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學友愛與交響曲演唱會上的女指揮是誰
葉詠詩(1960年生於廣州),中國著名女指揮家
葉詠詩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成才於香港。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隨父親葉惠康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1978年,葉詠詩獲香港皇家賽馬會音樂基金獎學金,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鋼琴、理論和管弦樂活動,考取了RCM文憑、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憑以及ARCM鋼琴教學文憑。1983年她轉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繼續攻讀小提琴和指揮課程,取得雙主科碩士學位。
1985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松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1988年在第八屆東京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1986年和1992年,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米亞及羅查雲斯基、約翰·納爾遜等大師學習。
從1986年至2000年,葉詠詩就一直是香港管弦樂團的駐團指揮。
1991年又獲邀為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之一。
從1996年到2003年出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為之引入了音樂季機制,使得樂團水準穩步上升。
她同時還是泛亞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另外葉詠詩也經常和上海交響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日本大阪管弦樂團、札幌交響樂團、廣島交響樂團、新星日本交響樂團、新日本管弦樂團和九州交響樂團等亞洲樂團,波蘭華沙管弦樂團、西班牙納里夫島交響樂團、捷克哥薛施省樂團、法國吐魯士國家交響樂團及貝桑松室內樂團等歐洲樂團合作。
葉詠詩為雨果唱片公司,馬可勃羅唱片公司錄音。
B. 95張學友演唱會女指揮是誰
她是葉詠詩(1960年生於廣州),中國著名女指揮家。 葉詠詩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成才於香港。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隨父親葉惠康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1978年,葉詠詩獲香港皇家賽馬會音樂基金獎學金,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鋼琴、理論和管弦樂活動,考取了RCM文憑、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憑以及ARCM鋼琴教學文憑。1983年她轉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繼續攻讀小提琴和指揮課程,取得雙主科碩士學位。1985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松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1988年在第八屆東京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1986年和1992年,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米亞及羅查雲斯基、約翰·納爾遜等大師學習。
從1986年至2000年,葉詠詩就一直是香港管弦樂團的駐團指揮。
1991年又獲邀為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之一。
從1996年到2003年出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為之引入了音樂季機制,使得樂團水準穩步上升。
她同時還是泛亞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另外葉詠詩也經常和上海交響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台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日本大阪管弦樂團、札幌交響樂團、廣島交響樂團、新星日本交響樂團、新日本管弦樂團和九州交響樂團等亞洲樂團,波蘭華沙管弦樂團、西班牙納里夫島交響樂團、捷克哥薛施省樂團、法國吐魯士國家交響樂團及貝桑松室內樂團等歐洲樂團合作。
希望能幫到你。
C. 國外讀博幾年,英國和美國那個好一點
項目構成
美國
美國的博士項目通常為5-7年。
第一年是「輪轉期」(rotations) ,在rotations期間,學生需要在3-4個實驗室之間輪流學習和體驗,然後再選擇加入一個實驗室進行科研,並確定最終的博士項目的導師。
學生須在第一年中選擇大學所提供的博士課程上課。
英國
英國的博士項目通常為3-4年。
沒有「輪轉期」,學生可以在自己選擇的導師或大學指定的導師的指導下,直接開始研究。
大學的coursework不是強制性必修。
另外,某些英國博士項目可以進行非全日制學習(part-time),非全日制的博士項目通常需要5到7年才能畢業。
如果你想要讀非全日制的博士項目,最好是在申請的時候就決定好,以便選擇可以用非全日制方式進行的博士研究項目。
申請過程
總體來看,英國和美國的博士項目,二者的申請流程比較相似。
在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要讓學校老師知道你希望申請這個項目的原因,並且證明自己是這個博士項目的理想人選。
不過,也有以下小的區別:
美國
1. 博士申請要求提供一些考試成績,如GRE。但從2019年起,許多美國大學的博士項目取消了對GRE要求。如果你申請的博士項目不需要提供GRE,那你可太幸運了。
2. 至少三個人為你寫推薦信。
3. 申請下一年的秋季入學的博士項目的早申請截至日期是12月的第一周。
英國
1. 除了常規的個人陳述(SOP),你還需要撰寫文章以獲取funding(資助、獎學金)。
2. 至少兩個人為你寫推薦信,部分英國大學需要三封推薦信。
3. 申請截止日期和申請funding的截止日期是分開的,申請funding的截止日期(一般是12月/1月)比申請截止日期要早得多。
資助/獎學金申請
關於博士資助/獎學金申請,英國和美國博士完全不同。打起精神,集中注意,這一part很重要!
