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險對經濟的有什麼促進作用
保險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經濟的最大作用在於穩定器。分散和轉移了風險,減少和避免了可能的經濟損失,穩定了經濟的良性發展。
歡迎追問、採納
㈡ 金融工作會保險作用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在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中得到了突出和強化,並正在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共識。保險作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對於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充分認識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有利於拓寬保險發展空間,使保險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工作中,提升保險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
一、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與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體現在保險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促進經濟發展
保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要受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它的健康穩定發展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由其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的功能實現的:
其一是通過風險集散和經濟補償,為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保駕護航。表現在:一是幫助受災企業及時恢復生產,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為商業貿易活動轉移風險,推動商品的消費和流通;三是為先進生產力提供可靠的風險保障,推動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減少因風險因素造成的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發展。
其二是通過對收取保費積聚起來的龐大保險基金進行科學高效的運用,可以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為經濟建設提供長期資金的融通渠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可以為資本市場培育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的結構,而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從而推動金融市場的高效、穩健運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此外,保險業本身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在就業、稅收等方面都對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它本身的健康穩定發展就是經濟金融健康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從保險的基本保障職能看,保險通過幫助受災家庭恢復原有的生活條件;減輕傷、殘、病、老、死等事件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對民事賠償責任造成的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保障受害人的經濟利益,減少經濟糾紛等方面,能夠滿足人民多樣化的保險保障需求,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高度關聯性和不確定性對保險保障提出了更高和更廣的要求,要求保險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更高層次、更廣層面分擔社會管理的職能,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就現階段而言,保險在社會發展領域中的作用,應當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分擔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伴隨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步伐的加快,以及社會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等趨勢,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成為保障人民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政府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只能定位在分階段推進的廣覆蓋、社會化和可持續的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較低水平上。因此,要提升我國社會保障水平,構築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網,就必須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加以補充。商業保險作為我國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本社會保障尚未覆蓋的人口群體,如農村人口及大量沒有社會保險的城鎮人口中,甚至可以作為社會保險的替代工具發揮主導性的保障作用。大力發展商業性養老、健康保險有利於減輕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負擔,解除廣大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保險業由於自身所具有的產品開發、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精算、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分擔社會風險管理的職責,提高社會防災防損和應對公共危機的有效性。其一,在日常的防災防損中,保險人作為專業風險管理者,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經驗,而且可以通過承保時的危險調查分析、承保期內的危險檢查督促、以保險費率這一價格杠桿調動企業防災防損積極性等措施,增強整個社會防災減損的能力,盡可能減少保險賠款的支出和社會財富的損失,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其二,則是構建突發性巨災危機的防範體系和保障機制。以非典、9.11恐怖襲擊、美加大停電等為代表的國家公共安全事件表明,緣於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變異,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災害事故將呈日益復雜與巨型多樣化趨勢,已經對人類社會應對突發性巨災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政府應承擔並負責提供有關公眾安全的基本保障供給,但政府限於財力,同時又受制於諸多宏觀經濟目標的約束,投入總是有限。因而,強化現代保險業在這其中的功能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考慮到各種巨災等危機事件所造成的綜合影響,在涉及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公眾責任、第三者責任以及針對意外或突發事件導致的營業中斷和利潤損失等方面,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可以提供產品豐富的多種可能的保險保障,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正是由於保險兼具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保險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研究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還必須認識兩個問題:
