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新華的介紹
王新華,字鴻聖,號清平散人。男,出生於1969年5月25日,山東商河人士。1986年初中畢業考入商河二中,1989年考入商河職業高中畜牧獸醫專業,1991年進修於濰坊牧校。1993年取得獸醫師資格證書,從醫至今,發表獸醫臨床診斷論文數十篇。2000年開始學習文學、歷史、人文等學科並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王家寨重回始祖懷抱序》、《曾祖父傳奇的一生》、《許商開鑿的商河在哪裡呢?》、《麥丘邑》、《戰國風雲的幕後總策劃師——王詡》、《千古罪人》、《王姓立姓應早於周武授氏2100年》、《普書[sup][/sup]》、《【三槐王】溯源》、《中華古今第一聖》、《琅琊王、太原王同出一門》、《三槐王》、《滳河》、《殺驢王氏族》、《論琅琊王與太原王出處得出天下王氏出琅琊》、《萊夷》、《圍觀商河》、《偉聖》、《王氏世系--駁明以來之論[sup][/sup]》、《祖居山西洪洞大槐樹之說誤處多[sup][/sup]》、《華夏文明始於山東[sup][/sup]》等等。
⑵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簡介: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體的全日制專科層次的高職學院, 隸屬於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管理,業務上受山西省教育廳的領導。學院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山西采礦學校,1954年更名為太原采礦學校,1986年更名為山西省煤炭工業學校,2003年升格為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被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2017年學院礦業工程被確定為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建校以來,學院累計為社會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萬餘人、培訓15萬餘人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學院佔地683畝,其中位於太原市許坦東街38號的主校區佔地面積110畝,位於省綜改示範區西賈北街72號的新校區佔地面積573畝。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228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43.56萬冊,電子圖書2.988TB。建有13個校內實訓基地,97個實驗實訓室。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煤礦安全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省級礦山機電示範實訓基地。 學院教學機構健全,專業設置合理。設有采礦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地測工程系、煤炭化工系、計算機信息系和財經系等6個教學系,思政部、體育基礎部、成人教育部和安全培訓中心等4個教學部。開設有資源環境與安全、土木建築、裝備製造、生物與化工、電子信息、財經商貿、公共管理與服務等類型的專業36個。全日制在校生4700餘名。設有中國礦業大學山西函授站及學院直屬函授站、國家二級安全培訓中心和職業技能鑒定站。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素質過硬。現有在職教職工306名,其中專任教師245名。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93名,「雙師素質」教師150名,取得碩士及以上學歷或學位的146名。培育有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2個專業的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培養有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6名省「雙師型」教學名師、2名省職業教育教學名師、9名省「雙師型」優秀教師,有1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47名山西省煤炭科技專家,5名全國煤炭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和33名院級專業帶頭人,2名教師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先進工作者,2名教師被評為山西省模範教師。 學院教學建設成果顯著,教科研氛圍濃厚。現有5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2個央財支持提升服務能力專業、2個省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特色專業和2個重點實訓基地建設專業。建有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0門院級精品課和70門專業核心課程網路教學資源。近年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全國煤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3項,立項「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主持縱向課題23項、橫向課題8項,教師參與技術服務100餘項。 學院積極探索實踐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和校企合作。先後建立了「合作辦學理事會」、「山西省煤炭職業教育集團」、「山西省煤炭職業教育發展基金會」和「校友總會」,創新了以「一團三會」為平台的多方參與、集團化辦學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加、學校主體」的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學院是「國家煤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山西省煤炭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山西省中小型煤礦礦長培訓基地」、「山西省煤炭創新性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試點學校」和「山西省煤炭類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基地」,是山西省煤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單位,是山西省煤炭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 近年來,學院秉承「育人鑄魂、益智強能」的校訓,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院先後榮獲「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技術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山西省「勞動模範單位」、「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西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優秀單位」、「全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文明單位」、「山西省直文明單位標兵」等稱號。在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先後獲得一等獎6項、二等獎17項、三等獎18項;在全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先後獲得一等獎15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32項。 2017年6月,學院1300餘名師生入駐新校區,根本上改善了學院的辦學條件。以此為其契機,學院對接示範區產業發展,依託煤炭行業和山西省綜合改革示範區,積極構建產學研合作平台、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安全培訓平台、專業建設與校企共育人才平台等「四個平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深化人才培養改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正步入再創輝煌的歷史發展新階段。目前,全院師生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嶄新的面貌、嚴謹的作風,攜手並肩,砥礪前行,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為建成全國一流高職學院而努力奮斗!
