傳達,為編著會計教材做准備,展開會計專門問題的研討,給大眾會計學習以輔導,對實際會計疑難問題作詳細解答等。

第一部會計史稿 我國第一部會計史稿是郭道揚教授編撰的《中國會計史稿》( 1982 年 11 月 8 日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郭道揚,中南財經大學教授。 1994 年被批准為會計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同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會計教授會副會長、湖北省會計學會副會長、國際會計師學家協會學術委員、美國《會計咨詢》雜志編委。《中國會計史稿》分上中下三冊,八十三萬余言,考察了中國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會計學發展情況,內容翔實全面,被國內外同行譽為填補空白的專著。該書多次參加國際書展, 1995 年被評為普通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專著 1983 年 10 月 30 日,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成本管理手冊》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專著。該書由中國成本研究會組織國內成本管理方面的專家,經過兩年的緊張工作編寫而成。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財政學家許毅擔任主編,楊紀琬、王振之任副主編。該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在成本管理學術研究方面的空白。

第一部會計理論文獻 《中國會計研究文獻摘編》是由中國會計學會提議,著名會計學專家主持摘編, 2002 年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我國第一部會計理論文獻,它填補了我國會計理論專著的空白。這本書從會計基礎理論、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與管理會計、審計、特殊業務會計與會計創新等六個領域進行了匯集摘編,囊括了會計理論的各項基本內容;各卷卷末均按時間順序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列入索引。為便於讀者查閱,作者還將書籍和文章分開列示。作為會計研究資料,其收錄材料之廣泛、選材之精湛、條理之清晰、思想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會計理論界對這部文獻的評價是:它的出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將對我國會計研究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第一家財會領域的專業報紙:《財會時報》 《財會時報》由財務會計工作的領路人 CFO 的全國性組織———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指導創辦。該報創刊於 2003 年 2 月,是國內平面媒體中第一份面向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類報紙。《財會時報》立足於財務會計專業領域,密切關注國內外業內最新動態、重大事件和熱點焦點問題,及時提供新聞和相關背景的綜合分析報道,發布最新政策法規,並將以專刊形勢刊出會計職稱考試和 CPA 資格考試的常年性輔導等。《財會時報》以一種國際化的視野,探討並尋求個性化的財務現代化解決方案。它力求倡導一種客觀、真實、健康的財會文化,確立自身作為一家專業媒體的公信力。該報自發行以來,受到讀者及業內的廣泛好評。

會計組織

第一個會計學會 上海會計學會是被國外會計界譽為中國「會計之父」的潘序倫先生於改革開放後一手創建的。 1924 年潘序倫從美國學成歸國後,任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會計主任,上海國立暨南大學商學院院長和教授等職,並於 1927 年創辦了「潘序倫會計事務所」。改革開放後,潘序倫積極推動會計工作,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會計學會———上海會計學會。上海會計學會現為上海會計界的重要組織,很多會計名家都是上海會計學會理事。

會計教育

我國第一所會計學校 著名會計師潘序倫 20 年代在上海創辦的「立信會計學校」是我國第一所會計學校。 1928 年,曾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商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潘序倫,從實踐中深深感到開展會計師業務,首先要取信於社會。因之取《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句,創立「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立信會計補習學校」和「立信高級會計職業學校」。潘序倫先生同時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的「立信」准則。該學校的建立對我國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87 年,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為潘序倫先生塑造了我國第一尊會計學者的銅像。

第一家財經高校下屬的會計學院 「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前身是會計系,最初設立於 1952 年, 1981 年恢復系級建制, 1995 年 12 月經財政部批准更為現名,成為全國第一家財經高校下屬的會計學院。該學院於 1981 年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3 年起設立博士點。

第一個國家級會計研究基地 2000 年 9 月,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與財務研究院」入選第二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會計研究基地;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國家級會計研究基地之一(另一為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專家組在實地考察後認為該研究院的主要優勢是:一、會計學研究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研究成果顯著;二、研究隊伍實力較強,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三、與實際部門關系密切,有利於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四、圖書資料和硬體設施好。