一是要正確認識保險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則是商業保險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險業的發展不可能長期脫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一枝獨秀。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能為保險業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如果二者發展不協調,在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的同時,也會抑制有效的保險需求,影響保險業的正常運營和穩健發展。因此,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是與保險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的。保險業的經營目標只有順應時代、社會發展需要,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在有效發揮保險功能作用中得到提高和加強,並與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良性互動。
二是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雖然主要靠保險業自身的努力,但也受到一些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制約,其中政府決策支持是一個關鍵因素,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政府能否理順政策、法制、制度框架,影響到保險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基本社會保障的深度、廣度是否與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以及社會、文化、制度沿革相適宜,關繫到商業保險發揮作用的空間。由於市場失靈(比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帶有外部性),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無法完全憑借市場力量自動形成,政府必須在社會發展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通過完善政策、法制和制度環境、加大對公共領域的投入等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政府介入要有明確清晰的「度」的界定。這是因為政府進行的社會管理具有效率低下的固有缺陷,並且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基本社會保障,由於是和個人對社會貢獻無直接關聯的「均值化」服務,具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特點,提供不足固然影響社會穩定,但過度提供則一是增加財政負擔,二是挫傷就業積極性,三是對商業保險等市場力量產生擠出效應。因此,政府職能定位是否明確,決策支持是否到位,影響到保險業發揮作用的外部環境和運作空間,最終也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保險業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保險產品還不能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保險還沒有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發展不足是制約保險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須從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高度加快保險業發展,盡快做大做強,才能充分發揮保險業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
(一)樹立正確發展觀。保險業必須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改變多年來走的重規模、輕效益,重保費、輕管理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以及片面追求保費增長速度的指導思想,樹立和貫徹「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統一的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切實擔負起「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
(二)深化改革,實施進取性戰略。在我國保險市場全方位開放的條件下,加快國內保險業的改革調整,解決我國保險業體制與結構矛盾;分多層次——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專、精、特、新」的專業性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以及兼業代理機構等——豐富保險市場主體結構,鼓勵公平有序競爭,創造有效率的市場環境;開展兼並收購等形式的國際化資本運營,快速增強實力;將市場領域開放、市場體系建設、保險公司制度創新、保險企業國際化競爭能力增強統一起來,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加快創新,為保險作用的充分發揮注入活力。認真研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如:探索保險投融資體制創新,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探索保險風險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的可行性,在更廣范的范圍內尋求建立安全基金聚集與危險損失分散化的融資與轉移機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技術,實現經營方式的差異化與管理方式的精細化,推動保險經營與管理升級;密切關注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開發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保險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多層次的保險需求;提高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豐富保險服務的內涵,把服務滲透到保險消費的各個環節,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防範風險,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標,穩定則是改革與發展的前提。作為轉軌過程中的新興幼稚產業,我國的保險業必須加快發展,才能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應對入世挑戰,才能夠解決保險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需要。而要加快發展,就必須改革現有保險市場的宏觀制度安排和微觀運行機制中的落後因素,為保險業發展掃清障礙。與此同時,保險業長期發展中埋藏了不少風險隱患,並且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新的不確定因素不斷涌現,因而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必須密切防範和化解風險、維護保險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促進保險業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指出的是,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不能以犧牲保險市場的效率和被保險人的利益為代價,也並不意味著不讓經營失敗的機構退出市場。
為兼顧保險市場的效率與穩定,當前亟需確立兩個制度安排:一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實現科學監管,從最終意義上維護被保險人利益,增強投保人的信心。二是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市場退出機制著眼於暢通市場退出渠道、減輕機構退出帶來的社會震盪和處置成本、從整體上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既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公司穩健經營,促使投保人審慎選擇;又有利於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安定,防止因個別機構經營失敗引發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五)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利益與責任並不總是一致,有時甚至是矛盾的。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保險業無可推卸的責任,但由於現階段經營管理基礎和風險管控能力薄弱,外部體制、政策、法制、信用環境尚未理順,以及市場競爭不規范,在某些社會管理功能強、群眾迫切需要的險種,如責任險、健康險、汽車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農業保險等業務經營中,必然面臨經營風險加大甚至無利可圖等難題,出現了保險公司不敢開展或業務量萎縮甚至退出市場等現象,不利於保險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拓展新業務空間。