美國
美國博士項目的資助形式較為簡單,大多數博士學位項目每年會發一筆津貼,可以cover你的生活費,學費一般也可以減免。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於給主要研究人員的撥款,還有一部分經費是通過 federal aid 的形式提供。
聽起來是不是棒極了。
但,有些獎學金不是白給的!需要當助教(TA)或者助研(RA)才能獲得。
英國
emmm...我就直言不諱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英國讀博很少能有全獎,或者拿到津貼。
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能獲得資助和獎學金,但人數真的很少(比美國相比少的可憐...大家要有心理准備),且需要滿足一些資格標准。
在英國讀博可以申請的獎學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如享有盛名的羅德獎學金,蓋茨劍橋獎學金,惠康信託獎學金等等。但這些獎學金的申請截止日期一般比較早,所以要確保在申請前前進行充分的研究。
另外,根據你的研究內容的不同,還可以向一些跟你研究對象相關的機構組織申請助學金或獎學金。部分大學擁有自己的信託基金,也可以給博士生提供資金支持。
申請英國博士,一般要抱著拿不到全獎的覺悟。
但也不用過分擔心,保持樂觀。
如果在申請獎學金/資助前,做大量信息研究,挑選適合自己的資助項目,拿到獎學金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適合英國or美國?
英國和美國,到底哪裡是最佳選擇呢?
如果拋開兩國的其他因素不考慮,僅從博士項目的通用標准來看,我們給大家如下建議:
美國
美國的博士項目特別適合那些本科剛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
因為美國博士的學習時間更長,第一年還有「輪轉期」,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明確自己的研究興趣,在6-8年的博士學習期間開拓自己的研究領域。
在此期間,只要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更廣泛的了解,你就一定可以找到這個研究難點的解決方法。
英國
相反,英國博士更適合相對成熟的人群(25歲+,有碩士學位/有工作經驗),以及那些對研究方向更明確的學生。
這主要因為英國博士學制較短。
已有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他們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研究,無需浪費時間進行「輪轉」,
碩士畢業生,或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的人,能從英國博士中有更多收獲,因為英國博士的教學方法更加獨立,更加有針對性。
而且由於英國博士學位時間較短,對很多打算博士畢業馬上投入相關行業工作的人來說更友好。
小結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被別人認可是個非常大的誘惑。但是,「不要僅僅為了在你的名字前面加上「Dr.」的頭銜而去獲取博士學位。」因為讀博不易。請一定確保,你的研究計劃和研究方向,是你真正感興趣且與你的內心產生共鳴。
D. 牛津大學出版社何時開始出版開放獲取的內容
從4月起,牛津大學出版社所有期刊均可實現開放獲取。該社是遵循英國研究理事會和英國惠康基金會關於開放獲取的規定作出上述決定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是最具國際性的大學出版社之一,在50多個國家設立辦事機構,每年出版6000多種新出版物,其開放獲取項目Oxford Open始於2004年。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E. 張學友音樂無疆界演唱會女指揮是誰
葉詠詩(1960年生於廣州),中國著名女指揮家。
http://ke..com/view/230992.htm
葉詠詩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成才於香港。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隨父親葉惠康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1978年,葉詠詩獲香港皇家賽馬會音樂基金獎學金,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鋼琴、理論和管弦樂活動,考取了RCM文憑、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憑以及ARCM鋼琴教學文憑。1983年她轉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繼續攻讀小提琴和指揮課程,取得雙主科碩士學位。
1985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松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1988年在第八屆東京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1986年和1992年,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米亞及羅查雲斯基、約翰·納爾遜等大師學習。
從1986年至2000年,葉詠詩就一直是香港管弦樂團的駐團指揮。
1991年又獲邀為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之一。
從1996年到2003年出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為之引入了音樂季機制,使得樂團水準穩步上升。
她同時還是泛亞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另外葉詠詩也經常和上海交響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日本大阪管弦樂團、札幌交響樂團、廣島交響樂團、新星日本交響樂團、新日本管弦樂團和九州交響樂團等亞洲樂團,波蘭華沙管弦樂團、西班牙納里夫島交響樂團、捷克哥薛施省樂團、法國吐魯士國家交響樂團及貝桑松室內樂團等歐洲樂團合作。
葉詠詩為雨果唱片公司,馬可勃羅唱片公司錄音。