會計界盛會

第一次全國財務管理和會計會議 1951 年 11 月 1 日至 24 日,財政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財務管理及會計會議。會議針對當時中國會計制度不完善,會計從業人員職責不清的現狀,在會計方面討論了三個問題:一、修訂了各種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制度,使其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以適應貫徹經濟核算制的要求。其中包括,國營企業編送決算報告暫行辦法草案,國營企業統一報表格式及說明草案,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及說明草案,國營企業提繳利潤會計處理暫行辦法草案,國營企業提繳折舊基金會計處理暫行辦法草案;二、會計主管人員職務權利責任暫行條例草案;三、會計,統計,計劃的聯系和分工問題。這次會議對當時的情況做了詳細的分析並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辦法。

第一次會計學術理論界的盛會 1979 年 12 月 26 日至 1980 年 1 月 6 日,中國會計學會成立大會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這是我國建國以來會計學術理論界的第一次盛會。在這次會議上,我國學術界第一次提出了「會計管理」的概念,與會代表對會計理論的幾個主要問題分別進行了討論。這些問題包括:一、會計學的科學屬性和會計職能問題;二、會計管理和經濟效果、經濟核算制的關系;三、成本核算和利潤分配問題;四、關於建立我國會計體系的問題。會議通過了《中國會計學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和學會領導成員,王丙乾任會長,段雲為名譽會長,趙全熔、潘序倫為顧問。大會同時決定創辦我國第一本會計理論研究刊物《會計研究》( 1980 年 3 月 31 日創刊)。

注冊會計師

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上海會計師事務所 上海會計師事務所的前身是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由上海市財政局批准,於 1981 年 1 月成立的,其創建人原為中國會計界泰斗潘序倫先生。此系建國以來第一家由財政部批准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1998 年底,按財政部、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要求,該所正式改制更名為「上海會計師事務所」。

第一個注冊會計師協會 1988 年 11 月 15 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北京成立。其時楊紀琬任會長,顧樹楨任副會長;謝明為名譽會長,李文傑、婁而行、顧福估為顧問。

第一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 1991 年 12 月 7 日,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的主持下,舉行了全國首次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

第一批中外合資的會計師事務所 1992 年 7 月,經財政部批准,安達信華強、畢馬威華振、安永華明等三家中外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

會計「人物」

第一位會計學博士後 王光遠, 1962 年出生於河北邯鄲, 1983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河北地質學院(現石家莊經濟學院), 1987 年和 1993 年在中南財經大學分別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1993 年 8 月被錄取為我國首批文科博士後研究學者,並成為我國第一位會計學博士後。王光遠現任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會計系主任、福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集美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國中青年財務成本研究會副會長、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第一位會計學博士 林志軍, 1986 年在廈門大學會計學系獲得我國第一個會計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會計學專家葛家澍教授。林志軍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香港國際會計學會理事會副主席。

第一位會計學女博士 曲曉輝, 1989 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會計學系並獲會計學博士學位。她現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會計學會學術委員及理事、中國會計教授會常務理事、中國成本研究會常務理事、美國會計學會會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委、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會計准則咨詢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證專家。

第一位審計學博士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兼會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李若山教授,於 1989 年獲得審計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審計學博士。李若山教授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 100 多篇,出版專項教材等 15 本。除會計及審計理論之外,李若山還對上市公司的案例及證券與法律關系有獨到見解,被公認為案例研究專家。

第一位獲得 CIA 全球狀元的華人 李艷華女士在 2001 年國際 CIA (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中以全球最高分的優異成績榮獲 William Smith 獎的最高獎項——金獎,成為自 1974 年 CIA 開考以來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

李艷華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曾在國家審計署工作十二年,其間參加和組織實施了多個國家級的大型審計項目。 1996 年她加盟泰康人壽後,先後擔任財務部總經理和稽核總監,參與了泰康人壽一系列國際化經營活動和重大項目,如業界首家申請信用評級等。在聘請國際著名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協助公司進行三年審計、聘請德勤會計公司為公司做整體評估、完成海外募股等一系列規范化、與國際接軌的項目運作過程中,李艷華熟悉掌握了現代企業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尤其是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技能。自大學畢業以後,李艷華一直工作在審計領域,從政府審計到內部審計,無論在實踐抑或理論方面,都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婦女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李艷華作為北京代表團中唯一一位來自金融保險業的代表出席了大會。

