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有哪些國際組織
1、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3、世界貿易組織(WTO),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4、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APEC),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2014年,APEC會議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5、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置在瑞士日內瓦,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准。
(1)海外經濟合作基金會擴展閱讀
政府間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指一般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通過宣言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 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Special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等。
非政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指未經政府間協議而建立,由獨立機構、民間組織、志願協會等團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占國際組織總數80%以上。例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全球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以聯合國)、世界、全球、國際的英文字母縮寫開頭,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聯盟等。
政治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是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國際組織,獨立國家聯合體是蘇聯解體後有原多個加盟共和國組織的一個地區性組織。專業性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等。
『貳』 現在中國有哪些公益組織呢
1、公益中國·慈善聯盟
公益中國·慈善聯盟;英文名稱「Alliance of Charities in China」,縮寫為」ACC」,面向全球慈善機構、NGO組織發起聯盟倡議;聯盟由知名人士及公益中國組委會發起。
2、中國大學生公益聯盟
「中國大學生公益聯盟」 China Student Alliance (簡稱CSA)致力於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促進大學生公益社團間的交流,發布大學生公益活動信息。
3、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
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原名北方進德)是於1997年5月在石家莊創辦的非公募基金會,是中國首家天主教非營利機構(NGO/NPO)。
4、公益中國
公益中國,是由廣而告之有限公司創辦的綜合性公益網站。以構建「公益心」為己任,圍繞公益三大元素「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力圖打造最廣闊的公益平台,宣傳最廣泛的公益思想,呼籲社會和平與和諧,讓「公益」能夠更加深入人心。
5、感恩中國
感恩中國【owecn.com】(其中owe英文翻譯中文的意思是及物動詞感恩的意思,cn是代表中國,統稱為感恩中國)
用心經營網站,用愛回報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有感恩、知恩的心!感恩中國倡議:用自己的愛心回報社會,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構造和諧社會。
『叄』 紅花基金會是怎麼幫助海外華人的
紅花基金會通過鼓勵海外華人加入經濟生態體系,共同建設華人社區組織體系。全球各個角落的華人都能夠從中受益,不僅可以依靠紅花基金會實現企業創業,同時又能夠獲取各種資源,幫助自己或者自己的產業健康發展。
『肆』 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的業務范圍
(一)遵照捐贈人的意願設立專項基金,資助僑界關心的各項公益事業的發展;
(二)資助弘揚中華文化和華僑歷史研究活動,促進海內外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開發有關項目;
(三)獎勵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祖國的經濟建設和科技、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發展華僑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華僑、華人、歸僑、僑眷;
(四)用於符合基金會宗旨的公共宣傳和其他有助於僑務事業發展的項目。
主管單位: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僑聯)。
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
『伍』 簡述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新紀元
1861年3月11日,清朝於自強運動中掌理最高外交事務的官方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是為中國外交現代化之開端。此日也是外交部之部慶。
1901年,清末新政開始,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組為「外務部」。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後,將原清朝外務部改組成立「外交部」於南京市,理藩部因各族平等原則而裁撤。
1935年6月,由上海華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興建三層鋼筋混凝土建築,作為外交部部址。
抗戰時期,外交部隨中央政府遷至重慶(今重慶人民公園內)辦公。南京原址則被當作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
1961年,成立「先鋒案執行小組」專責派遣農耕隊前往非洲邦交國,隔年擴編為「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
1969年,成立「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所」(今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前身)。
1972年,「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與「外交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合並為「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
1973年,內政部設立「亞東關系協會」,負責與日本關系事務,後改隸外交部。
1979年,行政院通過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負責與美國關系事務,業務由外交部辦理。
1989年,成立「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
1992年,原領事事務司擴編為「領事事務局」。
1993年,依據政風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時稱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設立政風處,並於同年設立國會聯絡組,以加強與國會聯系之工作。
1996年7月1日,「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與「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合並改組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2000年,設立「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以協助國內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做為國內非政府組織從事涉外事務及活動之重要管道。