這種現象的存在固然有客觀因素,但保險公司必須充分認識到肩負的社會責任,不能消極等待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好轉才經營,而要積極作為,變被動為主動,一方面,要加強和有關部門、其他市場經營主體的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在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拓市場、發展業務;另一方面要苦練內功,通過科學設計產品、加強風險管控和提供優質服務出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六)爭取政策扶持,理順外部環境。目前,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作用的發揮,受到諸多政策和制度瓶頸的制約,如醫療、養老等體制改革尚不到位,商業保險機構與社保經辦機構的利益沖突沒有消除;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缺失;法制、信用環境不完善等。從國外經驗看,商業保險要在社會保障體系等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事業中發揮作用,離不開政策扶持。政府要通過加快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和主體資格;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推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實行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等措施,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㈢ 金融和保險在我們經濟和社會中有什麼作用
穩定器的作用。收入高的時候,存進去,遭遇風險的時候,拿出來。保證個人和社會的穩定。
㈣ 論保險的意義和作用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論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的市場前景
2)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比較
3)商業保險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4)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發展前景
5)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6)論中外保險競爭與合作
7)交強險的運用與改革
8)論述我國創新型保險產品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
9)年金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10)比較責任保險與一般財產保險
11)比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的異同
12)農業保險在我國今後的發展趨勢
13)我國保險代理人體制的改革
14)保險理賠應遵守的基本原則與特殊原則
15)分析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主要因素
16)我國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
17)重慶保險市場分析
18)保險企業提高經營效益的根本途徑
19)分析幾種典型的保險公司組織形式
20)理解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核心
21)保險業在混業經營中的意義
22)保險營銷環境對保險營銷策略的影響
23)理解保險經營資產具有負債性的意義
24)為什麼保險人在經營中要遵守風險大量原則
25)論述人身保險的特殊性
26)農業保險經營中的主要問題
27)論保險人公估人在我國保險市場的作用
28)論《保險法》修改的要點
29)保險學大學生在中國保險市場的作為
30)保險的「助動器」與「穩定器」作用
31)論保險條款「通俗化」的必要
32)分析目前國家允許保險資金海外投資和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
33)分析我國保險經紀人市場的發展前景
34)分析我國保險業的人才需求狀況
35)淺談保險代理人
36)分析保險營銷新渠道的拓展
37)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
38)分析我國目前投資型保險
39)論我國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
40)分析我國企業年金保險市場
41)論中國保險市場全面開放所帶來的影響
42)淺談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
43)保險資金的有效管理運用
44)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45)論我國保險營銷策略與發展
46)淺談保險客戶服務中心管理
47)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48)淺談我國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現狀極其發展意義
49)論意外傷害保險的可保危險
50)如何發展我國農村醫療健康保險市場
51)我國財產保險發展趨勢
52)論述財產保險的主要特徵
53)訂立財產保險合同應遵守的原則
54)簡述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的惡性競爭
55)再保險對財產保險公司的意義
56)家庭財產保險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57)分析目前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現狀
㈤ 信用保險能對企業有什麼好處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有什麼服務
一、信用保險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可確保收匯的安全性,擴大企業國際結算方式的選擇面,從而增加出口成交機會。同時,投保後可提高出口企業信用等級,有利於獲得銀行打包貸款、托收押匯、保理等金融支持,加快資金周轉。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還可為企業提供客戶信用查詢、帳款追討等其它業務:買方利用國際貿易進行欺詐,侵吞貨款;買方因自身財務問題而拖欠貨款,甚至破產倒閉而無力償還債務;買方因市場問題,以各種理由中止合同、拒收貨物,或拒付貨款、要求降價等;因買方國家市場制度不健全,有關單證與貨物。二、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有什麼服務?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服務主要包括:國際商賬追收、商業資信評估、國家風險、行業風險、買家風險評估分析等。此外,出口信用保險提供的資金融通的便利:藉助出口信用保險對企業出口應收賬款的保障,以及保險公司與融資銀行間的賠款轉讓安排,使企業能夠便利地以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貿易資金融通。深圳信安達保險是專業的保險代理公司,不拘泥於一家保險公司或者哪一種保險,而是可以代理市場上所有保險公司的信用保險,能夠站在企業的角度為企業選擇最合適的(出口)信用保險。此外,深圳信安達保險將保持一貫以來「保費低、服務好、理賠快」的口碑繼續回饋新老顧客。企業出口保險的相關保險咨詢和業務辦理,就找深圳信安達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簡述保險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在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中得到了突出和強化,並正在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共識。保險作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對於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充分認識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有利於拓寬保險發展空間,使保險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工作中,提升保險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
一、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與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體現在保險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促進經濟發展
保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要受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它的健康穩定發展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由其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的功能實現的:
其一是通過風險集散和經濟補償,為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保駕護航。表現在:一是幫助受災企業及時恢復生產,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為商業貿易活動轉移風險,推動商品的消費和流通;三是為先進生產力提供可靠的風險保障,推動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減少因風險因素造成的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發展。
其二是通過對收取保費積聚起來的龐大保險基金進行科學高效的運用,可以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為經濟建設提供長期資金的融通渠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可以為資本市場培育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的結構,而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從而推動金融市場的高效、穩健運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此外,保險業本身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在就業、稅收等方面都對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它本身的健康穩定發展就是經濟金融健康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從保險的基本保障職能看,保險通過幫助受災家庭恢復原有的生活條件;減輕傷、殘、病、老、死等事件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對民事賠償責任造成的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保障受害人的經濟利益,減少經濟糾紛等方面,能夠滿足人民多樣化的保險保障需求,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高度關聯性和不確定性對保險保障提出了更高和更廣的要求,要求保險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更高層次、更廣層面分擔社會管理的職能,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就現階段而言,保險在社會發展領域中的作用,應當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分擔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伴隨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步伐的加快,以及社會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等趨勢,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成為保障人民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政府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只能定位在分階段推進的廣覆蓋、社會化和可持續的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較低水平上。因此,要提升我國社會保障水平,構築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網,就必須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加以補充。商業保險作為我國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本社會保障尚未覆蓋的人口群體,如農村人口及大量沒有社會保險的城鎮人口中,甚至可以作為社會保險的替代工具發揮主導性的保障作用。大力發展商業性養老、健康保險有利於減輕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負擔,解除廣大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保險業由於自身所具有的產品開發、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精算、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分擔社會風險管理的職責,提高社會防災防損和應對公共危機的有效性。其一,在日常的防災防損中,保險人作為專業風險管理者,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經驗,而且可以通過承保時的危險調查分析、承保期內的危險檢查督促、以保險費率這一價格杠桿調動企業防災防損積極性等措施,增強整個社會防災減損的能力,盡可能減少保險賠款的支出和社會財富的損失,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其二,則是構建突發性巨災危機的防範體系和保障機制。以非典、9.11恐怖襲擊、美加大停電等為代表的國家公共安全事件表明,緣於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變異,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災害事故將呈日益復雜與巨型多樣化趨勢,已經對人類社會應對突發性巨災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政府應承擔並負責提供有關公眾安全的基本保障供給,但政府限於財力,同時又受制於諸多宏觀經濟目標的約束,投入總是有限。因而,強化現代保險業在這其中的功能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考慮到各種巨災等危機事件所造成的綜合影響,在涉及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公眾責任、第三者責任以及針對意外或突發事件導致的營業中斷和利潤損失等方面,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可以提供產品豐富的多種可能的保險保障,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正是由於保險兼具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保險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研究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還必須認識兩個問題:
一是要正確認識保險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則是商業保險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險業的發展不可能長期脫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一枝獨秀。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能為保險業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如果二者發展不協調,在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的同時,也會抑制有效的保險需求,影響保險業的正常運營和穩健發展。因此,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是與保險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的。保險業的經營目標只有順應時代、社會發展需要,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在有效發揮保險功能作用中得到提高和加強,並與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良性互動。