第一位擔任全球性專業會計團體會長的中國人: ACCA 會長黃敬安 在 2003 年 5 月的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簡稱 ACCA) 理事會年會上,生於香港的華人黃敬安先生當選為 ACCA 全球會長。他是自 1904 年 ACCA 成立以來的首位非歐洲籍會長,也是首位擔任全球性專業會計團體會長的中國人。他將於今年 11 月起領導 ACCA 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國際性專業會計師組織。

黃敬安於 1974 年修讀香港理工學院會計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赴英國修讀工商管理碩士, 1979 年回香港加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並於 1993 年成為合夥人。

其 他

第一尊會計學者紀念銅像 1987 年,在國內外頗負盛名的中國會計學家和教育家潘序倫先生的銅像在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落成。潘序倫被國外會計界譽為中國「會計之父」,他出身書香門第, 1921 年赴美留學,先後獲哈佛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大學商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後學成回國。 1927 年在上海創辦「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後更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1941 年秋與生活書店合作,創設「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專門出版立信會計叢書和印製發行會計賬冊報表。後發起成立了上海會計學會和新中國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上海會計師事務所。 1985 年冬因病去世。

第一屆全國會計知識大賽 1989 年 4 月,中國會計學會和華人世界社聯合舉辦了全國首屆會計知識大賽。大賽持續一年多時間,參賽人員 260 多萬,對於普及和宣傳會計知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一個會計領域獎學金 2002 年 2 月 10 日,中國會計領域的第一個獎學金——「楊紀琬獎學金」在北京設立。楊紀琬教授是新中國會計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他在會計法制、會計制度建設、會計改革以及中外會計交流和會計教育等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7. 基金會計學什麼

基金會計的主要目的是分派責任。此做法是為了確保基金按組織訂立的目的使用。基金是遵守法律、條約和組織章程建立。

8. 寫一篇關於基金的論文(會計方向的論文)

這是我最近寫的一篇 你可以參考下

基金會計模式在西方國家已逐步建立並由政府會計准則予以規范,而我國預算會計尚未建立基金會計,是今後預算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基金會計的含義

基金會計產生於18世紀的英國。隨後,美國從英國那裡移植了政府預算制度和基金會計,並逐步從政府會計推廣至政府舉辦的公立非營利組織,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基金制和基金會計。

什麼是基金會計呢?我們首先應搞清楚什麼是「基金」。基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基金是機構投資者的統稱,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單位信託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在現有的證券市場上的基金,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淺能的特點。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因為政府和事業單位的出資者不要求投資回報和投資收回,但要求按法律規定或出資者的意願把資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GASB)認為,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規、限制條件或期限,為從事某種活動或完成某種目的所分離形成的,依靠一套自身平衡的科目來記錄現金及其他財務資源,以及相關負債和剩餘權益或余額及其變動情況的一個財務與會計主體」(註: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准則匯編》,1997年,第15頁。)。這一「基金」定義,除基金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還強調基金被視為一種會計主體,設置相應的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科目,並各自有平衡關系。

在西方政府會計中,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的基金,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政府基金。是政府單位用於普通行政活動(非營業性)方面的可消耗財務資源的來源、運用及其結余。主要包括普通基金、特種收入基金、資本項目基金和償債基金。

2.權益基金。權益基金反映的是政府機構處於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營業性活動或機構,用於核算以銷售方式提供收取費用(價款)的貨物或服務等業務活動。主要包括企業基金和內部服務基金。

3.信代基金。信代基金即信託與代理基金,是指用於處理某一政府機構以受託人身份或代理人身份為公民個人、民間組織、其他政府單位以及其他基金所持有的資產。主要包括可消耗信託基金、留本信託基金、退休信託基金和代理基金。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將基金會計定義為:「指政府會計(包括政府財政部門會計和政府行政部門會計)及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國有事業單位會計)以基金為基礎,按照基金種類進行會計核算與報告的會計體制或模式」(註:王慶成:預算會計發展的展望,《事業財會》2000年第1期)。