注冊資本:9445萬人民幣
⑶ 王新華的個人簡歷
簡介
王新華,男,1964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1982年7月參加工作,任教語文兼班主任,一干就是10年;1992年8月至1996年7月任濰坊市實驗小學教導主任;1996年8月至2003年7月任副校長;自2003年8月任濰坊市奎文區幸福街小學校長,2006年8月至今,任濰坊市奎文區實驗小學校長。先後被評為首屆濰坊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奎文區優秀教師,奎文區優秀共產黨員。撰寫的《吶喊·呼喚》《值得推崇的個性化教育》《從猶太人的教育說起》等十餘篇文章在省級以上核心教育期刊發表。主編或參與編寫4部教學用書。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10餘項。
⑷ 王新華的人物簡歷
1982年安徽理工大學(原淮南礦業學院)物理系畢業,理學學士,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管理碩士生班進修。
1973年1月至1976年9月至1978年1月在阜陽肉聯廠工作;
1983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工作;
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教務處副處長;
1990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院辦主任;
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院長助理;
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兼任淮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2003年10月任皖西學院黨委書記。
⑸ 王新華的人物生平
1993年7月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分配至墾利縣勝坨中學任教,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54864部隊服軍役,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函授於山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1998年1月至今,在墾利實驗中學任教,一直從事信息技術教學,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任校電教中心副主任,2008年8月至今任校教務副主任。
2004年7月,經過考察、論證,制定了我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實施方案,並全程監督了工程的施工。多年來,對教職工進行了多次電教設備應用及計算機操作培訓,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地。
⑹ 王新華的個人簡介
出生年月:54年7月出生
專業:體育教育專業
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所在單位:體育教育系籃球教研室
專業特長: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⑺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規模
學院始建於1952年,佔地47.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5.64萬平方米。目前,學院在太原經濟園區建設新校區,佔地面積573畝,總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現有采礦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地測工程系、煤炭化工系、計算機信息系、財經系等6個教學系。現開設有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煤炭深加工與利用等31個專業,全日制在校生6668名。現有在編人員327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82名,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35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山西省教學名師7名。擁有山西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187萬元。建有13個校內實訓基地,95個校內實驗實訓室。306個校外實訓基地,其中有30個被省煤炭工業廳確定為全省煤炭職業院校專業實習教學基地。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煤礦安全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省級礦山機電示範實訓基地。圖書館藏書86萬冊。有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學院主校區位於太原市許坦東街40號,現佔地面積250畝,建築面積13.27萬平方米,分二個校區,一個正在規劃建設的新校區佔地867畝。學院建有46個實驗實訓室、42座多媒體教室、11個計算機房、1座電子閱覽室、3座語音室,擁有2個實訓中心(煤礦機電實訓中心和金工實訓中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3462.91萬元,圖書館藏書56.6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23.26萬冊,電子圖書33.36萬冊),與相關企業建立了63個「學生創業實訓基地」,設有省煤炭職業技能鑒定站、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點和全國公共等級英語考試點等。學院設有黨政工團部門10個,教學輔助及學生教育管理部門7個,設有教學系6個,教學部門5個,設有4個後勤部門,另設校產辦公室,管理學院所屬的春華能源公司、晉煤機電設備廠等校辦產業。同時,學院代管的山西省煤炭高新技術總公司,從事煤炭高新技術的研發與生產服務。
學院開設16個高職專業(高中後):煤礦開采技術、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機電、礦山測量、測量工程技術、礦山地質、煤炭深加工與利用、選煤技術、煤質分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煤礦安全監控網路技術方向)、市場營銷(煤炭市場營銷方向)、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煤炭企業會計、計算機硬體與外設。