二是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雖然主要靠保險業自身的努力,但也受到一些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制約,其中政府決策支持是一個關鍵因素,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政府能否理順政策、法制、制度框架,影響到保險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基本社會保障的深度、廣度是否與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以及社會、文化、制度沿革相適宜,關繫到商業保險發揮作用的空間。由於市場失靈(比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帶有外部性),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無法完全憑借市場力量自動形成,政府必須在社會發展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通過完善政策、法制和制度環境、加大對公共領域的投入等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政府介入要有明確清晰的「度」的界定。這是因為政府進行的社會管理具有效率低下的固有缺陷,並且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基本社會保障,由於是和個人對社會貢獻無直接關聯的「均值化」服務,具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特點,提供不足固然影響社會穩定,但過度提供則一是增加財政負擔,二是挫傷就業積極性,三是對商業保險等市場力量產生擠出效應。因此,政府職能定位是否明確,決策支持是否到位,影響到保險業發揮作用的外部環境和運作空間,最終也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保險業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保險產品還不能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保險還沒有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發展不足是制約保險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須從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高度加快保險業發展,盡快做大做強,才能充分發揮保險業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
(一)樹立正確發展觀。保險業必須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改變多年來走的重規模、輕效益,重保費、輕管理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以及片面追求保費增長速度的指導思想,樹立和貫徹「速度、結構、質量、效益」 統一的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切實擔負起「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
(二)深化改革,實施進取性戰略。在我國保險市場全方位開放的條件下,加快國內保險業的改革調整,解決我國保險業體制與結構矛盾;分多層次——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專、精、特、新」的專業性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以及兼業代理機構等——豐富保險市場主體結構,鼓勵公平有序競爭,創造有效率的市場環境;開展兼並收購等形式的國際化資本運營,快速增強實力;將市場領域開放、市場體系建設、保險公司制度創新、保險企業國際化競爭能力增強統一起來,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加快創新,為保險作用的充分發揮注入活力。認真研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如:探索保險投融資體制創新,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探索保險風險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的可行性,在更廣范的范圍內尋求建立安全基金聚集與危險損失分散化的融資與轉移機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技術,實現經營方式的差異化與管理方式的精細化,推動保險經營與管理升級;密切關注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開發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保險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多層次的保險需求;提高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豐富保險服務的內涵,把服務滲透到保險消費的各個環節,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防範風險,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標,穩定則是改革與發展的前提。作為轉軌過程中的新興幼稚產業,我國的保險業必須加快發展,才能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應對入世挑戰,才能夠解決保險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需要。而要加快發展,就必須改革現有保險市場的宏觀制度安排和微觀運行機制中的落後因素,為保險業發展掃清障礙。與此同時,保險業長期發展中埋藏了不少風險隱患,並且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新的不確定因素不斷涌現,因而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必須密切防範和化解風險、維護保險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促進保險業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指出的是,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不能以犧牲保險市場的效率和被保險人的利益為代價,也並不意味著不讓經營失敗的機構退出市場。
為兼顧保險市場的效率與穩定,當前亟需確立兩個制度安排:一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實現科學監管,從最終意義上維護被保險人利益,增強投保人的信心。二是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市場退出機制著眼於暢通市場退出渠道、減輕機構退出帶來的社會震盪和處置成本、從整體上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既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公司穩健經營,促使投保人審慎選擇;又有利於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安定,防止因個別機構經營失敗引發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五)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利益與責任並不總是一致,有時甚至是矛盾的。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保險業無可推卸的責任,但由於現階段經營管理基礎和風險管控能力薄弱,外部體制、政策、法制、信用環境尚未理順,以及市場競爭不規范,在某些社會管理功能強、群眾迫切需要的險種,如責任險、健康險、汽車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農業保險等業務經營中,必然面臨經營風險加大甚至無利可圖等難題,出現了保險公司不敢開展或業務量萎縮甚至退出市場等現象,不利於保險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拓展新業務空間。這種現象的存在固然有客觀因素,但保險公司必須充分認識到肩負的社會責任,不能消極等待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好轉才經營,而要積極作為,變被動為主動,一方面,要加強和有關部門、其他市場經營主體的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在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拓市場、發展業務;另一方面要苦練內功,通過科學設計產品、加強風險管控和提供優質服務出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六)爭取政策扶持,理順外部環境。目前,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作用的發揮,受到諸多政策和制度瓶頸的制約,如醫療、養老等體制改革尚不到位,商業保險機構與社保經辦機構的利益沖突沒有消除;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缺失;法制、信用環境不完善等。從國外經驗看,商業保險要在社會保障體系等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事業中發揮作用,離不開政策扶持。政府要通過加快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和主體資格;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推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實行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等措施,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㈦ 你對金融保險行業有什麼看法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
首先是朝陽行業,(比較有發展前景)然後它在社會中起到了一個穩定劑的作用,(比較有榮譽感)
它屬於金融行業,(意味著比較能掙錢)。自己年輕在這兒可以學習到更多有關於金融方面的知識(會終身受益)。這個行業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你很年輕,有很好的塑造性,從而讓自己成長)
總結以上幾點,再適當的展開說一下,應該就可以了!