二、西方基金會計模式的基本內容

(一)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權益理論是基金論

權益理論是解釋權益的性質,說明對權益的不同認識。現代會計的權益理論主要有業主權益論、主體論和基金論。

美國會計學家威廉。瓦特(William Vatter)於1947年發表《會計的基金理論》一文,從而倡立基金論。他認為會計的基礎是一組特定來源和特定用途的一定資本或收入的經濟活動領域,由於運用復式記帳,形成一套自行平衡的帳戶體系。在這個經濟活動領域中,擁有為未來服務能力的經濟資源即資產是中心,所有的權益都代表來自法律、合同管理、財務或公正方面的考慮而對資產使用的限制,以實現建立基金所要達成的社會目標,如一項橋梁工程或「希望工程」等等。它不追求利潤最大化,收益計量也居於從屬地位,財務報告的主表是基金的來源和運用表,用以向有關各方利益關系人提供財務信息。政府及非營利性組織具有基金理論的特點,所以基金理論在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府會計和公益社團會計中得到廣泛應用。政府會計系統是以基金為基礎來組織和運行的。

(二)基金會計的特徵

1.基金是一種會計主體。美國政府會計的主體是基金和帳群。前已述及,政府單位和非營利組織中的基金,是作為一個單位或組織中的若干個相互獨立的會計主體來看待的,每種基金均有其特定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和基金結余。而企業會計中使用的基金,所發生的收支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一部分,把整個組織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所以,嚴格地講,西方政府會計實際上是一種基金會計。

2.基金有其特定的會計等式。一般而言,不同的基金類型具有不同的會計等式。政府基金會計等式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基金余額;權益基金會計等式為: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繳入資本+保留余額。權益基金會計與政府基金會計不同的是,要計量和確定凈收益、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

3.基金會計記帳採用應計會計基礎或修正的會計基礎。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從總體上來說不贊成採用現金制(收付實現制)基礎,而贊成採用應計制(權責發生制)基礎,但採用應計制基礎對政府會計來說又是不恰當的,所以美國就對應計制基礎作了改革,稱之為修正的應計制基礎。

4.將預算納入到會計核算中去。即每項基金的財源流入和流出,設置相應的「預算帳戶」和「實績帳戶」。將同一項財源流入或流出的預算數和實際發生數均反映於帳面上,以便隨時進行直接比較而發揮預算對政府事務的控製作用。

(三)基金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1.基金會計的確認

美國政府會計准則規定基金會計採用應計會計基礎或修正的應計制會計基礎,據以衡量財務狀況及其執行結果。

(1)政府基金收入應在其有效可衡量的會計期間確認;支出方面,除一般長期負債與帶息特徵稅捐所發生的負債的未到期利息,應在到期時確認外,各種支出均應在發生並可計量的會計期內予以確認。

(2)權益基金的收入和費用,應按應計制會計基礎確認。收益應於賺取並可計量的會計期間內予以確認;費用應於發生並可計量的會計期間內予以確認。

(3)信代基金的收益、費用和支出,在適當的情況下,應按符合基金會計目的的基礎加以確認。留本信託基金及退休信託基金應按應計制基礎處理;可消耗信託基金應按修正的應計會計基礎處理。

(4)基金轉移應在基金間發生的應收應付的會計期間確認。

2.基金會計的計量

基金會計的計量原則是按當期實際發生或轉入的數額計價,在基金存續期間的任何時點,其基金余額依據資產、負債計量結果計量。

(四)基金會計報告

基金會計報告包括期中和年度財務報告。綜合年度財務報告一般包括:序言部分、個別基金以及聯合和合並財務報表、報表注釋、附表、其他要求的信息、文字說明和統計表。基金會計下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支及基金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均應按基金種類或基金組分設專欄列報。

三、我國基金會計模式的構建

(一)建立基金會計的必要性

1.建立基金會計是預算會計目標的要求。預算會計的目標在於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資源分配決策和經營責任評價的有用信息。政府及事業單位資財的提供者,一般要求將資財使用在指定的用途上,這就客觀上要求對基金主體單獨核算和披露相關的會計信息,以滿足資財提供者和社會公眾了解基金收支結余情況,實現預算會計的目標。