其中,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礦井通風與安全3個專業為國家緊缺技能型人才培養專業。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礦山測量、計算機網路技術(煤礦安全監控網路技術方向)4個專業是山西省首批緊缺人才培養專業。設有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山西函授站,招收本專科函授專業各3個。學院主要面向本省,同時也面向山東、河南、內蒙古等全國14個省市招收高中後高職生。
通過積極申報,在該院建設的、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煤炭安全生產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於2005年獲得通過,該基地總投資估算6000萬元,已完成首批1000萬元實驗實訓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山西省煤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基金會設在我院,該基金會募集基金的增值部分將全部用於發放學院煤礦井下艱苦專業學生獎學金和特困生助學金。學院在太原市汾東教育城建設新校區,已付公共設施建設配套款5000萬元,完成了新校區初步規劃。該項目被列為山西省重點工程,2007年12月份舉行了奠基儀式。學院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准備建設,一期工程14.2萬平米,投資3.54億元,可滿足5000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需要。
⑻ 王新華的人物簡介
所屬部門:動物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系
研究方向:水生生物學環境和資源生物學;動物系統學
開設本科生《動物學》;碩士研究生《高級動物學》,《水生生物學》,《水生生物學實驗》;博士研究生《動物科學研究動態》和《雙翅目昆蟲學》等課程。
主要從事水生生物資源及環境生物學研究以及搖蚊科昆蟲系統學等基礎研究。
在搖蚊學研究領域共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國家自然基金國際合作項目6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國家基礎科技計劃《中國動物志》編研項目1項;參加《昆蟲分類》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學科點基金1項。先後建立搖蚊科5個新屬,300餘個新種及大批中國新記錄種。與挪威、美國、俄羅斯和印度等10餘個國際同行合作以國際研究材料完成了若干個屬級分類單元的世界性、中印區和東亞地區生物地理范圍內的修訂性研究,以及系統發育分析和生物地理研究。發表論文120餘篇,多數刊於國際學術刊物。其中近50篇屬SCI收錄刊物。主編教材一部,專著一部,參編教材和學術專著15部。
先後出席6屆國際搖蚊學會議;全部4屆東亞水生昆蟲學國際會議,2005年負責主辦第三屆東亞水生昆蟲學國際會議。2009年主辦第十七屆搖蚊學國際會議。先後赴美國、德國、英國、挪威、俄羅斯、荷蘭、奧地利、葡萄牙、巴西、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國以及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在水生生物學領域,先後參加並完成國家「六五」「七五」、「八五」攻關,世界銀行貸款、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海洋局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累計近40餘項。研究的水域涉及10餘省區40多個海洋和淡水水體。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級獎勵5項,省部級獎勵7項。1990年獲首屆天津市青年科技獎。
⑼ 王新華的簡歷
1982年安徽理工大學(原淮南礦業學院)物理系畢業,理學學士,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管理碩士生班進修。
1973年1月至1976年9月至1978年1月在阜陽肉聯廠工作,1983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工作,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教務處副處長,1990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院辦主任,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院長助理,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兼任淮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2003年11月至今任皖西學院黨委書記。
⑽ 王新華的個人事跡
王新華同志在工作中,每個環節都是高標准、嚴要求,練就了思想作風硬、精神面貌好,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聞火警立即出動的素質。憑借專業的消防安保技能,積極提請醫院相關部門每月組織一次全面的地毯式消防安全檢查,每周組織消防安保隊員定期巡查,每天不定期進行抽查。
深入各科室各病房,就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安全疏散出口及滅火器、室內外消火栓等消防設施、設備進行仔細的安全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的發生。為確保單位安全生產,使消防器材設施處於良好的備用狀態,每年帶領其他隊員對全院1500餘具消防器材進行全面檢查,粘貼合格標簽,使消防器材設施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工作之餘,他還對舊滅火器、消防水帶等消防器材進行維護和修理,為醫院節約資金5000餘元。在空餘時間及節假日期間,該同志主動加班,加大防火巡查力度,使醫院全年消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堅持每月對員工進行一次消防知識培訓,通過不間斷的教育宣傳,使員工的防火意識得到明顯提高,滅火技能得到切實掌握,同時還組織了員工消防演習,員工通過對滅火器、消防栓等滅火器材的使用,增進了對消防安保工作的了解,更加認識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因消防安全工作到位,幾年來,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無一起惡性火災事故發生,受到上級消防部門表彰,2009年被授予「濟寧市消防安全達標單位」、「濟寧市消防安全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