㈧ 簡述保險對企業,家庭和個人所發揮的作用
【一】保險對家庭和個人的十大黃金價值
價值一:老有所養-----保險確保晚年人生安享無憂。
問題:活得太久,大大增加了退休後的生活、醫療保健費用,通貨膨脹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老齡化高峰期將至,社會統籌養老金缺口越發擴大,養兒防老靠不住。
解難:生老病死是所以生物必經的生命過程。每個人都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死」,但是卻完全可以將「老」掌控在自己手中。雖然養老面臨諸多難題,但人壽保險可以確保每個人都能老有所養,安享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價值二:病有所醫-----保險讓百姓生病看得起,生活不打折。
問題:好多人都沒有真正了解醫保「只保不包」的性質,即醫療費並不能全額報銷,它有嚴格的個人給付比例,有醫保承擔的封頂線和重大疾病支付比例,還有用葯范圍、檢查支付范圍等明確規定,而且一個家庭的破產往往是從一個人得了重大疾病開始,是讓人病不「起」的高昂醫療費用。
解難:「健康是1,其他是0」,其重要性無人不知!然而無論聖賢抑或百姓,誰都無法保證不被疾病侵擾,而重大疾病險等健康保險卻可為人們提供充足的「彈葯」以對抗、甚至擊退疾病大敵。
價值三:愛有所繼--------保險是讓親情、大愛得以延續的保證。
問題:2008年中國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汶川地震、南方暴風雪、三鹿事件、接二連三的礦難.....生活到處充滿危機,生命之輕無以承受。
解難:沒有人能預知生命中的不幸,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我們還安好的時候,為自己購買足夠的人壽保險,因為一旦發生不測,只有保險會將我們的愛延續到父母、妻兒、兄弟姐妹的生命中。
價值四:幼有所護-------保險為孩子的教育規劃及成長保駕護航。
問題:養大一個孩子需要花多少錢?可能許多做父母的對此都是一筆糊塗帳,這是因為真愛無價。上海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養大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萬,不包括入學贊助費、擇校費、輔導費和興趣班等費用,可哪一位父母甘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起跑線」已將金錢推得高高在上,留學國外,好夢難圓。
解難:在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壽險保單普及率高,就是因為許多父母早就考慮,一旦自己遭遇意外,孩子的成長及教育無法保障。重視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獨生子女政策讓父母更加重視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因此,中國的父母更應該購買人壽保險,確保孩子的教育、成長一路暢通無阻。
價值五:壯有所倚-------保險免除後顧之憂,全力打拚成就事業。
問題:無論有無專業技能,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失業的社會風險,此時若再遭逢意外、疾病等,正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解難: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改變,人們在面臨發展機會的同時,也面臨丟掉「飯碗」的險境,而人壽保險足以消除因失業、意外、疾病等可能帶來的生活隱憂。
價值六:親有所奉--------飲水思源父母恩,人壽保險養雙親。
問題:交通意外作為造成青年人死亡的第一殺手,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害」,而來自疾病、不安全食品、危險工作,甚至娛樂場所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大敵,更是每時每刻都在窺探著年輕的生命。
解難:如果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孝子,不管收入多少,請先為自己購買一份費用不高的純意外險,受益人寫上父母的名字,當你遇到不測,保險可以代你盡到兒女的奉養義務。
價值七:殘有所仗--------意外、疾病致身殘,保險保障我尊嚴。
問題:企業安全隱患大,社會工傷保障低,一旦發生人身傷殘事故,不僅自己失去有尊嚴的生活,家庭和孩子的正常生活也難以保障。
解難:如果沒有保障,那些因工意外致殘,或因疾病等導致傷殘者,會因為生活保障的缺少而喪失尊嚴,而保險可以為人生增加一層堅實的「安全保護網」。
價值八:錢有所積------小錢變大錢,增值保障又安全。
問題:「月光族」,反映出年輕一代的儲蓄與消費觀,其實,不只是年輕人,對於持有即時行樂觀念的人來說,他們手裡的錢即使放在銀行,也很難真正實現財富積累。
解難:許多保險產品,每年只需投入千八百的小錢,10年、20年後,就會變成一筆不小的財富。
價值九:產有所保-------最安全的保值方法就是購買保險。