葉詠詩的指揮偏屬浪漫一方。她的指揮清澈澄明,表現力強,深受中國聽眾,特別是南部地區的聽眾好評。
F.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氧氣如何決定我們的命運
2019 年 10 月 7 日,北京時間 17 時 30 分許,美國癌症學家小威廉·G·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臨床醫學家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國臨床醫學家格雷格·L·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因為發現了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oxygen availability)的機制,榮獲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彼得J·拉特克利夫先後求學於劍橋大學和聖巴多羅買醫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後來在牛津大學研究腎循環生理學。隨後他開始研究造血生長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這種物質由腎臟產生,是對血氧水平下降的響應機制。1990年,作為惠康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他在牛津大學韋瑟羅爾分子醫學研究所(Weatherall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成立了缺氧生物學實驗室(Hypoxia Biology laboratory)。這項研究工作開啟了對氧氣感知過程的發現,這一過程不僅決定了腎臟和肝臟如何調控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更是存在於幾乎所有的動物細胞中;無論細胞是否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這一過程都在其中主導了眾多細胞和系統過程,對缺氧作出響應。
拉特克利夫於2002年入選英國皇家學會和英國醫學科學院。他也是歐洲分子生物學(EMBO)成員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AAS)外籍榮譽成員。他對氧氣感知的研究工作已經獲得多項大獎,包括2016年拉斯克獎。他於2016年5月起擔任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臨床研究主任,同時他也是牛津大學路德維希癌症研究院(Ludwig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成員和標靶研發院(Target Discovery Institute)主任。
G. 張學友愛與交響曲演唱會上的女指揮是誰
葉詠詩——香港著名的女指揮家
她指揮過香港管弦樂團與譚詠麟、李克勤等巨星合作的音樂會
個人資料:
葉詠詩1960年生於廣州。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成才於香港。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隨父親葉惠康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1978年,葉詠詩獲香港皇家賽馬會音樂基金獎學金,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鋼琴、理論和管弦樂活動,考取了RCM文憑、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憑以及ARCM鋼琴教學文憑。1983年她轉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繼續攻讀小提琴和指揮課程,取得雙主科碩士學位。
1985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松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1988年在第八屆東京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1986年和1992年,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米亞及羅查雲斯基、約翰·納爾遜等大師學習。
從1986年至2000年,葉詠詩就一直是香港管弦樂團的駐團指揮。
1991年又獲邀為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之一。
從1996年到2003年出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為之引入了音樂季機制,使得樂團水準穩步上升。
葉詠詩的指揮偏屬浪漫一方。她的指揮清澈澄明,表現力強,深受中國聽眾,特別是南部地區的聽眾好評。
她同時還是泛亞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另外葉詠詩也經常和上海交響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日本大阪管弦樂團、札幌交響樂團、廣島交響樂團、新星日本交響樂團、新日本管弦樂團和九州交響樂團等亞洲樂團,波蘭華沙管弦樂團、西班牙納里夫島交響樂團、捷克哥薛施省樂團、法國吐魯士國家交響樂團及貝桑松室內樂團等歐洲樂團合作。
葉詠詩為雨果唱片公司,馬可勃羅唱片公司錄音。
H. wellcome trust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是什麼意思
wellcome trust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威康信託基金會和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衛生院
例句:
1.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main web site.
國家衛生研究院首頁。
2.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ponsored study was done in animals --ferrets, to be precise.