2005年,設立「日本事務會」(任務編組),但其職責與亞太司及亞東關系協會重疊,至2008年裁撤。
2011年11月14日,修訂外交部組織法和所屬機關組織法。
2012年5月20日,行政院新聞局裁撤後,外交部承接其國際新聞業務。9月1日,依新版的《駐外機構組織通則》開始將駐外人員之行政職稱統一以正式官銜訂定,駐外機構(大使館與代表處)之館長均稱大使,解決原先大使館、總領事館、代表處、辦事處人員職稱復雜、容易混淆的問題。9月3日,外交部相關部門組織調整,並整並其他區域及業務部門;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和亞東關系協會亦改隸該部。
『陸』 請問有哪些基金會
中國十大慈善機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中華慈善總會
按照總會章程,慈善總會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每年召開一次。總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利息、核准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經費來源於創始基金增值部分、會費、行政經費專項捐贈、政府資助、捐贈款利息、興辦實體的收入等。按照國家規定,從捐贈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項目管理經費。
目前,中華慈善總會共有團體會員108個,並與絕大多數團體會員合作開展多種慈善項目。據2002年一項資料顯示,總會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總計9.8億人民幣,其中,善款5.4億人民幣,捐贈物資摺合人民幣共計4.4億元。
2、中國青少年基金會
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是以促進中國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為宗旨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它所實施的項目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希望工程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公益信託基金、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
在這些項目中,最主要、最有影響力的是希望工程。這是一項被社會廣泛關注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籌款,資助中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據統計,目前全國希望工程累計資助建設希望小學9000餘所,累計資助失學兒童250多萬名,援建希望網校130所。
3、中國扶貧基金
1989年3月成立時,中國扶貧基金是一個沒有基金的基金會。那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沒有從事民間扶貧工作的經驗。通過多方聯絡,基金會努力爭取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扶貧事業的理解和支持,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扶貧行列。
1996年——1999年,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基金會主要採用扶貧到戶和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模式實施了「貧困農戶自立工程」、「科技扶貧」、「教育及醫療設施援建」等項目。
從1999年下半年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這一年也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二個十年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工作方式是:通過項目援助、受援人參與等方式,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現脫貧致富。
4、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是經過中央人民銀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它向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募集資金和物質,旨在全面提高婦女素質,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該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正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秘書長及理事組成。理事會實行屆任制,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遇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召開。
婦女基金會基金來源主要是第一,接納海內外熱心婦女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人士的捐贈;第二,國家政策允許的基金增值和服務收入;第三,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基金的增值部分必須用於基金的任務范圍,基金的使用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目的、對象方式合法使用。
5、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些人就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服務的對象。
1988年3月15日成立,做為國家法律確認、國務院批準的各類殘疾人的全國性統一組織,她的全國代表大會是其最高領導機構。其下設主席團、執行理事會、評議委員會、專門協會和各類地方組織。
殘聯的章程規定,其資金來源有五部分: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政府資助、國際合作項目、創收和其它收入。據殘聯內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資金主要來源還是殘聯先申報,然後國家有關部委撥款專項專用。
6、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當時正值清朝末年,為救助日俄戰爭中受害的我國同胞而成立。1912年,中國紅十字會正式成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1993年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明確中國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它的職責較以前有所擴大。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履行以下職責:開展救災的准備工作;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對傷病員和其他受害人進行救助;普及衛生救護和防病知識,進行初級衛生救護培訓;參與輸血獻血工作,推動無償獻血;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等。
中國紅十字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一般情況下五年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總會機關的常務理事組成執行委員會,對常務理事會負責。
7、中華環保基金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為獎勵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教授為環境保護作出的貢獻,特別頒發十萬美金作為獎金。這筆錢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民間基金會——中華環保基金成立的基礎資金。並於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資商地位」。