2.建立基金會計是政府及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已出現了需要單獨核算的基金,並在相應法規制度中已要求推行基金制。《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改革按學生人數撥款的辦法,逐步實行基金制」。《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對基礎研究和部分應用科研工作,逐步試行科學基金制,資金來源主要靠國家撥款」。新《會計法》第十條第4點所指的「資本、基金的增減」,就是行政事業單位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而設置或籌集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資金,如政府基金、社會保險基金、教育基金等。

3.建立基金會計是加強政府及事業單位管理的要求。實行基金制,有利於強化政府及事業單位預算的約束力,規范會計核算,有利於制衡權力,促進法治,防腐倡廉。

4.建立基金會計也是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要求。會計信息是國際商業語言。積極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洋為中用,是加快我國政府及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步伐的手段。所以,推行基金會計;有利於與國外會計的交流,盡快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

(二)我國基金會計模式的構建

1.我國基金會計模式構建的基本思路是:

按照新《會計法》和《預演算法》的要求,借鑒西方政府會計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改革的實踐,制定基金會計准則或制度,以規范基金會計核算,實現預算會計模式向基金會計模式轉變。實現這一目標,可分兩步完成,一是以法規制度規范基金會計。即在現有預算會計模式運行下,制定「基金管理辦法」和「基金會計制度」,對基金從管理和核算兩個方面予以規范。明確基金的種類、原則、基金會計要素、會計基礎、核算程序和方法、基金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內容。目前採用這種模式比較符合現在的實際,因為現有的預算會計模式基本適應政府及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而且基金尚不構成經濟業務的主體。二是以准則規范基金會計。即重新構建我國預算會計准則框架,在預算會計准則或政府會計准則中明確基金會計的規范要求,實現預算會計模式向基金會計模式轉變,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

2.構建基金會計模式的幾點思考:

(1)基金會計准則或制度制定問題。建議在財政部組建預算會計准則委員會或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專門負責政府會計准則的規劃、研究、制定等工作,按法定程序運行,最後按照新《會計法》的要求,由財政部頒布實施。

(2)基金會計與現行預算會計模式的關系問題。現階段仍然以現行的預算會計模式為主體,對政府及事業單位法規規定實行基金制的單位可先試點,總結經驗後逐步推廣。關於基金主體問題,可將基金作為政府及事業單位「大會計主體」下的「小會計主體」來處理。

(3)基金會計採用什麼樣的會計基礎的問題。採用什麼樣的會計基礎不是與單位組織相關,而是與業務性質或業務內容相關,也就是說根據經濟業務的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確認標准。因此,借鑒西方政府會計的經驗,結合我國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准則或制度》的要求,政府基金會計採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這里的「修正」是指「原則上」、「基本上」的意思,對某些特定業務則採用偏向於權責發生制基礎。事業單位基金會計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基礎,因為目前事業單位的收入渠道多,財政撥款比重逐步降低,那麼事業單位應從過去以預算收入考核為主向以考核經濟效益為主的轉變,與之相適應,收付實現制應向權責發生制轉變,以評價和考核事業單位的受託責任。

9. 本人會計專業,准備在基金公司做財務助理工作,問干兩年出來可以往哪些工作方向跳不要太累的,本人女,

你可以邊做邊學習下注會相關知識,考下注會後申請成為非執業會員,非執業CPA的工作方向,可以做金融行業的投行、分析,也可以在企業里做財務或內控、內審和風險管理。
注會相關內容你也可以點我名稱進入網站論壇交流。

10. 基金會計的工作內容以及職業發展是怎樣的呢

基金會計,
做基金會計主管,來
同時自學習了解TA業務,遇到機會或跳槽往上做小基金運營總監
遇到機會,或跳槽,做大運營總監。
現在整個資管行業(包括公募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產品發的很多,基金會計很缺,
機會也很多。
基金會計每天要加班(可以有幾個小時錯開休息,輪班),很辛苦。
要轉行做研究員之類的,非常辛苦。

閱讀全文

與基金會計學與討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