國家衛生研究所用雪貂動物進行了精確研究。
3.This study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t th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該研究由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立心肺血管研究所贊助。
I. 世界上有哪些基因測序中心
英國桑格研究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心之一。它建於1992年,成立初衷是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大規模基因測序,現在的使命是通過基因測序技術讓人類更加了解生命本身,診斷和治療疾病。
研究所位於劍橋郊外,附近是一個18世紀的獵場。從倫敦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研究所,筆者的第一感覺是,這里像是個社區中心。湖畔、草坪、酒吧,看不到穿白大褂的科學家。探尋生命秘密的人只有走進那幾棟玻璃幕牆中的實驗室時,才會戴上護目鏡和橡膠手套。
研究所以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的名字命名。桑格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
研究所副主任茱莉亞·威爾森告訴我們,研究所成立時,這里只有不到50人,而目前桑格研究所已經超過1000人,其中有80名博士生,120名博士後。研究所的資金主要來自贊助,以5年為一個贊助周期。2016年至2021年的贊助周期內,桑格研究所從惠康基金會獲得了4.5億英鎊的贊助,另外預計將從第三方獲得1億英鎊的贊助。
威爾森說,研究所主要開展四方面研究:癌症與基因變異、細胞遺傳學、人類基因學和寄生蟲與微生物。目前一些新的研究項目包括為人體繪制一份谷歌地圖、對人體內37萬億個細胞中的一些細胞進行測序和分析。
基因學家們認為,癌症的發生源於基因序列出現異常,因此基因測序可以提前發現患癌風險,並通過葯物改變變異基因,最終目標是徹底治癒癌症。
在研究所的基因測序大樓里,玻璃幕牆後放著一層層裝滿基因數據的硬碟,上面的綠色顯示燈不斷閃爍。工作人員說,那裡面存儲的數據如果轉換成MP3音樂能連續播放5萬年。弄清人體的基因及其序列,就能破譯人類遺傳信息。因為數據量巨大,每層硬碟上都是近一層樓高的冷卻循環設備,以確保硬碟運轉時產生的熱量及時散發出去。
在研究所的實驗室里,一台台讀取基因組序列的白色方形機器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一台台復印機。這些機器目前可同時讀取20個人的基因樣本,操作時間僅需45分鍾。
研究所里還有一間貼著「社會與倫理研究」字樣的工作室。很明顯,桑格研究所在開展研究的同時,始終意識到基因研究的爭議性。工作室用於和贊助方、研究者、公眾和立法者溝通,以盡可能確保信息順暢、決策科學。
筆者和研究所來自義大利的阿瑪托博士聊天。他說,自己曾做過在英國十分流行的「23andMe」基因檢測,了解自己可能會遭遇的疾病,但他不會建議自己的母親做同樣的檢測,因為擔心她沒法像自己那樣以科學家的冷靜態度對待檢測結果。
J. trust中文是什麼意思
trust的意思是信任,對…有信心,在句中作為名詞和動詞使用。
trust
英 [trʌst] 美 [trʌst]
n.信任;信託;照管;受託基金機構
vt.& vi.相信, 信任
vt.相信;對…有信心,依賴於;盼望,自信地期待,設想;讓他人照管,託管
相關短語:
Wellcome Trust惠康基金會 ; 維康基金會 ; 維康信託 ; 維康信託基金會
Trust Law信託法 ; 信託法律 ; 反托拉斯法
property trust物業信託 ; 財產信託 ; 物業信任 ; 托拉斯
mutual trust相互信任 ; 互信 ; 互相信任 ; 彼此相信
Trust Deed信託契約 ; 信託契據 ; 信託書 ; 委託單
trust的同義詞有ty,liability。
一、ty
英 [ˈdju:ti] 美 [ˈ:ti]
n.義務;職責,責任;職責或工作;稅收
例句:
1、Local councillors have a ty to serve the community.
地方議員有義務為社區服務。
2、I don't want you to visit me simply out of a sense of ty .
我不希望你只是出於責任感才來看我。
二、liability
英 [ˌlaɪəˈbɪləti] 美 [ˌlaɪəˈbɪlɪti]
n.責任;債務;傾向;<口>妨礙
例句:
1、TheQueenremainsabovecriticism,.
拋開她的納稅義務不談,女王一直無可指摘。
2、.
他承認對這起意外負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