1993年4月,環保基金正式成立,其宗旨主要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中國環保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各項環保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基金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國內外熱心於環保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團體的捐贈;其他組織、個人的捐贈;國內外有關組織和友好人士的捐贈。
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設常務理事長一名、副理事長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常務理事和理事若干名。理事會聘請若干國內外著名人士擔任名譽理事長。
8、宋慶齡基金會
十大全國性慈善機構中,宋慶齡基金會是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慈善機構。
1981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一年後,在宋慶齡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里,宋慶齡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成立後,宗旨集中體現為「和平、統一、未來」六個字,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
在機構上,基金會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在領導人員上,基金會設名譽主席、主席、副主席,由理事會民主推選產生;秘書長為基金會法人代表。
募捐方法有三種:現金和現金支票,可以直接寄到基金會;股票、有價證券、產權契約,在住所住地的中國銀行辦理;各類物資,向基金會去信去電商處。
9、見義勇為基金會作為指向性最強的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綜治委、民政部、團中央等部委聯合發起成立。成立九年以來,該會同有關省市組織了大量表彰活動,募集見義勇為基金7000多萬元,發放獎勵撫恤、補助慰問和助學金2000餘萬元。
目前中華見義勇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兩年開一次全國性表彰大會,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單位抽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各省上報的人員事跡進行評審;二,面對日常申請補助的見義勇為人員,由基金會辦公會進行研究,看夠不夠標准、夠哪一級標准,形成意見後報基金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審批,再對外發錢。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千個市、縣設有見義勇為事業組織管理機構,從事見義勇為工作的人員近萬人。近十年來,各級見義勇為管理組織已募集基金十幾億元。
10、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
促進會是1994年4月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的。以劉永好為代表的10位民營企業家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上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進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民間商會)發起下成立促進會。她是光彩事業的組織機構,是經由國家民政部注冊的非營利社團法人組織,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她以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民營企業為參與主體,包括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加。 促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下設常務理事會。促進會的經費來源一是會費,二是有關社會團體、企業人士與商業界的支持和贊助。
『柒』 中國海外經濟合作總公司在剛果金怎麼樣啊
樓主慎重啊。我一研究生同學就說他好幾個同學去了非洲掛掉了。剛果金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而且戰亂不斷。艾滋,各種傳染病流行。樓主如果要去的話我會給你默哀的。
『捌』 中國海外經濟合作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1965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對外建築材料供應公司(海經公司前身),確立了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承擔除冶金、交通、鐵道部門以外的建築材料對外供應工作。
1971年,中共國家建委核心小組同意「對外材料設備供應站」改為國家建委對外材料設備供應公司。
1973年,為了適應援外任務日益繁重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本建設革命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聯絡部研究決定將國家建委對外材料設備公司更名為中國對外建築材料設備公司。
1991年,外經貿部同意公司更名為中國對外建築材料設備總公司。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部同意中國對外建築材料設備總公司更名為中國海外經濟合作總公司,公司經營范圍不變。
1998年,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組建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海外經濟合作總公司成為成立最早的四家子公司之一,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玖』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中國合作
對中國來說,最早接觸到的基金會是洛克菲勒,對洛克菲勒來說,中國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對象。它1913年組建會議剛一開過,第一批行動之一就是派醫療小組來華考察。
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可分為兩部份。20 世紀前半期的一大創舉就是建立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間,該基金會用於創建、維持和發展協和的撥款總額為4465萬美元。其他方面的資助包括:幫助創建自然科學的諸學科,如生物、化學、物理、地質、考古、遺傳學、農業科學和植物學;推動鄉村建設,開展平民教育運動;幫助創建社會學(包括人類學),幫助中國學者與西方的交流,其持續資助的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國最重要的研究實際經濟問題的研究所。
在中國局勢動盪的很多時間里,基金會對中國的幫助依然鍥而不舍,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它根據當時的條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對遷往內地的學術機構進行幫助。如由基金會撥款給有關大學,由大學出面邀請一批中國著名學者到美國講學一年,在此項目下應邀的學者包括羅常培、馮友蘭、梁思成、費孝通等十幾位教授。
改革開放後,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復與中國合作的基金會。它的工作不是以國別分,而是按領域分,而它所一貫關注的重點——農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無一不是中國急需的領域,現在,它在中國的合作單位相當廣泛:農科院、中科院的農業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國全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中國科技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機構等等。