問題:隨著社會經濟活動內容的日益豐富,投資渠道和投資品種之多,已經讓普通民眾無所適從,而更讓人擔憂的是,許多人仍然沒有足夠的保險觀念和意識。
解難:無論是養老型還是投資型保險產品,大都具有既保值又有可能增值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產品還可以兼具意外、醫療、住院補貼等多重保障功能。金融動盪市道中,可以說沒有什麼東西比購買保險產品更保險的。至於家財險,品種亦十分豐富,既有保障型的也有投資型的,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效的,既有基本險也有綜合險。
價值十:財有所承--------積累一生財富,無憾惠澤親人。
難題:即使是身家資產千萬的有錢人,也少不了因投資實業、購房置地、買車等等背負銀行貸款,一旦自身遭遇不測,留給親人的將不是財富而是負債的煩惱。
解難:總有人覺得名下的財富不僅可以讓自己安享晚年,還能令子孫享用不盡,殊不知,一場意外足以讓所有財富灰飛煙滅,而只有人壽保險可破解此難題。
【二】人壽保險對企業的十大作用:
一、可降低企業運作成本:企業把每年的福利費交給壽險公司,讓其來負擔員工的生老病殘死,這是降低企業成本,有效利用資金的良策。
二、可提高員工士氣:為有突出貢獻,工作積極的員工投保人壽保險,可使員工無後顧之憂,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可留住高級人才:企業高級的技術,銷售和管理人才,是企業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他們一走將會給企業造成有形或無形的巨大損失,為他們投保高額人壽保險,是留住他們的一個有力手段。
四、可提升公司形象:為員工投保,可增加員工的凝聚力,並以此提升公司形象。
五、可作為信用和低押:企業領導個人的高額保單,可以成為一種信用和抵押,可憑它爭取銀行借款,拆借資金或抵押貸款。
六、有利於合夥企業的管理和發展:用企業的提留資金,為合夥人各自投保高額保障,萬一有合夥人遭受意外,就可以使這筆保險賠款給其家屬,不至於抽走資金而影響企業發展。
七、可對企業的某些風險進行合理轉嫁。
八、有利於企業福利待遇的提高。
九、有利於企業減輕稅負:法律規定,部分保險費可以稅前列支。
十、有利於企業合理運用和節約資金:避免資金的管理漏洞和浪費。
㈨ 保險對企業、家庭和個人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解除憂慮,保障個人或家庭的安定在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機構及活動中,任何個人或家庭都會面臨許許多多的風險。通過購買保險產品,將個人或家庭面臨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一方面消除了風險的不確定性給個人或家庭帶來的憂慮和恐懼,促使人們有計劃地安排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一旦保險事故發生,個人或家庭可以及時的到保險公司的補償或給付,迅速恢復安定的生活。
2、滿足個人或家庭對保險產品不斷增加的需要最初的人壽保險就是為死亡提供保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的壽命逐漸延長,致使生活費用負擔日益增加,於是人壽保險就出現了生存保險、年金保險以及生存險與死亡險相結合的兩全保障等險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消除高通貨膨脹率的困擾,保險公司又紛紛推出分紅保險、變額保險等創新型保險產品。
3、滿足個人或家庭投資理財的需要我國在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個人或家庭財富積累在大幅度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調查》顯示,截至2002年6月底,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戶均22.83萬元,家庭財產在15-30萬元的占被調查戶的48.5%,這部分人群收入較高,承受力較強,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已經不局限在風險保障,還想在得到傳統保障的同時,獲得理財和投資服務。而保險理財產品的推出,恰恰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4、利用保險產品合理避稅收入的增加意味著需要繳納更多的稅款,於是人們不斷尋求在合理合法范圍內取得收入又可減免稅款的有效途徑。歐美發達國家的保險實踐表明,購買保險產品是有效途徑之一。個人或家庭購買保險時支出的保險費和所獲得的保險賠償金,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都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稅收減免優惠。目前我國尚未開征遺產稅,只在「個人所得稅法」中明確規定,個人所獲得的保險賠款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前扣除,即保險賠款免徵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